文档详情

第7章 创伤感染的细菌

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6.66KB
约12页
文档ID:497077540
第7章 创伤感染的细菌_第1页
1/12

第 7 章 创伤感染的细菌学习要点一、葡萄球菌属1. 生物学性状(1) 革兰阳性,球形,呈葡萄串状排列2) 于普通培养基上生长良好,致病性葡萄球菌菌落呈金黄色 ,于血琼脂平板 上生长后,在菌落周围还可见完全透明溶血环3) 致病性菌株能分解甘露醇产酸4) 重要抗原:葡萄球菌A蛋白、多糖抗原1) 葡萄球菌A蛋白(SPA):存在于90%以上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表面的 一种蛋白质,能与人及多种哺乳动物的IgG]、IgG2和IgG4分子Fc段非特异 结合,用于协同凝集试验,与IgG结合后所形成的复合物,还具有激活补体、 抗吞噬、促细胞分裂、引起超敏反应、损伤血小板等多种生物活性2) 多糖抗原:细胞壁中的磷壁酸与肽聚糖相连,从金黄色葡萄球菌性心内 膜炎患者血清中检出其抗体5) 分类:根据色素、生化反应等不同分为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 腐生葡萄球菌 3 种,葡萄球菌还常用噬菌体分型6) 耐药菌株逐年增多,尤其是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菌株逐年增 多,成为医院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2. 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物质(1) 葡萄球菌溶素:依抗原性及生物活性不同分a、0、丫和4种溶素,其 中a溶素是重要致病因子(2) 杀白细胞素:损伤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导致中毒性炎症反应和组织坏 死等病变(3) 肠毒素:导致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食物中毒(4) 表皮剥脱毒素:引起烫伤样皮肤综合征,又称剥脱性皮炎,能刺激机体产 生具有保护作用的中和抗体(5) 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1(TSST-1):与毒性休克综合征患者出现的发热、 猩红热样皮疹、脱屑和休克等症状有关(6) 凝固酶:是一种能凝固加有抗凝剂的人或兔血浆的蛋白质,是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重要指标,但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亦能引起某些感染,作用类似凝血酶原,可被人或兔血浆中协同因子激活变成凝血酶样物质,使液态的纤维蛋白原变成固态的纤维蛋白致血浆凝固,凝固酶能使纤维蛋白沉积于 菌体表面,阻碍吞噬细胞的吞噬或防止吞噬后被消化。

7) 耐热核酸酶:致病性葡萄球菌能产生耐热核酸酶,对DNA和RNA有较强 的降解能力,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此酶,其他葡萄球菌不产生,临床上也 将此酶作为鉴定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重要指标所致疾病(1) 化脓性感染:皮肤、各种器官化脓性感染;败血症、脓毒血症等全身感染(2) 毒素性疾病:包括食物中毒、烫伤样皮肤综合征、毒性休克综合征等 免疫性机体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不牢固持久,难以防止再次感染3. 微生物学检查法(1) 微生物学检查对于一般局部化脓性感染意义不大2) 在全身性感染确定病因或选择有效治疗药物上有一定价值3) 鉴定致病性葡萄球菌:能产生金黄色色素、有溶血性、凝固酶试验和耐热 核酸酶试验阳性,分解甘露醇产酸4) 少数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有时也有致病性,故最后判定时还须结合临床表 现4. 防治原则是医院内交叉感染的重要传染源,应防止医院内感染二、链球菌属1. 生物学性状(1) 革兰阳性,球形,成链状排列(2) 在血琼脂平板上,不同种类细菌可产生不同的溶血现象,据此细菌分为:1)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菌落周围形成草绿色溶血环,称甲型溶血或a溶血,a溶血环中的红细胞并未完全溶解,多为条件致病菌。

2)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菌落周围形成完全透明的无色溶血环,界限分明,称乙型溶血或0溶血,P溶血环中的红细胞完全溶解,常引起人和动 物的多种疾病3)丙型链球菌:不产生溶血素,菌落周围无溶血环,因而亦称不溶血性 链球菌,无致病性3) 本菌不分解菊糖,不被胆汁溶解,可与肺炎链球菌鉴别(4) 链球菌的抗原构造复杂,主要有三种1) 多糖抗原:具群特异性,是链球菌群的分类依据,依此将链球菌分为A〜H、K〜T、和U、V共20个群,致病菌90%左右属A群2) 表面蛋白抗原:位于C抗原的外层,包括M、T、R、S四种成分M蛋白是化脓性链球菌的一种重要毒力因子,具有抗吞噬作用, M 蛋白与心 肌肌浆蛋白和肾小球基底膜有共同抗原表位,故与风湿性心内膜炎和肾小 球肾炎发病原因可能有关3) 核蛋白抗原:称“P”抗原,无特异性,各种链球菌的P抗原均相同2. 致病性与免疫性A 群链球菌(1) A 群链球菌也称化脓性链球菌,是人类链球菌感染最常见病原菌2) 致病物质 包括细胞壁成分、侵袭性酶类及外毒素1) 细胞壁成分:脂磷壁酸、 M 蛋白和细胞壁受体有助于细菌黏附2) 侵袭性酶:使细菌易在组织中扩散① 透明质酸酶:能分解透明质酸,使细菌及其毒素易在组织中扩散② 链激酶:能使血液中溶纤维蛋白酶原转变成溶纤维蛋白酶,溶解血块或阻止血浆凝固,有利于细菌在组织中扩散③ 链道酶:分解脓汁中高度粘稠核酸,使脓汁稀薄,有利于细菌的扩散3) 毒素:① 链球菌溶素:对氧敏感链球菌溶素O (SLO)和对氧稳定的链球菌溶 素 S(SLS)。

SLO 除能溶解红细胞外,对中性粒细胞也有破坏作用,风湿 热病人特别是活动性病例SLO抗体(ASO)升高显著,测其含量可作为风 湿热及其活动性的辅助诊断;在血琼脂平板上菌落周围的溶血环是SLS引 起② 致热外毒素:又称红疹毒素,致热机制为直接作用于下丘脑引起发热 反应(3) 所致疾病1) 化脓性炎症:引起局部和全身感染2) 链球菌感染后超敏反应:主要有风湿热和急性肾小球肾炎两种疾病3) 毒素性疾病:引起猩红热(4) 免疫性:抗红疹毒素抗体能防止猩红热再发,但对防止链球菌再感染无效 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是人类口腔、上呼吸道的正常菌群,故具有机会致病性,常引起下列两种疾病(1) 龋齿:常由变形链球菌引起,粘性放线菌和乳杆菌也是重要的致龋齿菌2)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当拔牙或摘除扁桃体时,寄居于口腔的甲型链球 菌可乘机侵入血流,引起菌血症,若心瓣膜已有损伤或先天性缺陷时,细 菌可在损伤部位繁殖,引起炎症3. 微生物学检查法细菌学诊断(1) 不同疾病采取不同标本,如脓汁、血液、鼻咽拭子等(2) 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发现有典型链球菌时可做初步诊断(3) 分离培养后,鉴定主要依据细菌形态、染色性、菌落特征、溶血情况等 血清学诊断抗链球菌溶素0试验:常用于风湿热或肾小球肾炎的辅助诊断,用SLO检测 血清中的AS0,是体外毒素与抗毒素的中和试验。

风湿热患者血清中抗0抗体 比正常人显著增高,大多在250单位左右;活动性风湿热患者一般超过400单位4. 防治原则对急性咽炎和扁桃体炎患者,尤其是儿童要彻底治疗,以防止急性肾小球肾炎 和风湿热的发生三、破伤风梭菌1. 生物学性状革兰阳性,芽胞呈圆形,位于菌体的顶端,宽于菌体的直径,使细菌呈鼓槌 状,为本菌的典型特征,严格厌氧,芽胞抵抗力很强,耐煮沸15min〜90min; 于干燥的土壤和尘埃中可存活数年2. 致病性与免疫性致病性(1) 伤口的厌氧微环境是破伤风梭菌感染致病的重要条件① 伤口深而窄,混有泥土异物② 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③ 伴有需氧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2) 致病作用:主要由破伤风痉挛毒素引起,破伤风痉挛毒素是一种强毒性蛋 白质,属神经毒素, MW 为 150.000dal, 650C 30min 可被破坏;亦可被肠 道蛋白酶分解失活,毒素的分子结构系由A、B两部分多肽组成,B链能与 神经节苷脂结合, A 链具有毒性作用,具有免疫原性,经 0.3%甲醛作用 4 周后脱毒便可成为类毒素3) 典型的临床症状:是在疾病初期,伤口附近肌肉痉挛、流口水、出汗和易 动、咀嚼肌痉挛引起牙关紧闭和吞咽困难,随后躯干及四肢肌肉强直、呈 现特有的角弓反张体征,终至膈肌痉挛、呼吸困难窒息而死。

免疫性 破伤风免疫是典型的外毒素免疫,主要由抗毒素发挥中和毒素毒性的功能, 病后不会获得牢固免疫力,获得有效抗毒素途径还须通过破伤风类毒素的注 射3. 微生物学检查法 破伤风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创伤史和典型症状的观察,伤口标本直接涂片染色镜检和病原菌的分离培养阳性率低,一般不进行4. 防治原则一般措施(1) 正确处理创口及时清创扩创,防止厌氧微环境的形成(2) 应用甲硝唑等药物,抑制破伤风芽胞梭菌在局部病灶繁殖等 人工自动免疫(1) 注射白百破三联制剂,刺激机体产生相应抗毒素(2) 免疫程序为婴儿出生后第 3、4、5 月连续接种 3 次,2 岁、7 岁时各加强 注射一次,建立基础免疫3) 以后如发生可能引起破伤风的外伤,立即再接种一次类毒素4) 孕妇接种破伤风类毒素可预防新生儿破伤风人工被动免疫(1)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TAT),可获得被动免疫(2) 用于紧急预防和特异治疗(3) 注射前要作皮肤试验,防止发生过敏反应,必要时采取脱敏疗法(4) 对破伤风患者,应早期、足量用TAT治疗四、其他细菌1. 铜绿假单胞菌生物学性状革兰阴性杆菌,能产生带荧光的水溶性色素(青脓素与绿脓素),使培养基呈 带荧光的亮绿色,严格厌氧。

致病性与免疫性(1) 致病物质:主要是内毒素(2) 致病性:铜绿假单胞菌是人体正常菌群之一,感染多见于皮肤粘膜受损部 位,在医院感染中,由本菌引起者约占 10%,但在烧伤病房可高达 32%, 临床表现为局部化脓性炎症或全身感染,脓汁呈绿色,带臭味3) 免疫性:产生有一定保护作用的特异性抗体,中性粒细胞在抗铜绿假单胞 菌感染中起重要作用防治原则对特殊病房如烧伤病房、手术器械及治疗仪器等应进行严格消毒,防止医院内 感染,天然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治疗过程中易发生耐药突变,需选用敏感抗菌药 物联合使用2. 无芽胞厌氧菌分布于人的皮肤、粘膜上,为人体正常菌群 在人体中存在数量大,是其他 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的10~1000 倍 主要种类、性状与在感染中的作用(1) 革兰阴性厌氧杆菌:是临床感染最常见的菌群,有8 个属,其中类杆菌属 中的脆弱类杆菌最重要2) 革兰阴性厌氧球:一般不经常引起重要的临床感染,是咽喉部主要厌氧菌 有 3 个属,其中以小韦荣球菌最为重要3) 革兰阳性厌氧杆菌:能引起各种疾病,可以单独或与其他菌混合感染 有 7 个属,其中丙酸杆菌、双歧杆菌、真杆菌较为重要4) 革兰阳性厌氧球菌:有 5 个属,其中有临床意义的是消化链球菌。

致病性(1) 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可致病,致病条件包括:1) 皮肤粘膜屏障作用受损2) 菌群失调3) 局部的厌氧微环境4) 机体免疫力减退(2) 无芽胞厌氧菌感染多呈慢性过程,主要感染特征: 1)无芽胞厌氧菌的感染多为内源性感染 2)感染多无特定病型,且大多是化脓性感染3) 在局部形成脓肿或组织坏死,分泌物为血性或黑色,并有恶臭4) 长期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等治疗无效 微生物学检查法(1) 直接涂片镜检和分离培养与鉴定(2) 快速和特异性诊断:(3) 气液相色谱仪检测细菌特殊的终末代谢产物(4) 核酸杂交、PCR等分子生物学方法3. 放线菌属生物学性状 革兰阳性杆菌,其形态特点是细长呈丝状,并有分枝,培养较困难,厌氧;在 患者的病灶组织或脓样物质中可见黄色小颗粒,称“硫磺样颗粒” 致病性与免疫性放线菌经常存在于人口腔、齿龈、齿垢、扁桃体与咽部等处,属正常菌群当 机体抵抗力低下或拔牙、口腔粘膜损伤时,可引起内源性感染,导致软组织的慢 性或亚急性肉芽肿性炎症,病灶中心坏死、脓肿,于组织内生成多发性瘘管,排 出的脓液中有硫磺样颗粒,机体对放线菌的免疫主要是细胞免疫 微生物学检查法和防治原则主要是检查脓汁。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