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十四五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是我省由“建筑业大省”迈向“建筑业强省”的关键时期建筑 业作为经济的支柱产业,能够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 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撑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 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十四五”建筑业和勘察 设计行业发展规划等要求,特编制《建筑业“十四五”发展规划》规划全面 回顾“十三五”期间全省建筑业发展的主要成就和存在问题,深刻分析新时期 的机遇,提出“十四五”时期全省建筑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发展目标、主要任 务和行动举措,是指导全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纲领性、指导性规划一、发展形势(一)“十三五”以来的成绩“十三五”时期,我省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稳步推进现代建筑产业转型升 级,建筑产业市场环境逐渐成熟,创新驱动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主要经济 技术指标大幅提升,有力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和城乡建设发展1. 支柱产业地位确立十三五”期间,全省建筑业规模与效益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发展态势全省 建筑业产值累计完成7.万亿元,较“十二五”时期增87.2%全省建筑业 增加值累计完成1. 90万亿元,较“十二五”时期增长1.2%。
其中,2020年 建筑业总产值18429. 71亿元,占全国建筑业总产值的7. 0% ,产值规模跃居 全国第三;建筑业税收总额440. 60亿元,占全省入库税收的4. 5% ;建筑业 增加值4651. 50亿元,排名全国第二,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4. 2% , 牢固确立了在全省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建筑业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纳入 统计的资质以上总承包和专业分包企业达8334家,较“十二五”期末增加 2080家龙头骨干企业规模实力进一步增强,全省总产值超过百亿元的建筑 业企业达到26家,全省前30强建筑业企业产值对总产值增长的贡献率达 39.6%全省工程勘察设计企业3839家,较“十二五”期末增加080家;工 程造价咨询企业650家,较“十二五”期末增加89家建筑业对社会就业贡 献突出,我省建筑业就业人数达341. 69万人,较“十二五”期末增加56. 19 万人2. 转型升级稳步推进十三五”期间,我省建筑业产业现代化水平稳步提高全省累计新建装配 式建筑面积超过1.08亿平方米,累计竣工装配式建筑超2488.53万平方米 全省获批1个国家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1个国家装配式建筑范例城市、21 个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和1个国家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试点项目,认 定3个省级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83个省级产业基地、42个省级示范项目。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成效显著,《绿色建筑条例》正式出台,新增绿色 建筑面积超过5亿平方米,较“十二五”时期增长倍多;全省城镇绿色建筑 占新建建筑比例逐年递增,2020年达63% ;新增节能建筑面积9. 5亿平方 米,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2520万平方米全省绿色建筑量质齐升, 地区已建成一批国家级绿色建筑创新奖项目和高星级绿色建筑发展聚集区 加快工程组织模式改革,积极推行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工程勘察 设计企业的工程总承包能力不断提升全省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营业收入年均 增长18.37 %全省建筑业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工程技术人员40万人,较“十二五”期末增加0.63万人拥有6名工程院院士(土木、水利与建筑 工程学部)、25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9名工程勘察设计大师3. 科技创新取得突破十三五”期间,建筑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新技术推广应用效果显著,全省住 房和城乡建设系统累计获得“建设科学技术奖74项,187个科技项目列入住 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计划,52个项目列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科技计划,累 计共有173个项目被认定为“建筑业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累计新增省级工 法2869项。
工程建设标准体系不断完善,全省累计发布省级工程建设地方 标准106项,出台了全国首部智慧灯杆地方标准建设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机 制不断完善,建成住房城乡建设科技协同创新中心,推进建设领域重大科技 攻关和科技成果示范推广全省建筑业企业普遍加大科研投入,累计创成国 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72家4. 行业发展环境不断完善十三五”期间,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调 整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许可证办理限额,提前实现政府投资、 社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分别压缩至1个和60个工作日以内的改革总目标, 基本实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全程网办深化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领 域招标投标改革,实施招标人首要责任制等16项改革措施成为全国首批建 设工程企业资质审批权限下放试点省、工程造价市场化改革试点省完善数 字化联合审图平台建设,实现施工图审查全程网上办理持续开展建筑市场 专项整治行动,打击转包、违法分包、资质挂靠行为开展工程款拖欠治理, 落实工人实名制管理、工资分账管理等制度强化政府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质量监管,探索工程监理企业参与监管模式,积极开展政府购买监理巡查服 务试点。
积极应对防控,出台依规调整人工和材料价格、加快工程结算进度、 推广工程建设项目“不见面”审批服务等政策,支持建筑业全面复工复产5. 建筑工程品质稳步提升十三五”期间,全省累计共有1项工程获“建设工程鲁班奖”1、04项工 程获“国家优质工程奖” 547项工程获“建设工程优质奖” 281项工程获“建 设工程金匠奖”,建造集团获得政府质量奖安全生产持续向好,城市建设安 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和“安全生产检查月”专项行动深入开展2018至2020 年连续三年纳监房屋市政工程的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实现“双下 降”6. 建筑业合作不断深入作为全国首个允许取得内地互认资格的专业人士注册执业的省份,截至 “十三五”期末累计151名专业人士在办理执业注册2016年以来成功在自 贸区项目上试点实施工程建设管理模式,允许专业机构及专业人士通过备案 方式按规定范围在自贸区提供服务,共有174名专业人士和37家企业在自 贸区备案,建设管理模式试点项目总投资分别达到96.88亿元人民币和20 万元人民币获得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支持,印发《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工 程建设咨询企业和专业人士在内地城市开业执业试点管理暂行办法》,便利 企业和专业人士在内地城市开业执业。
联合举办品牌活动,深化建筑项目合 作自2010年起,连续组织本省企业参与在城举办的国际基础设施投资与 建设论坛,推动我省企业与国家工程建设项目合作自2016年起连续与贸 易发展局共同打造“一带一路”论坛的建筑领域合作活动,组织超过家企业赴参加论坛,并与“一带一路”国家地区开展超20项的工程建设项目合 作对接二)存在问题1. 企业核心竞争力有待提升《2020年建筑企业综合实力1强》显示,仅有5家企业入选,入选企 业数量排名全国第7位我省多数建筑企业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劳动生产 率偏低且大多数建筑业企业发展存在“散、小、弱”的问题,工程业务主要 集中在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对相关行业的带动作用不足建 筑业产业链条呈碎片化发展,不利于资源整合和调配专业化企业“专精特新” 程度不高,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2. 产业现代化程度有待提升建造方式现代化程度不高,2020年我省当年新开工装配式建筑5697. 92 万平方米,占城镇当年新开工建筑面积的15. 01% ,远低于上海(91.7%) BIM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比例还较低,智能设计、智能施工、建筑机器人、 智慧工地等领域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由于建筑业企业研发费用投入不足、 建筑技术缺乏集成、工程建设标准体系仍不完善、建筑领域的科研成果与实 际应用结合不紧密等原因,建筑业企业的科技创新支撑仍然不足,大多数企 业仍表现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征工程组织模式较为落后,设计、施工、 管理等方面的融合深度不够,工程总承包、全过程工程咨询发展相对滞后3. 市场拓展能力有待提升我省建筑业外向度不高,2020年我省跨省完成建筑业产值占总产值比例 为23.48%,低于2020年全国平均水平(34. 50% )2020年,我省跨省完成建筑业产值总额排在全国第七位,外向度排在全国第十八位我省在海外 市场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大型建筑业企业,美国《工程新闻记录》杂志公布的 2020年度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中,内地有74家企业入选,2019年 共实现海外市场营业收入12亿美元,占250家国际承包商海外市场营业 收入总额的25.4%,但我省没有一家企业上榜4. 行业队伍素质有待提升我省建筑业从业人员职业化、专业化、技能化水平还不高,建筑工人老龄 化趋势明显以为例,50岁以上建筑工人占比16% , 40岁以上建筑工人整 体占比53%同时,现有专业人才供给与行业发展需求不够匹配,满足建筑 工业化生产、一体化业务模式需求的人才短缺,缺乏国际化以及适应工程总 承包、全过程咨询发展的综合型复合型人才,全行业人才培养体系亟待升级。
5. 质量安全保障有待提升我省工程建设参建各方的主体质量安全责任意识普遍不强,建设单位的首 要责任未能履行到位,部分施工单位缺乏行之有效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专 业技能水平、安全风险防控等方面的教育培训也不足,建筑工人安全意识薄 弱、专业技能不高部分地区安全投入不足,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经费落实不 到位,工程质量安全专业监督人员配备不足,无法适应和满足建筑安全施工 监管需求工程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系统不够完善,智慧化监管能力尚待提高,“智慧工地”建设有待加强诚信体系建设还不完善,转包、违法分包现象等 依然存在,失信联合惩戒制度还不健全三)机遇与挑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国内环境已经发生深刻变化,既迎来新的发展 机遇,也面临着更具复杂性、全局性的挑战,我省建筑业发展应与时俱进,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从宏观环境看,国际国内格局深刻变化,助推建筑业转型发展长期向好 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 韧性强劲、社会大局稳定等多方面优势显著,仍处在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 略机遇期尽管短期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巨大影响,但长远来看,以新型基 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工程建设等为代表 的基建市场将进一步扩大,将助推建筑业加快实现产业现代化,我省建筑业 高质量发展将大有可为。
从发展形势看,新发展格局的构建,市场前景依然广阔在国家构建以国 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京津冀协 同发展、一体化、建设等国家战略正在协同推进,区域平衡化发展,为我省 建筑业企业开拓省外市场孕育新机会城市更新、完整社区、乡村振兴等重 点领域扩内需补短板正在全国开启,国内建筑业市场容量巨大随着“一带一 路”先行示范区等战略深入推进,建筑业合作将开展更多更重大的制度创新, 助力我省建筑业进一步与国际接轨,也为我省建筑业企业加快“走出去”步伐 带来新契机从行业趋势看,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快速发展,引领建筑科技革新随着大 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新兴信息技术以及新材料、新能源等科技的 快速应用和发展,将推动建筑业新一轮技术变革,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 和标准化将成为建筑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与此同时,我省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一是工程总承包、全 过程咨询、投建营一体化等发展趋势,给传统建筑企业整合资源、延伸产业 链、优化运营体系和加强人才培育等提出新要求;二是国内外建筑业竞争更 趋复杂激烈,各类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增加,建筑业企业产值利润率连续四年 下滑,建筑业企业在融资能力、项目管理、风险防控、成本管控等方面均面 临着新挑战;三是人老龄化趋势、碳达峰和碳中和承诺,对劳动密集型、 高能耗低效率的传统建筑业转型发展提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