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天朝田亩制度》摘要:对《天朝田亩制度》的认识,一直以来都倍受争议,我想 就我自己的认识,关于太平天国领导者建立该制度的初衷、该制度是 否具有资本主义性质、该制度达至巅峰的几方面原因的概述、土地绝 对平均分配制度四个方面做一些简单的论述关键词:初衷、性质、农民运动、土地1. 太平天国领导者建立该制度的初衷毛泽东曾说:“从秦朝的陈胜、吴广、项羽、刘邦起,中经汉朝 的新市、平林、赤眉、铜马和黄山,隋朝的李密、宾建德,唐朝的王 仙芝、黄巢,宋朝的宋江、方腊,元朝的朱元璋,明朝的李自成,直至清 朝的太平天国,总计大小数百次的起义,都是农民的反抗运动,都是农 民的革命战争”‘从陈胜、吴广起义到李自成的反明斗争,不仅为太平 天国革命提供了宝贵的军事、政治斗争经验,而且提供了失败的教训 以资借鉴,更提供了宝贵的革命思想、理论,口号,以供参考、发挥, 太平天国革命正是对前人的各方面得失成败进彳亍了充分的总结与升 华,使这场革命成为中国农民战争史上的最高峰,在世界农民革命史 上也很少见,这样,与其说《天朝山由制度》是太平天国革命的纲领, 不如说是中国农民战争思想、理论、革命口号的综合与升华、凝聚和 总结。
陈胜、吴广起义,发出了 “苟富贵,无相忘”的呼声,明确宣告农 民要互相帮助,相互提携,并且质问地主阶级:“王侯将相,宁有种 乎! ”认识到农民阶级自己也可以建立政权,摒除封建地主政权的欺 压这种思想在当时虽富于战斗性和革命性,但其局限性却相当显著, 而太平天国的英雄们,则试图消除这种思想合理性中的局限性,他们 通过《天朝田亩制度》号召建立一个“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大同世界”,并以条文的形 式法定下来在他们看来,要做到“四海之内皆兄弟”,农民兄弟“无 相忘”,何必耍做王侯、入将相倒不如建立一个大同世界来得爽快! 这是对人类要求平等、追求美好世界的理想愿望的发展,在空想社会 主义史上有重要地位2. 该制度是否具有资本主义性质把《天朝田亩制度》作为•部农民革命的土地纲领,已被大中学 校教科书所接受而普遍流行而现在史学界又出现了《天朝田亩制度》 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意义的观点,"也已在学术界再露头角,这两种 有代表性的看法,无论其角度如何,其实都有失偏颇我们都知道《天朝田亩制度》集中反映千百年来农民对土地的强 烈要求,作为经济解放的起点,矛头指向了地主土地所有制,表达了农 民要求彻底解放的愿望和反对封建压迫的决心。
它是打击封建统治的 武器,也是动员群众的有力号召,随着农民运动的高涨,它把农民阶级 朴素的平等平均思想推向了最高峰,这是应该充分肯定的但这些光 辉的思想并未超出自发的感性认识范圉太平天国革命是一场伟大的农民起义运动,因为是一场农民运动, 所以在革命中体现出了农民们最关心的土地问题,要求进行土地的再 分配,他们要把自己的要求写入革命纲领内,甚至直接地贯彻以“田 亩制度”的鲜明字眼,但是,由于纲领是在革命运动中产生的,并且 是作为革命的指导思想,因而它不可能仅仅只作为土地纲领而出现,, 必然地把它铸炼成涉及方方面而的革命纲领,以名为实,难道不是观 察问题中的一种错觉吗?不错,太平天国革命出现在十九世纪六十年 代的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已有资本主义的要求,这就使得在那个 时代的农民运动可能打上近代民主革命的烙印但是,由于农民阶级 的局限性,不能也不可能把一场农民战争改造成资产阶级的民主革 命,农民革命不具有超阶级的特性,这是由革命的主体的本质属性所 决定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因为在太平天国后期出现了《资政新篇》「这 样一部反映了发展资本主义要求的著作,而用看待《资政新篇》的观 点来透射《天朝田亩制度》,这是不对的。
太平天国革命历时十四年,纵横十八个省区,是中国封建社会 的农民起义的最高峰但是,我觉得它只是一场规模空前的、单纯的 农民战争,而不带有任何程度资产阶级革命性质一方面,太平天国 革命所活跃的社会历史大舞台是清政府统治下的封建社会,外国资本 主义的入侵打断了中国自明清以来资本萌芽的历史进程,使得我国一 度停滞于封建社会的历史阶段,因此,在一个没有资产阶级革命要求 的社会背景下,是不可能产生任何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另 一方面,从革命的主体方面考察,参加革命者大多数是穷苦农民,以1《资政新篇》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制法规,集中反映了我国先进知识分子寻求救国救民道路的探索,它 的主张是变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为资产阶级国家的土地所有制,在本质上已经发生了变化,即它否定了 封建的土地所有制,而实行了另一种所有制,其标志是地租资本化及与它们有千丝万缕联系的穷困的伐木工,烧炭工等等在一个封建 小农经济汪洋大海的国度里,农民革命只能是单纯的反贪官污吏、反 封建皇帝、达到改朝换代的目的这种意义上的革命,其特点之一,就是 伴随着旧的封建势力一封建官僚、地主、豪绅、小官吏以及地主阶级 知识分子投机革命,而太平天国革命的最初目的,也只是耍推翻“清 妖”的残暴统治,重新分配土地,建立封建的太平天国,而绝不是要在 发展资本主义的趋势下发展资本主义,把太平天国放到当时不具备全 部社会经济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历史范围内,可知它是发生在中国 封建社会极端腐朽和垂死阶段的旨在推翻满清封建政权而不是整个 封建制度的农民革命。
3. 该制度达至巅峰的儿方面原因的概述张角兄弟领导的黄山起义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借用了宗教的形式 —-“太平道”来发动农民起义,丰富了中国农民战争的经验和创造 太平天国的发起者们不仅打出了宗教的旗帜,而且明确地提出要建立 一个宗教帝国的“太平天国”在《天朝田亩制度》及其附属文件中, 直接抛出了使人崇拜的、能够迎合人们的宗教心理积淀的“天”,在 文本中多处宣扬“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明确宣告,耍用宗教之 福来组织农民,发动农民中国传统的宗教心理与外来宗教一基督教 的结合,对太平天国革命有重大的积极意义太平天国的“太平天教” 组织耍比黄山起义的“太平道”严密得多,而在此基础上的军事组 织要比“方”严密得多,战斗力也要强些借助宗教思想来反对封建 统治,是封建小农在找不到先进理论、先进思想的条件下,所进行的伟 大历史创造,太平天国的英雄们,把这种创造推到了最高峰明朝的李自成起义,提出了 “均田免粮”的口号,已涉及到解决 经济平等、政治平等的根本-一土地问题,但却没有找到具体的办法 而太平天国的领导人则对上述思想内核进行了分析、吸收,特别是重 视明末农民起义的土地耍求,并力图循着这个思路深化下去,系统和 完善起来,使之条文化、法律化,这不能不认为是中国农民战争史上一 次飞跃的历史进步他们在提出革命口号的同时,也探索着沿前人的思 路,解决土地、粮税问题。
《天朝山亩制度》的分山制度'表明男子 和女子享有同等的分田权利是对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彻 底否定不说这是王李起义、钟杨起义、李自成起义在经济间题上的 深化,至少也可以说是起义者在经济纲领轨迹上的继续当然,拘于 封建小农的自私性与狭隘性,农民的平均主义思想也平行地发展到了 历史的高峰不可否认,就以上几方面的粗略考察可以发现,《天朝 田亩制度》较为系统地对中国农民战争作了理论上的发挥和总结,起 义者们提出的前所未有的革命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军事制度、 司法制度、城市管理制度、妇女制度、军队给养制度等等方面,都是 伟大的历史创造它既是中国封建社会农民战争极为成熟,发展到丿力 史最高峰的标志,也是中国封建小农的平均思想臻于系统的标志2凡分III,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杂以九等如一家六人,分 三人好田,分三人丑田,好丑各一半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此处不足,则迁被处,彼处不足,则迁此 处凡天下III,丰荒相通,此处荒则移彼丰处,以赈此荒处,彼处荒则移此丰处,以赈彼荒处务使天下 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111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凡 男妇,每一人自十六岁以尚,受IH多瑜十五岁以下一半如十六岁以尚分尚尚田一亩,则十五岁以下减其 半,分尚尚111五分:又如十六岁以尚分下下田三亩,则十五岁以下减其半,分下下III一亩五分4. 土地绝对平均分配制度一场农民运动兴起、发展的规模和程度,取决于起义组织者在 多大程度上代表和反映农民的利益,有什么样的在多大程度上为解决 农民的根本利益的方案显然,农民的根本问题是土地问题,这是农民 的切身利害的关键,太平天国的纲领以醒目的“田亩制度”出现, 至少可以说,土地问题在起义纲领中占有重要地位农民耍土地,太平天国的起义者在解决土地问题时,提出了绝对 平均主义,设计了乌托邦式的空想社会主义,而且述朦胧地提出了口 己的最低纲领,是“耕者有其田”,最高纲领是建立“天下人人不爱 私,物物归上主”的“皇上帝国”于是,他们从土地制度着手,宣 布了分配土地的方案,将土地按肥力、收成的差异分成上中下等级, 依年龄严格规定了授田方法,以达到绝对平均方案,使得耕种土地者 人人占有等量LUWo在他们看来,只有这样,才能使“天下山,天下人 同耕”,达到“天下共享天父皇上帝大福”的目的;唯此,才能建立 这样一个社会:“天下皆是天父上主皇上帝一大家,天下人人不爱私, 物物归上主,则主有所运用,天下大家处处平匀,人人饱暖矣。
显 然,这种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只寻求解决土地的绝对平均分配的 空想社会主义,是一种农业社会主义的设计,除了在思想史上具有价 值以外,在实践中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太平天国的起义者所设计的美 好的分配制度是无法实现的第一,在封建小农经济发展模式里,土 地的所有化以及私有私产的等级差距是其内核和主线,其结果是在此 基础上的资本主义萌芽和农业资本主义发展模式这种土地私有制及 其所带來的种种罪恶,是无情的、可僧的,却是历史的必然这种私 有制是对原始社会阶段的平均占有的超越和否定,是一种历史的进 步,在这种残酷的土地私有制封建压迫下,提出绝对平均主义思想, 对于否定一个不合理的社会现实,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它的完成却主 耍地依靠未来社会里所发生起来的新的社会力量;然而,在以私有制 发展为主线的农业社会里,提出绝对平均主义口号,是一个历史的反 动,“在分配土地间题上主张绝对平均主义思想,它的性质是反动的、 落后的、倒退的”第二,封建社会农民起义的主体是破产的小农、 雇农、佃农、半自耕农、自耕农和游民,其中,半自耕农和自耕农占 有总量的大多数,绝对平均分配土地,必然地严重损害社会幅面很大 的自耕农的经济利益,从而分化了农民革命的集体意志、整体力量, 因为,在农民革命的目标中,破产小农、雇农、佃农、游民耍求获得 土地,哪怕是社会占有土地的平均线半耕、自耕农要减少封建的税收 压迫,以发展和繁衍自己。
在革命主体中,利益追求是分为层次的在 实施革命纲领时,不考虑到利益层次,耍求带有严重自私性和狭隘性 的小农参与绝对平均主义的分配行列,他们就会从革命力量中分离出 来,所以,绝对平均主义只是一种幻想,根本不可能实现《天朝田亩制度》所提山的平分土地方案,是农民对地主土地所 有制的否定它反映了当时广大贫苦农民强烈地反对地主阶级残酷剥 削的耍求,以及获得土地、追求平等平均的理想社会的渴望正如列 宁所指出的:'地权'和'平均土地'的思想,无非是为了完全推翻 地主权力和完全消灭地主土地占有制而斗争的农民力求平等的革命 愿望的表现而已但是,《天朝田亩制度》所规定的分配土地和“通 天下皆一式”的社会经济生活方案,是耍在小生产的基础上废除私有 制和平均一切社会财富,以求人人平等,是农民的绝对平均主义思想 这种方案不可能使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相反,它将使社会生产力停 滞在分散的小农经济的水平上,把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 足的自然经济理想化、固定化因此,它又具有违反社会发展规律的 落后性这个文件还规定天王的高度集权,官员的世袭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