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汪曾祺小说语言特点分析研究汉语言文学专业

不***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1KB
约24页
文档ID:339476825

汪曾祺小说语言特点分析摘 要汪曾祺作为中国最后一位士大夫,其作品注重对古典文化的描写,有很深的意境美,在文学史上,他的小说不可复制,独一无二,具有独特的地位丰富的民间体验为其小说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又因其曾经师从沈从文,因而他的小说带有一种散文的笔调,其中,精确、简练的形容词的使用塑造了其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这篇文章以汪曾祺的小说为研究范围,了解概括汪曾祺小说语言的特点的使用,从词性、修辞、和短句对汪曾祺的语言进行研究,对其自然、清新、生动的文体风格的塑造进行探讨关键词:汪曾祺;小说;语言AbstractWang Zengqi as the last scholar in China, his works focus on the description of classical culture, there is a deep artistic beauty, in the history of literature, his novel can not be copied, unique, unique position. The rich folk experience provides a rich material for his novels, and because of his former division from Shen Congwen, his novel has a prose style, in which the use of precise and concise adjectives shapes its fresh and natural language style. This article takes Wang Zengqi's novel as the research scope,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use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ang Zengqi's novel language, and studies the language of Wang Zengqi from the part of speech, rhetoric and phrases, and explores the shaping of his natural, fresh and vivid style.Key words: Wang Zengqi; novel; language引言从沈从文的乡土小说之后,汪曾祺因师从沈从文常常被认为文风与沈从文相似,但沈从文却说“他比我写的好。

汪曾祺的小说语言简练,精确,在形容词的选择上更是慎重形成汪曾祺文风的不只是形容词的使用,修辞及短句在小说中的应用也是形成汪曾祺文风的重要原因汪曾祺的小说语言通常被认为是一种散文化的语言,因此被称作“小说散文化”汪曾祺正是运用这种手法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清新淡泊、意蕴高远、韵味无穷的水乡风俗画[1]他的语言又带有一种“士大夫”的文雅,这两部分是汪曾祺形成其独特的文体风格的重要原因,又因其语言的独特性,在上世纪80年代,他的文学作品不同于当时的“伤痕文学”与“反思文学”两大潮流,他的语言有一种明清和谐的美,在当时沉郁的文学氛围下,他另谋蹊径,带给人一个全新的文学世界汪曾祺的语言风格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在于他形容词的选择和使用在修饰名词时,他还常常使用一种拟人的手法,将名词表现的活灵活现、形象生动,例如在汪曾祺的《待车》中‘向自己说:“先生,你请坐吧它多么诚恳,多么殷勤尤其对一个单身的人,单身向天尽头走去的旅客’[2]这里的语气十分礼貌、谨慎多次用到了“请”字,在这一段中是作者的自说自话,在当时的那个时代,他不敢对对别人说,所以只能自说自话,反映了那个时代人的谨慎,无主,在这段话里,他说椅子是他的主人,那时新中国还没有成立,从这里反映出时代对人的影响。

将椅子比作一个人,一个殷勤的仆人,用“诚恳、殷勤”来形容椅子带给自己的舒适的感受这种用法既新奇又十分贴切生动,同时又带有一种诙谐的幽默这些形容词的选择,使汪曾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同时造就了汪曾祺精准的用词,用一个局外人的视角来重现当时的情景,为读者勾画一幅清新淡雅的民俗风格画本文将以汪曾祺小说的语言为研讨范围,着重探讨其形容词与动词的使用,对其修辞与短句的使用也将进行简单的分析,来探讨汪曾祺小说语言风格的形成原因一、汪曾祺小说语法词汇的特点(一)、形容词在汪曾祺的小说中使用了大量的形容词,但其对形容词的把握是相当精准的,并非随意挑选使用接下来,本文将挑选汪曾祺文中的一部分形容词为例,来探讨其形容词使用的独特性和准确性1、表示颜色的形容词的使用在汪曾祺的小说中使用颜色词汇是很常见的这些颜色词汇的使用不仅为汪曾祺小说塑造了清新的文风,更为读者在阅读时增加了不少画面感汪曾祺非常善于使用古代的五原色来描写物品的颜色,这些五原色的使用使汪曾祺的语言更具有了古典美,下面我们就汪曾祺形容词中颜色词汇的使用进行归类探讨在《复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他真愿意有这么一个妹妹......青石的井栏井边一架小红花。

[2]“一二十个姑娘媳妇,挑着一担担紫红的荸荠、碧绿的菱角、雪白的连枝藕,走成一长串,风摆柳似的嚓嚓地走过,好看得很!”《大淖记事》[2]“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受戒》[2]在这几段文字中作者分别用了“银红、青石、小红花、紫红、碧绿、雪白、紫灰色、银光、通红、青、紫、白”从这些词中我们可以看出汪曾祺对颜色感觉的敏锐,红色可以有“银红、紫红、通红”,银红的是小女孩穿的衣服的颜色,紫红的是荸荠,通红的是蒲棒,这些红色细分开来,让你不仅觉得这是汪曾祺对颜色的敏感,更是对切实生活的仔细观察得来的再者,我们可以看到汪曾祺对颜色构成风景的对比,这种对比是极其鲜明又十分和谐的在《复仇》中,他将银红色、青石、红花放在一起,颜色进行了鲜明的对比,但又有一种和谐的诗意美,活脱脱将一幅小女孩在井边打水的情景描绘出来,生动活泼又颜色对比鲜明同样的在《受戒》中也有这样的对比,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通红的蒲棒,青浮萍,紫浮萍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紫灰色、通红、青色、紫色、白色将这些颜色放在一起,既有五彩缤纷的视觉效果,又有和谐的自然美这些词汇将一幅水乡极美的水边的景色勾画出来,为读者带来视觉上的真切体验,仿佛这些景物就在眼前,一伸手就能触摸到那些景物。

这种颜色对比在《徙》中也有“白旗袍(在学校只能穿制服:白上衣,黑短裙),漂白细草帽,白纱手套,白丁字平跟皮鞋丰姿楚楚,行步婀娜,态度安静,顾盼有光[2]“白色、黑色、白色、白色、白色”一连用了四个白色将高雪的外貌、衣着一下子对比出来,在那个年代能够打扮这样的人不多,最主要是高雪的姿态外在对比出来,说明高雪美丽,又有一种别人没有的独特的气质,颜色对比既鲜明又格外和谐在《晚饭花》“红花、绿叶、黑黑的脸、明亮的眼睛、白的牙,这是李小龙天天看的一张画[2]用“红色、绿色、黑色、白色”来作鲜明的对比,将李小龙心目中王玉英的形象刻画出来,和谐又明确的表达出一个感情炙热的男子对女子的喜爱之情在《鸡鸭名家》中,汪曾祺连续用三个形容颜色的词来表达父亲当时处理鸭掌的和谐又具有诗意的词来表达诗意的生活状态他用那把我小时就非常熟悉的角柄小刀从栗紫色当中闪着钢蓝色的一个微微凹处轻轻一划,一翻,里面的蕊黄色的东西就翻出来了[2]“栗紫色、钢蓝色、蕊黄色”这几个词汪曾祺在说颜色的时候不单单使用像“紫色、蓝色、黄色”,而是用了“栗、钢、蕊”这么几个词来表达鸭肫不同部位的颜色,准确又极具生活气息,紫色是像栗子一样的紫色,蓝色是像钢一样的蓝色,黄色是带着勃勃生机的蕊黄色。

生活气息扑面而来,颜色的缤纷生动就在眼前同样的这样的表达在《受戒》中也有“两个女儿,长得跟她娘像一个模子里托出来的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青,黑眼珠棋子黑,定神时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2]青色是鸭蛋青,黑色是棋子黑,既像清水又像闪动着的星星寥寥几笔,将两个女儿与大娘的外貌勾绘出来,用颜色的鲜明对比使读者对其外貌产生一种眼前一亮又十分和谐的自然神态美,印象深刻2、叠词在汪曾祺形容词的使用中,我们可以看到汪曾祺擅长使用大量的叠词来表达,叠词既可以摩拟声音,又可以摩拟色彩,达到摩拟物状的修辞效果,能够让汪曾祺想要表达的事物更加确切叠词的使用不仅让汪曾祺的文章朗朗上口,更让他的小说带有了一些诗的韵律下面我们将选取一系列的词语来进行分析,探讨叠词给汪曾祺文章带来的音乐美在《看水》中,“他觉得自己直往一个深深的、黑黑的地方掉下去,就跟那月亮似的,拽都拽不住,他睡着了那么一小会[2]汪曾祺用了“深深的、黑黑的”叠词来形容小吕将要睡着时的感觉,强调小吕的困乏的状态同样的例子在《落魄》中也同时体现出来,“而脸上又有点浮肿,一种暗淡的痴黄色肩上一条抹布,湿漉漉的一件黑滋滋的汗衫,(还是麻纱的!)一条半长不短的裤子。

[2]这里的用了两个叠词“湿漉漉、黑滋滋”不仅表现出了汪曾祺对扬州人的厌恶之情,更把这种厌恶之情透过拟声词来传递给读者,使读者对其产生严重的恶心、憎恶之情除此之外,汪曾祺在描写《受戒》中的母女三人时,“浑身上下,头是头,脚是脚娘女三个去赶集,一集的人都朝她们望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2]用了“滑溜溜、格铮铮、软软的、滑溜溜的”的叠词来表达,头发梳得滑溜溜,芦穗的触感滑溜溜,通过格铮铮能够看出母女三人都很爱干净,将衣服浆洗的硬铮铮的,通过叠词强调了主人公们热爱生活,使文字更具有了音乐性再者,除了三字的叠词还有四字的,例如,在《受戒》“她挎着一篮子荸荠回去了,......他觉得心里痒痒的[2]这里用了“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心里痒痒的”叠韵又都是五字格式,让人读起来极有韵律,又朗朗上口,节奏感极强在《故里杂记·李三》和《钓人的孩子》里,有这样的两段话“李三瘦小干枯,精神不足,拖拖沓沓,迷迷瞪瞪,......想不到有时他竟能跑得那样快!”[2]“每个人带着一生的历史,半个月的哀乐,在街上走栖栖惶惶,忙忙碌碌谁都希望意外地发一笔小财,在路上捡到一笔钱。

[3]这里用了拖拖沓沓,迷迷瞪瞪,断断续续,栖栖惶惶,忙忙碌碌,叠词都是AABB式,前三个词都是用来形容李三的状态的,带有一种贬义的色彩,而栖栖惶惶和忙忙碌碌都是中性词,对李三的状态和忙碌的百姓都由强调作用这样的叠词放在文章里,用法相当准确,句式规整,使文章更具有建筑美3、其他形容词在《鸡鸭名家》中原句“余老五也疲倦到了极点,然而他比平常更警醒,更敏锐警醒”:“警醒”的同义词有警惕、警觉等,警醒根据上下文语境在这里的释义为睡眠时易醒前句用疲倦说明余老五的精神已经严重不足,因此,他常常睡过去又睡不熟,稍有动静立马又醒来了所以,“警醒”用在这里相当传神准确敏锐”:同义词有敏感、伶俐、活泼,在语境中释义为对感官刺激的反应性强,在余老五极其紧张的精神状态下,他的感觉感觉器官是相当敏感的,这关乎到一炕鸡的生死存亡,因此完全不能松懈一分钟《鸡鸭名家》原句“他完全变了一个人眼睛塌陷了,连颜色都变了,眼睛的光彩近乎疯狂脾气也大了,动不动就恼怒,简直碰他不得,专断极了,顽固极了恼怒”:同义词有气恼、恼火、愤怒,同样是形容生气的词,恼怒的相比“愤怒”在生气程度上更轻一点,同时又带有一种恼火的情绪恼怒又比气恼和恼火的生气程度更重一些,恼怒形象的表达出余老五精神状态的脆弱敏感,同时神经也是相当紧张,很讨厌被人打扰,因此使用恼怒一词,表现出汪曾祺对词语把握理解及使用的准确性,“专断”:同义词有专制、独裁、武断等,专断相比独裁的控制程度更低一些,专。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