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银行考试必备黄达金融学笔记

cl****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74.29KB
约29页
文档ID:459013118
银行考试必备黄达金融学笔记_第1页
1/29

第1讲货币与货币制度货币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一、货币:起源、形态、职能、本质(一)货币的起源1. 古代货币起源学说一亚里士多德“中介货物”观-中国古代《管子》“先王定币”和司马迁“交换过程”起源观2. 马克思货币起源学说一历史线索-逻辑线索(二)货币形态1. 货币形态的观察角度• 货币材料:贝、金银铜铁(称量货币)、纸币• 存在形式:有形货币与无形货币• 价值准备:商品货币与信用货币2. 货币形态的演变(历史唯物主义角度)• 一般等价物转化为货币形态:实物货币占主导• 公元前1500年左右,实物货币向金属货币转化• 20世纪30年代后,金属货币向信用货币转化货币形态的演变3. 与货币形态有关的概念•币材:充当货币的材料或物品,不具有完全排他性,商品交换对币材四个基本要求•铸币:由国家的印记证明其重量和成色,有一定形状的金属货币,经历从足值到不足值 的过程•银行券:由银行发行的信用工具,经历了由兑现到不兑现,分散发行到集中发行的过程•纸币:流通中的纸质货币符号,通常由政府发行•存款通货:可以签发支票进行转账结算和提取现金的活期存款•电子货币:存在银行电子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和进行支付结算的 存款货币4. 纸币与银行券的区别-产生的职能基础不同:纸币——流通手段职能;银行一支付手段-发行方式不同:纸币是国家依靠政治权力发行的,银行券是由银行通过信用渠道发行的-兑现程度不同:纸币不能兑现,而银行券可以随时兑换成金属货币5. 货币形态的发展-依托计算机与互联网的发展-出现无纸化趋势,银行卡-交易过程观念化(三)货币的职能1. 赋予交易对象以价格形态:价值尺度―货币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职能―货币单位-价格的倒数是货币购买力―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可以是观念或想象的货币。

2. 交易媒介或流通手段―货币在商品流通中充当交换的媒介―执行流通手段职能必须是现实的货币―给出价格和媒介交易构成货币的核心3. 支付手段―结束流通过程的货币发挥支付手段职能―作为价值的独立运动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必须是现实的货币4. 积累和贮藏价值―货币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贮藏金银是典型形态―银行存款储蓄,直接储存纸币1. 职能视角的界定-货币是在交换中被普遍接受的东西―价值尺度与流通手段的统一是货币2. 一般等价物―从商品世界分离出来专门充当其他商品统一价值表现的特殊商品:贵金属―市场经济中的一般等价形态:纸币3. 货币与流动性―流动性是相对商品或金融资产交易的概念―流动性在交易过程中专指货币4. 社会计算工具与社会选票―社会需要就是社会计算,货币是工具―消费者用货币购买商品决定了社会生产,相当于用货币投票二、货币制度(一)货币制度构成1. 货币制度指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包括:—币材的确定一货币单位的确定:货币单位名称和单位“值”―流通中货币种类的确定:主币与辅币-对不同种类货币铸造发行的管理- 对不同种类货币的支付能力的规定2. 与货币制度有关的概念•本位币,也称主币,是一国的基本通货,一般作为该国法定的价格标准。

最小规格是1个货 币单位•辅币,本位币以下的小面额货币,是本位币的等分面值,辅币一般为不足值的货币,依靠法 定比例强制流通•无限法偿,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指无论支付数额有多大,无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 付,对方都不能拒绝接受•有限法偿,指在一次支付中,若超过规定的数额,收款人有权拒受,但在法定限额内不能拒 受•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金银复本位制度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 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市场价格偏高的货币(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货币(劣币)所 排斥,良币退出流通被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货币替代,信用货币制度下,本外币之间出现币值不稳定时,趋软的货币就会被抛售,趋硬 的货币被抢购、收藏(二)货币制度的发展演变1. 人民币是中国大陆的法定货币-主币单位为元,辅币单位为角和分,都具有无限法偿能力-1948年12月1日发行人民币-1955年3月1日发行新人民币-目前,人民币主币7种券别,辅币6种券别2. 人民币是信用货币-人民币不规定含金量,是不兑现信用货币-人民币以现金和存款货币形式存在3. 中国人民银行管理人民币的发行-通过货币发行基金和商业银行业务库的管理来实现三、国际货币制度(体系)(一) 布雷顿森林体系1、 1944年7月,达成《IMF协定》2、 双挂钩的固定汇率体系3、 1973年崩溃(二) 浮动汇率体系(牙买加体系)1、 浮动汇率合法化,黄金非货币化2、 货币局制度:钉住锚货币;发行准备3、 美元化:本币被美元取代1. 欧洲货币制度一欧元的产生―1957年〈〈罗马条约〉〉,1969年12月提出建立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计划一 1979年3月欧洲货币体系EMS开始运作―1993年11月《欧洲联盟条约》生效一 1994年成立欧洲货币局,1995年12月确定统一货币为欧元一 1998年欧洲中央银行成立一 1999年1月欧元正式启动-2002年1月欧元现钞正式流通,同年7月原有货币停止流通2. 欧元—欧元纸币500、200、100、50、20、10、5;硬币2欧元、1欧元、50欧分、20欧分、10欧 分、5欧分、2欧分、1欧分-欧元区国家:12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奥地利、爱尔兰、芬兰、西班牙、葡萄 牙、希腊第2讲 信用信用范畴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 信用活动的基础信用的形式一、信用范畴及其产生与发展-经济学意义上的信用:借贷信用是一种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2.信用产生的逻辑线索:1. 实物借贷-以实物为对象(本金、利息)的借贷活动一在自然经济社会中占有主导地位2. 货币借贷-以货币为对象(本金、利息)的借贷活动-商品经济是货币借贷存在的基础3. 市场经济与信用秩序一市场经济的基础:诚信一信用秩序的维系:征信体系2. 高利贷的经济基础-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主要信用形式,存在基础是小生产占主导地位的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不发达,货币获得比较困难,而贷款的需求相对比较大。

货币供不应求, 贷者便可以索取高额利息3. 反对高利贷的斗争-高利贷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破坏了原有的生产方式,但它又不创造新的生产方式-促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形成,积累了大量的货币财富,可能使高利贷资本向产业资本转 移-高利贷使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使雇佣工人的队伍形成-高利贷丧失垄断地位,资本主义信用制度建立(二)部门资金余缺调剂:信用需求1. 信用关系中的主体及其资金状况—居民个人(住户),可支配收入减去消费与投资多为资金盈余,是货币资金的主要供 应者-企业,内部余缺调剂,更多依靠金融中介调剂,多为资金短缺,是货币资金的主要需求 者-政府,中央、地方各级财政收支赤字需要通过信用方式弥补,一般是货币资金的需求者 —国际收支,本国与他国的货币收支,盈余提供对外融资,赤字需要从国外借入资金弥补 -金融机构,自身的经营收入和日常经营支出对比可能是盈余也可能是赤字2. 资金流量分析-分析基础:Y=C+I+X-M; Y-C-I-X+M=0-国有企业在国外归入政府部门,在我国归入非金融企业部门(工商企业)-资金流量分析不考虑部门内部的资金调剂我国资金净流量状况三、信用的形式(一)现代信用的形式1. 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包括商品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

借贷 行为以买卖行为为基础,是企业之间的直接信用-商业票据和票据流通商业票据包括本票和汇票票据流通转让是在企业与金融机构、 或有经常往来相互了解信任的企业之间进行采取背书转让和贴现形式-商业信用的作用:润滑生产与流通,加速资本周转-商业信用的局限性:金额、方向和期限的限制2. 银行信用-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银行信用的特点:金融机构作为信用媒介,是一种间接信用;借贷对象是处于货币形态 的资金-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银行信用,银行信用 的出现又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完善3. 国家信用-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主要是债务人-国家信用的形式:内债和外债4. 消费信用-消费信用是指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消费信用的形式:赊销、分期付款、消费信贷5. 国际信用-商业性借贷:通过借贷契约形成的国际信用关系-国外直接投资:股权投资,直接新建企业(二)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1. 概念—直接融资是指公司企业等经济主体在金融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债券方式,从资金所有 者那里直接融通货币资金—间接融资是指货币资金需求者通过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的方式融通资金,而不与资金 所有者发生直接联系2. 直接融资的优点和局限性优点:—资金供求双方联系紧密,有利于资金的快速合理配置和提高使用效益—由于没有中间环节,筹资成本较低,投资收益较高—资金供求双方形成投资关系,加强了投资者对资金使用的关注和筹资者的压力—有利于筹集具有稳定性的、可以长期使用的投资资金局限性:—资金供求双方在数量、期限、收益率等方面受的限制比间接融资多—直接融资的便利程度及其融资工具的流动性均受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的制约—对资金供给者来说,直接融资的风险比间接融资大得多,需要直接承担投资风险3. 间接融资的优点与局限性优点:—灵活便利:期限、数额、利率—安全性高:资金所有者安全性高-规模经济:借款数额与资产规模有关(三)股份公司1. 股份公司的形式: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2. 股份公司与信用:•股份公司存在的基础:信用关系的普遍发展•信用关系的原则:有限责任,从而使股票成为广泛的投资对象3.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股份公司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经理阶层的形成思考题1. 简述商业信用的作用与局限性。

2. 简述直接融资的优点与局限性第3讲利息与利率利息利率及其期限结构利率的决定利率的作用一、 利息(一) 利息的来源与实质1. 利息的概念-借贷关系中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随着信用关系发展而产生的经济范畴,构成信用关系的基础-西方经济学:投资人让渡资本使用权而索要的补偿(机会成本+风险)2. 不同生产关系下利息的来源与实质•高利贷利息来源于小生产者、农奴、奴隶劳动创造的价值;体现着高利贷者同奴隶主或封 建地主共同对劳动者的剥削关系•资本主义的利息是剩余价值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来源于工人的剩余劳动;体现着借贷资 本家与职能资本家共同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也体现了他们之间瓜分剩余价值的比例关系•社会主义经济条件下,利息来源于国民收入或社会纯收入;实质是国民收入根据国家和社 会利益进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二) 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态1. 利息被人们看作是收益的一般形态-人们通常都利用利率来衡量收益(Yield)-用利息来表示收益,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2. 利息转化为收益一般形态的原因—在借贷关系中利息是所有权的果实观念普遍化―利息与利润的区别在于利息是事先确定的量,而不管经营状况如何。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