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 复习资料第十章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经济制度1、 市场经济下按劳分派的特点 ①按劳分派要通过商品货币形式实现; ②按劳分派的实现限度受市场机制的制约; ③按劳分派不是在全社会按照统一的原则实行,而重要是以公司为单位进行; ④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公司是商品生产和经营的主体,具有自身独立的经济利益,因而也是分派的主体2、 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含义 是由不同性质的所有制经济即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共同投资 组合而成的一种经济形式3、 公有制经济的基本形式 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4、 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生产经营方式 国有经济生产经营方式:过去的筹划经济体制下,实行国有经营的单一经营方式;在现阶段,重要涉及:股份制经营、国有经营、承包经营和租赁经营、股份合伙制等 集体经济生产经营方式:城乡集体经济所有制、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5、 按劳分派与按生产要素奉献分派相结合的客观必然性 ①分派构造重要取决于生产资料所有制构造 ②经营方式的多样化也决定着分派方式的多样化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规定实行多种分派方式(在此仅述要点,须具体论述)6、 如何结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派制度? ①国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的是按劳分派为主体与按生产要素奉献分派相结合的个人收入分派制度。
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个人收入分派形式涉及按劳分派、按生产要素奉献分派、按个体劳动分派、按经营收益分派和按福利制度分派 ③实行个人收入分派制度的客观必然性为:同5 ④国家对个人收入分派进行调节时应妥善解决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再分派更加 注重公平必须坚持两个重点,一是对个人的高收入加以调节,二是对收入低、生活困难的个人和家庭提供协助219-223)7、 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㈠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和劳动成果归全体劳动者或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所有制形式公有制经济不仅涉及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涉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㈡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重要体目前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㈢国内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由国内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①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主线标志只有建立起社会主义公有制并使其在多种所有制经济中占主体地位,才标志着国内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 ②只有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干真正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政治革命和经济制度,保证国民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③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才干有助于集中力量解决国民经济中的核心问题,发展生产力,增进经济的迅速高效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④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后实现共同富裕的主线经济条件 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是通过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来实现的8、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线任务 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9、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分派制度:按劳分派为主体与按生产要素奉献分派相结合的个人收入分派制 度10、 非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涉及? 非公有制经济:个人所有制经济、私营经济、外贸独营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经济成分 公有制经济: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1、 市场经济的含义 市场在资源配备中起基本性作用的经济2、 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3、 市场经济的一般特性 自由的公司制度、完善的市场体系、发达的市场契约关系、开放型的经济关系4、 (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以按劳分派为主体,多种分派方式并存的分派制度、(强化)以现代公司制度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本。
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完善)以间接调控为特性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和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5、 市场经济分类 自由市场经济、现代市场经济(根据国家与否干预经济)6、 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关系 联系:制度是体制的基本,体制是制度的具体体现形式 制度性质决定体制性质,体制反作用于制度 区别:制度较稳定,体制是可以常常变动的 同一社会制度下的不同国家经济制度相似,而体制却可以不相似 同一国家在不同步期制度相似,但体制可以不同7、 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 联系:一方面,市场经济以商品经济和市场的发展为基本另一方面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本质上属于以商品经济等价互换为特性的社会中统一经济类型的两个不可分割的经济事物。
区别:第一,从历史发展来看,商品经济形成在先,市场经济形成在后;第二,市场经济与商品经济属于不同的层次,具有不同的内涵,产生和发展规定具有不同的条件详见书24-25)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现代市场体系1、 市场体系的含义 市场体系是由各类市场共同构成的有机整体,一般指由商品市场、生产要素市场和产权市场形成的体系2、 市场体系的基本和核心 商品经济是市场体系的主体和基本,要素市场是市场体系的核心3、 要素市场的具体内容 劳动力市场、资我市场、土地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4、 商品价格体系涉及的内容 商品的比价体系和商品的差价体系5、 产权市场的含义、特点及产权交易应遵循的原则 含义:从事产权交易的市场 特点:产权交易有较强的专业技术性 产权市场覆盖面宽,交易内容和交易活动复杂多变 产权交易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法律性 原则:市场定价原则 有偿交易原则 经济效率原则 保障劳动者原则 遵纪守法原则6、 市场规则的含义和内容 含义:是国家根据市场运营规律的规定,为保证市场有序运营而制定的所有市场主体必须遵守的规则制度 内容:市场进出规则、市场竞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市场仲裁规则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本1、 公司制的核心:法人治理机构2、 公司的含义和属性含义:依法成立的,从事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上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法律上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
属性:公司具有双重属性,既是生产力的组织形式,又体现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3、 国企改革的目的建立现代公司制度4、 现代公司制度的基本内容、特性和形式 基本内容:公司法人制度 公司自负盈亏制度 出资者有限责任制度 科学的领导制度和组织管理制度 特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形式:国有独资公司、国有控股公司、国有参股公司5、 法人治理构造的含义 是指公司制公司内部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之间的权力划分和互相制衡的关系6、 微观经济运营的主体 公司、居民、农户7、 公司的类型 ①按所属经济部门划分:工业公司、农业公司、交通运送公司、商业公司、信息公司 ②按技术装备水平划分:现代公司、老式公司 ③按规模和综合生产能力划分:大型公司、中型公司、小型公司 ④按公司生产要素比例划分:劳动密集型公司、资本密集型公司、技术密集型公司 ⑤按所处行业的市场构造划分:完全竞争公司、垄断竞争公司、寡占公司、垄断公司 ⑥按所有制性质划分:公有制公司和非公有制公司 ⑦按公司出资方式划分:单一业主制或个人独资公司、合伙制公司、公司制公司8、 公司的经营目的和经济行为 经营目的:利润最大化 经济行为:生产经营型和资本经营型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的国民收入的分派和消费1、 国民经济的两种核算体系及其涉及的内容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NA 涉及: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净值和国民生产净值 国民收入 个人收入 个人可支配收入 物质产品平衡体系:MPS 涉及:社会总产品和社会总产值 国民收入2、 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的含义 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属地原则定义,是指一种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期期(一般为一年)内,在其领土范畴内新提供的产品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GNP),按属人原则定义,是指一种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期期(一般为一年)内生产的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民收入(NI),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国民收入泛指一种国家或地区的国民经济核算的总量指标,如GDP、GNP等狭义的国民收入是指一种国家或地区一定期期(一般为一年)内以货币计算的用于生产产品和服务的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所有报酬,即等于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之和3、 国民收入的核算措施 ①从生产的角度对所分派的国民收入进行衡量的措施称为生产法 ②从分派的角度对所分派的国民收入进行衡量的措施称为分派法 ③从使用的角度对所使用的国民收入进行衡量的措施称为最后使用法4、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的含义 指一种国家或地区的所有个人在一定期期内实际得到的,可由个人支配的所有收入=个人收入(PI) - 个人所得税=消费+储蓄5、 国家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税收6、 国民收入再分派的途径 ①国家预算 ②服务费用 ③价格变动 ④银行信贷7、 消费构造、消费水平、消费方式的含义 消费构造: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人们在消费过程中所消费的多种不同类型的消费资料的比例关系 消费方式:是指人们消耗生活资料和享有服务的方式和措施。
消费水平: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消费水平,是指按人口平均的消费品的数量,反映人们物质文化需要实际满足的限度广义的消费水平不仅涉及消费品的数量,并且涉及消费品的质量8、 如何对的解决积累资金与消费资金的比例关系(即解决的原则) ①在生产发展和国民收入不断增长的基本上,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都要相应增长 ②对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统筹兼顾,合适安排”,既要使积累基金能保证扩大再生产的需要,又要使消费基金能保证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③积累与消费的增长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适应 ④对的安排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各自内部的比例关系第十五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1、社会保障的含义和三个层次 含义:社会保障是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的统称 三个层次:经济保障、服务保障、精神保障2、 社会保障的功能 保障、稳定、调节、发展和公平分派五大功能3、 社会保障体系涉及的重要内容和核心内容 社会保险(核心内容)、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第十六章 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1、 经济增长的含义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 含义:是指一种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期期内的商品和劳务总量的增长,即国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