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理念的产生和发展 刘玲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管理科学与工程 博士研究生 :13810638990 一、供应链管理理念形成和诞生的过程 供应链管理的概念被明确提出是在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左右这期间,由于 国际经济环境的变迁,促进了管理理念的发展和演变,孕育了供应链管理理念的 雏形供应链管理理念的形成和诞生过程可以用图 1 来表示: 1820 19141945 1950 1960 1980 1990 2001 科学管理理念 (信息技术出现) 管理科学理念 动态融合理念 供应链管理理念 流通技能的 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 物流 理念诞生 理论发展 军事后勤管理 商业物流 物流供应链 二、供应链管理链形成和诞生的机理 供应链管理理念形成和诞生的过程, 也是其中蕴含的多种必然性相互作用的 过程,其形成和诞生机理抽象归纳为如图 2 所示: 由于竞争环境的变化,市场有卖方转变为买方市场,客户的需求发生了快节 奏、多样性、定制化的变化。
这使得以往企业“纵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很难快 速响应新的市场机制,并意味着企业还要承担丧失市场机会的风险快速提供高 质量、低成本、多种类型的客户满意的产品,成了企业首要关注的问题于是, 精明的企业开始把自己不擅长的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 利用内外部资源提升企业 的核心能力,但也带来了大量处理企业信息与沟通的交易成本,诸如价格比较、 谈判、签约、吉利、监督、履约等费用这就需要企业间有效地合作与联盟这 经济全球化 第一阶段 经济全球化 第二阶段 经济全球化第三阶段 (经济全球化加剧, 管理 模式变革) 少品种大批 量生产方式 一战、 二 战时期 第三次科技 革命出现 多 种 新 的 生产方式 敏 捷 制 造方式 供 应 链 生 产方式 现代广义物流与 协同物流 图 1 供应链管理理念的形成和诞生过程 种“有效地合作与联盟”的方式,就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和资 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之城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 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将供应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接成一个价 值增值网链结构模式,这就是供应链 三、供应链管理理念的发展阶段 (一)传统供应链 从供应链思想的早期产生到 20 世纪 80 年代, 供给创造需求的经济背景主宰 着市场,虽然客户需求拉动着企业生产,但企业主要依据自身状况组织生产,提 供市场需求。
生产什么,生产多少,由企业自主决定这个阶段的供应链可以称 其为传统的供应链见图 3 所示: 市场竞争环境和需求变化 企业机会成本增加 非核心业务外包 企业间交易成本增加 企业间合作与联盟 供应链组织与管理 图 2 供应链管理理念产生机理 用户需求 拉动 总装需求 分销商需求 零售商需求 推动 推动 零部件 制造商 最终 装配 分销 中心 零售商 用户 推动 图 3:20 世纪 80 年代传统的供应链 几个月 几个月 几个星期 几个星期 (二)精细供应链 20 世纪 90 年代,经济蓬勃发展,市场物资极大丰富,冲击着传统的供应链 模式供应商们清楚地看到,按自己的意志组织生产势必造成产品剩余,生产什 么、生产多少,应由消费者需求决定生产链条上各环节的生产量都由其 下游环节决定各环节的需求量通过看板的方式传到上游,每个环节都按照下游 看板传递实际需求量提供商品因而,这个阶段的供应链可以看成是拉动式的精 细供应链具体如图 4 所示: 精细供应链按客户需求以看板方式逐级传递需求信息, 但是这里仍然存在着 一些问题,其最主要的问题是在整个供应链上所发生的“牛鞭效应” (bullwhip effect) 。
所谓牛鞭效应是指由于信息传递失真,订单在供应链上由下游向上游逐 级放大,从而在末梢(制造商)产生剧烈的放大效应这种放大形如赶牛的“鞭 子” ,在牛鞭的最末梢产生剧烈震荡,故形象地称之为“牛鞭效应” 这种牛鞭效 应最终导致库存重复、 产品积压、 成本增加, 甚至利润为负的结局 图 5 是对 “牛 鞭效应”的抽象表述 拉动 拉动 几个星期几个月 几个月 几个星期 零 部 件 制造商 最终 装 配 分销 中心 零售 商 用户 拉动 拉动 用户需求 看板 看板 看板 图 4:20 世纪 90 年代初的精细供应链 供应商批量 制造商批量 批发商订单 零售商订单 从生产创造需求环境下的推动式供应链到按需求生产的拉动式供应链, 无论 是在管理方法和管理理念上都是一大进步,但是由于供应链系统自身的原因,仍 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尤其是订单逐级放大的牛鞭效应,严重影响了整个供应链的 绩效 (三)精细化的敏捷供应链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供应链模式也在发生着变革 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如及时交货(Just in time delivery) 、定制化服务(customized service)等,冲击着企业的生产模式,以客户为中心成了企业新的经营理念。
企 业的生产方式逐步转向基于订单的生产,又称接单后生产或延迟生产,并力争用 大批量生产的效率和成本来满足客户的定制化需求, 企业将其称为定制化大量生 产 当市场发生变化,企业遇到特定的市场和产品需求时,企业的基本合作伙伴 不一定能满足新产品开发生产的要求,这时,企业会组织一个由特定的供应商和 销售渠道组成的短期或一次性供应链,形成“虚拟工厂” ,把供应和协作单位看 成是企业的一个组成部分,运用“同步工程” ,组织生产,用最短的时间将新产 品打入市场,时刻保持产品的高质量、多样化和灵活性,这就是“敏捷制造”的 核心思想同时,企业将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能力计划、采购计划、销 售执行计划、 利润计划、 财务预算和人力资源计划等, 集成到整个供应链系统中, 体现了事先计划的思想 ERP 实现了对整个供应链的管理, 可称其为集成化的敏 捷供应链如图 6 所示 消费者需求 图 5:订单逐级放大的牛鞭效应(从消费者需求到供应商批量) 零 部 件 制造商 最终 装配 分销 中心 零售 商 用户 推动 拉动 拉动 用户需求 ERP 系统 用户总需求 推动式计划 库存信息 库存信息 (四)用户化的敏捷供应链 ERP 系统的实施对供应链系统运作效率是一个极大的提升,尽管如此,ERP 系统仍有一些不足之处,尤其是在跟踪客户服务和实现客户服务方面,难以 实现对客户需求的快速响应和高满意度。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互联网 的信息系统的广泛应用, 使得任何用户的任何定制化需求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直接 传递给商家商家在接单后快速组织生产提交产品,延迟生产成为现实延迟生 产是一种基于订单的生产方式,包括三种延迟形式: (1)成型延迟:指接单后安 排最终产品的处理活动,又称最终产品处理活动的延迟; (2)时间延迟:指接单 后安排最终产品所需物料的加工和流动,又称物料延迟; (3)地点延迟:指接单 后安排最终产品成型的点,又称最终产品成型地点延迟产生于 20 世纪 90 年代 末的这种供应链,可称之为用户化的敏捷供应链,具体如图 7 所示: 供应链管理理念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新的管理思想然而,毕竟供应链上的各 合作伙伴都是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行为主体,他们既要密切合作、协调同步地完 成核心企业的全部业务过程,实现供应链的整体盈利,从而实现独立经济主体的 盈利,而合作伙伴间又存在着相互竞争态势这种新的管理思想的实施将会呈现 一种新的组织环境从管理层面看,它既包含了动态融合理论的不同主题,又有 其独有的核心理念在企业管理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在时间和理论上仍在继续探 索者。
拉动 几个月 两个星期 一个星期 一个星期 零部件 制造商 最终装配 分销中心 用户 推动 拉动 拉动 Internet 信息系统 单个用户需求 用户需求 用户需求 几个星期 一天 四天 图 7:20 世纪 90 年代末的用户化敏捷供应链 中国矿业大学 (北京) 管理学院 2009 级物流工程硕士刘玲 学号: ZSZ090401003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