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保障 医学检验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受到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从程序上讲,包括医生申请、病人准备、标本采集、标本运送、标本处理、标本测定、结果处理、发出报告等8个步骤其中标本处理、标本测定、结果处理在实验室进行,其质量由实验室人员通过质量控制来负责监控,而其余步骤是在实验室以外进行的,直接或间接地与医生、护士和病人有关,这些步骤的质量保证也关系到检验报告的准确性,应引起临床医生和病人的足够重视 要保障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首先就要知道如何去评价一个检验结果那么临床实验室是怎样评价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的呢 临床实验室的检验结果是否准确,是实验室技术人员、医生及病人非常关心的问题当我们拿到一份检验报告单时,特别是检验结果出现异常时或检验结果与临床表现不符合时,往往首先需要确定检验结果是否准确从一般意义上讲,临床实验室的主要工作是对取自人体的标本进行分析检测,这些检测结果或数据应有助于临床医生进行疾病诊断、疗效评估和预后判断因此,临床实验室首先要完成计量学上的准确测量,进而才有可能将检验数据较好地用于临床实践在临床实践过程中,评价临床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除了计量学准确性外,实验室还要保证其检验结果的临床准确性。
一个可以实现计量学“准确”测量的方法,不一定能满足临床实际工作的需要 一、检验结果准确性的评价方法 “测量准确度”就其计量学意义而言,指单次测量结果与被测量真值之间的一致程度,受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的影响在临床实验室中,由于检测的样本是源自人体的标本,成份及结构复杂,对检验结果准确度的评价,可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并从不同角度进行评价常用的方法评价有回收实验、干扰实验、方法比较实验等,临床评价的内容包括敏感性、特异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等 二、溯源性与准确度 在讲到检验结果的可溯源性时,通常是关心实验室的检验结果与国际单位、国家法定单位、行业标准单位或其他权威部门所承认的单位之间的关联和可追溯性通常情况下,溯源性只解决“正确度”问题,对检验方法性能的其他方面,如精密度、线性、抗干扰力等,“溯源”则显得苍白无力实验室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取决于测定方法的综合性能,对临床实验室来说,由于其检验结果或数据是临床医学的辅助信息,测定方法的精密度与再现性有时显得更为重要当检验结果要在不同的医院或被不同的医生使用时,溯源性就显得格外重要,因为检验结果的可溯源性是在保证准确度基础上实现实验室间检验结果可比性和一致性的基本要求。
三、影响准确度的因素 在临床实践中,实验室检测结果的准确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除检测过程外,还包括患者采样前的准备、标本的采集和处理、参考区间的使用等患者的饮食、用药、生活习惯、生理变化等都可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对儿童的检验结果使用成人的参考区间,也会导致临床作出错误判定,可能实验室测定结果的数值很“准确”,但仍达不到准确检验的目的人体生理、病理状态的变化存在较大的波动性,因此,对检验方法的准确度要求也需在合理的范围内 要获得准确的检验结果,实验室应选择性能优良的检测方法,除一般方法学指标外,应考虑其结果的可溯源性同时,还要注意采样前的准备工作,样本的处理、转运和保存,相应参考区间的设立等 四、准确的检验结果对检验人员的要求 1、检验质量是检验人员自身修养的体现,因此检验人员自身要加强自身修养、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本着严谨、科学的态度做好本职工作,加强与临床医生的交流与合作,时刻不忘以质量为中心,实事求是 2、检验人员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只有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知识,才能增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和患者检验人员需要有扎实的检验医学基本理论与娴熟的基本技能、操作,同时,也要熟知所开展的检测项目的原理、方法以及其使用设备的性能、特点、操作。
3、检验人员要确保仪器设备处于最佳运行状态,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维护、校正和保养,对其所有的附件要及时检查,尤其是各类管道要不定期清洗,以防止一些纤维蛋白、试剂结晶及霉菌等附着管壁,导致管道阻塞,造成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下降 4、检验人员要有较强的临床意识,多与临床医生沟通,特别是当发现明显异常或自己也不能解释检验结果时与临床医生的交流,一方面有利于检验工作者学习临床知识,增强临床意识和提高自身素质,另一方面有利于临床医生正确的选择检验项目、有效利用检验报告、达到共同学习进步的作用,同时也尽到自己救死扶伤的职责 5、检验人员要认真听取被检者与临床医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落实完善,以改善服务质量,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检验人员首先要加强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包括临床医生正确的选择检测项目、被检者的准备、标本的采集、运输等,其中任何一环疏漏都可造成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下降其次,应加强分析中的质量控制,包括标本处理、分析过程、室内复核、登记及填发报告等只有在分析中正确处理标本,选用可靠的方法、合格的试剂、正常状态的仪器设备,具有完善的室内质量控制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认真复核检查后填发和等级报告,才能确保整个分析过程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最后,认真对待分析后的质量反馈,检验工作者所发出的报告直接评价服务对象的身体状况,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那么,在检测过程中具体该如何操作呢下面以常规检测的血液检测为例做一下简单的说明: 一、病人准备 病人情况和状态对能否正确反映病人的各种生理指标有重大影响,许多非疾病因素都能影响测定结果 1、饮食多数试验要求在采血前禁食12小时,因为饮食中的不同成分可直接影响实验结果,如餐后可引起血清中的甘油三酯、血糖、alp、bun、ua等的升高,而禁食时间过长又会引起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等的降低所以在采集标本前应让病人充分做好饮食上的准备 2、药物药物对检验可造成复杂的影响,不仅可以改变某些物质在体内的代谢,还可能干扰测定过程中的化学反应如维生素c就是一种可对检验结果造成很大影响的药物,它可影响血糖、ast、cr、ua、tg等的测定结果又如口服避孕药和雌激素类药物可使转铁蛋白及甘油三酯浓度增高,而孕激素类药物则能使甘油三酯浓度降低所以采血前,应充分了解各种药物对各个项目测定结果的影响,甚至为了某项测定应停用某些药物 3、运动运动也能影响许多项目的测定结果,激烈运动后,可使alt、ck、ldh、ast等升高。
因此采血前应避免剧烈运动 二、标本采集 1、采集的时间人体血液中的许多成分在一天中会出现周期性变化,如胆红素、血清铁浓度以清晨最高;生长激素在入睡后会出现短时高峰而有些成分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胆固醇在经前最高,排卵时最低;纤维蛋白原在经前期最高;血浆蛋白则在排卵时减少因此为了减少由于采血时间造成测定结果的波动,最好应在一天或一月的相同时间采集标本 2、采集标本时的体位人的体位改变也可引起一些血液成分的变化如白蛋白在坐或站位时所取的血液标本测定参考值为37-52g/l而卧位时参考范围为30-50g/l其他一些血液成分也有相似变化,从站位改为卧位时所采取血液标本的测定值有降低趋势所以在采集标本时要注意保持正确的体位和保持体位的一致性 3、采集标本的方法在采集标本时应注意正确的方法,尤其在采静脉血时,许多因素可引起测定值的改变如应用止血带的时间,止血带的压迫可以使静脉扩张、淤血,使压迫处的液体由血管内漏出,从而影响被测定物的浓度所以在采血时,应尽量缩短用止血带的时间,注意采血的体位、部位、针头的粗细、血液流出的速度等等 三、标本处理 1、溶血在标本采集和处理的过程中,应尽量避免造成溶血,溶血对标本的测定带来很大影响。
标本溶血后细胞内含量高的物质进入血清可造成结果升高,如钾离子,肌酸肌酶等同时溶血还干扰测定中的反应过程和比色,血红蛋白在431nm和555nm处有光吸收峰,如果选用此两波长测定,会导致结果假性增高 2、脂血血清中血脂含量高会使血清呈乳白色,也会干扰测定中的比色,而使测定结果发生偏差,因此高脂血症的病人尽量要在空腹时抽血 3、抗凝剂需用血浆或全血作为测定物的标本,应预先加入合适的抗凝剂如草酸盐、枸橼酸盐、edta、肝素等选择使用合适的抗凝剂十分重要,如含有k离子、na离子的抗凝标本不能用于k离子和na离子的测定;含edta、氟化物、草酸盐的抗凝标本不能用于ca离子的测定,因为ca离子可与他们形成不溶性物质;草酸盐、氟化物不能用于测定酶和用酶法测定标本,因为它们有激活或抑制某些酶的活性的作用 4、存放标本采集后应进行及时处理并存放在合适的环境中,否则标本中的成分会发生变化如血糖浓度在未分离血液中会以每小时7%的速度下降、k离子、cl离子浓度则会随放置时间的延长而增高所以一般情况下,各项测定均应及时进行,至少应及时送至实验室,由实验室负责正确的存放 第二篇血液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影响因素研究论文血液生化检验是诊断与治疗疾病的重要依据,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则是其中的关键。
然而,在分析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的过程中,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标本污染、检验操作不当、送检时间不当等[1].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受检者可能出现病情延误、诊治失误、漏检等情况,引发医疗安全事故因此,在血液生化检验过程中,有必要对影响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进行分析与探讨 对此,本院选取了80例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专项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收集2021年5月~2021年5月本院检验科的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标本均由护士送检 1.2方法对80例送检的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其中不合格的标本,并详细分析检验不合格的原因,最后做出总结 2结果 根据分析结果,本次研究的80例检验标本中,有9例为不合格检验标本,占总数的11.25%.其中,5例(6.25%)不合格标本的不合格原因为血液标本的采集方法不当,3例(3.75%)不合格标本的不合格原因为抗凝剂与血量的比例不合理,1例(1.25%)不合格标本的不合格原因为血液标本保存不当 3讨论 影响临床血液生化检验标本检验准确性的因素较多,具体分析如下。
3.1标本采集方法从本次研究结果来看,标本采集方法是影响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的最主要因素在标本采集过程中,主要有以下几点因素影响到标本检验结果①采血时间血液标本的采集时间应当是在早晨空腹6~12h之后,这是因为在空腹时间超过12h的情况下,机体的蛋白、转铁蛋白等物质的成分就会降至正常水平以下,而胆红素等代谢物则会异常升高这些物质成分的异常变化最终会影响到检验结果 另外,在满足早晨空腹6~12h的条件下,受检者还需要在抽血前静卧1h,并且禁止吸烟和饮酒,而在抽血前2d,受检者应禁吃水果、茶、咖啡、茄子、香蕉等,禁止剧烈运动[2]. 如果违反以上要求,则检验结果也会受到影响②止血带的使用方式一般而言,采血部位应选在肘正中静脉,而不能选择其他较细的静脉,其目的是防止血量不足在选择肘正中静脉抽血之后,止血带的使用非常重要正常情况下,使用止血带压迫止血≤1min,如果>1min,则大静脉的血流受阻,毛细血管内的压力上升,于是具有较小相对分子量的物质会逸入组织液中,从而造成血液标本不纯而如果止血带压迫时间延长,那么血液成分会因为缺氧而增大,从而导致检验结果低于或高于真实水平[3].③采血技术。
采血者的采血技术直接影响到血液标本的生化检验结果,如果采血技术不过关,那么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