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环肥燕瘦”之美历史上形容不同女子的美貌,常常会用上“环肥燕瘦”这个成 语,当然 为何是肥是瘦俱得为美,自有一番讲究一“环肥燕瘦”典出 宋 ·苏 轼 《孙 莘 老 求 墨 妙 亭 诗 》:“杜 陵 评 书 贵 瘦 硬 ,此 论 未 公吾 不 凭 短 长 肥 瘦 各 有 态 ,玉 环 飞 燕 谁 敢 憎 其 实 ,环 肥 和 燕 瘦 应 该 是 两 个 不 同 的 故 事 ,而 根 据 历 史 的 发 展 来 看 这 个 成 语 应 该 是“燕 瘦 环 肥 ”这 样 一 个 次 序 :所 谓 “燕 瘦 ”燕 是 指 的 汉 成 帝 皇 后 赵 飞 燕 据 说 她 如乳燕般轻盈美现,所以叫飞燕,她不仅身轻如燕,更有掌上起舞之 说,是 “骨感美”的代表而 “环 肥 ”中 的 环 则 是 赫 赫 有 名 的 杨 贵 妃 (杨 玉 环 ),据说杨贵妃因为胖,走几步路就会 娇喘不已,香汗淋漓,唐明皇也因此特别宠爱她,与赵飞燕相对的,杨贵妃则是“丰腴美”的代表总之“环肥燕瘦”既形容女子形态不同,各有各好看的地方也借喻艺术作品风格不同,而各有所长示 例 】1.宋 ·苏 轼 《孙 莘 老 求 墨 妙 亭 诗 》:“杜 陵 评 书 贵 瘦 硬 ,此 论 未 公 吾 不 凭 。
短 长肥 瘦 各 有 态 ,玉 环 飞 燕 谁 敢 憎 2.评 量 粉 黛 ,环 肥 燕 瘦 之 间 ;品 藻 冠 裳 ,贾 佞 江 忠 之 列 清 ·梁 绍 任 《两 般 秋雨 庵 随 笔 》卷 三 3.清 ·李 宝 嘉 《文 明 小 史 》第 40 回 :“有 的 妆 台 倚 镜 ,有 的 翠 袖 凭 栏 ,说 不 尽 环肥 燕 瘦 例 1 喻作品风格不同,而 2、3 则形容女子形态各异二“燕瘦”“环肥”争由来以久有两句话能很好地形容这两个美女:赵飞燕——美人上马马不知 杨玉环——美人上马马不支 汉时 赵飞燕体态轻盈;唐时 杨贵妃丰满娇媚她 们的美各自成 为那个时代的典型燕瘦”不能简单理解为皮包骨头,这里的“瘦”寓以纤纤弱 质之意骨感妖 娆之味可以说赵飞燕之美,美在她身材纤细,体态妖娆,腰不盈握;步态轻盈,舞姿曼妙,徐若白云舒展,疾若飞燕临空,静如平湖敛波,动若狂飙突起而一个能掌上起舞的袖珍美女,更为她的美添上了一丝神秘感 同样的, “环肥”与当下的肥胖亦不可一概而 论 杨贵妃的“肥 ”是丰满健康的代说,显示出雍容富足的余裕尚不至于到臃肿 的地步,也与当下的肥胖相去甚远,可以说杨玉环之美,美在她曲眉丰颊,肤若凝脂,丰体盈颐, 风姿绰约,白居易的 《长恨歌》也不禁赞叹:“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 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虽有夸张之嫌,但也写出了“环 肥”的美态两种截然不同的美感触觉,让 两个完全不同体态的女子,成就了不一样的美学见的人说:“时势造英雄”,可我若说:“时势造美女”,也大抵如此吧!当然,这种美学见的在艺术作品也有不同的体 现,在字体上:有厚重的隶书,也有娟秀的瘦金体,而中国古代的水墨画,则更直接的展现出了人们在艺术风格上的不同追求唐代宫体画画师以胖为美,他们笔下的仕女 图,都是以体 态丰腴的宫女入画,故画出的人物多呆滞死板,这个传统一直延续到明代而另一种以瘦 为美的画师, 则更注重物的骨感,更重内质的体现,即所谓的风骨明清八大家之一 郑板桥,他的墨竹行笔流利,飘洒有致,迎风带露,气 质冲和,虽“瘦”枝细叶,笔笔清寒,俨似矛刃错出,毫不萎缩颓丧,显示出一种不屈不挠的本色三审美或许应该用“变化”来描述较为恰当,无 论是环肥, 还是燕瘦都是时代变化的审美所选取出来的代表她们代表一个 时代的美代表着潮流而追根溯源,就不得不说一说中国古代审美价值观的变化。
一一 史前史阶段(新石器中叶至公元前 21 世纪前期):这一时期人类的审美观点还没形成,由于受自然条件的限制,人们对 美的认知只是粗浅的归纳为 生育和生产能力,因而那些丰乳肥臀,阔肩厚背的女性反倒更受 欢迎,就 连中国古代贤明的三皇五帝中的黄帝也不能免俗,他的第四位妻子嫫母相貌极丑,却正好是肥臀 阔肩的代表一一 青铜时代阶段(金石并用时期至战国):这一时期人类文明有了较大的发展,物质文明的发展让人们的审美观念有了较大的改变,奴隶制的形成 发 展让等级观念取代了曾经的“大同”社会,人们对美的认知也不再局限于本能,男女关系也从原来的平等成为从属,因此,大男子主义对女性做出了新一 轮的选择,柔弱的女性幸运的脱颖而出,成为新一代的“美女” 无论是妹喜、妲己 还是褒姒,都符合 这一标准尽管有女将军妇好出现,也并不妨碍这种历史潮流文学上也有 “楚腰纤细掌中轻”者;有“纤纤手指”者;有“薄汗湿衣者”;有“楚楚可怜” 者等等对纤 弱女子的描写一一 日式阶段(战国至南朝):说日式阶段是为了方便理解,其实所谓的日式和服装也是从这个时期的中国延传出去的,用 《楚辞 大招》的句子形容就是 “粉白黛黑”,就跟日本战国女子一个模式:白粉敷面,眉黑且粗短,樱桃小嘴, “银锭式”发髻,如果用现代的眼光看,这简直是个鬼,哪跟美有什么关系,不过不可否认相比于前两类这一次有标准的样式,算是一种进步吧。
一一 解放阶段(北朝至五代):中国的南北朝时期,社会 动荡 不堪,各民族文化在碾 压中相互融合,至隋唐统一.在这一时期,女性个性解放,突破“粉白黛黑”的旧式,就像脱掉面具,素面朝天一般,在审美上有点返璞 归真的意味特 别是唐代,繁荣的经济,安定的社会环境,文明开化的风气,让审美意识也挣脱传统的枷锁,变得活泼起来在唐诗中也常不乏这一类的描写唐人以“ 胖”为美,充 满了雍容富足的余裕一一 礼教阶段(五代至清):这一时期封建制度由盛转衰, 统 治者加强了管制, 让这一时代的女性也向标准化进发,与其说这时 期的人在审“ 美”,倒不如说是在审“德”外型反倒变得不再重要,这些从清史遗留下来的照片就可以看出,无论 慈禧还是光绪的贵妃们都和现代的审美观相去甚远一一 曲折再解放阶段(清末至现代):封建制瓦解,列 强入侵,让整个中华大地疮痍满布,思想的起伏变化带动审美意识的新一轮的觉醒 这些在服饰上体 现的尤为突出:改良的旗袍,完全的西式服装等等,这其中 虽然参杂了某一时期的统一着装,如列宁装,革命装,但改革开放之后,审美意识愈发多 样环肥燕瘦正如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美学追求,它 们不再仅仅 只局限于形体上差异,它 们的意义扩展到其它艺术领域。
不管是 “粉白黛黑”之美“素面朝天 ”之美, 还是艺术风格上的不同种类都可以用环肥燕瘦来形容可以 说环肥燕瘦在美学追求之后,又有了新的生命形态四就环肥燕瘦所做出的审美判断,当下人普遍 倾向于瘦, “减肥瘦身 ”成为时尚随着时代的变化,肥和瘦俨然成了两种不对等的概念,肥成了一种不健康的代名 词,而瘦 则划上了健康的等号两个字在字义上或许没有改变,但其所代表的意 识形态却 发生了倾斜 环肥燕瘦中的肥和瘦尽管形体不同,但也对立对等更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瘦和肥都有健康之意赵飞燕虽瘦却能翩然起舞,艳惊四座又怎会是林黛玉式的人物呢?她是瘦的健康,而唐人爱胖,也寓意着他们对丰满健康的追求故而与 现下的胖瘦含义大相径庭不过,时下的瘦身热潮在我看来,又是一些有失偏 颇的举动 胖和瘦只是外在形态上看来,只要不影响健康,我们倒不必大 动干戈的集体瘦身而 对于胖瘦字 义的不对等化,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环肥燕瘦会向极端化发展吗?这才是我们该关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