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婚礼习俗看中日文化差异从婚礼习俗看中日文化差异摘 要:婚姻乃人生大事,是男女结成夫妻关系的行为,是家庭成立的基础和标志,也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婚礼习俗是文化习俗的一种,是一个国家民族文化特色的体现中日两国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同属东亚文化圈,在文化领域有较多的相似点,婚礼习俗便是其中之一通过对比中日两国的婚礼习俗的异同点,探讨中日两国婚礼习俗中的文化差异,归纳出中日两国婚礼习俗中差异的根源,有利于更好地了解两国的文化,从而进一步促进中日两国的跨文化交流关键词:中国婚礼习俗;日本婚礼习俗;文化差异;根源;交流一、引言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婚姻是快乐和幸福的出发点,在不同的国家,人们对婚姻的认识不同,婚礼习俗也有所不同婚礼是夫妻关系确立的标志,其意义是新人能获得社会的承认和祝福,是一项重要的仪式由于风土人情的不同,世界各国婚礼的仪式和习俗也有所差异中日两国虽然在地理上毗邻,但在婚礼习俗方面有很多的异同笔者就中日两国的婚礼习俗的简单对比,总结中日两国在婚俗文化上的差异及其产生的根源二、中日婚礼习俗的异同中国和日本有着两千多年的文化历史渊源,古代日本文化主要得益于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和融合但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中日两国的婚礼习俗渐渐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
中日两国在婚礼习俗中的异同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中日婚俗的相同之处对于日本来说,它与中国有着两千年的历史渊源,日本的文化和语言深受中国的影响,它的每一种习俗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婚礼仪式的形式来看,就有许多相同之处在婚前,中日两国的青年都是由媒人在中间牵线搭桥,最后促成秦晋之好在中国古代,无媒不成婚,《诗经·卫风·氓》中所说“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即此意女性媒人又称媒婆或大妗姐中国古时的婚姻讲究明媒正娶,因此,若结婚不经媒人从中牵线,就会于礼不合,虽然有两情相悦者,也会假以媒人之口登门说媒,方才会行结婚大礼媒人会自提亲起,到订婚、促成结婚都会起着中间人的作用,在男女双方间作跑腿,联络,细节调解,搞气氛,说吉祥说话,祝福新人幸福美满,直至婚礼结束,并从中收取媒人费在日本除了自由恋爱外,大部分青年人都是通过媒人介绍而寻找另一半的,媒人在中间介绍说合日语谚语“媒人的木屐少三双”、“媒人是良宵之柱”则描述了媒人不仅充当双方结为夫妻的媒介,还要教导新婚夫妻如何度过婚后人生及如何承担家庭责任,这些都揭示了媒人在两国婚礼中的重要性[7]在婚礼前,两国的男方家庭都会给女方下彩礼,以示其诚意正婚礼中,两国都会举办宴会招待宾客,新人都会穿戴整齐,给亲朋好友敬酒表示感谢等。
在中日两国的婚礼习俗中,“男尊女卑”的思想都有体现在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中,“男尊女卑”的思想被视为天经地义的真理婚姻关系中,男女关系极不平等,在“六礼”中,不论是问名、请期还是纳征、迎亲,女子都处于被动的承受地位[2]日本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男尊女卑”的思想在婚礼习俗也有体现日本新娘身穿「白無垢」,头戴「角隐」寓意是新娘要收敛自己的脾气,追随夫家中日两国女性出嫁后都必须依附自己的家族,服从自己的丈夫的意志和权威,在整个社会中女性在婚姻关系中始终处于从属、依附地位二)中日婚俗的不同之处1.婚礼仪式根据《礼记·昏义》的记载,中国传统婚礼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和迎亲六道程序,通称“六礼”纳采,就是男方向女方献礼求婚的仪式行纳采之礼即男方给女方送礼物,一般用雁作礼物古人认为,大雁南往北来顺乎阴阳,配偶固定合乎义礼以雁为礼,象征一对男女的阴阳和顺,也象征婚姻的忠贞专一问名即男方托媒人询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及时辰,以便男方卜问,决定成婚与否,吉凶如何纳吉是指男方在祖庙卜得吉兆后派使者将好的结果告知女方近代的“传庚”、“换帖”等都是这项礼仪的演变纳征又称纳币,是男方向女方赠送聘礼的意思。
请期是男方把初步的选定的迎娶吉日通知女方,请女方决定[1]迎亲是是婚礼中最隆重的部分,迎亲那天,由唢呐、锣鼓组成的乐队开路,新郎坐着花车或花轿,穿过大街小巷去新娘家“迎亲”新娘迎到新郎家以后,新人要参拜天地和父母,这标志着得到社会和父母的认可,新人正式结成夫妻礼毕后,新人被送入洞房,送入洞房后会有闹洞房的习俗这时男方家开始设宴款待亲戚朋友婚后三五天后,新郎要携带礼品送新娘回门,拜谢岳父岳母相对而言,在日本,结婚仪式大多和宗教仪式相结合,有神前式、佛前式、教会式和人前式等神前式婚礼是日本传统的婚礼仪式,起源于室町时代神前式婚礼,是指在神社的神殿内,以日本神道教为基础,所举行的婚礼仪式新人双方一旦决定结婚,就以相互赠送金制饰品见证双方的婚约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下聘礼的形式简化了不少,但是在日本很多地区仍然保留着这种习俗,特别是名古屋、九州等地区,传统色彩还是很浓厚的聘礼的主要内容是象征吉祥的纪念品和金钱,纪念品分为九品、七品、五品,里面有长烫斗,烫斗象征长生不老,事业兴旺如果觉得烫斗笨重,可以用读音相通的鱿鱼代替,还有白鳝、白麻线、海带和金制品等等百货店以及专门的商店一般会有已经配好的聘礼。
送聘礼的时候,要把女方家全体成员的人名都写上去,已经去世的人名也不能漏掉举行神前式婚礼时,整个仪式过程相当庄严肃穆新人在双方亲友的陪同下,在神社的前殿举行婚礼,首先神官念祈祷文祝福新人,接着新人交换戒指,然后是两位新人敬酒新娘手持酒杯先喝一小口后,再换新郎喝,新娘再喝下最后一口,这种仪式就是「三三九度」交杯酒新人交互连喝三杯,象征着这段姻缘是合天、地、人之好,九度交杯,有着白头偕老、长长久久的意思神前式婚礼顾名思义就是新人在神的面前宣誓相守终生,并且得到神的祝福举行完结婚仪式之后,接下来便是宴会由司仪宣布开始,首先媒人和双方父母致词,接下来新人切蛋糕,然后大家一起举杯干杯之后,婚宴就正式展开了宴会中要请新人的长辈讲话祝福婚礼过后,新人会带上礼品拜访介绍人和邻居2.婚礼服饰中国的传统婚服有着强烈的民族特色,火红的颜色代表着喜庆热闹中国的婚服注重色彩搭配,男女婚服皆为大红色,是开始幸福、红火日子的象征即使在今天,新娘在敬酒时,还是会换上红色的礼服在日本,若是举行神前式婚礼,新娘会穿上「白無垢」,正式的「白無垢」由三件纯白衣服搭配而成,上面绣有白鹤或花朵等其他代表吉祥的图腾头戴白色的「角隐」,是“隐藏头角”的意思。
通身雪白,象征着新娘的纯洁因为日本人认为新娘像白纸一样,在娘家的坏习惯可以抹去,接收夫家的一切风俗习惯[4]新郎著纹付羽织袴,有时手中拿着白扇纹付羽织袴是日本男人的第一礼装,包括黑色纹付的羽织和纹付的袴3.婚礼宴会中国人喜欢将婚礼办得喜庆、热闹,所以婚宴酒席是非常盛大、隆重的新郎的父母会宴请所有的亲朋好友参加宴会,大家在宴会上互相敬酒,聊天,吃饭新人随后会一一向新朋好友敬酒相比之中国,日本的婚宴则是庄重、严肃、繁琐来参加宴会的宾客必须守时,到场时必须得向新人赠送装在饰有金银绳的袋子里的「祝金」婚宴中,长辈讲话,宾客必须放下碗筷,保持安静并且,在婚宴结束后,接受新人的回礼是礼貌的做法从上述事例来看,中国人举家同乐,喜气洋洋;日本人敬畏自然,严肃认真两国人民虽然在流程、服饰、婚宴等方面有所不同,但是都表达了对新人新婚生活的美好祝福总而言之,中日两国的婚礼习俗都是其国家和社会的反映婚礼是婚姻开始的社会方法无论哪种形式,都是使新人认识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对自己有更清晰的认识,完成成人后的进一步的社会化三、中日婚礼习俗中的文化差异中日在婚礼习俗上有以上种种的异同,是中日文化的不同在风俗习惯的折射和反映。
中日婚俗文化差异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传统思想文化在中国的历史中,儒家思想是中国思想最大的流派,一直是中国古代主流意识儒家思想在整个中国历史发展的过程中都有深远的影响在传统的婚礼仪式中都体现了人们向往“天人合一”儒家哲学,以及人们祈福迎祥的文化心理俗话说“礼乐和鸣”,在传统婚礼用的乐器可以反映出“和谐”的儒家思想,以及对“天”的重视锣鼓、唢呐、笙都是以响亮为主,表达人们喜悦的心声,声音大才能让“天”知道,反映了婚礼的隆重[6]中国的传统婚俗文化与中国儒家的伦理道德的熏陶有密切的关系如旧时,“男女授受不亲”,婚姻大事身不由己,悉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中国人参加婚礼在时间上并不苛刻要求自己,婚礼主办方一般会在邀请函上将时间提前半小时,照顾那些迟到的人们这是中国五千年的沉淀的中庸思想造就的国民性格日本文化虽受中国儒家思想的影响,但中国的阴阳五行说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更深些在距今约一千五百年前,中国的“阴阳五行学说”传入日本,大和民族是一个善于吸收外来文化并将其转化加工成自己的“文化”的民族,在大和民族的加工后,阴阳五行学说逐渐发展为日本的一种富有本土色彩的宗教学术,成为日本神道的一部分日本的婚俗文化也受到其很大的影响。
婚礼中的新人喝下「三三九度」酒来盟誓根据中国阴阳学说,奇数是阳,偶数是阴,三表示天、地、人最高数九是最喜庆的意思所以结婚典礼上要“用三只酒杯,每杯喝三次,一共喝九回”这是男女交杯酒必须完成的数量日本人赠送礼金给新人会选择五或七的数目,也与阴阳五行说有关[8]二)礼仪禁忌文化 中国传统婚礼仪式繁文缛节,其中有很多的禁忌如同姓不成婚,姻亲间禁婚等[1],中国婚俗中的一些禁忌是从古代仪式人们制定的规则中流传下来的,从而成为禁忌新娘上了花轿禁忌说话,乱动有些地方婚礼当天,新娘子出门时,姑嫂均要回避,不能相送因为“姑”跟“孤”同音,而“嫂”跟“扫”同音,都是不吉利的词汇还有一些禁忌是厄运未降临之前,禁止某些语言和行动,为规避危险如新娘所穿衣服不能带口袋,以免带走娘家的财气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都有忌讳单日结婚、嫁娶的习俗所谓“好事成双”,婚姻是男女双方的喜事若在单日,意味着不吉利,故而多选取双日[3]有些地区尤其忌讳农历七月初七嫁娶,还有的忌讳初五、十四、二十三等日子嫁娶许多地方又有一些特殊的事由而忌讳某日嫁娶的,都是为了避凶求吉日本婚俗中禁忌文化体现了日本人特有的含蓄,爱面子的处世性格婚礼仪式禁忌体现的是一种社会的制约作用,为了确保仪式的顺利圆满地完成,便会有一些规定来制约人们的行为,久而久之便成了人们履行的规定。
如在婚礼上禁忌送刀具等东西,有“一刀两断”的意思,很不吉利日本人在婚礼宴会中,忌说“去、归、返、离、破、薄、冷、浅、灭及重复、再次、破损、断绝”等不吉和凶兆的语言日本人习惯送单数,那么结婚的聘礼也一般是以单数为主,甚至礼金忌讳有零头要是给结婚的人赠送礼物的话,赠送的礼物也是受到禁忌的,譬如陶瓷、刀子,因为陶瓷容易摔碎,那么这就意味着两个人的婚姻很容易在中途受到阻隔而破裂,而刀子包含着将两个新人姻缘切断的意思要是送的礼物是现金的话,一般习惯用漂亮的包装袋将其包装起来[7]日本人一般不会在丙午年结婚,因为他们觉得这一年出生的女子会克夫,而且这一年的火灾十分频繁,因而在丙午年结婚以及生孩子的人十分少见日本人不喜欢带小孩去参加婚礼,因为在日本人看来,带小孩去出席婚礼是有失礼貌的行为之举对一个礼仪之邦,日本人十分注意在婚宴上穿戴什么服装和首饰,因而要是去参加宴会的话一定要依据要求来穿衣戴饰[4]日本的婚俗禁忌文化反映了大和民族克己忍让、谦逊认真的国民性格三)宗教信仰文化对于中国人来说,宗教信仰并不是固定的林语堂说:“中国人得意时信儒教,失意时信道教、佛教,而在教义与已相背时,中国人会说,‘人定胜天’。
中国人的信仰危机在于,经常改变信仰1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国历史上始终没有形成像西方和中东那样一教独尊,政教合一的局面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组成的国家大部分少数民族婚礼习俗与本民族宗教信仰的文化密切相关在中国的传统婚礼习俗的发展中,中国的本土道教和儒家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传统婚俗文化日本是个多宗教信仰的国家在日本,神道和日本佛教是其两大宗教使外来的佛教和儒教日本化的力量是日本的神道,神道在日本是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