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白马非马的逻辑学分析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5.75KB
约5页
文档ID:233783101
白马非马的逻辑学分析_第1页
1/5

公孙龙之“白马非马”论逻辑学分析摘要:公孙龙所提出的“白马非马”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争议的一 个逻辑学命题,这个命题的逻辑分析在逻辑学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 用,从这一命题上也能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思维智慧和聪明才智公孙 龙在其著作《白马论》中已经对其进行了严密系统的论证,不论从内 涵还是外延上“白马”和“马”都有着本质的区别,而且纵观其原文 “非”字在原文中的本意是“不等于”科学把握这一命题的关键在 于对“非”字的正确理解,从现代汉语习惯到古汉语语法规则以及形 式逻辑的思想都可以准确分析出“非”字的含义,并且给予这个命题 以科学的论证因此,“白马非马”这一命题是正确的,无可非议的关键词:公孙龙;白马非马;内涵;外延;非“白马非马”这一命题出自先秦时期著名辩论家公孙龙之口,也是两千年来 在中国历史上很有争议的一个命题命题中的论辩方式和思维对逻辑学研究有着 深远的意义,因此这也成为了每一位逻辑学家必须研究和探讨的一个命题但是, 长期以来,依然有很多人认为“白马非马”为诡辩,否定公孙龙的种种论证在 我看来“白马非马”这一命题从逻辑学思维和角度来看是成立的,是无可非议的 下面从四个方面分别阐述一下我认为的“白马非马”的正确性。

一)“白马"和“马"在内涵上的区别《白马论》原文说:“马者,所以命形也白者,所以命色也命色者,非 命形也,故曰白马非马这一论证的意思已经指出“马”只是说明了马应该有 的外形,而“白”则点明了马的颜色马”没有命色并不是否定马有颜色,而 正是因为马的颜色多种多样,具有不确定性,因此才不能具体命色白马”这 个概念既强调了马的外形,又指出了马的颜色有些文章则指出:“它的这种推 理形式相当于从'P并且q'(白并且马)推出'非q,(非马)这违反联言推理 分解式公式的规定①我认为这样批判公孙龙的观点是不科学的,“白马”是一 个单独的概念,它虽然具有“白”和“马”两种性质,但是不能片面的把其拆解 为白并且马,这既不符合形式逻辑的思维方法,也不符合我们汉语的语言习惯, 难道我们平时说话时把“白马”说成“白并且马”?按照公孙龙的原文解释,“白 马”和“马”虽然具有马形的共性,却又有“包括各色”与“仅只白色”的区别, 从这一点来看就从内涵上区别了 “白马”和“马”这两个种属概念二) “白马”和“马”在外延上的区别《白马论》原文说:“求马,黄、黑马皆可致;求白马,黄、黑马不可致 这就是说黄马和黑马可以称作马,但不能称作白马,所以求马和求白马是不能等 同的。

这句话从外延上揭示了 “白马”和“马”所指对象的范围是不等同的马” 中包括黄马和黑马,而“白马”中则不包括黄马和黑马,因此,“白马”和“马” 在外延上存在着是否包括黄马、黑马的区别令人费解的是有人说公孙龙只提出 “求马,黄、黑马皆可致”,而没有说“白马也可致”,这就是把“白马”排斥在 “马”的外延之外了②我觉得用这样的推理解释来质疑“白马非马”的命题是 不攻自破的,“未言”并不代表“反对”而且在《白马论》原文中已经指出:“马 固有色,故有白马”,公孙龙明确指出了马是包括白马的,这句话也可以理解为 “白马”和“马”是上属关系,从这来看质疑公孙龙把“白马”排斥在“马”的 外延之外的论证便成了无稽之谈《白马论》原文中用是否包括黄、黑马来区别 “白马”和“马”的外延,其实这里的黄、黑马就是其他颜色的马的代表,它们 代表的是除了白色以外的其他颜色的马因此,“马”的外延包括“白马”也包 括其他颜色的马,而''白马”的外延则不包含其他颜色的马,故曰“白马非马也”三) 关于“白马非马”中“非”字的科学解释现在很多学者对这一命题进行争论的焦点正是因为对“白马非马”中“非” 字的解释不同,这也是理解“白马非马”这一命题的关键所在。

因此,如果对“非” 字加以科学的解释,任何批判性的言论都会不攻自破的正确解释“非”字可以 从两个方面分别进行辨析,即现代语言习惯和古代汉语语法规则按照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非”字可以解释为“不是”正是因为这样的解 释即“白马不是马”,很多学者便认为此命题为诡辩,是毫无道理的错误命题 所以,论证“白马非马”这一命题的科学性,要从“不是”的解释着手论证这 些学者之所以把其理解为诡辩,是因为他们把“是”解释为“属于”,“不是”即 “不属于”,那么“白马不属于马”自然就成了错误的命题但是,结合《白马 论》的原文来分析,这种解释是不成立的在上面的论证中已经提到了公孙龙在 原文中把“白马”和“马”定位于上属关系,所以作者已经论证了白马属于马, 自然把“不是”理解为“不属于”是违背作者原文本意的按照形式逻辑和人的思维习惯,可以把“白马”和“马”理解为两个概念、两个语词或者两个实在之物,因此“白马不是马”可以有很多种解释,不论是进 行同类间的比较,如''白马(语词)不是马(语词)”,或者是异类间的比较,如 “白马(概念)不是马(实在之物)”等等,把“不是”理解为“不属于”是不 能解释的因此,全面理解《白马论》原文后对此作出的正确理解是“不等于”, 如果把“是”解释为“等于”即“白马不等于马”,既符合原文的解释又符合形 式逻辑的思维。

按照古汉语的语法含义“非”字不能解释为“不是”根据形式逻辑中的判 断结构来分析这一命题,“白马”是主项,“马”是谓项,“非”则是联结词,因 此,如果把联结词“非”看成是否定联项“不是”,是不符合古汉语中得语法规 则的,当然也不符合这一命题的逻辑含义在古汉语中,判断句是不用联词的在公孙龙所处的先秦时代,通常在谓语 后面用语气词“也”来表示判断,有时在谓语前面用“乃”字来加强肯定,用“非” 字来表示否定非”字虽然有时可以在判断句中表示否定,但是在这里“非” 字不是一个系词,而是副词例如:“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左传•隐公元 年》)这样“非”字虽然可以译成“不是”,但是它在语法上与“不是”有很大的 差别不是”是在系词“是”前加否定词“不”,仍然是一个系词因此,“非” 字与“不是”是完全不同的另一方面,从“非”字的含义来讲,其含义很广, 如“非法”、“非难”、“非礼”等“非”字都不能解释为“不是”因此不能把“非” 字当作否定判断的联结词——“不是”,从而用形式逻辑判断结构套到“白马非 马”中去,随便将其译成“白马不是马”®从反证的角度来解释“白马非马”中的“非”不等同于“不是”,可以从其 对立面来论证即“白马是马”。

白马是马”在形式逻辑的类属关系中可以理解为 “白马”包含于“马”,这句话在古汉语中的命题形式可以说成“白马,马也” 有人说“白马,马也”与“白马非马”是相反的判断,④其实不然公孙龙虽然 在《白马论》中没有提到“白马,马也”,但是用上面反驳的立场解释“未言” 不等于“反对”,因为公孙龙也没有提出“白马,马也不可”的说法在上面两 方面的论证中已经充分阐述了 “白马”和“马”是两个概念的不同一,在内涵和 外延上都存在着差别,而且公孙龙原文中也明确指出了“马”是包含“白马”的, 因此他并没有反对“白马,马也”的观点根据对公孙龙原文的深入分析,我们 可以看出公孙龙反对的其实是“白马就是马”的观点,既然“白马非马”并没有 反对“白马是马”的观点,那么我们就不可以把“非”字解释为“不是”四)科学把握这一命题要从全文的角度进行理解《白马论》原文说:“马固有色,故有白马使马无色,有马如己耳,安取林铭钧.“白马非马”逻辑思想的再探讨[J].学术研究,1982年第5期转引之林铭钧.“白马非马"逻辑思想的再探讨[J].学术研究,1982年第5期白马?故白者非马也白马者,马与白也;马与白,马也?故曰白马非马也 在此段论证中,公孙龙肯定了 “白马”属于“马”,“白马”和“马”只是在内涵 上有颜色的区别,是不等同的。

然而有些学者从文字论证上找纹漏,他们指出:“公孙龙把'白马'概括到'白者','白者非马'即白的东西不是马,'白者非 马'在内涵上来说是成立的,但是在外延上把'非'理解为全异关系则不正确, 应该说'白者中白马乃马⑤这些人把“白者非马”看作是公孙龙论证“白马 非马”的一个中介,认为这是他进行诡辩时玩弄的一个花招通过深刻剖析《白 马论》原文后来看这种玩文字游戏的批判是不科学的因为他们并没有从《白马 论》原文的整体语境中去理解和把握这句话,公孙龙的这种论证是为了反驳他人 的问题,问题是这样说的:“以马之有色为非马,天下非有无色之马天下无马, 可乎? 公孙龙在反驳中首先阐述了马是有颜色的,所以才有白马,这也就表 明了他并不是认为有颜色的马就不是马在接下来的论述中,他假设了一个前提, 如果马是没有颜色的,自然在这个前提下就没有了白马,因此“白者”中已经不 含有“白马”,所以才有“白者非马也”的言论存在的,可见上面的批判是无理 可言的如果读者从《白马论》全文的角度分析这一命题,可以发现公孙龙的论 证是比较严密的,因此,学者们不能断章取义的来看待这个命题综上所述,主要从四个方面简要阐述了对“白马非马”这一命题的理解,其 中最主要的还是对“非”字的正确解释,其他几方面的阐述都是以这个为基本前 提的。

几千年来,人们对“白马非马”这一命题争论不休,褒贬不一,但是从逻 辑学角度正确剖析这一命题,它还是比较科学的这个命题中蕴含的逻辑学思想 是值得人们深入研究的,对逻辑学的深入发展也起着推动的作用,同时,它也体 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的思维智慧和聪明才智GongSunLong of the "white horse not horse" logic analysis theoryAbstract: GongSunLong proposed "white horse not horse" is the history of China's most controversial a proposition logic, this proposition logic analysis in logic developmen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from this proposition also can reflect the thinking of the Chinese nation wisdom and intelligence. GongSunLong in his book "the white horse of" has its strict system argument, no matter from the content or the extension "white horse" and "horses" are the distinction that having essence, and throughout the text is "not" word in the original intention is "does not equal".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this proposition is the key to "not" word correct understanding, from the modern Chinese habit to ancient Chinese grammar rules and forms of logic can be accurately analyze the thought "not" word meaning, and give the proposition to scientific demonstration. Therefore, "white horse not horse" this proposition is correct, beyond reproach.Key words: GongSunLo。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