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医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王光前【期刊名称】改革与开放【年(卷),期】2018(000)008 【总页数】2一、福建省医药产业总体发展情况2017年福建省坚持重点突破与集聚发展相结合,坚持走品牌化、特色化发展道 路,以产业集聚区、总部经济、产业园、医械产业交易网、产业链及重大项目 为主要抓手,以完善质量保障为基础,以创新和人才支撑为核心,以两化融合 为契机,以资本运作为纽带,医药产业规模稳步提升,全省初步形成化学原料 药、化药制剂、中成药、生物制药、中药饮片、卫生材料、医疗器械等门类较 为齐全的医药工业体系1. 主要指标实现较快增长2017年,福建省全省规模以上医药生产企业169家,实现工业总产值404.0亿, 增长10.1% ;销售产值385.1亿元,增长10.1% ;主营业务收入335.9亿元, 增长10.5% ;利润总额45.1亿元,增长9.7% ;主营业务收入利润率达12.2% 其中,七个子行业中,化药制剂、医疗器械、中成药产值位列前三,产值分别 为84.7亿元、76.6亿元、75.6亿元,占比分别为21.0%、19.0%、18.7% 九个区市中,福州、厦门、三明三地医药工业总产值位居全省前三,占全省医 药工业总产值的54.5%,较上年同期下降2.7个百分点,集中度再度出现降低。
全省医药工业形成了以福州、厦门、三明为主,其他地市齐头并进的格局福 州、厦门、三明医药工业总产值分别为89.2亿元、74.5亿元、56.0亿元,增 速分别为-4.7%、7.1%、21.6%169家规模以上医药生产企业中,按区域分 布来看,厦门、福州、三明位居前三,分别为38家、31家、20家,龙岩、南 平、宁德居于4—6位,分别为17家、14家、14家见图1)2. 主要细分行业发展走势分化福建省医药工业主要包括化学原料药、化药制剂、中成药、生物制药、中药饮 片、卫生材料、医疗器械等七个子行业受国家医改政策、康复辅助器具产业 扶持政策、环保严管、限抗、药品集中采购、医保付费总额控制、降低药占比、 取消药品加成、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等政策影响,各子行业发展形势出现分化, 其中,中药饮片加工、卫生材料、医疗器械保持较快速度增长,2017年产值增 速分别达到22.5%、17.4%、11.5% ;化药制剂、生物制药增速稍低,分别为 8.4%和 6.0%二、福建省医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虽然福建省医药产业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但也存在一些困难问题一是产业规模小福建省医药产业产值规模一直徘徊在全国第22位,处于全 国各省市第三序列,与山东、江苏、河南等省份差距明显。
福建省医药产业总 产值全国占比不足2%,福建医药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产值等各 项数据在华东六省一市中也一直处于最后一位二是采购扶持政策落实不力政府在药品和医疗器械采购中的政策扶持与倾斜, 对于医药产业的发展影响巨大虽然福建省2014年出台了《关于加快医药产 业发展的十二条措施》,对省产药品的采购使用明确了相关扶持措施,但在政策 执行中出现各种偏差,导致政策落实不力,从而致使省产药品在省内医疗机构 采购和使用率低,徘徊在4%左右采购政策落实不利、生产新药、新建生产 线错过药品采购标期,无法进入医疗机构使用,显著降低了省内医药企业的市 场占有率,影响了福建省医药产业发展三是缺乏龙头企业福建省缺乏具有国际、国内市场话语权的大型医药企业, 尚无1家企业进入全国医药工业企业百强,全省规模以上医药工业企业数量全 国占比不足2%福建省医药企业尚处于自发、分散的状态,中小企业数量比 重很大,〃小、散、舌『现象比较明显,〃只有星星、没有月亮”四是企业市场意识不足在销售模式上,福建省一些优良中药品种没发挥其品 牌效益,没有改变过去传统的药品营销模式,也没有与时俱进学习江中药业、 云南白药、哈药三精等中药OTC大规模广告营销模式,大力拓宽市场营销,导 致中药企业市场规模落后于山东、江苏、江西等发达省份。
五是研发力量薄弱医药产业是重资金投入和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创新是医药 产业发展的生命线缺乏资金、缺乏研发人才队伍、缺乏技术创新公共平台,〃三缺乏”导致福建医药企业先天不足,难以形成完整的新药研发体系,导致 多数医药企业以生产低层次普药、基药为主,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附加 值药品,严重影响了福建医药产业的发展三、对策建议1. 鼓励企业重组整合引导支持医药企业兼并重组,培育龙头企业,支持医药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新 药开发,引导产品结构相同的优势企业横向联合,上下链条的中小企业兼并重 组,加快形成以生化制药、现代中药、医疗器械为主的医药产业集聚区力争 在化学制药、中成药、生物制药等子行业培育2—3个具备全国竞争力的企业, 鼓励企业在相关领域对全省医药企业进行整合培育支持中小企业上市,促使企业规范公司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拓宽融资渠道2. 引导产业集聚发展根据行业发展趋势,结合各地资源禀赋和环境承载能力,利用现有医药产业基 础、检测评审、临床研究等方面优势,科学规划建设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加强 产业园基础设施、产业设施、公共设施和人力资源条件建设,鼓励国内外大型 医药企业和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入园发展和创业,鼓励新建医药加工制造企业、 搬迁改造医药企业入园集中连片开发建设,形成集研究开发、企业孵化、生产 制造、物流配送为一体和地方特色明显的区域性专业化园区,推动园区内企业 的产业关联性合作,逐步增强其对区域产业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医药产 业集聚效应,促进福建省医药产业实现跳跃式发展。
3. 创新研发和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关和创新成果的储备,积极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 技术,建设生物医药产品技术研发、产业化、安全评价、临床评价等公共服务 平台,重点打造福州、厦门生物医药创新研发高地,依托厦门大学、华侨大学、 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等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企业技术中心、企业博士后工作站,形成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技术强引 擎完善产业孵化创新体系,为孵化企业提供从小试研究、中试开发到小规模 产品化试制等不同阶段的研发、检测、测试等服务4. 加强区域交流合作充分发挥福建对台地理优势,加强与台湾地区生物医药研究机构、行业协会和 企业的合作,以交流研讨、项目对接等形式在技术和品种等方面进行合作积 极借鉴国际医药强国及国内先进省份的成功经验,促进与美国、日本、韩国、 欧洲国家等发达国家在人才团队、技术资本、标准专利、管理经验等方面开展 多层次、多元化的交流合作,加大对厦门国家健康产业国际创新园建设的支持 力度,鼓励福建生物医药企事业单位与国内外优势创新单位合作设立生物医药 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四、政策建议1. 发挥政策引导作用加强和创新医药行业管理,指导行业规范健康发展,加大政策执行的监督检查 和纠偏工作,督促各项医药产业扶持政策落实到位,特别是在药械采购、质量 监管、价格等政策调控及产业园区规划布局方面,要实质性体现产业政策引导 作用。
2. 突出融资扶持成立医药行业信用担保机构,积极运用保证、抵押、质押等多种担保方式,解 决医药企业融资难问题加大部门协调工作力度,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金 融服务,创新金融品种,加大对医药企业信贷支持力度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人才补贴力度,在科研经费、生活补贴、税收减免、住房、医疗、子女就 学等方面为医药产业招才引智提供更多优惠,支持医药企业引进高层次人才和 实用性人才,吸引海外高层次医药人才回国创新创业同时,健全人才激励机 制,调动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积极性4. 加大资金投入发挥财政资金导向作用,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支持引进龙头企业,支持福 建省医药企业开展新药研发及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等,对企业实施兼 并重组、国内外龙头医药企业落户福建的,给予一定额度的财政资金奖励或税 收减免优惠此外,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设立医药创投基金,支持医药产业创新 项目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