棚户区中的平民小学 马 温小学六年,我是在“拖小”度过的拖小”是小名,大名叫“拖板桥小学”,设在一片棚户区中这所小学的学生也大多来自棚户区内那些弯曲街巷里的低矮房屋我同学的家长中,当铁匠、木匠的,在厂里当翻砂工、电工的,做裁缝、摆小摊、开杂货店的,都有这样的地理位置和生源结构,都决定了“拖小”是一所平民小学每天早上,都有老师站在校门口迎接同学从这儿经过的街坊邻居,挎菜篮的、挑水桶的、买早点的、上班的,走到这儿,脚步就会放轻,话也不说了,车铃铛也不摁了,欠身送给老师一个微笑,就快快走开,生怕破坏了这儿的气氛这所小学的上学、放学,还有飘出来的小孩子的读书声,是这个平民街区屈指可敬的文化景观之一离学校不远,还有另一处文化景观,那是一家说书的园子,专说扬州评话这表明,即便是棚户区,也不一定就是文化沙漠这家园子叫鸿翠书场,是个能听书的茶馆别看名字有点儿脂粉气,其实客人都是这个棚户区的老住户,一帮子下里巴人书场斜对面是供水站,水站旁边是块很大的空地对于棚户区,这块空地具有非凡的意义大人们凑在这儿说闲话小青年用粉笔画出一个大圆圈,这里就是摔跤习武的场所放学后,我们将书包扔在地上,在这儿打石球、拍洋画、跳大绳,要不就是用弹弓打仗。
一所学校,被许多破旧房屋重重包围,这样的环境,其实相当不理想但这是大人的观点,作为小学生,我当时的真实想法是,这儿真好玩我上学的路上,有书场,有空地,有火花四溅的打铁铺,有藏在一扇破门后面的小人书摊要是听到小铜锣当当响,肯定是卖回卤干的担子过来了路边还有一口水井,无论冬夏,不管早晚,都是一片繁忙水站买来的水仅供吃喝,其余用得上水的家务事都要到井边来解决井台很大,但挤在井边的木盆铅桶更多,有时脚都放不下:米啊菜啊要在这儿淘洗,用过的凉席、要腌的大菜也搬到这儿洗刷,脏衣服是用搓板搓用棒槌敲,不同的工作形态,不同的洗涤动作和响声,让这口水井成为观赏性很强的地方稍稍多绕点儿路,就到了一条河边河是古运河,北京流来,还要流到杭州去这段河上没有桥,两岸往来得靠摆渡船坐船要花钱,我们没钱,就偷偷掰人家长在河边的向日葵,要不就是捡些瓦片打水漂——这两种游戏都是免费的上学途中有这么丰富多彩的内容,让我变得无比快乐——这份快乐也陪着我一起走进学校,并影响了我对学习的基本看法真的,在小学阶段,我从来不觉得学习是件苦事我能早早就树立如此正确的学习观,不感谢这片棚户区,我就太忘恩负义了我的小学原来是座庙,庙中大殿用砖头一隔就成了几间教室。
谁也想不到,这样的教室竟然具有歌剧院的声响效果老师讲课,就像对着山谷喊话,嗡嗡的,颇有余音绕梁的意思教室很高很暗,还有几根大柱子大柱子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利用大柱子作掩护,看小人书,交换糖纸和香烟壳,或者搓个纸团砸砸前排的男生——女生一般不会成为被砸的目标,因为女生会尖叫,老师听到了,就会有麻烦,这不符合我们的核心利益但大柱子也会出卖我们,当老师突然从柱子后面钻出来一把抓住我们的小手,而我们手上正好又捏着一把弹弓,一次惩罚也就跑不掉了功课不应当耽搁,老师的处罚是让我们下课后到校长室报到校长有时在,有时不在,这都没关系,我们熟悉处罚的内容和形式,后背靠墙,立正反省如果校长不在,我们的头就抬着,透过窗玻璃,饶有兴趣地看同学们在小操场上蹦蹦跳跳、打打闹闹;校长在,我们就认真地垂下头,看脚上穿的布鞋和膝头上的补丁——我们穿得一样朴素针对我们的处罚在上课铃响时自动结束,我们重返教室老师并不歧视我们,我们仍然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 我们学校没有钢琴,只有风琴;我们学校只有一架风琴,没有第二架风琴;我们学校没有专门的音乐教室,大家都在各自的教室里唱歌以上三条,又一次证实了“拖小”的平民身份轮到哪个班级上音乐课,音乐老师和风琴就会出现在哪儿。
问题是,老师有腿,自己会走到该去的那间教室,风琴怎么去呢?告诉你吧,它是同学们抬去的风琴很沉,抬风琴是标准的重体力活,但我们男生特喜欢做这事每逢音乐课,用不着老师分派,大家都抢着去,喊着号子,十来条小胳膊就把大风琴抬跑了,场面火爆,就像抬花轿小孩抬这么重的物件,不会不累吧,但这帮小孩也在这种充满乐感的协作中,成功体验到劳动的快乐课间休息十分钟,除了被罚站,这段时间一般都被我们高高兴兴地玩掉了铁环、陀螺是我们的主流玩具有些同学的铁环,又大又圆,大环上还套着几个小小环,滚动起来,声大音脆,握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财富感,它们是铁环中的极品、陀螺没那么复杂,有块木头,有把小刀,每个人都会做,可要做出一只上等陀螺就难了——它的外形要匀称,弧度要饱满,转动要平稳,鞭子抽上去不能东倒西歪有一个同学带去一只陀螺,底部镶着一颗钢珠,陀螺身上又车出两条圆槽,旋转起来嗤嗤地响,鞭子一抽,越转越疯狂每个小孩都希望拥有如此漂亮的铁环和陀螺,但家中要是没有心灵手巧的工匠老爸,这样完美的宝贝是做不出来的在孩子们的眼神中,和羡慕一起出现的还有对劳动的敬意就凭那两样让人眼馋嫉妒的民间玩具,就已经让孩子们记牢了一点:劳动能够创造美。
教我们唱歌的是郭老师,他也是全校唯一的音乐老师他弹琴时,既不看琴键,也不看学生,他的身子有点后仰,顺着他的视线,他看到的应当是天花板郭老师虽说不看我们,但我们也不趁机调皮捣蛋,至今我也无法想出其中的原因:也许是郭老师的声音好听,也许是郭老师从不罚我们站在墙角,也许是我们爱唱歌……总之,不知不觉间郭老师成了小学阶段我最喜欢的老师课本是郭老师用钢板刻印出来的,长长的仿宋体,漂亮得很他教唱过的歌,记不清了,是不是“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美丽的哈瓦那,那里有我的家”?“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也是他教会我们的么?我的小学时代,虽然学校还在正常颁发毕业证书,但小学生能够唱什么歌一定会有严格规定一个小孩家不会留意时代特征,不会辨别环境是否宽松或森严,他能记住的只是一些孩子气的东西你可以说这是无意,也可以说这是有意后来看《早春二月》的电影,突然发现郭老师和电影中的民国老师有点像,长长的个子,长长的格子围巾,长长的手指,一身的民国气质是不是这种无法清晰表述的另一时代的气质,让我永远记住了这位音乐老师呢?“拖小”不大,十来个老师的名字,慢慢地,我们都知道了。
哪个老师得罪了我们,背后议论时我们就会直接说他(她)的名字,好像这样才解恨四年级的班主任是陈老师,长得小巧秀气,很少使用她的批评权可有一次,不知是为什么事,全班男生都觉得陈老师伤害了我们,决定报仇我们想出来的极端手段就是公开地、大声地喊叫她的姓名在“一二”的引导下,我们二三十条少年人的嗓子齐刷刷地吼出了让我们怀恨在心的那三个字陈老师很生气,将我们集中到小操场上她掏出一张纸扬了扬,我们都很紧张,不知她会宣布什么处分决定扬过之后,她就开始对着那张纸念人名,很长的一串突然,我父亲的名字从她嘴里吐出来,其他同学也在陈老师的朗读中惊讶地找到了自己的亲人这是什么鬼把戏?我们看不懂这时,陈老师提高了音调,说我这样叫你们爸爸妈妈的名字是不是不礼貌?谁也不吱声就这么僵持了一下,陈老师挥挥手,就放我们走了事后也没什么追加处罚落到我们头上一个违反师道尊严的事件就这么平静地化解了哈,现在想想,陈老师的规劝或惩戒,真是有点软绵绵的五年级和六年级,班主任换成了杨老师,杨老师胖胖的,圆脸,圆眼镜,她批评我们的次数更少课堂纪律差,别的老师就向她告状,这时,她的脸就绯红起来,一定是我们的不良表现让她丢脸了红着脸的杨老师咳嗽一声就站上讲台,说你们这些孩子啊这么不争气,真让我伤心……没说两句,她就有点哽咽,摘下眼镜开始擦泪花。
她一掉眼泪,我们的心也变软了,各自暗下决心,明天改邪归正果不其然,第二天的课堂纪律肯定相当好小学毕业时,杨老师说你去考一中吧,我就填了这个志愿我爸爸在外地,妈妈要上班,“小升初”考试那天,杨老师亲自将我送到一中考场,考一门语文,考一门数学中间休息时,杨老师递给我一块面包这是我第一次吃面包谢谢杨老师,谢谢这块面包,我考上了一中这也意味着,我和我的“拖小”要说再见了现在要找这所小学已不可能,几年前,它随同这片棚户区一块儿拆掉了这儿原本尽是黑压压的棚户区,中间还夹杂了一所小学,平民子弟在这儿识了字,识了数,会唱歌了,会看书了这就是成长我就是在这个小学慢慢长大的它叫“拖小”今天念这个校名,还是觉得它土摘自《散文》2014年第2期,有删节插图:姚腊远)责编:戴利朝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