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冷战期间美国对西欧的经济外交

l****6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0KB
约5页
文档ID:37400605
冷战期间美国对西欧的经济外交_第1页
1/5

1冷战期间美国对西欧的经济外交[内容摘要]冷战初期,出于与苏联对抗的需要,美国政府通过经济外交把西欧纳入它的冷战战略体系,西欧也基本上配合了美国与苏联的抗衡但是,随着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复兴,美国越来越难以控制西欧,西欧在美国与苏联抗衡的轨道上越走越远本文通过美国和西欧的经济活动试分析冷战期间美国对西欧经济外交的成功和无奈 [关键词]冷战 美国 西欧 经济外交一、冷战高潮时期(一)著名的“马歇尔计划”二战结束时,美国变成世界上最大的军政大国和经济强国战争中签订的《大西洋宪章》为美国建立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奠定了基础临近战争结束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实现了美国主导下的战后全球金融、投资有序合作的战略目标战后的美国经济已经无法离开世界市场冷战开始后,美国最大的担心就是苏联利用欧洲的虚弱进行经济渗透于是,遏止苏联经济的“马歇尔计划”应运而生马歇尔计划”与美国“门户开放”的自由贸易政策一脉相承,但在美国与苏联的冷战中又被赋予了新的内容,就是在经济援助的基础上,使西欧形成对美国经济和政治的多重依赖关系,把西欧纳入美国全球战略体系美国国会于 1948 年 4 月通过了对外援助法案,马歇尔计划开始实施,以后历时 4 年又 2 个月,直到 1952 年 6 月结束。

在这期间,美国共拨款 130 多亿美元,2受益最大的是英国、法国、西德和意大利马歇尔计划对这些国家的经济恢复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到 1950 年欧洲的生产水平超过战前的 25%;英国的出口正常,法国的通货膨胀下降,德国的生产力已经达到 1936 年的水平通过这些援助,美国也将西欧的经济纳入了美国称霸世界的轨道,增强了对抗苏联的经济实力马歇尔计划对苏联与东欧的关系产生了一定的瓦解和离间的作用马歇尔计划开始是把东欧和苏联包括在内的如果东欧国家接受了计划,就会产生对西方十分有利的局面结果,东欧国家还是出于无奈,在抵制马歇尔计划方面与苏联保持了一致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东、西欧国家经济的差距越拉越大,东欧对苏联的矛盾越来越大,最终导致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分裂从这种意义上来说,马歇尔计划是一种超前的长远战略二)关于欧洲经济共同体二战以前,美国对于欧洲的联合抱着一种漠不关心或怀疑的态度二战期间,美国开始有人谈论欧洲联合未来安排问题,尤其经济上的联合问题1942 年 9 月,外交委员会的经济和财政小组编写了一份题为《欧洲的经济联合在贸易壁垒问题上同美国的利害关系》的报告该报告主张欧洲的经济和世界其它地区的经济相互渗透。

全世界包括美国在内降低对欧洲商品的贸易壁垒但是结果这个文件的作者被告知“不符合美国战略的总方针 ”但是,随着战争的结束和冷战的初起,美国对于欧洲联合的态度开始发生变化因为一个团结的欧洲更有助于促进法德的和解,巩固美国对北大西洋公约集团的控制,增强同苏联的对抗力度鉴于此,美国要求西欧同盟同意:(1)只在得到可自3由兑换的通货时才卖给共产党集团国家;(2)不对共产党国家提供任何信贷;(3)把卖给共产党集团国家的任何形式的资本货物减少到最低程度,而集中对它们售卖消费品;(4)阻止共产党集团通过倾销和其他类似策略来渗入欧洲市场1958 年《罗马条约》签订,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但是,经济共同体却没包括英国英国政府为了一方面享受共同体内的自由贸易利益,一方面保持它在英帝国的利益,提出建立自由贸易区的建议,遭到法国和德国的反对1959 年 11 月 20 日英国与瑞典、挪威、丹麦、葡萄牙、奥地利、瑞士签订条约,建立与欧洲经济共同体相对抗的欧洲自由贸易联盟这样,欧洲就分裂成两个经济集团这是美国从冷战目标出发所不愿意看到的,因为这样会削弱对抗苏联的力量所以,促使英国加入经济共同体是后来美国对西欧外交的战略目标之一。

这一阶段,从总体来说,美国对西欧的支持达到了与苏联抗衡的目标西欧国家在政治上为中右势力所控制这些政府积极配合美国的冷战战略,重振军备,加速北约组织的一体化,投入同苏联的对抗二、缓和年代(一)肯尼迪的“宏伟计划”战后初期欧洲的经济困境和美国出于同苏联冷战的考虑,美国政府不得不允许西欧国家做出一些有违于多边主义原则的地区性安排这些地区性的安排,促进了西欧各国之间贸易的发展,使它们在经济上逐步摆脱对美国的依赖这一倾向在 20 世纪 50 年代末就有所表现随之而来的是西欧和苏联之间的贸易开始有所发展1959 年 5 月,英国和苏联签订了一个为期 5 年的贸易协定,同时法苏和4德苏的贸易也在增加美国本身经济领域出现明显的危机征兆这时美国对西欧的经济政策不可能是单纯的提供物资、财富和军火的问题了,而是一个如何在一个加强了的大西洋集团的内调的问题了1959 年宾夕法尼亚大学外交政策研究所的报告中提出,要求西欧同盟国家做到:(1)只有在苏联集团国家用可以兑换的货币购货的时候才卖货物给他们;(2)把出卖给苏联集团的东西主要限于消费品,并尽量减少出售任何形式的资本货物;(3)使得经济软弱的西方国家(比如冰岛)摆脱对苏联贸易的依靠;(4)防止苏联通过倾销的作法,通过操纵无形交易以及经济战争中的类似阴谋渗入西方经济。

他们认为这样的措施将有助于使共产党人无法得到在此以前与西方的接触中取得的政治、经济利益他们提出成立“大西洋经济合作局”来扩大和加强大西洋两岸的经济联系但是,这一计划由于西欧的不予配合没有被付诸实施1960 年民主党总统约翰·肯尼迪上台即提出对西欧的“宏伟计划”,其经济方面的主要内容是:促使英国加入西欧共同市场,减缓与西欧的贸易摩擦 “宏伟计划”实际是在美国试图将西欧经济共同体纳入自己处于主导地位的大西洋共同体的尝试但是,因法国的阻止,英国加入共同体的申请被否决,肯尼迪的宏伟计划受挫为了改善美国的国际收支情况,加强同西欧国家的经济往来,继续保持同西欧国家在政治上的团结,肯尼迪政府把扩大对共同体市场的贸易作为一个重要手段1962 年 1 月,不再要求延长(贸易协定法),而是提出希望扩大总统贸易谈判权的《贸易扩大法》该法案在是年 10 月通过,实际上已授权总统进行多边谈判和一揽子降低关税,这就为 1963 年美国政府在关税和贸易总协定范围内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及其它国家着手准备肯尼迪回合的谈判,铺平了道路肯尼迪回合谈判从51963 年 5 月开始,历时 4 年,至 1967 年 6 月结束,达成协议:工业品关税平均削减 1/3 左右,具体百分比依各国现行关税而有所不同,美国削减 35%,共同市场削减 33%。

但是农产品关税问题未能达成协议,因为共同市场不肯向美国开放农产品市场西欧不再是对美国唯命是从的小伙伴了二)基辛格的“欧洲年”越南战争的失败加剧了美国经济衰退的步伐尼克松上台后,美国对外贸易已面临自 1893 年以来首次出现逆差的局面国际收支赤字更是扶摇直上1972 年,英国、爱尔兰、挪威和丹麦加入共同体美国实现了多年的外交目标但是,共同市场的扩大,使美国在国际经济方面面临更大的竞争对手因此,尼克松决定迅速协调与西欧盟国的关系,重新建立以美国为领导的大西洋联盟1973 年 4 月 23 日,基辛格在纽约举行的美联社编辑年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宣布 1973 年是“欧洲年”基辛格建议美国和西欧拟订新的大西洋宪章,陈述共同的目标双方在防务、贸易和东西方关系上协调各自的政策但是,欧洲盟国对此反应冷漠经过一段时间的故意拖延之后,欧洲共同体成员国在从未与美国协商的情况下,于 7 月份在哥本哈根决议:在共同体形成各自的方案以前,各国不得单独与美国就大西洋关系进行磋商尼克松欧洲政策严重受挫1973 年 9 月开始的关税和贸易总协定成员国东京回合的谈判中,欧洲共同体九国联合起来反对美国它们声称,如果不确定能保护世界贸易的货币体系,西欧将不会实现美国的自由贸易政策。

西欧经济独立的趋势已经成为一种必然三、新冷战和新缓和时期6里根上台之后强化卡特政府后期的对苏政策新冷战开始整个 20 世纪 80 年代,欧洲将继续处在美苏的夹缝中但是,20 世纪 70 年代的缓和已经给西欧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好处而现在当新一轮的冷战又开始时,欧洲不再像以前那样追随美国对待苏联的态度上,西欧和美国有很大的分歧经济领域内的表现,就是主张发展同苏联的经贸关系美国和西欧在天然气管道方面产生的冲突就是一个典型的事例西欧计划帮助苏联从西伯利亚建立一条管道,以便把苏联的天然气运往西欧但是,里根强烈地反对这条由欧洲出资让苏联来建造的输气管道,害怕以后西欧的资源会越来越依靠苏联,这将在政治上授人以柄,使苏联可以从中断供应来逐步瓦解北约国家于是为了强迫西欧服从于美国的政策,里根总统命令在美国的美国公司,及其在欧洲的分公司和美国公司特许生产美国技术的欧洲子公司,都不得向莫斯科出售建设输气管道所需要的专利技术里根的禁令宣布以后,立即遭到西欧的强烈反对美欧之间激烈争吵但是联合抗苏毕竟是美国与西欧关系的基础,共同的安全利益和长期以来形成的相互依赖的经济关系,都促使美欧双方不能不寻求解决的办法经过频繁的磋商之后,美国于 1982 年 11 月 13 日宣布取消对苏联天然气管道的制裁,前提是:西欧国家立即着手紧急研究替代苏联能源的问题,在此期间不同苏联签订新的天然气合同;加强对苏战略物资出口的控制,协调美国和西欧国家的出口信贷政策;监督西方国家同苏联的金融往来。

可以看出,美国还是尽可能地利用对西欧的经济控制来达到制裁苏联的目的即便如此,西欧还是加强与苏联的经济往来1983 年西欧同苏联的贸易额达 315.6 亿卢布,占当年苏联同发达国家贸易总额的 82%此时西欧已有 14 个国家同苏联签订了长期的经济和科技合作的协定以后的冷战岁月中,无论形势如何紧张,西欧都要设法保持与苏联的7经济对话渠道不受阻碍总之,冷战的发生使美国通过支援、控制西欧经济,支持西欧联合来达到与苏联争霸的目的也正是在美苏争霸的夹缝中,西欧各国意识到一个联合起来的,掌握自己命运的欧洲,则可以凭借自己结合起来的实力,充分发挥优势,在国际舞台上成为一支独立的力量参考文献:[1]金卫星.《从门户开放到世界贸易组织》[J].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1 年 11 月版[2]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外交政策研究所研究报告《美国对西欧的外交政策》[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60 年版[3]J·斯帕尼尔[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年版[4]刘绪贻,杨生茂.《战后美国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9 年 6 月版[5]陈乐民《战后西欧国际关系》[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7 年 4 月版[6]A.基尔萨诺夫[苏].《美国与西欧》[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78 年 4 月版[7]刘金质.《冷战史》[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3 年 1 月版[8]资中筠.《战后美国外交史》[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94 年 5 月版[9]俞正梁,颜声毅,汪鸿祥.《战后国际关系史纲》[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19898年 5 月版[10]A.W·德波特.《欧洲与超级大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6 年 5 月版。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