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群项目建设实施方案项目名称 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建设 核心专业 数控加工技术 申报单位 湘潭县就业职业技术学校 项目负责人 肖 潜 号码 18373412115 电子邮箱 522053691@.com 湖南省中职专业(群)师资培训班二○一六年八月目 录一、建设背景与基础 1(一)建设背景 1(二)建设基础 1(三)专业群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2二、建设思路与目标 2(一)建设基本思路 2(二)建设目标 3(三)预期效益 4三、重点建设内容 4(一)专业结构优化调整 4(二)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6(三)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11(四)教学团队建设 14(五)专业群发展机制建设 18四、主要保障措施 20(一)组织保障 20(二)制度保障 21(三)过程管理保障 22(四)经费保障 23一、建设背景与基础(一)建设背景1. 现今国家推行“工匠精神”,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业,“中国制造2025”已在进行之中,湖南也同时提出了“1274计划”,制造业出现了大批的技能技术人才空缺。
2. 湘潭市是湖南省的老工业基地和长株潭城市群的主体城市之一,拥有 170 多家机械制造企业,其中既有大型军工企业江麓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江南机械厂,也有被誉为“中国机电产品摇篮”的湘电集团公司近年来,湘潭市政府提出把湘潭打造为“湖南先进制造业中心”的发展战略,创建和引进了一大批新型制造企业,制造业成为湘潭高新区和九华经济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以及德国工业园、双马生态工业园、天易工业园等新兴工业园区的主体,制造业日益成为湘潭市的重要支柱产业 如何培养专业技能技术人才,对接省市产业、行业链,满足新型智能制造的要求已成为中职院校相关工作的重中之重二)建设基础湖南省经济贸易中等职业学校成立于1979年,1996年被评为省、部级重点学校,省级示范校,2006年被评为国家重点技工学校数控加工技术专业为省示范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为市级示范专业,通过建设,实现了专业的快速发展1. 通过“模块化”的课程建立“做学教”一体化教学体系以“模块化”课程为导向,建设一体化教学教室,方便学生“理实一体”吸收知识:理论教学完毕后,进行机房仿真练习,最后进入实训车间实操,巩固新知2. 以就业为宗旨,拓展校内“工学结合”和校外“2+1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校内,以真实的企业加工零件为实例,通过和企业的合作,建立有企业特色的实训车间并以此为依托,在“理实一体化”的教学中突出“工学结合”;在校外,推荐二年级学生进入联合办学的制造业企业,进行生产性的顶岗实习,收获工作经验三)专业群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校机械类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体系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主要是专业方向定位太广,不够精细,近年来什么专业火爆好就业就办什么专业,这对我校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局限二、建设思路与目标(一)建设基本思路1.对接智能制造专业,调整专业结构 预计撤销计算机应用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等2个专业,保留原有三个专业2.依据行业建设专业群,共享教育资源 构建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开设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电气控制与PLC 、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专业核心课程;撤销、改造汽车运用与维修实训室和计算机实训室,对接机械加工实训室,购买、改造新型智能实训设备,打造理实一体化实训室3.深度对机电专业各个职业岗位,细化专业方向 进一步细化机电一体化专业方向机电一体化进一步细化为机械制图、机械加工、机电维修等岗位方向;电气可细分为电气设备布线、电气设备调试与维修、电气设备装配等岗位方向。
二)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重新组建以数控加工技术为核心,机械制造技术、机电设备维修为支撑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发挥集群效应,促进优势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共享,最大限度提高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充分发挥重点专业的示范和辐射作用,提高群内专业建设的整体水平;对接湘潭市的制造行业,为企业提供高素质、高质量的技能技术人才到2018年将“机电一体化”专业群建设成为对接产业、省级优秀、市级领先的特色示范专业群 2.具体目标(1)对接长株潭“两型示范区”特色产业和湘潭市智能制造业——高端数控加工和机器人产业、配套产业和支撑产业共同构建的产业集群2)优化专业结构,撤销、整合一批专业,为专业群服务3)制定三年计划,培养一名专业群带头人,开发特色教材及特色课程,加强数字化、信息化教学资源共享4)完善“校企联合办学”制度,通过企业力量,建设校内、外实训室及实训设备,优势互补,将学生推出去顶岗实习,突出“工学结合”5)强化管理制度,建立质量保障体系,为建设专业群保驾护航三)预期效益1.本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群能够很好的对接长株潭两型示范区和湘潭市的区域经济建设及高端数控机床和机器人集群的发展2.建成、整合一批关于机电一体化专业群的师资队伍、课程、实训车间和设备。
预计培养1名专业群带头人和3名专业群内学科带头人;改革和开设数控应用技术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和电气自动化专业相关学科课程若干;整合、扩建2个实训车间;购买若干新型实训设备以此提高办学实力3.建成完善的“校企合作”机制,优化成为“专业基础知识+基础实训+专项技能实训+全面仿真练习+专业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三、重点建设内容(一)专业结构优化调整 1.专业结构调整1)开展长株潭两型示范曲产业行业调研,对所需技能技术人才的趋势和发展进行评估长株潭地区以工程机械为龙头的机电相关产业发展迅猛,新能源机电产品、汽车机电产品等产业也在不断的兴起,因此,对相关行业产业进行充分的调研,把握岗位需求,调整专业结构,服务产业2)整合一部分不符合现代制造业的专业,撤消部分不符合学校发展的专业方向专业设置的重复,导致资源的浪费,同时专业发展方向模糊,偏离岗位需求,为此,充分分析专业发展前景和基础,整合共享资源,去多取精,促进专业发展如何培养专业技能技术人才,对接省市产业、行业链,满足新型制造的要求已成为中职院校相关工作的重中之重2.专业群构建近年来随着机械制造业人才需求的变化,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及专业群不断加大课程改革力度,专业教师与合作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在课程内容上进行了优化,对企业岗位能力要求进行分析,重新规划课程体系,对接行业产业相关岗位。
我校现有的工科类专业主要有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汽车应用与维修技术专业、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在校人数1500人,计划到2019年,整合专业资源,对接地区产业,改革专业设置,将机械类专业优化,撤销计算机专业和汽修专业,保留数控技术应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设置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发挥专业群的聚集效应,以专业群建设带动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彻底改变了过去几门课自成体系,知识重复交叉,理论繁杂的局面专业设置见下表:专业群序号包含专业建设规划保留撤销时间调整时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1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专业√2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3数控技术应用专业√4汽车应用与维修技术专业20175计算机及应用专业2016表3-1 2016-2019年专业建设规划(二)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我校经湖南省教育厅批准创办的一所中等职业学校,占地面积28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1000平方米,教学设施先进,生活条件优越,间间教室装有空调和多媒体,学生宿舍全部装有空调,现有在校学生1500多人从办学以来,学校积极探索符合职教规律、富有职教特色的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就业渠道畅通可靠,社会声誉不断上升,多次受到省市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的表彰和奖励。
1)形成了“校企一体、产教并举”的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学校联合湘潭市职教中心其他成员单位、湘潭九华工业园和天易工业园部分机械制造企业,共同办学,积极探索政府、行业、企业、学校紧密合作的“校企一体、产教并举”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共同建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在各学校企业的统筹下,整合校企教学资源,建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建成了“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基地”依托各个成员单位,开展多元化、深层次合作,先后与博世汽车、上海大众等7家大中型知名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顶岗实习、就业安置协议本专业在合作企业实习实训的学生1438名,占专业人数的99%;搭上就业直通车的学生1322名,占毕业生总数的91%2)构建了“专业+车间+项目”的人才培养模式本专业通过与各个组成成员单位的企业合作,对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护维修行业产品生产的市场需求、合作企业技术手段和生产规范进行了深入调研分析,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初步形成了“专业+车间+项目”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取得了较显著的成效,获得“双证书”的毕业生达到100%,其中获中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者达92%,技能抽考合格率达100%,学生技能竞赛成绩屡创佳绩2.改革课程体系改革(1)建立以能力为主线、双证融合的课程体系。
以岗位能力训练为主线,构建双证融合的课程体系根据岗位要求和职业考核标准,分解职业能力,形成基本素质和能力、岗位基本能力、岗位综合能力三个层次的能力体系根据能力目标,形成三个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文化素质课程模块、专业共享课程模块,如图3-1所示文化素质课程模块的教学,以校园文化、素质培养社团为依托,主要在课堂与社会实践岗位完成;岗位基本能力训练课程模块、岗位综合能力训练课程模块,按照“工学交替”方式,在专业基本能力训练中心、机电一体化能力实训基地、校内实习工厂和实习合作企业完成课程模块的教学,根据机电专业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设计教学内容,以项目、机电产品制作、工作任务为载体展开教学,保持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实训与企业工作的一致性图3-1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示意(2)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与吉利汽车、湘潭瑞龙机械有限公司、长沙福田等企业合作,以项目为导向,设计课程内容,重点建设《电气控制与PLC》、《数控加工编程与操作》、《机械制造技术基础》3门优质核心课程核心课程的建设架构见图3-2课程建设思路为:①依据职业岗位要求,与企业专家共同制定课程标准;②按照职业标准,将岗位能力分解为若干个能力模块;③结合生产实际和能力训练要求,开发相应的项目任务;④制定融合职业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能力训练模块考核标准、考核方法;⑤编写适合在生产性实训基地开展教学的工学结合校本教材。
图3-2 核心课程的建设架构(3)改进教学方法①课堂与实训室(中心)一体,实现真实情境下的教、学、做;②以实际机电一体设备(系统)应用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