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散文写作瓶颈巧突破福建省泉州一中 谢贵荣 [导语]写景散文的写作,是高中作文写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细究起来,“写景”——无论自然之景还是人文之景——是写景散文的本质特征,而“描写”——无论是浓墨重彩还是简笔勾勒——是写景散文的主要写作技法写景散文也是中学生写作的“瓶颈”之一希望以下技法能帮助作文的“有心人”寻找到写景散文写作的康庄大道[技法讨论]生:老师好!在这一册课本中,我们学习《故都的秋》、《游褒禅山记》、《石钟山记》等写景散文或游记散文,作者写景,鲜活可感,让人身临其境我们为什么写不出这种感觉出来?师:是啊,名家一出手,的确不同凡响我想,以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来说,其最成功之处无疑是“情景交融”了作者所选取的故都的“秋景”,哪一处不是蕴含着作者深沉而含蓄的情感啊我们读者与其说是被《故都的秋》的“景色”所打动,不如说是被字里行间中流露出郁达夫的独特情感所感染至于这一册课本中的其它几篇写景游记散文,都是文言文,其写景绘景之所以也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显然也是因为王安石、苏轼等通过认真观察之后对描写对象的熟悉所致生:我明白了,要写好写景散文,是不是就要选取自己喜欢的景物来写因为自己喜欢,所以也就会认真观察,也就能融入自己的情感。
师:你说得很对生:但是为什么我们总是写不出好的写景散文呢?师:我想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们的生活圈子太小,所见所睹所经历的景物太少或者说太片面;二是我们平常的注意力并没有放在一些美好的景物之上,而是轻易的忽视了这两个原因之中,第一个原因导致我们缺乏描写对象;第二个原因导致我们因为忽视而缺少情感投入,最终结果就是“眼前无景,胸中更是无景”前者是客观原因,我们目前无法改变;而后者却是主观原因,我们是可以好好在这一方面做些“文章”的——正如大雕塑家罗丹所言,我们需要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生:主观原因我们可以自己努力克服,那么客观原因便不是我们能力所能解决的了老师有没有什么好办法让我们“看到”更多的景物昵?师:办法是有的那就是读书,古人不是早就说了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然,这是老生常谈,也很不具体,同学们往往很不好把握现在,老师说得具体一点,眼前的课本,就不仅能帮助同学们打开“眼界”,而且还能让同学们提高写景散文的写作能力套用一句老话就是“学以致用”,你好好想想,你学过了那么的多课文,有没有将所学的课文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呢生:我有点明白了,我们学过了《故都的秋》,就应当在写作中学习或者模仿《故都的秋》的写作方法,是不是?师:对。
学以致用”其实不仅于此老师现在教你一种提高写景散文写作能力的方法——改写生:改写?师:是的改写就是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你可以对原作进行结构上的改写,也可以进行文体上的改写,还可以进行人物、情节、环境、情感等方面的改写就写景散文的写作来说,最能够提高写景散文写作能力的改写是对课本中诗歌的改写因为诗歌是诗人形象思维的产物,无论是摹景状物,还是叙事抒情,诗人总是把自己深切的感受和激昂的情绪,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倾吐在诗歌的字里行间通过改写练习,最能够提升我们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而随着想象力和联想力的强化,便能最大程度的弥补我们生活阅历不足的欠缺,从而让我们在写作写景散文时得心应手特别是对课本内的一些古典诗词的改写,既能加深我们对所学诗词的理解与感悟,更能大大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我后面会列举一两个利用课本中的古诗进行了改写的例子,你们可心好好地揣摩学习生:谢谢老师给我们指出了一条快速提升写景散文写作能力的方法,我们一定按照老师的方法去“学以致用”,写出好的写景散文来![学生佳作]临 江 送 别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二14班 曾玲平一秋婵凄切地叫着,秋雨萧索,万物沉寂十里长亭,路草已凋零枯黄,寒意袭进帐里,寒了离别的心。
举杯对饮,一樽清酒难入喉,黯然相对无语举步下阶,遥望离别古道,坠叶纷纷,寒风阵阵无奈,如同风中飘摇不定的落叶寂寞无语,望断天涯路,年年断肠处!一路送你远去,直到渡头上灰蒙蒙的江天一色,烟雾弥漫处,一钩冷月依稀地出现在天边,江风吹乱你的发际,寒了我眼中的泪光,握手相对,沉默无语沉默,如同烟雾中的汀草,如同冰冷的江水,如同江上的今夜伤心之际,船家已催你上舟了,千言万语只凝成一句:“一路保重!”挥手作别,你转身离开船头,躲入舱里桨声渐远橹声迟,舟影隐入迷雾里月光冰冷,江岸边,我与影相随空伫渡头,愁难容一江清水,多少离人泪,流向天尽头天尽头,兰舟何处!梦逐潮声去,难以忘却,明眸皓齿,容颜如莲花的开放纵使有千种风情,又何曾为谁而留?月华如练,年年今夜!独守残月,千里外,素光同二他送我离去,长亭更短亭,直至江边执手难诉情怀,不忍含泪相对泪眼间,烟笼白沙江浸月,岸上的一帘柳絮垂入寒水中,却在萧飒的秋风中发抖他的手温暖力地抓我的手,我的眼光落在他的发上和跟夜一样深邃的眼睛里,回忆如过往云烟,转眼逝去船要出发了,我握紧他送的柳条,抱裙上舟,不忍回头相顾船离江岸愈来愈远,我不禁极目远望,看到他的身影孤孤单单的,一股酸味涌上心头。
刚才几杯酒入肚了,可纵有千杯酒,也暖不了寒透的心纵使折尽柳条,也无法长相厮守思愁间,不觉疲倦夜半忽从梦中惊醒,泪湿春衫醒来独坐船舱里,月已逝于云中,听取秋雨落乌篷一夜未寐,愁绪绵绵,烟雨潇潇,点点滴滴到天明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聚散苦匆匆?他日无缘再相见,来世化蝶双双飞与君相逢横塘秋,共吟粱祝唱渔舟三春潮秋日依旧,千古残月,人不同流霜江潮杨柳,何人留恋?相去时,说不尽,许多愁水绕沙洲,舟摇帘招一壶飘泊入愁肠,化作相思泪离人匆折柳,伤心愈难怀难知重逢时,应是鬓如霜不觉岁月催人老,但见流水长东流[亮点揭密]这是一篇成功的改写文其成功之处在于以下两点:一是作者在原作《雨霖铃》的基础上巧妙地融入了自己的再创作文章的人物、故事、环境以及离愁情绪等都是《雨霖铃》本身所有的,不同的是,作者在写作结构上有自己独有的创新:全文分三节,第一节写“他”送“她”之离情,第二节写“她”离“他”之离情,第三节为合篇,收束全文如此巧妙的构思,无疑是在原作基础上的大胆突破,让人眼前一亮二是情景交融的写作手法相当熟稔,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写景抒情散文为渲染浓浓的离情别绪,作者深谙“一切景语皆情语”之真谛,选取了极具离情别绪的景物:秋蝉、秋雨、十里长亭、枯黄路草、古道、坠叶、寒风、江天、冷月、迷雾、清水、潮声、柳絮、江岸、烟雨、沙洲,等等。
这些景物,有的是原作中有的,更多的却是作者调动丰富的想象力“再造”出来的;这些景物,绘形绘色绘声,动静远近虚实,鲜明活络,如在眼前;这些景物,景随情生,情随景现,情景交融,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的确是一篇难得的写景抒情散文事实上,运用古典诗歌训练写景散文的写作能力,并不一定都要像这篇文章一样内容饱满、结构完整根据课文及学习实际,进行一些片段式作文写作,也是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比如下面这一篇根据李煜《虞美人》改写的短文:月夜悲愁图 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二14班 林彦璐 月明星稀,清澈的月光,铺满了小楼前空荡的地楼里渗出的亮光,让月光的皎洁突显得孤寂与感伤也不知,这扰人的月,何时隐去? 庭中的花,抹上了朦胧的惆怅,隐匿在深蓝的夜中,仿佛隔绝了与现世的融合,那么遥不可及,失落溢满了人心不禁飞出思绪,这纤尘不染的花,何时凋零?倚在窗边的树,“瘦”得让人生痛树上还留有昨夜的东风抚过的痕迹这般的“爱抚”树却承载不了,垂下了些许树枝,更增添了月夜的凄凉楼廊的雕栏,不知何时已褪尽了华丽的外表;玉砌的台阶,不知何时已脱去了光亮的衣裳窗口隐现的侍女,逝去了娇美的容颜,又被时光的画笔,描上了丝丝细纹。
他(李煜)站在楼廊上,手拂雕栏,眼里的忧愁绵延不绝地涌出,浇湿了身上的锦袍脸上堆满了哀伤,人沉浸在昔日的时光,那些欢乐、幸福和现世的愁苦交融,让他痛苦不堪他的心永远停留在过去,现世的一切,对他而言,只是一帘愁梦梦,无法冲破;愁,将他淹没他绝望了,在生命将尽之前,终于倾倒出了积蓄已久的苦闷与痛心——“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演练营地]1.将《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改写为一个写景散文片断2.将《琵琶行》营造的意境以写景散文的形式再现出来[素材链接]山居秋暝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改写:雨说停就停了,村庄被冲洗得清清爽爽袅袅娜娜的炊烟似山间某间寺院敲响的晚钟,在秋天微凉的空气中缓缓游动偶一抬头,月亮不知什么时候挂上了树枝,晶莹的光辉,在松针的锋芒下,碎得满地都是一些清澈的声音,潺潺地淌过石头,然后又隐隐约约地流向远方溪边,竹林摇响了几声喧笑,月光下,一群长发飘飘的少女提浣纱的竹篮,走进了各自的柴门今夜,又有人会被梦中的王子拥进新房一阵渔歌牵动了莲荷,水波涤荡的河心,收网的汉子们驾着满色沉甸甸的收成穿过夜色,溯流而返。
他们知道,无论何时踏进家门,总有一盏灯将温暖到天明时光如水,春芳消歇,滚滚红尘,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心慕隐者,醉卧山间,不究世事把这份淡泊、淳美、幽静,留在生命的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