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精品】中国哲学与宗教复习材料

ss****gk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92.50KB
约8页
文档ID:206593266
【精品】中国哲学与宗教复习材料_第1页
1/8

哲学与宗教中国哲学哲学在学术上经历了先秦诸子学、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 明理学、清代朴学等发展阶段先秦诸子学孔孟与儒家思想一、孔了(-)概况:孔子是中国•占代最重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有关孔子的思想资料主耍保存在《论语》中,《论语》是一部语录体著作共二十篇孔子的思想1、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仁者,“爱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 孔子的政治观(1) 正名:“必也正名乎”2) 立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3) 德治和礼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克己复礼”3、 关于学习和教育的思想:“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Z,其不善者而改Z有教无类”朱熹指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朝闻道,夕死可矣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Z为知Z,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二、孟子(一)概况:《孟子》里的文章是对话体的论辩文一共七篇孟子的思想1、性善论:在人性问题上,他提出了 “性善说”四端说:“恻隐Z心,仁Z端也;弟恶之心,义Z端也;辞让Z心,礼Z端 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舍生取义”2、 政治上,他主张实行“仁政”。

他认为“民为贵,社稷次Z,君为轻”3、 寡欲:“养心莫善于寡欲”,“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三、荀子(-)概况:苟子是战国后期儒家学派的大师《荀子》一书,今存32篇《荀子》中的文章是成熟的议论文1) 荀子的思想:1、 性恶说:性恶说人Z性恶,其善者伪也”化性起伪性伪合而天下治”2、 政治上,他主张王霸并用3、 “明于天人Z分”的唯物主义观点:“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制 天命而用Z”4、 关于学习的名言:“锲而不舍,金石可镂为学)老庄与道家思想一、老子(一)概况:老子即老刖,是道家思想的创始人《老子》也叫《道德经》)老子的思想1、 宇宙观:“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Z始;有,名万物Z母2、 朴素的辩证法思想(1)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恒也2) 祸兮,福Z所倚;福兮,祸Z所伏”3、 政治观:老子主张自然无为,小国寡民的社会理想4、 贵柔思想:“柔弱胜刚强”,“天下Z至柔,驰骋天下Z至坚”二、庄子1、 概况:庄子是老子Z后道家学派最主耍的代表《庄子》今存33篇,是晋郭象编纂注解的2、 庄子的思想(1) 齐物论:世界上的一切本质是相同的(2) 逍遥游:庄子心中绝对口由的境界“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Z辩,以游无穷者”才是真正的自由。

3) 政治上:“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诸侯Z门,而仁义存焉墨家学说 墨家创始人为墨子(墨翟)他提出了 “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节葬”、“节用”、“非乐”、“非命”、“尊天”、“明鬼”十大主张墨子要求天下 每个人都应该同等地、无差别地爱一切人非攻”要求反对不义的战争和兼并《墨子》一书共53篇墨家在形式逻辑和自然科学方而也有突出成就法家学说代表人物韩非,著有《韩非子》55篇韩非是法家集大成者,任法术而尚 功利,排斥仁爱,坚决反对复古,主张因时制宜将“法”、“术”、“势”合为一 体法家思想是其后封建统治者维护集权统治的理论基础另:兵家:孙武《孙子兵法九“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名家:代表人物惠施、公孙龙,著名辩题“白马非马”阴阳家:代表人物邹衍汉代经学一、什么是经学(P78 —79)经学是两汉学术思想的主流,因汉武帝独尊儒术而兴起它是研究和阐发儒 家经典和宗旨的一种学问占文经学”和“今文经学”两大派今文经学派的代表是董仲舒,古文经 学派的代表是马融、郑玄经学从研究“六经”开始,一直发展到“十三经”魏晋玄学一、什么是玄学玄学是魏晋时期流行的一种哲学思潮,它是以老庄思想为主旨,乂糅合儒家 经义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学说。

玄学的内涵是以“本末有无”为核心所展开的本体 和本性Z学魏晋时期著名的玄学家有何晏与王弼宋明理学一、 什么是理学理学是宋明时代的儒家学说,由于它重视阐释义理,兼谈性命,就有了理学 z称,乂因其竭力宣扬儒家的大道,尊重儒家传道的系统,也称为道学二、 代表人物1、 北宋初年胡琛(安定先生)与孙复(泰山先生)开理学先河;2、 张载(横渠先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 平” 3、 周敦颐(濂溪先生人濂学4、 二程(程颍、程颐兄弟):洛学周张二程成为“北宋理学四大家二5、南宋朱熹:集理学大成周、二程、张、朱Z学合称濂、洛、关、闽Z学6、 陆九渊(象山先生人心学7、 明王守仁邙H明先生):集心学Z大成三、主要学派1、 程朱理学:朱熹学说与二程一脉相承,合称“程朱理学”天理论在理欲关系上,程颐:“存天理,灭人欲”朱熹:“革尽人欲,复尽天理”2、 陆王心学心学与理学相对,陆九渊:“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王守仁:致良知知行合一”李贽(卓吾):提倡个性口由和社会解放,反对理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主 张著作:《焚书》、《续焚书》、《藏书》、《续藏书》清代朴学一、 什么是朴学理学在清代走向衰微,儒家学者因思想和社会的变迁乂归向经学,象汉儒一 样注重训诂与名物考证。

这种训诂考据Z学被称为“质朴Z学”,简称“朴学”, 也称“考据学”朴学以清代为盛,尤以乾隆、嘉庆吋最辉煌,形成了代表清代 考据学最高成就的“乾嘉学派役二、 朴学的产生与发展1、 清代朴学源于明末清初顾炎武、黄宗羲、王夫Z等儿位大儒;顾炎武:《日知录》黄宗羲:《明儒学案》王夫《船山遗书》2、 朴学的派别:吴派:惠栋、江永、钱大昕皖派:戴震、段玉裁、王念孙、王引Z父子浙东派:全祖望、章学诚宗教信仰一、多神信仰与三大崇拜三大崇拜是:天地、祖先、君师崇拜(一)天地山川崇拜及祭祀1、 封禅:即由帝王祭祀天地,“封”是在泰山顶上设坛祭天禅”是在泰山附 近的小山上祭地,较为著名的是在梁父ll|o2、 祭祀后土是专门祭祀地神的仪式,后土祠在汾阴祖先崇拜及祭祀帝王祭祀祖先用太庙,官员白姓用宗祠三)君师圣贤崇拜及祭祀师:传统上指孔子与关公1、 祭孔:第一位祭孔的帝王是汉高祖刘邦唐贞观四年实行全国性的祭孔2、 祭关公:清代才开始全国性的祭祀,比祭孔晚一千多年3、 妈祖信仰:是在海峡两岸特别是在台湾省特别流行的信仰妈祖亦称“天妃”、 “天后”、“天后娘娘”两岸奉为海神二、佛教(一)佛教的传入和发展1、 现在的学者一般认为佛教是在西汉末年或两汉Z间传入中国的。

传入途径主 耍有三条:一是从卬度北部经西域传入中国中原地区;二是从卬度南方经东南亚 的缅甸等国传入中国云南地区;三是从卬度东部经尼泊尔传入中国西藏地区2、 中国最早到西域求法的僧人是三国时的朱士行3、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有了突出的发展:后秦时的龟兹僧人鸠摩罗什所译《中 论》、《金刚经》等对中国的佛教理论有划时代的贡献4、 佛教在隋唐,特别是在唐代,达到了发展的高潮中国佛教的宗派1、 天台宗:是中国人自己创立的第一个宗派2、 法相宗:创始人为玄奘及其弟子窥基乂名“慈恩宗”、“唯识宗”3、 华严宗:4、 禅宗;纯属佛教以菩提达摩为初祖六祖慧能在南方主张“顿悟”,为 “南禅S神秀主张“渐悟”,为“北禅”后南宗成为禅宗主流5、 律宗:6、 三论宗:7、 净土宗:8、 密宗:(三)藏传佛教源流与达赖、班禅1、 什么是藏传佛教:藏传佛教是西藏地区流行的宗教,俗称喇嘛教藏传佛教 主要以印度传入的密教经典为主,吸收了苯教的某些仪式与神祇,形成了具有西 藏特色的“藏密”各派都有严密的寺院组织和学经制度后流传于青海、内蒙 及蒙藏附近的国家2、 藏传佛教的派别:宁玛派:红教喝当派:后并入格鲁派喝举派:白教萨迦派:花教格鲁派:黄教。

最晚形成,势力最大青藏地区黄教六大寺:塔尔寺(青海淳中)、扎什伦布寺(日喀则)等3、达赖、班禅是黃教两大活佛转世系统的称号四) 反佛思想和灭佛斗争1、 佛教按基本理论与主张的不同,分为“小乘佛教”和"大乘佛教”2、 中国历史上的反佛思想家:南北朝时范缜《神灭论》;中唐韩愈《论佛骨表》3、 中国历史上的四次灭佛事件:三武一宗五) 佛教与中国文化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1、 佛教与中国哲学史:与儒道的互相排斥与影响,对唯心主义思想的影响2、 佛教与文学:题材;艺术风格;诗歌理论;创作队伍3、 佛教与艺术:石窟壁画和雕塑4、 佛教与中国语言:佛语、佛典、佛偈大量渗入社会生活,成为成语、俗语、 谚语和惯用语六)佛教文物和胜迹1、 四大名山:四大菩萨的道场(显灵说法Z处)五台:文殊峨嵋:普贤九华:地藏普陀:观音2、 四大禅林山东长清灵岩寺浙江天台国清寺湖北当阳玉泉寺南京栖霞寺3、 四大石窟艺术山西大同云冈甘肃敦煌石窟 莫高危河南洛阳龙门甘肃天水麦积山三、道教(一)道教的产生与基本信仰 道教是中国本土产生的宗教约产生丁东汉中叶1、 道教的早期派别(1) 道教的创始人一说:东汉于吉一说:东汉张道陵(张陵),创立“五斗米道”,张道陵后被道徒尊为“天师”, 因乂被称为“天师道”。

2) 东汉末年,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创立“太平道”2、 道教的基本特点:(1) 保留了较多的民间信仰和方术,其宗教理论和信仰,都与中国的传统文化、 生活习俗密切适应;(2) 保留了历史上的自然宗教因素,夹带不少迷信成分;(3) 它的宗教内容和传道组织包括了道家、神仙术和为人驱鬼治病等儿个层次;(4) 它以长生成仙为信仰冃标,以修身养性为现实冃的二) 道教的发展与宗派1、 魏晋南北朝是道教发展的重耍阶段 这一阶段对道教发展的贡献很大的人物: 葛洪:《抱朴子》大大丰富和发展了道教理论 寇谦建立北天师道陆修静:建立南天师道陶弘景:构想了道教神仙谱系2、 道教派别(1) 正一道:以江西龙虎山为传道基地2) 全真道:创始人为金代王重阳(王桔),其弟子丘处机被成吉思汗封为“长 春真人”主张三教合一,此派道士须出家三) 道教文化和道教胜迹1、 道教对中国文化的贡献(1) 对某些科学技术的发展有所贡献炼川一冶炼与化工 采药一中医药(2) 道教的养生之道、导引之术是气功、武术等的直接来源(3) 激发作家与艺术家的想象力(4) 民间习俗中渗入道教内容2、 道教胜迹 道教名观:陕西楼观台:最早的道观 江西上清宫:天师道道场 北京白云观:全真道第一丛林道教名山:山东泰山、山东崂山、陕西华山、四川青城山、湖北武当山、江苏茅 山、广东罗浮山四、伊斯兰教(-)伊斯兰教的创立和教义伊斯兰教与佛教、基督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其教徒称为穆斯林伊斯兰 教公元7世纪初产生丁阿拉伯半岛,创始人为穆罕默德经典为《古兰经》(《可 兰经。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