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朱松与朱熹咏桂诗朱松与朱熹咏桂诗桂花,又名木樨、岩桂,是中国特产名花,以其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百花中一绝自屈原开始,桂树、桂花一直成为诗人吟咏的对象到了汉代,桂以多生于岩岭间、凌风霜而不凋被视为隐士的象征从唐代起,桂和众多的神话传说相联,咏桂诗词总是和月、嫦娥、仙人相联系,为其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和神奇的色彩蟾宫折桂”的故事,使桂又被增添了一个新的意象失意求隐之人视桂为同道,科举求仕之人又盼折桂登科,出世与入世这一矛盾在桂上得到了完美的统一,恰又印证了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处世哲学咏桂诗到宋代达到了鼎盛时期,梅尧臣、欧阳修、苏东坡、李清照、陆游、杨万里等都有咏桂佳作朱松、朱熹父子亦有咏桂名句佳篇,称得上是诗坛的一段佳话朱松《韦斋集》有《月桂花》诗:窗前小桂丛,著花无旷月月行晦朔周,一再开复歇初如醉肌红,忽作绛裙色谁人相料理,耿耿自开落有如贫家女,信美乏风格春风木芍药,秾艳倾一国芳根维无恙,岁晚但枯枿2桂花有金桂、银桂、丹桂、月桂等品种其中,只有月桂是逐月而开,故因而得名朱松这首诗将月桂花的外在形态和内在品格描绘的细致入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月桂花》的开篇写出了月桂最为独特的个性,它“著花无旷月” 、 “一再开复歇” ,其逐月不缺地开放,如忠诚守信的君子。
朱松的观察又是非常细致的,他捕捉到了月桂花初开和盛开时色彩的不同,而“醉肌红” 、 “绛裙色”的描写又非常的精准 “谁人相料理,耿耿自开落” ,表达了朱松对月桂的不平和惋惜在朱松笔下,月桂花是一位质朴的“贫家女” ,没有耀眼的光彩,与在春风中“秾艳倾一国”的“木芍药”是无法相比的可是又有谁知道,在“岁晚”寒冬时节,万千宠爱的芍药却只剩枯根,花叶荡然无存;而无人“料理”的月桂仍守信地含笑风中,阵香扑鼻朱松在《月桂花》中盛赞“窗前小桂丛”平凡之中蕴育着不平凡,充分表达了他的人格追求和审美意向朱熹是个生性喜好山水的人,探幽访胜、观赏山水、吟咏风物是其生命活动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朱熹有《咏岩桂》二首:一亭亭岩下桂,岁晚独芬芳叶密千层绿,花开万点黄天香生净想,云影护仙妆谁识王孙意,空吟招隐章二露浥黄金蕊,风生碧玉枝3千林向摇落,此树独华滋木末难同调,篱边不并时攀援香满袖,叹息共心期朱熹开篇就赞美岩桂在百花凋零时节凌风霜而盛开,在“千层”浓绿中, “万点”金黄色的桂花,装点着寂寞的岩谷,点染着凄凉的寒秋这人间罕有的香树是天上月中之物,引来了白云与它相伴,更引得多少隐士为它疯狂朱熹也为它而折服,劝导《招隐者》无须发出“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的呼唤。
能与岩桂为友,生命自然不虚,这是隐士的真正乐趣汉淮南小山闵伤屈原归隐,作《招隐士》 ,言桂生在深山险岭之中,长在虎豹禽兽争斗咆哮之处,不是王孙可以久留之地,劝屈原快些回来由此可知,当时朱熹正在隐居,朝廷中有人劝他回朝,被他拒绝了朱熹接着赞叹有着“黄金蕊”的岩桂,只有“众芳摇落独暄妍”的梅花才能与它相媲美荷花娇艳,志趣难合;菊花傲霜,惜不同时最后朱熹把桂当成知己,不禁一声长叹:只有我们彼此相知!屈原《湘君》有“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句薜荔长于陆地,芙蓉生于水中,屈原用采薜荔于水中、拔芙蓉于树梢来比喻求爱的困难芙蓉即荷花,这里朱熹以木末借指荷花陶渊明《饮酒》诗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为千古佳句, “篱边”也就成了菊花的别称朱熹《咏岩桂》诗,文字明洁秀雅,诗境静谧优美,有别于朱4熹“以理语成诗”的风格,这恐怕是岩桂的魅力所致吧作者:黄清奇单位:尤溪县朱子文化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