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衔接家长调查问卷亲爱的家长:您好!您的孩子已经在我园上了近三年了,孩子在您和老师的共同关注下成长着再有几个月,您的孩子就要离开幼儿园到小学去学习了,那么我们想就您在孩子入小学前所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请根据您所掌握的实际情况填写本问卷结果将成为我们日后更好的开展幼小衔接活动的重要依据,谢谢您的协助! 一、基本资料:1、您与孩子的关系为:□爸爸 □妈妈 □其他2、您的学历是:□大学本科以上 □大学本科 □大专 □中专□中学 3、您的职业是:□教师□机关单位人员□企业单位人员□自由职业□其他4、您的孩子在幼儿园阶段有以下学习经验吗?(1)拼音符号学习:□无 □有(2)在哪里学的?□幼儿园 □暑期兴趣班 □课后兴趣班 □在家自行教(3)目前开始教孩子正式执笔写字吗?□无 □有(4)在哪里学的?□幼儿园 □暑期兴趣班 □课后兴趣班 □在家自行教二、您的孩子将上一年级了,令您感到困扰或担心的事情是什么?(请最多选勾五项)□没有点心可以吃 □不知道如何结交新朋友□学习汉语拼音 □不喜欢做功课□早上起不来迟到 □需要和同学比较成绩□听不懂老师说的话 □胆小、不会大胆发言 □不会做功课。
□动作慢,跟不上一般学习步调□常遗忘/遗失物品 □未能如期传达老师交代的事情□不习惯老师的教学风格 □不会听课做笔记 □其他三、就幼小衔接来说,您认为幼儿园教学应包括哪些内容?(可多项选择)□无须进行特别教学活动 □常用汉字的认读活动□常用汉字的书写训练 □拼音符号拼音活动 □数字认读活动 □基本加减法1~10)□数字写法练习 □英语口语的基本句型□英语字母的认知发音□ 汉字笔画结构□握笔书写姿势□培养学习动机 □ 学习兴趣的培养□聆听训练 □其他四、就幼小衔接来说,您认为幼儿园教育应培养幼儿哪些生活适应能力?(可多项选择)□会自己穿脱衣服 □主动参与清洁活动□会整理/准备自己的物品□会妥善保管自己的物品□会自己用餐 □会主动交朋友□会主动表达自己的需求 □会大胆表现自己□其他 五、在心理及社会适应方面,您认为幼儿园教育应培养幼儿哪些方面?(可多项选择)□有一定的受挫能力 □自信心□不容易骄傲 □自我保护意识 □行为意识 □集体观念 □要懂得顾全大局 □基本的思维方式□做事学习的自主性 怎样与老师和同学相处与沟通□其他六、就幼小衔接来说,您有什么意见和建议?——————————————————————————————————————————————————————————————————————————————————————————————————————————————————————————————————————————————————————————————————————————————新颖幼小衔接教育模式受关注 免费“幼小衔接体验营”报名期期爆满 如何让幼儿园小朋友顺利走入小学教室一直是教育界、家长们关注的一个课题。
记者日前了解到,深圳出现了一种由学校开展的“幼小衔接体验营”的免费教育活动,这种新颖的模式成为我市在教育方面的一次新的尝试 幼小衔接教育日益受重视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问题,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并已成为当前世界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发达国家进行了大量研究,其目的在于让幼儿在入学前接受一二年的预备教育,提高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掌握部分知识技能,减少幼小衔接的难度,从而减轻他们进入小学后的负担以美国为例,美国的幼儿园基本上附设在小学里,接纳4-6岁儿童,作为“小学阶梯”对上小学一年级之前的5岁儿童限定为期一年的预备教育,主要是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为其入小学作好准备在教育内容上,强调教育内容要符合时代的要求,对幼儿进行数学和自然科学的教育这对幼儿智力发展、顺利进入小学奠定了良好基础瑞士、英国、日本等国家同样也在幼小衔接教育中的学校及教室环境的设计、课程内容设置方面摸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我国,有些省市的教育机构已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探索 传统幼小衔接教育难奏效 据了解,我市的教育机构长期以来在衔接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方面手段比较单一,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模式。
从事小学教育工作的徐老师认为,我市教育机构在幼小衔接教育方面还处于初期探索阶段,该领域目前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首先部分幼儿园和家长对幼小衔接教育的关注和正确认识不足很多家长将孩子送到幼儿园的功利性太强,总想让孩子在幼儿园里便开始学拼音、学英语、学数学,一切向成绩看齐,而忽视了对孩子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引导,使得幼儿教育严重小学化,挫伤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对日后的小学教育形成了负面影响另外,部分幼儿园缺乏足够的责任心,或者担心参与社会上一些幼小衔接教育活动会增加自身工作量,或者担心参与活动时可能存在安全事故隐患 “很多机构只是带领幼儿园大班的学生到小学里转一圈,让他们看看小学的教室环境,看看他们是怎么上课的,最多和家长进行几个亲子游戏徐老师告诉记者,目前很多幼儿园在推行所谓的“幼小衔接教育”时做法单调,蜻蜓点水很难产生效果幼小衔接教育在国外很多地方已经发展出了一套较为成熟的做法,要想达到良好的幼小衔接教育效果,就必须在教室硬件、师资力量等方面有所投入,让幼儿接受系统规范的教育,这其中的投入成本就成了制约很多机构无法开展有效的幼小衔接教育活动的原因 免费幼小衔接新模式现身深圳 日前,深圳市龙园外语实验学校(下称龙园外校)迎来了中城康桥花园幼儿园的三十几名小客人,他们是参加该校举办的第五期“幼小衔接体验营”的。
据龙园外校的校长助理徐向群介绍,为了帮助幼儿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使幼儿能够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学校从今年3月1日起率先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实施“幼小衔接体验营”项目,计划举办7期体验营活动,每期7天,“前面3期我们组织了机构内幼儿园大班优秀毕业生参加体验营,从第4期开始,我们又将体验范围扩大到机构外的其他幼儿园,让更多的孩子体验这种全新的幼小衔接教育徐向群告诉记者,这种“幼小衔接体验营”是免费开放的,受到了很多幼儿园的热烈欢迎,每期体验营都出现了爆满情况和以前教育机构组织的幼小衔接教育活动不同,“幼小衔接体验营”有自己专门的教室,校方在教室环境布置方面也下了一番心思,连教室课桌椅都和传统小学教室排列整齐的方式不同,而是6名幼儿为一组,分6小组上课,“这种设计延续了幼儿园的环境特点,能减少幼儿进入小学班级里产生的陌生感另外,龙园外校还让14名老师参与体验营的一线教学,围绕《我们的学校》课程主题组织语文、英语、数学、美术、音乐等趣味教学活动,引导孩子在“小组合作式学习”中体验小学学习生活关于中小学衔接教育的调查报告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摘要] 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大多数中小学校分设开课,中小学在教学内容、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教师之间相互联系、沟通少,小学生进入中学后有诸多的不适应。
本文在通过对师生走访、召开座谈会、随机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中小学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解决衔接教育问题的途径和方法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关键词] 中小学教育 衔接 途径 方法新课程标准将义务教育分为三个学段,其中第一学段和第二学段为我们传统的小学,之间并不存在明显的教育衔接问题,第三学段为中学小学生从第二学段升到第三学段,学习环境、学习内容和师生教与学的方法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不少学生成绩明显下降,引起家长的疑问有的中学教师责怪小学教师没有教给学生好的学习方法而小学教师也只管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而不管学生的后续学习,也不知道该从哪些方面给学生进行指导和帮助针对这些情况,我们对中学初一学生和教师分别进行了问卷调查,开展了中小学教师互相听课、评课活动,召开了教师座谈会,了解中小学教育衔接方面究竟存在哪些问题,认真分析其原因,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对策一、调查设计(一)调查对象为了客观全面了解中小学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我们随机选择重庆永川中学、北山中学、萱花中学和文理附中初一学生920人,初一教师50人为调查对象二)调查方法调查主要采用问卷方式,辅以中小学教师相互听课、座谈会和个别访谈的形式,问卷不署名。
共发放学生问卷920份,收回885份,有效问卷850份,有效应答率96%发放教师问卷50份,收回47份二、调查结果及成因分析(一)小学毕业学生适应中学学习时间长、人数多不少小学毕业生需要用较长时间来适应中学学习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学教师方面,大多数教初一的老师都是从教初三毕业班下来的,教师自身的角色还没及时转换过来,对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学习方法了解不够,对初一学生的能力估计过高,造成教师的教学要求、方法与学生实际脱节二是小学教师方面,绝大多数小学教师不了解中学的教学内容、要求,不清楚应该从哪些方面以及怎样为小学生进入中学学习做必要的铺垫三是学生方面,进入中学后,由于学科增多,学习内容增加,学习时间延长,学生自己没能在心理、知识和学习方法等方面做好充分准备,未能及时进行自我调整四是教材方面,现行的中小学教材在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等方面有脱节的现象以上诸多原因造成不少学生一时难以适应中学的学习,同时也使成绩下降二)小学毕业学生进入中学后学习成绩下降人数多进入中学后,学生语文成绩有进步的占47%,有下降的占34%数学成绩有进步的占43%,有下降的占37%可以看出,小学生进入中学后,语文、数学学科成绩有下降的人数相当多。
数据显示,有50%的学生认为其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好学习方法语文学科中有15%的学生认为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以前小学老师的要求与现在中学老师要求不一致,14%的学生认为是不适应中学老师的教学数学学科中有15%的学生认为主要原因是不适应中学老师的教学,有9%的学生认为是以前小学老师的要求与现在中学老师要求不一致可以看出,语文学科有79%、数学学科有74%的学生归结成绩下降的主要原因都与中小学教师的教学有关三)学生未能掌握有效学习方法进入初一后,学习方法掌握很好的学生仅占11%,学习方法掌握较差和很差的也占11%,绝大多数学生认为对学习方法掌握得不够好在与中学教师的访谈中我们了解到,不少初一学生存在理解能力差、学习习惯差、不会做笔记、不会复习等问题关于学生做笔记,小学老师却有不同看法:小学对学生做笔记并不要求!到中学后肯定有不少学生不会做笔记可见,中小学的教学要求存在较大差异如何让中小学的教学要求一致,让学生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应该是我们中小学教师重视的问题四)中小学教师在教学方面相互缺乏必要的了解超过60%的中学师生认为小学教师在教学与现在中学有关的知识时,存在表达不准确甚至有错误的现象。
这说明不少小学教师对中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缺乏了解,不能长远考虑学生的后续学习需要从对中学教师的调查也发现,中学教师不了解小学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的现象也普遍存在五)学生对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值得欣慰的是,尽管学生进入中学后在学习上遇到许多困难和诸多的不适应,但大多数学生仍然对自己在中学的学习取得进步和发展很有信心这也坚定了我们中小学教师共同探索衔接教育策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信心三、几点建议根据中小学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特提出几点建议供中小学的管理者和教师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