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四川省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动态及变迁机制分析

I***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89.89KB
约19页
文档ID:233548915
四川省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动态及变迁机制分析_第1页
1/19

    四川省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动态及变迁机制分析    付洪利 杨红梅 王昊 刘华连 黄治化摘要:以181个县域单元为研究对象,选取14个指标作为评价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ESTDA)和多层次回归模型等方法,分析了2000—2014年四川省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动态性及变迁机制结果表明:1)四川省县域经济呈显著的“核心-边缘”结构,两极分化现象逐渐严重2)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的空间波动性和依赖性较强,大致由中心向外围逐渐增强3)四川省县域经济空间格局演化的空间整合性強,负向协同发展方向的锁定性特征突出4)四川省县域经济空间结构非常稳定,经济发展路径依赖和空间锁定特征显著,低值俱乐部趋同现象突出,县域的经济地位相对稳定5)市场化主导了县域经济差异时空格局演化,同时与分权化、科技产业化强化了县域经济的“核心-边缘”二元结构差异关键词:经济差异;时空动态;ESTDA;多层次回归模型;熵权TOPSIS;四川省:F127文献标志码:A:2095-5383(2020)02-0084-09Abstract: Taking 181 counti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14 indexes were selected as the valuation system, and the entropy weight-TOPSIS, exploratory spatio-temporal data analysis ESTDA and multi-level regression model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spatial-temporal dynamics and change mechanism of county-level economic differences in Sichuan Province from 2000 to 2014. The results show that: 1) It has a significant core-periphery structure of county economy in Sichuan province, and the polarization is gradually worse. 2) The spatial fluctuation and dependence of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ichuan Province is relatively strong, which gradually increases from the center to the periphery. 3) It has a strong spatial integration in evolution of spatial pattern of county economy, and has a prominent locking feature of the negative synergetic development directon. 4) It has a very stable spatial structure of county economy, and also has a significant character on path dependence and spatial locking of the county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Sichuan province. There exists an obvious phenomenon of “low level club convergence”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economic position of the county is relatively stable. 5) Marketization dominates the evolution of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patterns of county economic disparities, and at the same time,the decentral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ve strengthened the “core-edge ” structure difference of county economy in Sichuan.Keywords:economic disparity; spatial-temporal dynamic; ESTDA; multi-level regression model; entropy weight-TOPSIS; Sichuan Province县域经济作为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石,在国民经济发展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自党的十六大首次提出“壮大县区经济”战略后,“扩权强县”“省直管县”等大力扶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改革举措在各省落实推广,县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县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也日渐突出因此,准确揭示县域经济时空差异及其原因对促进县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学者对县域经济差异研究进行了广泛地探讨,早期的研究主要选取人均GDP或GDP等单一测度指标[1],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等传统统计方法考察某省域(经济区)县域经济差异的演变趋势[2-3]近年,指标选取发生了变化,逐渐由单一指标向更能反映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多指标过渡,同时结合因子分析、层次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4-6]综合评价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因传统统计方法往往基于空间县域单元相互独立的假设前提,割裂了县域单元的空间关联性和依赖性,近些年能揭示县域单元间的空间联系的空间统计方法逐渐应用于县域经济空间格局的研究中[7-9]蒋天颖等[10]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分析了2001—2011年浙江省县域经济差异及其空间格局演化纪小美等[11]采用了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ESTDA)方法,从时空交互的角度分析了1990—2013年福建县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演化格局及不同演化阶段宏观调控对县域经济差异变迁的影响。

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县域经济研究提供了有益参考,但研究对象多集中于浙江、江苏、福建等东部沿海地区[12-13],湖南、河南等中部地区[3,6],云南、重庆、宁夏[14-16]等西部地区,对西部经济大省四川关注较少;评价指标逐渐多元化,但采用熵权法TOPSIS法客观测度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同时从时空交互的角度出发,描述县域单元随时间进程的演化规律,可视化其时空动态格局的成果尚不多见基于此,本文以西部经济大省四川为例,构建能反映四川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探索性时空数据分析(ESTDA)和多层次回归模型,探讨2000—2014年四川省181个县域经济空间格局的时空动态性及其变迁机制,以期为推动四川省县域经济均衡协调发展提供有益参考1 研究区域概况四川省地处中国西南部、长江上游地区,由51个市辖区、16个县级市、112个县和 4个自治县组成,是我国县级行政区划最多的省份2014年四川省面积48.6万 km2,常住人口8 140.2万,GDP为28 536.7亿元,居西部第一位,占西部经济总量的20.7%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复杂多样,由盆底平原和丘陵区、盆地边缘山区、川西南山地区、川西北高原区四大地形区构成,地形区之间县域经济发展失衡问题十分突出,2014年平原区的龙泉驿区人均GDP为11.79万元,高原区的石渠县仅为0.72万元,两者之间相差16倍,县域经济差异悬殊,县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

因此,探讨四川省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动态性及其驱动机制不仅有助于提升四川省经济综合实力,而且对构建川渝经济圈和落实西部大开发战略具有重要意义2 指标体系的建立与数据来源2.1 指标体系的建立为客观反映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本文根据指标选取的系统性、可比性、代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选取地区经济实力水平、投资与消费水平、地方财政与金融和劳动力人口变化4个方面共14项指标来衡量四川省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如表1所示;采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FIX)来反映政策倾斜;地方财政预算支出(DEC)来刻画分权化;第二产业产值(IND)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县域经济产业发展程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MAR)表征市场化进度2.2 数据来源与处理出于时空数据一致性考虑,本文将2013年撤镇设区的广安市前锋区、巴中市恩阳区分别并入广安区和巴州区,由此获得四川省181个县域作为研究对象本文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中国县域经济统计年鉴(2001—2015)》和《四川省统计年鉴(2001—2015)》,部分缺失数据采用均值代替或等比例換算结果替代3 研究方法3.1 熵权TOPSIS法熵权法是根据各评价指标提供的信息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它不仅能客观反映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重要性,且能突出反映指标权重随时间的变化状况;TOPSIS法的中心思想是定义决策问题的最优解和最劣解的距离,最后计算各个方案与最优解的相对贴近度,对方案进行优劣排序[14]。

熵权法与TOPSIS法的结合可有效消除主观因素的影响具体过程如下:1)以评价对象m和评价指标n为评价基础,构建规范矩阵:3.2.2 局部空间自相关1)Moran 散点图常用Moran散点图来探讨局部的空间不稳定性,以描述变量标准化值Z与其空间滞后变量Wz间的相关性[19]Moran散点图的4 个象限对应4种不同的局部关联类型,即高高(HH)、高低(HL)、低高(LH)和低低(LL)HH(LL)表现为相邻的县域具有局部的空间正相关性,呈正向(负向)协同增长趋势;HL(LH)表现为相邻的县域间具有局部的空间负相关性2)局部空间自相关4 实证分析4.1 县域经济综合评价分析通过表1构建四川省181个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评价的判断矩阵,并根据式(1)~(4)分别得出2000—2014年各指标的权重,见表2根据式(5)~(8)计算四川省各县域的加权值到最优解S+j和最劣解S-j的欧式距离,得出综合评价指数Ri,并对Ri 进行排序4.1.1 县域经济指标权重分析如表2所示,第三产业产值Z3、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Z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Z8和地方财政预算收入Z9的权重最大(0.15±0.07);人均GDP Z4、地方财政预算支出Z10、就业人口总数Z12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Z14的权重最小(0.03±0.02)。

指标排名动态显示,Z3、Z7排名波动上升,说明产业结构优化和资金消费总量增加有助于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Z7在15年内权重增加1.5倍,反映县域经济发展对资金需求增加,侧面反映县域经济景气度不断提升一级指标层权重大小显示,县域经济实力水平占有最大权重,投资与消费水平紧随其后,近2年对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权重贡献大有赶超县域经济实力水平之势,反映出县域经济实力水平是四川省县域经济发展的基础,也印证了投资与消费“两架马车”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突出贡献4.1.2 县域经济综合评价结果分析2000—2014年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前30位的县域主要有省会成都所辖县域、市辖区和海拔低于500 m的丘陵县或县级市,成都、德阳及绵阳的县域占56.7%其中,金牛区、青羊区、武侯区、成华区、锦江区等成都市主城区,以其良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和优越的区位优势,城镇化速度快,县域经济综合实力排名居前列,且位次年际变动不大,表现出很强的综合实力,具备引领成都市辖区(县)、成都平原经济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