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白的政治抱负对其诗歌的影响李白的政治抱负最集中地体现在他的《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不屈己,不干人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区宇大定,海县清一……然后浮五湖,戏沧洲 ”这是开元 15 年他在湖北安陆小寿山隐居时所立下的志向,也即他后来常说的“济苍生” 、“安社稷”( 《赠韦秘书子春》)李白 为实现这一理想奋斗了终生一、前期——仗剑远游,积极用世这一时期是他政治才能的培养与准备期李白不愿走一般知识分子科举求仕的道路,他希望凭借自己的才华, “遍干诸侯” ,得到地方官的 赏识,推荐他进入朝廷天宝 13 年,25 岁的李白经过长期的苦读后, “仗剑去国,辞 亲远游” (《上安州裴长史书》),开始了他的漫游生活次年在江陵见到受三代皇帝旌表的著名道士司马承祯司马见李白资质不凡,器宇轩昂,又读了他的诗,惊叹不已,称赞李白是“ 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使李白受到极大鼓舞,写下了《大鹏遇稀有鸟赋》(后改为《大鹏赋》)在这篇赋中,诗人的化身——大鹏“一鼓一舞……五岳为之震荡,百川为之崩摧激三千以崛起,向九万而迅征” ,有“ 块视 三山,杯观五湖”的雄伟气魄,羞与“蓬莱之黄Error!,苍梧之玄 风”为伍的高尚情操,展 现了诗人积极向上、昂扬热烈的进取精神。
此赋当时就“ 传于世” (同上引),- 2 -“时 家藏一本” (魏万 语)李白的一生喜以大 鹏自比,即始于此开元 22 年,韩朝宗出任荆州长史和襄阳刺史他乐于奖掖后进,在士人中颇有口碑时谚曰:“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李白也想 “收名定价”于韩,于是写下了著名的《上韩朝宗书》,其中写自己:“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三十成文,历抵卿相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王公大臣,许以义气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今天下以君侯为文章司命,人物之权衡,一经品题,便作佳士而君侯何惜阶前盈尺之地,不使李白扬眉吐气、激昂青云耶?”文章写得神采飞扬、掷地有声可不知何故,这位“使海内俊杰奔走而 归之” 的 韩大人偏偏对李白不予理睬,使李白大失所望他虽然慨叹“古来圣贤皆寂寞” (《将进酒》),但也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 ”,这 种乐观进取精神是他这一时期思想基础,也是他精神中最光辉的一面开元 23 年,李白西游适玄宗狩猎,因上《大猎赋》并通过拜见张说,结识了张之Error!(玄宗驸马,时任卫尉,掌管仪仗后为翰林学士)在张的安排下,李白住在玉真公主别馆因公主出游,未能谋面,写下了《玉真公主别馆苦雨,赠卫尉张卿二首》:“吟咏思管、乐,……谁识经纶才?弹剑谢公子,无鱼良可哀。
”表达了自己希望张卿引荐,为朝廷效力的心愿张是个妒贤忌能的小人,李白遇人不察,在失望之馀,也流露出对张之Error!的些微不满,埋下了一生受挫的根苗在长安三年,李白写下著名的《蜀道难》诗中的景物描写,既是蜀道的写实,又寄寓了李白探求政治道路遇到障碍的深切感受由于诗人建功立业的- 3 -理想依然没有着落,他愤然离开长安,写下了《行路难》三首:“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弹琴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行路难,归去来!”(之三)初入 长 安的受挫,并未使李白失去信心,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 时,直挂云帆 济沧海” (《行路难》之一)、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梁园吟》)这一时期的李白,虽未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但在长期漫游中结交了各方人士,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深刻体察了世事民情,创作了大量诗歌,名扬海内,为他后来奉诏入京打下了基础二、中期——奉诏入京,翰林供奉这一时期既是他初步施展政治才能的蜜月期,又是对唐王朝黑暗政治失望的分水岭李白盼望的机会终于来了!天宝元年(公元 742 年),玄宗下诏求才在玉真公主的推荐下,玄宗下诏征召李白入京接到诏书后,李白按捺不住内心的狂喜,挥毫写下了《南陵别儿童入京》:“……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多年积郁,一扫而空应该说,玄宗起初对李白确实很重视朝见那天,降Error!步迎, “以七宝床 赐食于前,御手调羹, ”并 说“卿本布衣,名 为朕知非素蓄道 义,何至于此?”命李白为翰林待诏,替他草拟文诰诏书,还赐给他名马玉鞭天宝初年,可以称得上是李白的政治蜜月期他常随玄宗去温泉狩猎,当场作赋歌颂“ 圣朝” 的国威, “汉帝长杨苑,夸胡羽猎归子云叨侍从,献赋有光辉游赏摇天笔,承恩赐御衣 ”(《温泉侍- 4 -从归逢故人》)还写下了《宫中行乐词八首》、 《清平调三章》等,虽是应制,却是以“长揖蒙垂国士恩,壮心剖出酬知己” 的心情来写的玄宗除欣赏李白的才华辞章,多有赏赐外,也经常与他讨论国家大事,据说李白曾为玄宗起草过《出师诏》、 《和蕃书》等他对友人说:“待我尽 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 ”(《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说明他是真心想为国家出一番力的李白的受宠,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妒忌又加上李白生性傲岸,得罪了权贵他们抓住李白的不拘小节、经常醉酒一事向玄宗进谗言,据说玄宗本来要任命李白为中书舍人(掌管起草诏令、参与机密的官,通常由有文学资望者充任),由于张之Error!(即前诗提到的“张卿”)、高力士等人的屡屡进谗而搁浅,其中最致命的一条是“非廊庙器” ,加上玄宗的本意也不 过是把李白当作文学弄臣,为其歌功颂德,点缀他的太平盛世。
玄宗听信了谗言,这件事自然就中止了最初李白还蒙在鼓里,觉得玄宗不日还是赏识自己的,只是张之Error!、高力士这班小人作祟:“祟君王 虽爱 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 ”后来亦因自己每每在政治上议论不合,受到玄宗厌弃, “格言不入,帝用疏之 ”故而“落羽辞金殿,孤鸣托绣衣能言终见弃,还向陇西飞 ”(《初出金门寻王侍御不遇咏壁上鹦鹉》)李白向玄宗说了什么,不得而知此后两人的关系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杜甫《饮中八仙歌》中说他:“天子呼来不上船,自言臣是酒中仙 ”有人把它解释成李白借醉酒不听玄宗召唤,似乎是有意为之,虽不可尽信,但李白确实有“一醉累月轻王侯” (《忆旧游寄Error!郡元- 5 -参军》)的举动由于李白经常在长安市上醉酒,给小人提供了口实,小人们趁机攻击他的行为举止与其身份不符(更印证了前面所谓的“非廊庙 器” ),还会泄露朝廷机密( 这一点倒是说到玄宗心里去了),自此对李白更加疏远了李白在翰林院读书时,读到陈子昂的诗:“青蝇一相点,白璧遂成冤 ”(《宴胡楚真禁所》)愤然写道:“青 蝇易相点, 《白雪》难同调本是疏散人,屡贻Error!促诮 ”(《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 学士》),表达了对张之Error!之流的极度蔑视。
他对朝廷的黑暗表示失望:“ 风吹芳兰折,日没鸟雀喧 ”(《送裴十八图南归嵩山二首》)说自己也将“举 手指 飞鸿 ”(同上引),离开 长安果然,天宝3年3月,李白愤然上疏,请求还山玄宗并未慰留,而是顺水推舟,以白“非廊庙器,优诏罢遣之 ”(孟Error! 《本事 诗》)——在赐金放还时,居然还把小人的恶意攻击当成一顶大帽子扣在李白头上,说明统治者的昏聩李白在翰林供奉的一年五个月中,看透了大唐政治的黑暗:“珠玉 买歌笑,糟糠养贤才” (《古风五十九首》之十五)、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鸯” (《古 风五十九首》之三十五)、“鸡 聚族以争食,凤 孤飞而无邻Error!蜓嘲龙,鱼目混珠嫫母衣锦,西施负薪”(《鸣皋歌送岑征君》)对统治者有了清醒的认识三、后期——再度漫游,不忘报国这一时期是他政治才能的自我实践期赐金放还的李白,曾一度消沉:“ 吾将营 丹砂,永与世人别 想要成为一名道士天宝 4 年春,他与高适、杜甫在山东齐郡一同见到文坛前辈李- 6 -邕,济世的热情再次燃起,写下了著名的《上李邕》一诗:“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以大 鹏自况,表 现出虽受挫折、仍不屈服的气概。
“世人见我恒殊调,见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期望李邕不要象世俗之人一样轻视他离开东鲁,他前往吴越漫游临行前,写下著名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表示出对权贵的极端蔑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 了诗人的 铮铮傲骨天宝 5 年,奸相李林甫为了巩固个人地位,制造了一系列冤狱,朝廷上下笼罩着一片恐怖气氛李白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懑,写下了《古风》第五十一首:“殷后乱天纪,怀王亦已昏 ”把批判的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充分显示出他的政治胆识,表明李白在政治思想上的成熟天宝 9年,边境战争频繁,从军一时成风李白写下了“羞作济南生,九十诵古文不然拂剑起,沙漠收奇勋”(《赠何七判官昌浩》)的诗句次年,他在与武后时宰相宗楚客的孙女宗氏夫人结婚后,就想北出幽燕,到边地一显身手,建立一番功业这时传来安禄山要反叛的消息,他不顾夫人劝阻,决定深入虎穴,一探究竟:“且探虎穴向沙漠,鸣鞭走马渡黄河耻作易水别,临歧泪滂沱”(《留别于十一逖游塞垣 》)这是一个完全自发的充满个人英雄主义色彩的举动,表明李白的报国理想不仅见诸口头,也付诸实际行动经过一段时间的游历观察,他看透了安禄山的狼子野心:在安禄山招兵买马,筹备军饷,胡人将士日夜操练的背后,竟隐藏着不可告人的阴谋。
他登上黄金台痛- 7 -哭,盼望当今能有燕昭王的贤君,能招到乐毅那样能干的将军,来消除国家即将发生的灾难他写下了《北风行》,在他的笔下,安禄山把持的幽州,比“烛龙” 盘踞的“寒门”还要黑暗,不见天日在他离开幽州南下的路上,写下了《远离别》,向君王提出警告:“君失臣兮 龙为鱼 ,权归臣兮鼠变虎 ”形象地预示了唐王朝大难将临,表现出诗人敏锐的政治洞察力天宝 14 年,安禄山果然叛乱李白时游梁园,正当兵锋,仓促携妻南奔,隐居在庐山屏风叠他写了许多诗揭露叛军暴行:“中原走豺虎,烈火焚宗庙”、 “苍生疑落叶,白骨空相吊 ”(《经乱后将避地Error!中,留赠崔宣城》)诗人的报国雄心更加强烈:“抚剑夜吟啸,雄心日千里誓欲斩鲸Error!,澄清洛阳水” (《赠张相镐》)值此“ 大盗割鸿沟” 之际 ,“我纵言之将何补?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远别离》)因而诗人又感到一种无可奈何:“吾非 济代人,且 归屏风叠 ”正在此 时,永王李Error!奉玄宗诏率水师东巡讨贼,路过浔阳,三次派韦子春上山请李白入幕李白报国心切,不顾宗氏夫人的强烈反对,加入永王幕府, “誓欲清幽燕” 、“不惜微躯捐”(《在水 军宴赠幕府诸侍御》)。
他还热情洋溢地写了《永王东巡南京歌》十一首,歌颂永王是“贤 王 ”认为 在当时“诸侯不救河南地”的情况下,永王能率兵平叛,是很了不起的他在诗中预祝“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并以 东晋 谢安自比,表示要“试借君王玉马鞭,指挥戎虏坐琼筵”, “但用 东山谢安石,为君谈 笑静胡沙”李白根本不知道自己已卷入统治者内部一场敏感的权力斗争中:在永王- 8 -奉诏东巡讨贼时,太子肃宗已在灵武即位,尊玄宗为太上皇肃宗因怕永王势力坐大,与自己争帝位,命其回四川侍从太上皇永王拒不从命,比方随即进行了一场内战永王部将不愿背负“反叛 ”罪名,纷纷 脱离永王而去永王兵 溃被杀李白自丹阳逃到皖西太湖南奔途中,他写诗表明心迹:“过江誓江水,志在清中原”(《南奔 书怀》)“ 虽有匡济心, 终为乐祸人”(《避地司空原言怀》)不久,诗人果以“附逆”罪被投入浔阳狱中经宗氏夫人啼泣求救,御使中丞宋若思与江南宣尉使崔涣一起开脱了李白罪责出狱后的李白应邀参加宋若思幕府,精神仍十分振奋:“扫妖孽于幽燕, 斩鲸鲵于河济” (《为宋中丞祭九江文》)、 “戎虏 行当剪, 鲸鲵立可诛” (《中丞宋公以吴兵三千赴河南军次浔阳脱余之囚参谋幕府因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