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武汉市洪山区防洪预案

公****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421KB
约69页
文档ID:449763940
武汉市洪山区防洪预案_第1页
1/69

洪政〔2021〕32号区人民政府关于批转武汉市洪山区防洪预案的通 知各街办事处,各镇乡人民政府,区人民政府各部门:?武汉市洪山区防洪预案?,经市水务局〔市防汛办〕审定并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二○○八年五月二十一日 武汉市洪山区防洪预案洪山区防汛指挥部二○○八年目 录第一章 总那么 7 第一节 编制依据 7 第二节 编制目标 7 第三节 编制原那么 7第二章 根本情况 8 第一节 社会经济状况 8 第二节 自然特征 8一、地理位置 8二、地形、地貌特点 9三、河湖水系 9四、民垸行洪运用 9 第三节 洪〔涝〕对本区的影响 10一、防洪除涝现状 10二、防洪除涝规划及标准 11 第四节 洪〔涝〕特征和灾害 12一、洪水特征 12二、洪水组成及影响因素 13三、历史洪涝概况 14第三章 防洪〔涝〕工程 15 第一节 防洪〔涝〕工程体系现状 15 第二节 防洪〔涝〕工程规划建设进展情况 17 第三节 防洪〔涝〕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8 第四节 违章建筑对河道的影响 19第四章 防洪指挥体系与防洪预案的操作执行 20 第一节 本区防洪抗灾涉及范围及防洪预案的操作执行 20 第二节 防汛指挥机构 20 第三节 防汛指挥部组成人员分工 20 第四节 其他防汛指挥机构 22 第五节 城区排渍指挥机构 23 第六节 水系湖泊排涝指挥机构 24 第七节 马驿水库、狮子峰水库防汛指挥机构 26 第八节 山地灾害防治指挥机构 26第五章 长江洪水防汛预案 28 第一节 洪水量级划分 28 第二节 标准内洪水防汛预案 28 第三节 超标准洪水防汛预案 31 第四节 巡堤查险队伍的组织 31第六章 城区排渍预案 32 第一节 排渍工作目标 32 第二节 排渍运作机制 32 第三节 排渍主要工作内容和措施 33第七章 水系湖泊排涝预案 36 第一节 水系湖泊排涝指挥机构 36 第二节 各水系湖泊排涝责任主体与协调关系 36 一、天兴洲水系 36 二、严家湖水系 37 三、汤逊湖水系 37 四、北湖水系 37五、东沙湖水系 38六、水系湖泊一级排涝调度运用 39 第三节 排涝保护区的捞草除障 42 第四节 紧急处置措施 43 第五节 人员撤离 44第八章 防洪保障体系 45 第一节 通信保障 45 第二节 交通运输保障 45 第三节 供电保障 45 第四节 物料保障 46 第五节 水文预报 46 第六节 其他保障 46附表一 洪山区长江防洪根本情况表 47附表二 洪山区长江防洪工程1998年主要病险情况统计表 48附表三 洪山区水务局防汛物资储藏统计表〔1~2〕 49附表四 民垸行洪运用表 51附表五 洪山区各堤段责任单位和等级水位巡堤人员安排表 52附表六 洪山区防汛抢险突击队各梯次人数表 53附表七 长江干流汉口站最大流量统计表 54 55附表九 洪山区花山镇狮子峰水库根本情况表 56附表十 洪山区九峰乡马驿水库根本情况表 57附表十一 洪山区2007年度在册小〔二〕型水库控制运用方案 58附件:天兴乡2021年洪水防御方案 59 天兴乡2021年汛期疏散转移方案 64附图 洪山区防洪排涝工程分布图 67武汉市洪山区防洪预案第一章 总 那么第一节 编制依据本预案编制的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4、?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5、?武汉市防洪管理规定?;6、?湖北省河道管理实施方法?;7、?武汉市城市防洪预案?〔2007年〕;8、?武汉市市区河道堤防管理条例?;9、武汉市防汛办编制的?区级防洪预案编制大纲?。

第二节 编制目标为了争取主动,确保工程平安,认真总结历次防汛抢险中的经验教训,克服麻痹大意思想,明确工作目标,组织有序,措施得力,有效地控制洪灾的扩展和发生减轻洪水灾害,做到有方案、有准备地防御洪水,在现有工程设施条件下,针对可能发生的洪水灾害而预先制定防御方案、对策、措施,给区防汛指挥机构实施指挥决策和防洪调度,抢险救灾提供依据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轻洪水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平安,保障经济建设和社会开展的顺利进行第三节 编制原那么一、贯彻行政首长负责制,以防为主,防抢结合,全面部署,保证重点,统一指挥,统一调度,服从大局,团结抗洪,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积极调动全社会力量参加防汛和抢险救灾工作二、明确各有关部门职责,相互协调,紧密配合三、密切结合本区防洪工程现状,社会经济情况,结合本区开展规划及历年来防汛工作的经验教训,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加以修订完善四、编制的防洪预案具有实用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第二章 根本情况第一节 社会经济状况2006年底,洪山区总人口876354人,其中农业人口156427人,非农业人口719927人总耕地面积11.45万亩,其中水田4.25万亩,旱地7.2万亩,是武汉市最大的城区,占全市城区总面积的58%。

洪山区现有国土面积509KM2,其拥有的防洪除涝工程保护人口65.693万人,农业总产值128000万元,工业总产值199800万元全区国有生产总值完成193.4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7.95亿元,第二产业62.2亿元,第三产业123.34亿元洪山区属武汉市以城带郊的新城区,既有独立的新城区中心,又有广阔的郊区腹地,城乡交错,交通便利,京广铁路南北纵贯,武大铁路东西横穿,武黄、武咸、武纸公路由洪山区始发地理环境好,水土资源充足,辖区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密集,国家级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和东湖风景区绝大局部位于辖区之中,洪山区兼有区域优势和智密优势,融城市景观与乡村自然景观为一体,具有构建高新技术和企业开展的良好环境在本世纪初将形成纵横相交的开发带和规模化产业相互辉映的格局,洪山区的农业向工厂型、欣赏型、外向型和规模化开展第二节 自然特征一、地理位置洪山区位于长江以南,武汉市郊,地处东径114°8′30″~114°37′40″,北纬30°23′~30°42′,东连鄂州市,南接江夏区,西北与蔡甸、黄陂、新洲区隔江相望,自西向北环抱武昌、青山地区,东西长47KM,南北宽35KM二、地形、地貌特点洪山区是以平原为主的多湖地区,东部为低丘岗地,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种地貌类型:1、低丘岗地:主要包括花山、九峰、左岭以及建设、和平、洪山乡的局部地带,海拔高程为30~45M〔吴淞高程系统,以下除专门标注为黄海高程外,其余均为吴淞高程系统〕,最高点海拔高度为。

2、冲积平原,分布与长江沿岸,海拔高程为21~25M3、湖积平原:分布于东湖、严东湖、北湖、南湖、汤逊湖周边,海拔21~23M三、河湖水系〔一〕长江:洪山辖区内的长江河段上起武金堤匡家横堤,下迄左岭堤牛家凼,全长70公里,属微弯型分叉型河流〔二〕巡司河:起自汤逊湖,经李桥、板桥、武泰闸至鲇鱼套入长江,全长16公里〔三〕湖泊水系:洪山区境内有较大湖泊16个,根据湖泊分布及相互联系,可分为天兴洲水系、严家湖水系、汤逊湖水系、北湖水系、东沙湖水系共五大水系洪山水系特点是湖泊密布,港渠交错,较长港渠有巡司河、青菱港、罗家路排水港等四、民垸行洪运用〔一〕天兴洲民垸:天兴洲是长江武汉河段较大的江心洲,民垸长20.7KM,隶属于洪山区天兴乡,堤顶高程28.50M,堤顶宽5M,内外边坡1∶1~1∶3,中部居民高地延伸至洲尾,将天兴洲分成南北两垸,1998年和1999年特大洪水后,平垸行洪方案为单退民垸〔已实施〕,2004年修建排洪闸一座,孔口尺寸为2M×2.5M北垸洲尾修建进洪口门一座,面宽60M,底宽30M,口门底部高程24.50M,顶部高程28.50M,泄洪流量200M3/S〔二〕花园民垸:位于洪山区武金堤外,隶属洪山区青菱乡,垸堤长度3.75KM,堤顶高程28.50M,平垸行洪方案为单退民垸〔已实施〕。

〔三〕建洲民垸:位于洪山武惠堤外,隶属于洪山区建设乡,垸堤长度4.20KM,堤顶高程28.00M,平垸行洪方案为单退民垸〔已实施〕1998年和1999年特大洪水后,修建排洪闸一座第三节 洪〔涝〕对本区的影响一、防洪除涝现状由于洪山区所处地理位置以及地形地貌的特点,一方面本地区受到洪、涝、渍、旱灾害的严重威胁,同时受城市污水排放的影响,水体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另一方面,由于地处城郊,农业以蔬菜为主,除涝排渍的要求要比一般的农业地区要高针对这些特点,建国以来,洪山区在水利建设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一〕堤防建设方面:解放以后,先后对原有的武惠堤、左岭堤、武金堤进行了加高培厚和除险加固,特别是1998年和1999年长江特大洪水后,开展了以除险加固为重点的大规模堤防建设,抗洪能力明显提高目前,武金、武惠堤已于2004年底按1954年型洪水加平安超高2.0M的标准进行了维护和建设,标准为一级堤防,左岭堤按1954年型洪水进行了维护和建设,标准为二级堤防〔二〕排涝方面:以汤逊湖、东沙湖和北湖水系三大水系为中心,先后兴建了汤逊湖、落步咀、罗家路和北湖等外排泵站和陈家山闸、解放闸、罗家路闸、武丰闸〔现已封闭〕、北湖闸、武惠闸等外排闸,同时还兴建了大量的二级排涝泵站及排水沟港,根本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排涝工程体系。

具体工程情况见表3-1〔?洪山区主要外排工程情况表?〕现有排涝工程的原设计标准各闸站不尽相同,如汤逊湖泵站的原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3日暴雨330.1mm5日排完北湖泵站的原设计标准为20年一遇1日暴雨220mm3日排完考虑到洪山地区的根本特征为城郊结合部,排涝保护区主要是蔬菜、渔池以及工厂、企业和局部城区,因此,排涝设计标准按照工程类别应适当提高〔三〕城区排渍现状:武昌地势起伏较大,有局部丘陵地带,长江汛期雨量集中,城区雨水均要由泵站抽排出江,枯水期可经排水闸自排出江俗称的“武昌〞实际上包括两个行政区,即武昌区和洪山区,除武昌水果湖地区、青山港两地区有雨污分流管网外,其它地区均为雨污合流管网1989年以来,随着城市建设开展,城区面积不断扩大,全区形成6个雨水排放系统:即罗家港、东湖、南湖、青菱湖、沙湖、巡司河据2002年排水统计:全区现有排水雨水管〔合流〕143.57KM,明渠17.8KM,污水管27.53KM,进水井4591座,检查井2965座,出水口56处,城市排水逐渐得到改善,但有些地段仍然存在渍水问题二、防洪除涝规划及标准本着“雨水分区,分散出口,就近排江〔湖〕,污水分流,集中处理,城乡兼顾,以排为主〞的原那么,治涝标准如下:1、治涝设计标准:重现期P取值:局部地势低洼地区:2~5年;地势平坦地区:1年;道路立交〔下穿〕地段:3~20年。

径流系数Φ取值:旧城区:0.80~0.85;新区:0.65~0.70;道路立交〔下穿〕地段:0.85~0.90城郊结合地区,雨水流量按重现期P=20年,日降雨量247MM一日排完计算〔考虑城区规划用地的分期建设因素,便于确定泵站分期建。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