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铜 亚洲铜 祖父死在这里 父亲死在这里 我也会死在这里 你是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 亚洲铜 亚洲铜 爱怀疑和飞翔的是鸟 淹没一切的是海水 你的主人却是青草 住在自己细小的腰上 守住野花的手掌和秘密 亚洲铜 亚洲铜 看见了吗? 那两只白鸽子 它是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 鞋子 让我们——我们和河流一起 穿上它吧 亚洲铜 亚洲铜 击鼓之后 我们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叫做月亮 这月亮主要由你构成 阿尔的太阳 历史 新娘 民间艺人 主人 夏天的太阳 活在珍贵的人间 熟子麦子 你的手 写给脘子上的菩萨 无题 麦地 十四行:夜晚的月亮 房屋 打钟 -------------------------------------------------------------------------------- 打钟的声音里皇帝在恋爱 一枝火焰里 皇帝在恋爱 恋爱 印满了红铜兵器的 神秘山谷 又有大鸟扑钟 打钟的声音里皇帝在恋爱 打钟的黄脸汉子 吐了一口鲜血 打钟 打钟 一只神秘生物 头举黄金王冠 走于大野中央 我是你爱人 我是你敌人的女儿 我是义军的女首领 对着铜镜 反复梦见火焰 钟声就是这枝火焰 在众人的包围中 苦心的皇帝在恋爱 春天 哑脊背 明天醒来我会在哪一只鞋子里 九月 --------------------------------------------------------------------------------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 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 高悬草原 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 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九月的云 给母亲 大自然 我请求:雨 村庄 -------------------------------------------------------------------------------- 村庄中住着母亲和儿女 儿子静静地长大 母亲静静地注视 芦花丛中 村庄是一只白色的船 我妹妹叫芦花 我妹妹很美丽 肉体 -------------------------------------------------------------------------------- 在甜蜜果食中 一枚松鼠肉体般甜蜜的雨水 穿越了天空 蓝色 的羽翼 光茫四射 并且在我的肉体中 停顿片刻 落到我的床脚 在我手能摸到的地方 床脚变成果园温暖的树椿 它们抬起我 在一支飞越山梁的大鸟 我看见了自己 一枚松鼠肉体 般甜蜜的雨水 在我肉体中停顿 了片刻 天鹅 让我把脚丫搁在黄昏中一位木匠的工具箱上给卡夫卡亚洲铜》写于 1984 年 10 月,它不是海子的处女作,却是海子前期的重要作品。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海子的诗》与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海子诗全编》都把《亚洲铜》放在开篇位置,也可看出编者对这首诗的重视海子诗歌的想象比较随意,跳跃性大,具有独创性,词语与词语之间的组合常常突破常规,达到一种陌生化的效果,另外,海子写诗喜欢略去缘起与本事,所以,解读他的诗会遇到很多障碍所谓诗无达估,用在海子身上是很恰当的 关于《亚洲铜》的阐释,我看到过两篇比较有分量的文章一是奚密的《海子探析》(崔卫平编《不死的海子》,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 年 3 月第 1 版),一是崔勇的《海子:作为文化反思的文本》(《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 4 期)奚密认为,亚洲铜的颜色和质地隐射中国北方坚硬强悍的黄土地,海子眼中的中国(东方)是一块深藏在亚洲大陆下的坚实的矿苗崔勇进一步认为,《亚洲铜》一诗是海子在 80 年代中期对“文化寻根”热的呼应,是海子独特的文化反思的一个文本崔勇说,诗的第一节表明我们的主流文化的特质是一种“埋人”的文化,最后一节表示要创造“月亮”这种全新的文化 我在阅读余徐刚所著《海子传》(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 年 3月第 1 版)的过程中,注意到该书所附的一幅图片资料,即海子对《亚洲铜》(发表于四川民刊《现代诗内部交流资料》1985 年第 1 期)所作的注解。
海子在《亚洲铜》的标题上注明“土地”“亚洲的黄土地象铜一样”等字样上面的两位论者及一般的读者也是这样理解的但这首诗的主旨是不是对中国或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反思呢?应该说多少包含了这方面的内容然而,海子在诗的第二节的右上方注道“然而鸟及海水要飞向远方”,在诗的第三节的右下方注道“象河流及中国人象鸽子象屈原飞遍南北,走遍所有能去的地方”(原文如此——引者注)根据这两条注释,结合全诗,我感到,海子的本意是要表达一种飞翔或远行的愿望而以此来阐释《亚洲铜》,则顿感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诗的第一节是说,亚洲的黄土地像铜一样坚硬、沉重,它是“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它以强大的吸附力、收摄力埋葬了一代又一代人,它是静止的海子预知自己也终将“死在这里”,化为一抔黄土他不愿意无所作为、两手空空地度过一生,他渴望飞翔,渴望远走他方,他有他的理想于是,诗的第二节就出现了飞翔的“鸟”与泛滥的“海水”的意象,它们是海子行动意念的具象化,是动态的以上是诗的第一次对抗与转折接下来又回到黄土地,并且出现“青草”的意象却”表示转折,“青草”可理解为世代困守黄土地的人们,“住”与“守”表明他们的墨守成规,停滞不前,是静止的而海子是不愿意像青草一样死守一个地方,自生自灭的。
诗的第三节又转到动的意象,“鸟”(白鸽子)与“水”(河流)的意象再一次出现诗人还联想到我国浪漫主义大诗人屈原,他是诗人们的精神之父,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进取精神也是诗人效法的对象在这里,海子再一次表示飞翔的愿望,即“飞遍南北,走遍所有能去的地方”于此,诗人又完成了一次对抗与转折 《亚洲铜》的核心意象是亚洲铜(黄土地),但关键却在最后一节诗人为什么把“月亮”比做“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为什么说“月亮”主要由“亚洲铜”构成?先看后一个问题科学已经探明,月球上有土有矿,1984 年,海子家乡附近的月山镇已经探明铜矿并准备开采,或许因为这些,海子便联想到月亮具有铜的特质吧在 1985 年写的《哑脊背》一诗中,海子就说:“月亮也是古诗中/一座旧矿山”再看前一个问题海子在 1984 年写的《寻找对实体的接触》一文中说,他在长诗《河流》中“写了北方,土地的冷酷和繁殖力”,由此可知,黄土地是冷酷的,同时又是具有生命力与繁殖力的他想通过一定的方式(击鼓)激活黄土地沉睡的生命力,让它最富生机的心脏(月亮)旋转、舞蹈,引领我们向上,像永恒的女性带领我们飞升一样至此,诗人与黄土地的关系已不再是单纯对抗性质的了,他感受到从土地深处,黑暗深处涌出的力量,仿佛寻到一种支持,他更加坚定有力。
这首诗由正题——反题——正题——反题,达到了最后的合题 海子写《亚洲铜》之际,工作才一年,事业刚刚开始,诗歌创作也才正式起步,恋爱也正在酝酿之中他还没有“倾心死亡”,他的胸中充满了激情与骚动,这首诗表达了海子摆脱束缚与有限性,渴望行走或飞翔的愿望诗人在《民间主题》一文中引了克利的一句话:“在最远的地方,我最虔诚他渴望出发,创造其实,在前一个月他写下的《单翅鸟》一诗就明确表示了飞翔的强烈意向几年后,海子两次远赴西藏,最终又像一头豹子一样一头扑进他的大诗理想——《太阳七部书》之中,就是他飞翔愿望的最终实现女孩子--------------------------------------------------------------------------------她走来断断续续走来洁净的脚沾满清凉的露水她有些忧郁望望用泥草筑起的房屋望望父亲她用双手分开黑发一支野桃花斜插着默默无语另一支送给了谁却从来没人问起春天是风秋天是月亮在我感觉到时她已去了另一个地方那里雨后的篱笆象一条蓝色的小溪鉴赏:“她走来,断断续续走来,洁净的脚,沾满清凉的露水一个动态的女孩子向我们走来,很文静,赤脚的走来,“ 断断续续”说明她来的时候有些害羞,却又有些忧郁,为什么呢?下一句“她有些忧郁,望望用泥草筑起的房屋,望望父亲,她用双手分开黑发。
一支野桃花斜插着默默无语”道出了她忧郁的原因:房屋简陋,父亲苍老,也许多病可她心中有喜欢的男孩子了,所以她分开黑发,雨过天晴她去摘了两朵野桃花,斜插发间,想把自己打扮得更加漂亮,想去见自己心爱的男孩子,可她却怕对方拒绝她,不喜欢她,所以“另一支送给了谁,却从来没人问起”这句也说明了女孩子的许多问题,首先,作者刚开始没有提到女孩子的外貌,却道出了她的家庭状况,可以想象她并不是一个漂亮美丽的少女,从没有去关心她,问候她,甚至于没有人去管她的婚姻其次她或许有些自卑,明明心中有喜欢的人,不敢把另一支野桃花送给对方春天是风,秋天是月亮”作者经过了春秋轮替的一段时间后,他才知道那个女孩子喜欢自己在我感觉到时,她已去了另一个地方” 似乎在感叹:曾经有一段真挚的爱情摆在我的面前,我没有感觉,待我有感觉时又后悔莫及,如果老天在给我一个机会,我一定会对那个女孩子说“我喜欢你 ”可是现实是不给他机会的,她已经走了,很伤心,很自卑的走了,去了“另一个地方 ”另一个地方是哪里呢,我想是她已经远嫁他乡,作者不可能再去找他了,只有心里默默的思念她,也许当时海子写到这里 就想起了自己的初恋情人他的初恋情人不也是很喜欢他吗?由于种种原因她却嫁给了深圳一个生活条件宽裕的家庭。
那里雨后的篱笆象一条蓝色的小溪”作者轻描淡写了女孩子的家庭:很简陋的房屋和土地围着长长的篱笆,象一条小溪,蓝色的带有忧郁,也许是作者认为她虽然结婚了,可她也许并不幸福吧海子的诗海子的一首诗和一个决定张新颖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也许是海子的诗里面流传最广的一首有人为它谱了曲,唱成了歌;它被选进几种版本的中学语文教材有的人只读了海子的一首诗,就是它这个季节,我在芝加哥大学东亚系讲课,其中一门是“近二十年来的中国文学”,专门讲一次海子的诗本来设计的教学大纲里主要讲《麦地》《春天,十个海子》等作品,上课前一周,忽然想起让助教把《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找来,分发给选课的学生我当时的想法是,这首诗简单,明朗,亲切,也许有助于拉近生和诗人的距离吧只是准备让大家读读就过度到其他作品的这首诗,没想到却引起了很有意思的讨论,有西班牙血统的美国学生问,这个自杀的诗人怎么会写出这样的诗?或者反过来问,写出这样的诗的人怎么会自杀?这首诗写于 1989 年 1 月 13 日,两个月之后,3 月 26 日,海子就在山海关卧轨而死。
一个台湾出生、美国长大的女生说,为什么他的幸福里面没有做老板、赚大钱?我自己也产生了疑问也许这首诗并不像表面那么“通俗”?对这首诗的态度过于草率了?二这首诗为人喜爱,是喜爱它的开阔和明净;喜爱它在这么一个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境界里,散发着暖融融的、清新的幸福气息;喜爱它对幸福的界定,是这么单纯、基本人的幸福意识也许越来越复杂、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