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预习导学单导学案设计(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2、了解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3、品味朴素自然、意味隽永的语言教学重点:分析文章的景色描写并体味意境教学难点:体会作者乐观旷达的心境学法指导:朗读法合作讨论法【课前预习导学】1、关于作者:苏轼:(1037 — —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苏轼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艺术家他的诗浪漫瑰丽,气势不凡; 他的词境界高远,开启宋词豪放一派;他的书法大气淋漓,并列“宋 四家”之一;他的绘画也自成一家,为后人所称道在散文方面,作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不仅创作数量很大,而且以气势纵横,变 化多姿,畅达明快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官到黄州 已经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 定等人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断章取义八月,将他逮捕入狱 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他几次都差点丢了性命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 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 无权的闲官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 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张怀民,1083年贬黄州,起初寓居承天寺,心胸坦然,绝不挂 怀于贬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 为品格清高超逸之人3、解题:“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议论,并 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 托物言志因此,它可以写景状物如《核舟记》,也可以叙事如《桃 花源记》,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像《小石潭记》一、初读课文1、读准节奏(A+B+C)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 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二、再读课文,对照书上注释、查阅工具书并结合相关资料,逐 字逐句理解文意1、解释下列词语(A+B+C)(1) 欣然起行()(2)遂至承天寺()(3)水中藻苻交横()⑷盖竹柏 影也()(5)相与步于中庭()(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7)庭下如积水空明()2、翻译下列句子(A+B+C)(1) 相与步于中庭(2)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3)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三、三读课文1、文章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谈一谈? (A+B+C)2、叙述部分分别交代了哪些要素? (A+B+C)3、文章是如何描绘月色的?试把文章中写月的句子找出来读一 读,并说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A+B+C)4、在作者写景的基础上,我们来续写一句,大家看哪句合适? (1、丛中蛙鸣不断2、村中狗吠鸡鸣3、几处纳凉人笑语阵阵)为什么? (B+C)5、文章的最后一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当时的 写作背景具体谈谈自己的想法B+C)6、你认为文中的“闲人”包含了哪几层意思?(C)四、作业:1、导单(ABC类已标出)+背诵一、翻译句子A+B+C) (25分)(1)相与步于中庭2)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二、本文作者,字,号, (朝代)人与父、弟合称“三苏",三人同为之列A+B+C) (21 分)2. 描写月 下承天寺庭中景o运用了的 修辞手法,为我们营造了一种的境界°(B+C)(9分)3. “月色入户”意思是,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A+B+C) (6分)4.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B+C) (5分)A. 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 石潭记》中的一致。
B. 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 等句都与“闲”字相关C. 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 静雅致的感觉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17-20题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苻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 榭,间以红粉笙歌一两队点级,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 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及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又今年春中,与无际 偕访仲和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 意对之,觉悠悠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选自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刷改)【注释】①虎丘:苏州名胜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③ 钓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悬于檐下的风铃⑤无际、仲和:作 者的友人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B+C) (5分)A.相与步于中庭/与无际偕访仲和于此B.生平过虎丘才两度/先自度其足C.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皆若空游无所依D.时闻风铎/隔篁竹, 闻水声2. 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B+C) (10分)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3. 承天寺的夜色与虎丘的夜色有哪些共同特点? (B+OC1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