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混合运算》说课稿 精选九篇

zh****ng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98KB
约34页
文档ID:112914744
《混合运算》说课稿 精选九篇_第1页
1/34

《混合运算》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基础上学习的,但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计算的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所以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打下的基础  三、说教学法、学法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这节课要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2)让学生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让学生在学生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结合教材的编写和本节课的特点我认为  教学重点:用递等式显示计算过程的格式  教学难点: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四、教具准备:课件出示P30主题图,和习题图  五、教学法、学法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我利用情境、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学生是学习是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六、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习为立足点将设计以下的五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购物情境,自主解决问题  情境是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首先用课件出示P30主题图)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来到商店,想买一些学习用品让学生仔细观察,商店里都有哪些学习用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购物经验,让学生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一个  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口答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首先呈现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探讨含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这段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  为了掌握运算顺序,把混合运算的学习和实际问题相结合激起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动发现方法、总结规律分为五个步骤:  1.课件出示: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你们能帮我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吗?”绝大部分学生可能会进行分步列式,也可能会出现个别学生列出综合算式的情况。

此时先让分步列式的同学汇报,我及时板书:先算3本笔记本多少钱?出示算式  5×3=15(元)再算一共多少钱?15+20=35(元)  2.看图解决问题  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先要算出什么?你们能不能把刚才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给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的时间和空间,允许讨论和交流,然后板书:5×3+20  3.列综合算式:我手指5×3+20像这样的算式,它是由两个算式合在一起的一道两步算式,我们叫它综合算式这个综合算式里,在计算时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这个得数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明白综合算式的意义我再次总结指出: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向学生介绍递等式表示方式接着让学生用递等式巩固联系  4.方法多样:如果我们把综合算式列成这样:20+5×3,可以吗?  让学生明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就是把一个书包和3本笔记本的总价合起来,所以符合题意,是可以的  在这个综合算式里,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为什么也要先算5×3?  让学生自己仿照上面的书写格式进行脱式计算,教师巡视,帮助困难生,捉错误资源  5.展评作业: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道综合算式的计算,让学生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里,无论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通常叫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进行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数学课是抽象的,有时甚至是乏味的,尤其是计算课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本环节设计中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学生参与的时间就多,学生发表的观点就多,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满足《混合运算》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  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混合运算》的第一课时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整数的四则计算,能进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以及连乘、连除、乘除混合等同级的两步运算基础上学习的,但运算顺序都是从左往右计算的为了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所以教材选择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的素材,采取螺旋上升的方式,由浅入深地促使学生理解混合运算顺序,这一内容的学习也为今后的小数、分数混合运算打下的基础  三、说教学法、学法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并结合学生实际,我认为这节课要达到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认识综合算式,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2)让学生经历由分步列式到用综合算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可以列综合算式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感受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

  (3)让学生在学生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结合教材的编写和本节课的特点我认为  教学重点:用递等式显示计算过程的格式  教学难点:掌握乘法和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地脱式计算  四、教具准备:课件出示P30主题图,和习题图  五、教学法、学法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我利用情境、生活经验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  学生是学习是主体,学生的参与状态、参与度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引导学生“观察、对比、总结等多种方式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  六、教学过程  为了体现让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习为立足点将设计以下的五个教学环节:  一、创设购物情境,自主解决问题  情境是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首先用课件出示P30主题图)星期天,小军和小晴一起来到商店,想买一些学习用品让学生仔细观察,商店里都有哪些学习用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  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结合自己的购物经验,让学生提出一步计算的问题一个  学生提出问题,全班同学口答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首先呈现学生熟悉的购物情境,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二、探讨含有乘法和加法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这段内容是本节课的重点:  为了掌握运算顺序,把混合运算的学习和实际问题相结合激起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动发现方法、总结规律分为五个步骤:  1.课件出示:小军“买3本笔记本和1个书包,你们能帮我计算出一共用去多少钱吗?”绝大部分学生可能会进行分步列式,也可能会出现个别学生列出综合算式的情况此时先让分步列式的同学汇报,我及时板书:先算3本笔记本多少钱?出示算式  5×3=15(元)再算一共多少钱?15+20=35(元)  2.看图解决问题  提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先要算出什么?你们能不能把刚才这两个算式合并成一个算式呢?给学生尝试列出综合算式的时间和空间,允许讨论和交流,然后板书:5×3+20  3.列综合算式:我手指5×3+20像这样的算式,它是由两个算式合在一起的一道两步算式,我们叫它综合算式这个综合算式里,在计算时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这个得数表示什么意思?让学生明白综合算式的意义我再次总结指出:在计算综合算式时,为了看清楚运算的过程,一般都要写出每次计算的结果,用递等式表示向学生介绍递等式表示方式接着让学生用递等式巩固联系。

  4.方法多样:如果我们把综合算式列成这样:20+5×3,可以吗?  让学生明确:要求一共用去多少钱,就是把一个书包和3本笔记本的总价合起来,所以符合题意,是可以的  在这个综合算式里,要先算哪一步?得数是多少?为什么也要先算5×3?  让学生自己仿照上面的书写格式进行脱式计算,教师巡视,帮助困难生,捉错误资源  5.展评作业:引导学生思考:通过这道综合算式的计算,让学生说说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在一道既有乘法又有加法的算式里,无论乘法在前还是乘法在后,都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像这样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通常叫混合运算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怎样进行混合运算板书课题:混合运算)  【设计意图:数学课是抽象的,有时甚至是乏味的,尤其是计算课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本环节设计中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和时间,这样学生参与的时间就多,学生发表的观点就多,学生的自信心得到了满足《混合运算》说课稿  一、单元教材要点分析:  教学内容: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乘加、乘减、除加和除减及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是四则运算方法在实际问题哄的中和应用本单元教学内容安排是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来探索“先乘除后加减“,以及带有小括号的回合运算想运算顺序,不是以单纯学习计算法则的形式出现的。

  单元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  (2)通过购物的活动,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能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体会到混合运算要有一定飞顺序;在解决问日的过程中发现先乘后加的于一年算顺序,以及小括号在运算中的作用,  (3)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爱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飞合理性进行判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重点难点、关键  1.重点:学生理解和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  2.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含有两级运算而没有括号、需要先算乘、除的混合运算式题;利用混合运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3.关键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究运算的顺序  (3)重视学生在计算两步式题时,逐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单元学习内容前后联系:  1.已学过的相关内容:(1)一年级下册百以内加减及实际应用,(2)表内乘除及实际应用。

  2.本单元的主要内容:(1)混合运算的顺序(2)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三年级上册:乘除法中的四则混合运算及实际应用  三、单元教材总体分析:  本单元的学习活动是在学生学习了加、减、乘、除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包括乘加,乘减,除加,除减和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以及四则混合运算的实际运用本单元内容的安排不是以单纯的学习计算法则的形式出现的,而是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体会“先算乘除后算加减”以及带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等相关规定的合理性,从而初步感受混合运算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本单元的编排有以下特点: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教材中提供了“小熊购物”“买鲜花”“过河”等多种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探索运算顺序  当算式中有两步计算时,就需要要安排一定的顺序进。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