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峥 创建时间:2011-3-27 11:26:00 第 3 页 共 7 页泵送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把控泵送混凝土是借助泵产生的压力沿管道输送混凝土一次完成水平或垂直运输,再配以布料杆进行混凝土浇筑入模具有功效高、劳动强度低、施工现场文明等特点随着建筑技术尤其是高层建筑的发展,泵送混凝土必然得到较快的发展在此,我就结合工程实践经验谈一下泵送混凝土从原材料到外加剂,再到施工应用的技术要求一、泵送混凝土用原材料要确保泵送混凝土质量,优选原材料是关键,这是保证工程质量的物质基础1、水泥:泵送混凝土主要选用32.5、42.5、52.5级夏季高温季节宜选普通型水泥,冬期施工宜选早强型的水泥,大体积混凝土选低、中热的矿渣水泥等;其中≤C25混凝土选32.5级水泥,≥C30混凝土选42.5级以上的水泥2、粗细骨料:粗细骨料在混凝土中起骨架作用,在泵送混凝土中对混凝土可泵性影响较大,因此,对粗细骨料必须时行优选1)细骨料的优选:以河砂为优,山砂次之;砂规格为Ⅱ区中粗砂为优;按标准要求严格控制级配、含泥量、泥块含量;泵送混凝土要求通过0.315mm筛孔的砂不应少于15%,通过0.16mm筛孔的砂不应少于5%,其目的是要求砂中要有一部分细粉颗粒,以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可泵性;如果不符合上述要求,应掺加矿物掺合料来补充。
2)粗骨料的优选:粗骨料选用卵石优于碎石,但对≥C30以上的泵送混凝土还是以选碎石为宜,因高强混凝土需要本身强度高的粗骨料,卵石是由不同品种的岩石组成,强度高低不同,受破坏机率较大岩石抗压强度与混凝土强度之比应大于20%,≥C60混凝土应进行岩石抗压强度检验,一般混凝土可作压碎指标即可,其中针片状颗粒要严格控制不大于10%泵送混凝土用卵石最大粒径不宜超过40mm,用碎石不宜超过31.5mm,即粗骨料最大粒径与输送管道内径之比是:碎石混凝土在泵送50m以下时为1:3,卵石混凝土为1:2.5;50m以上时宜在1:3~1:4之间;100m以上时宜在1:4~1:5之间,最大粒径的数量也要不超过5%,否则,加大了泵送阻力,就有堵管、堵泵的可能粗骨料级配应采用连续粒级,不宜采用单粒级,随着混凝土强度等级的提高,石子最大粒径要逐渐减少,≥C60以上泵送混凝土宜选用5~20mm或5~25mm的连续粒级的碎石石子最大粒径要小,则骨料—水泥浆界面应力差也较小,应力差大可能会引起微裂缝,再者,较小颗粒石子强度比大颗粒石子强度高,在岩石破碎时,消除了控制强度的最大裂隙3、混凝土掺合料为保证泵送混凝土的可泵性,可选择具有一定活性的硅灰、沸石料、磨细矿渣粉、粉煤灰等矿物掺合料。
I、Ⅱ级粉煤灰可应用于预应力和钢筋混凝土,超量取代水泥率可达30%左右在这里谈些我的个人经验:C20以下混凝土取代率为30%~50%,C25~C35混凝土取代率为20%~40%,C40以上混凝土取代率为15%~30%,近年来大量应用了粉煤灰、麻细矿渣粉复掺技术,产生了显著的效益硅灰适用于高强混凝土或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因其产量低、价格高,可内掺10%~20%沸石粉和磨细矿渣粉其性能基本同粉煤灰,通过试验确定掺量泵送混凝土必须有足够的细粉料,以保证可泵性,因此,多掺加矿物掺合料有利于混凝土的泵送施工4、泵送混凝土外加剂泵送混凝土必须掺入外加剂,以改善混凝土和易性、可泵性以及其他性能1)泵送混凝土外加剂的选用原则:视混凝土等级、施工要示、施工时间等不同而存在差异,掺入外加剂的目的,提高混凝土流动性、增加可泵性、改善混凝土和易性、提高混凝土早期或后期强度等等常温施工选可泵性强、早强的外加剂;夏季高温施工选缓凝型、坍落度损失小的外加剂,冬期选防冻早强、减水引气的外加剂高强混凝土选低掺量高效能的外加剂,大体积混凝土选缓凝、抗裂的外加剂;预应力混凝土要选择低碱高效的外加剂2)外加剂的掺入方法,一般分为先掺法、同掺法和后掺法,常规的掺入方法为同掺法,后掺法效果较好,可节约成本。
二、泵送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泵送混凝土配合比除满足设计强度和耐久性要求外,应使混凝土满足可泵性要求,根据标准差的统计结果进行初步设计,施工配合比的管理要进行动态管理1、泵送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少于300kg/m3(包括掺合料),亦可按输送管径选择最低水泥用量,Φ100=300kg/m3、Φ125=290kg/m3、Φ150=280kg/m3,我的经验是:C30以下混凝土胶结材用量为300~290 kg/m3,C35~C50混凝土为400~520 kg/m3,,C55~C70混凝土为525~550 kg/m32、泵送混凝土的坍落度与泵送高度有关,混凝土的坍落度一般在120~200mm,当设计混凝土坍落度大于220mm时,按《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通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规定,要同时测定混凝土的扩展度我的经验是:常温季节,气温15℃~25℃时,坍落度选用140~160mm.夏季高温季节选用170~190mm,如这时因气温高、坍落度损失大导致泵送困难时,一是可采取在浇筑地点掺入外加剂的方法,严禁外加水,二是可根据坍落度经时损失值,在搅拌时适当提高20~30mm的坍落度值冬期施工在较低的低正温或负温时(5℃~15℃),坍落度选用130~150mm.3、泵送混凝土W/C和普通混凝土W/C一样,是混凝土强度的决定因素,泵送混凝土的W/C值小于0.50时,摩阻力逐渐增大,W/C要根据具体情况反复试验确定,泵送混凝土W/C一般在0.4~0.6,C25以下混凝土W/C为0.5~0.6,C30~C40混凝土W/C为0.4~0.5,C45~ C60混凝土W/C为0.3~0.35。
4、泵送混凝土砂率,即砂子占整体混凝土中砂石总量的百分率为保证混凝土和易性、可泵性,必须选择最佳砂率,一般比普通混凝土提高3%~6%,宜在38%~45%之间选择,砂率在一定范围内调整不影响混凝土强度,只影响混凝土工作性、可泵性,走出一定范围后,将会使混凝土强度降低泵送混凝土掺入粉煤灰后,超出的体积,可代替同体积的炒,减少砂率1%~2%,一般情况下,C25以下混凝土砂率为42%~44%,C30~C40混凝土砂率为39%~42%,C45~C60混凝土砂率为36%~38%,高强混凝土砂率应适当降低,采取低砂率、低W/C的原则,掺加引气型外加剂亦可适当减少2%左右的砂率泵送混凝土应有足够的水泥砂浆数量,才能保证可泵性,一般泵送混凝土水泥砂浆应占整个混凝土体积或重量的55%左右为宜,混凝土中细粉料的体积应为200L左右,砂用量宜在750~800 kg/m3左右,这样才能泵送顺利,不易堵管、堵泵5、泵送混凝土强度通过试验确定,认真执行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三、泵送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泵送混凝土施工要认真执行现行标准、规范,泵送混凝土从搅拌、供应、运输、浇筑等应对以下施工技术引起重视。
1、泵送混凝土的供应,应编制供应计划,加强通讯联络和调度,确保连续均匀供应混凝土,冬期施工及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应制订盯着措施和施工方案确保混凝土质量2、泵送混凝土搅拌站和搅拌设备,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和技术条件的有关规定3、混凝土所用原材料质量应符合标准和配合比要求,并应根据材料变化情况及时调整配合比,各项材料计量误差符合规范要求,开盘前对电子秤进行零点校核,并按周期进行检定和试验人员进行开盘鉴定4、混凝土搅拌投料顺序应符合规范要求,搅拌时间必须符合要求,混凝土坍落度在要求的范围内,混凝土出机温度应在5℃~35℃内,按规定要求制做标养R28试块或有特殊要求的试件,作为出厂合格证每种等级的混凝土全部搅拌完后,应将混凝土搅拌装置清洗干净,并排净积水5、泵送混凝土的运送途中应能保证混凝土不离析,混凝土运输延续时间——即从出机到浇筑完毕时间不能超过90min,超过初凝时间的混凝土应废掉,不能再用6、泵送混凝土远至浇筑地点,应能保证所要求的坍落度,如已变稠,泵送困难,可掺入外加剂使流动度提高运到现场后,施工单位应对混凝土坍落度进行验收,再进行浇筑7、混凝土泵的操作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混凝土泵启动后按要求对泵和管进行润管试验,混凝土泵送应连续进行,收料斗内有足够的混凝土,泵送的间歇时间不宜超过15min,如必须中断,中断时间不得超过所允许的延续时间。
当混凝土不能及时供应时,管道应不断进行蠕动,以防混凝土凝结硬化和堵泵、堵管等发生8、夏季施工气温高于40℃时,输送管道应采取隔热措施,以防日光暴晒;冬期施工时,应采取岩棉等保温措施,防止热量损失9、应加强混凝土振捣工作,防止过振、欠振和漏振,对薄型混凝土结构,如楼板、路面等,要严格进行混凝土表面处理,并及时保湿养护,防止干缩裂缝发生10、现场浇筑混凝土的同时,应制作同条件养护试块,供拆模和结构实体强度的验收,冬期施工尚应制作临界强度和负温转正温养护的试件11、混凝土浇筑完毕后,立即进行养护,泵送混凝土比普通混凝土更应加强养护,因其水泥用量大,用水量多,砂度大,坍落大等易出现干缩裂缝,必须加强养护,并建立养护制度和亡灵,保证养护时间夏季采取保湿养护,冬期采取蓄热保温或其他养护方法,大体积混凝土控制温差不大于25℃的养护等泵送混凝土施工,只要严格优选和控制原材料,加强施工管理,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就能确保泵送混凝土工程质量,产生显著的技术、经济和社会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