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02-2003年乡镇企业运行状况

ji****8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58.04KB
约10页
文档ID:255964913
2002-2003年乡镇企业运行状况_第1页
1/10

          2002~2003年乡镇企业运行状况                                    一 2002年乡镇企业运行概况2002年,全国乡镇企业加快了结构调整、提高素质和创新体制的步伐,经济运行扎实稳健,在困难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对农民增收、就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继续增加2002年,乡镇企业全年实现增加值31800亿元,比上年增长8.3%,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1%,其中工业增加值22000亿元,比上年增长8.5%,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46.1%完成出口交货值10500亿元,比上年增长10%左右(表6-1)表6-1 乡镇企业经济总量增长概况2002年,乡镇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25800亿元,比上年增长7.9%;实现利润总额7200亿元,比上年增长7.3%;上缴税金2500亿元,比上年增长8.3%(表6-2)表6-2 乡镇企业主要经营指标2002年,乡镇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3285万人,比上年增加200万人左右,占全国农村劳动力总数26.8%;乡镇企业支付职工的工资总额8200亿元,比上年增长6%二 乡镇企业发展的主要态势2002年,乡镇企业之所以能够取得一定的成就,主要是改革、创新、调整和提高的结果。

具体表现在以下六个方面1.投资来源多元化,固定资产投入增势强劲2002年,全国乡镇企业投融资渠道拓宽,引进外商资金、农民个体投资、吸收社会闲散资金、向金融部门借贷、直接融资等多渠道筹集资金的格局逐步形成全年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000亿元,而且投入起点高,产出见效快,对乡镇企业发展的拉动作用较为明显全年乡镇企业新增投资中,民营投资占55%,外商投资占11%,银行贷款占16%2.产权结构趋于合理,企业活力得到增强2002年,乡镇企业加快了配套改革,产权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已经形成,各方积极性得到调动,机制优势的潜能开始释放乡镇企业的组织形式中,公司制占7.3%,合伙制占4.73%,个人独资占87.97%一大批企业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不少企业实行了经营管理者年薪制、股权期权等激励机制3.结构调整迈出重要步伐,增长主体和支撑力量已经形成个体私营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和第三产业是乡镇企业发展的“三大新型带动力量”2002年,乡镇企业中,个体私营企业1905.6万个,安排劳动力突破1亿人,占全国乡镇企业增加值的比重突破70%,成为乡镇企业的主体和主要增长点2002年,规模以上乡镇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增加值2400亿元,比上年增长13%。

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乡镇企业产业选择的主攻方向,农产品加工业在乡镇企业增加值中的比重从1995年的20%上升到2002年的30%,已经成为乡镇企业中的一大亮点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从1995年的13%上升到2002年的20%当然,总体上看,工业在乡镇企业中的主导地位没有变化,全年乡镇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97000亿元,比上年增长8.0%;销售产值92250亿元,产品销售率95.1%,工业增加值占全部乡镇企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9.2%4.增长方式开始逐步转变,企业素质稳步提高乡镇企业发展中更加重视效益基础上的速度,近几年乡镇企业增加值的增长虽有所减缓,但仍保持在8%以上乡镇企业产业的集中度在优胜劣汰中提高,企业规模扩大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8000亿元,比上年增长12.6%,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部乡镇工业的比重由上年的35.1%上升到36.4%,上升了1.3个百分点全国有40家乡镇企业进入2002年中国企业500强行列规模企业成为乡镇企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企业间正在从平面化竞争向立体式分工转变一些规模企业主业开始突出,主角地位明显,一些小企业走向专精特新,以大带小,以小促大,协调发展。

同时,乡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80%以上的集体企业完成了基础管理达标技术进步加快,乡镇企业技术进步率达到40%以上,典型调查发现,有70%的企业进行了技术创新产品质量提高,贯彻ISO9000标准系列,名优专精特新产品逐步增多,38个乡镇企业产品获得全国驰名商标5.适应国外市场能力增强,出口拉动作用明显乡镇企业积极应对WTO,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战略,努力开拓国际市场,扩大出口,其中出口大省和出口大企业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2002年,江浙粤鲁闽等省份出口增幅在20%左右规模以上企业出口交货值7200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占全部乡镇企业出口的68.6%6.各类园区带动作用显现,企业集中度开始提高截止到2002年底,已有30%的乡镇企业集中到小城镇,新办的乡镇企业很多就办到小城镇和园区,目前全国有各类乡镇企业园区1万多个,已经成为乡镇企业结构和布局调整的重要方式乡镇企业在城镇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过程中从散落向集中转变,地区性制造业中心开始形成,产业从传统行业向技术含量较高的加工组装型现代制造业转化一些地方的特色块状经济总量占到乡镇企业的40%以上,涌现了大量的特色县、特色乡、特色村,形成了小商品大市场,小企业大集群的格局。

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厦漳泉地区和胶东半岛所在的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福建和山东6省(市)创造了乡镇企业50%以上的增加值,集中了80%以上的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集中了90%以上的出口产品交货值中、西部地区乡镇企业主要是向大中城市周围集中,很多省会城市乡镇企业的各项指标均占全省的1/4以上三 乡镇企业运行中出现的主要问题2002年,虽然乡镇企业出现了一些好的特点和趋势,但就总体而言,“粗放式增长方式,仿效型经济结构,分散化工业布局,传统型企业制度、单一式融资渠道”等问题还在很大程度上存在,与国民经济和农业、农村的发展要求相比,还有很多不适应1.吸纳农村富裕劳动力的增长幅度不适应农民就业和增加收入的需要由于乡镇企业发展速度下降、企业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提高和布局分散等因素,近几年吸纳农村劳动力的增幅下降1998年以来,随着乡镇企业增加值增长速度的不断减缓,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富裕劳动力的增长幅度相应下降乡镇企业从业人员,1998年为1.25亿人,1999年为1.27亿人,比上年增加了200万人;2000年为1.28亿人,比上年增加了100万人;2001年与上年大体持平2002年达到1.3亿人,比上年增加了200万人。

农民就业不充分和收入增长慢的问题更加突出,与“十五”期间乡镇企业年均吸纳250万人的要求也相差甚远2.出口增长受阻不适应以增加出口拉动乡镇企业加快发展的需要主要受国际经济出现衰退的影响,乡镇企业出口增长一直走低2002年前5个月,乡镇企业出口增幅大体在10%左右徘徊,6月份开始才逐月有所提高,而且基本上是出口大户广东、浙江、江苏、福建、山东、上海6省(市)起到了带动作用在我国乡镇企业外向度增大和在全国出口中份额增大的情况下,乡镇企业的出口增长速度一直走低,直接影响到乡镇企业的发展速度和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3.乡村集体企业机制不活、经营困难不适应乡镇企业改革发展的形势2002年,全国乡村集体企业增加值同比为负增长集体企业占乡镇企业增加值比重下降到30%由于乡镇集体企业资产存量大,在乡镇企业总资产中占相当比重,因此,对乡镇企业发展的整体影响十分明显4.地区之间发展差距扩大不适应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要求2002年,东部地区乡镇企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9.5%,中、西部地区分别增长6.7%和8.0%,增加值占全国乡镇企业的比重东部地区由上年的60.9%上升到62%,中部地区由32.1%降到31%,西部地区占7%左右。

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的差距不仅体现在增长速度上,在产业水平、企业的运行质量和效果等方面的差距也十分明显四 引导乡镇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对策目前,乡镇企业发展出现了很多好的苗头和趋势,乡镇企业也需要承担一些重要的社会责任,需要认真把握,加强引导1.引导乡镇企业承担起更多增加农民收入、安排农民就业的社会责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规定,“十五”期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转移农业劳动力4000万人乡镇企业地处农村,对这两个重要指标的完成,可以说是责无旁贷,重任在肩农民增收缓慢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第一大“瓶颈”我国的农户兼属消费实体和生产实体,其收入下降将直接影响消费和投资的拉动作用而农民要增收,就要减少农民,因此农民就业至关重要乡镇企业一直是农民增收和就业“主渠道”之一,很多乡镇企业还一直以农民增收和就业最大化为取向,很受农民拥护和支持农民人均纯收入来自乡镇企业工资收入的比重由1996年的29.9%上升到2002年的34%乡镇企业职工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从9.2%上升到27%近几年,农民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乡镇企业和劳务输出乡镇企业是安置农村富裕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要把发展乡镇企业作为一个长期的方针。

乡镇企业挑起这一重担,必须有一个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势头首先要保持年平均增长10%以上的速度从多年的实际看,乡镇企业增加值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以为全国农民增收5元钱,安排20万~25万人就业按10%增长速度,每年可给农民人均增收贡献50元左右,每年安置200万~250万人,5年可安排1000万~1250万人左右而要保持一定速度,就需要政府创造良好的环境,切实抓好减负,在资源和市场上为乡镇企业争取更大的空间,呼吁更多的领域向乡镇企业开放2.引导乡镇企业发挥比较优势,调整结构布局乡镇企业要根据市场需求、资源优势和产业政策进行结构调整要与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西部大开发、国有企业战略重组和科教体制改革结合起来,培植混合型、带农型、就业型、科技型、外向型、聚集型、配套型、特色型乡镇企业乡镇企业向小区和小城镇集中,主要是依靠政策和利益驱动3.引导乡镇企业立足自身实力,提高素质和效益竞争从来不同情弱者,完全指望政府,指望政策,都是不现实的,要靠自己,靠实力必须逐步利用现代企业制度、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方式、现代营销手段来办企业乡镇企业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实行多轮驱动,多轨运行,多元投资,多业并举,创造新的体制优势、规模优势、技术优势、管理优势和人才优势,不断推进产品经营、市场经营、资本经营、品牌经营和信誉经营,努力拓展国内外市场和资源的空间,从而在21世纪更大范围、更强对象和更激烈程度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要想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取胜,关键是要再造作为乡镇企业看家本领的机制灵活的优势由于这个机制用了很多年了,有些退化和“铁化”,因此首要的是要激活机制比如,要尽快从单一投资主体向多元投资主体转变,从推销向市场营销转变,从借牌到创牌转变,从传统管理向传统与现代结合的管理转变,从常规经营决策向现代战略决策转变通过这些转变,使原来行之有效的机制和办法再上一个新的台阶4.引导乡镇企业维护市场秩序,树立良好形象乡镇企业是个整体,我们必须维护乡镇企业的整体形象,整体形象的好坏,直接影响的是整体的利益乡镇企业目前的整体形象虽然越来越好,也涌现出许多名特优新产品,但一刻也不能放松,绝对不能把乡镇企业当做假冒伪劣和不讲诚信的代名词,那样乡镇企业将陷入无资源、无资金、无市场、无技术的绝境  -全文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