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中的女性写作的特点:1.女性形象的传统化、片面化根据小学语文教材,可以看出来大多描述的社会是父系社会,主要是靠男性运作的社会, 女性的角色活动常被忽略而不谈,极少写到的女性,通常极端地强调”女主内“的家务角 色,局限于家庭生活方面,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角色形象设置不平等通过对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课文出现的部分人物图片的整理,我们发现,女性所扮演的 角色主要是母亲、祖母,大约占百分之六十,其次是教师,其次是教师,大约占到总人 数的百分之二十五,其他约占百分之十,包括运动员、理发师等,而英雄、科学家约占 百分之五相比之下,男性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是父亲、祖父、军人政治领袖,约占总人 数的百分之六十我们还发现,女性大部分出现在家庭领域,男性大部分则出现在公共 领域比如都出现在家里,图片上的女性承担了所有的家务,包括洗衣服、做饭、照顾 孩子、打扫卫生、织毛衣等等;而出现的男性多为指导孩子读书、陪客人聊天母亲的 形象要么没文化,要么文化低,不谙大事,遇事没有主见,一心一意照顾子女,侍候丈 夫,孝敬公婆,而且有时候还唠唠叨叨的:而父亲的形象都是学识渊博、微言大义,是 孩子们崇拜的偶像这里间接看出母亲或妻子形象有更多的负面性。
总之,在具体的角 色分配,严格遵循着传统的”女主内“”男主外“的性别模式其次,女性形象的片面化主要体现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避开政治写女性女性对人类历史 贡献着墨较少教材中出现的母亲或妻子被描绘为生活型女子,还将历史上具有重大影 响的女性也赋予了家庭化、传统化的角色特质例如三年级的课文是以宋庆龄为歌颂对 象的,然而在文中,宋庆龄并不是一位政治家或领导人,却以奶奶的身份岀现,表现宋庆龄对待祖国下一代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一面,为这位杰出女性赋予了传统道德价值 又例如科学家居里夫人曾在人类科学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她的事迹被安排在五年 级的一篇基础训练中,且其伟大功绩完全淹没在母亲细心教子的形象之中这些典型的 形象都被安排在小学课文中,却只体现了女性传统型的一面,却忽视了他们在社会历史 中非常重要的那一面2.女性语言意识的被动与客观性小学课文中女性特征趋向于原始化和本能化,缺乏鲜明的性格特征这个也可以通过男 女之间的比较得出来的结论课文在着力表现男性的性格特征,歌颂男性的个性品质,因此男性特征戴上了主体和智能化的特点例如小学课文《落花生》中,描写了家人共处的场景开垦荒地、种植花生、收获花生是母亲辛勤劳作的写照,但庆贺的时候,父 亲却居于一家之主的地位,对家人进行教导,表现深刻的思想和领导权威,母亲这时倒 成为旁观者和对丈夫的崇拜者,以维护丈夫的尊严为己任,只是站在一旁点头而已。
课 文将女性依附于男性的性格表现的活灵活现再例如,五年级的一篇课文《白杨》,介绍了一对扎根边疆的夫妻,文章通过白杨品德的歌颂,赞誉父亲,边疆建设者有坚强、 有志、无私的优良品格还有,三年级一篇课文,70多岁的邓颖超,戴着老花镜安详 地给周总理补睡衣,她面前摆着也许是二万五千里路上留下的针线框萝,使人想到女性 应当始终不忘自己贤妻的使命可是同为边疆建设者的母亲,作为父亲的附属品被一笔带过而课文中所反映的女性无私和奉献,不仅使我们无法感到欣喜和宽慰,更多的是女性缺乏主体意识的可悲在描写两性词汇上,女性数量少,我们如果把人教版小学语 文课文中所有人物性格特征作总结,并按照性别予以区分和总结可以看到,课文整体 是以弘扬为主,肯定性的性格特征为32项,其中除去28项词汇共同服务于两性wait , 单纯描绘男性性格特征的词汇就有84项,单纯描绘女性性格的词汇仅有15项由此看出课文对女性的重视程度远远低于男性在男性独有的84项特征中,肯定词性局主流,总体而言,对男性的肯定大于否定就女性看来,若加上共用词汇,则对女性的肯定占百分之七十,因而与男性相比,对女性的性格特征的否定比值偏高这一点在教材上的 用语也有所反应,大部分教材的人都称”他”,而不是“她,这强化两性之间的不平等。
客观性主要体现在两点上第一点,语言上出现被物化的女性,她们不作为人的存在, 例如安徒生童话中的卖火柴的小姑娘,这里小姑娘不是一个人,而是父亲赚钱的一个工 具,在家里没有地位,所以父亲才会这样残忍地对她,让她在冰冷的风雪交加的夜晚光 着脚卖火柴第二点是小学课文里的女性也是男性、父权中心思想下的产物,天使妖妇 形象对立,而且,大多是以天使的形象出现的,她们或是在外表是美丽,柔弱,持家 知书达理,反映出典型的男权文化的审美情趣,或是在精神上忍耐、克制、忠诚,迎合 男权文化的占有欲通过以上的特点,我们的教材有必要增加一些具有独立意识到新女 性形象,以培养包括男性在内的全体健康的平等的现代性别意识,采纳女性视角,运用 女权主义批判的一些方法分析教材,也可以一定程度活跃课堂教学,增强语文教学的时代感,体现语文教学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