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报道标题写法 消息的传播效果如何,很大限度上取决于消息标题大小与否醒目、标题思想与否重要鲜明、标题语言与否生动引人等因而,把消息标题做实、做精、做巧、做得生动形象,对编辑来说是必需的基本功,对报纸来说是核心的“重头戏”那么,报纸版面上的消息标题究竟应当标出什么? 一、标出事实标出事实,也就是消息标题要标明此篇消息要报道的是什么事,直截了当,开门见山这是消息中最常用的标题,由于消息直接报道新闻事实的居多这样做的好处是,读者看了标题就懂得文中要讲的内容是什么,进而对要不要阅读这篇消息、对文中内容感不感爱好,做到心中有数报纸多做这样的消息标题,也符合“让标题醒目突出、让篇幅短小精悍”的新闻规律规定,从而在有限的版面上尽量多地传播读者关怀的信息如至军区军兵种报纸好新闻评比作品中,有9篇消息入选成为好新闻,而在标题中直接标明新闻事实的就有8篇可见,“写实新闻”是消息标题的主流 二、标出主题标出主题,就是标明消息想要阐明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想要通过消息告诉读者什么观点此类消息标题多是反映中心工作报道的消息和政治教育与思想工作方面的消息要实现对党的中心工作的舆论引导和配合服务,党报就要多刊登有思想性、指引性和启发性的反映中心工作的消息,就要在消息的标题上尽量体现思想性。
对此类消息而言,新鲜深刻的思想观点就是新闻性,就是可读性和指引性如4月17日军报消息《战斗精神培养融入常常性教育训练》,就是这样的直接体现观点的消息标题 三、标出导向我们说新闻是有其阶级性的,也就是说有其政治倾向性,这一点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无论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在社会主义国家,体现一定政治集团利益的报纸媒体在新闻传播过程中都会体现一定的政治倾向我们的党报在对内宣传中也不例外,也要明确告诉读者自己的用意和导向对军队报纸而言,消息标题的导向性多体现为对工作指引的思想规定上,如:4月20日军报消息《抓过了不等于抓实了》,4月13日消息《对单项冒尖者亮红灯》,将消息的导向明现于题中,起到了引导作用获得军区军兵种报纸好新闻奖的刊11月25日《人民军队》报消息《把分队战术训练推向临战层次》,看上去是只报道训练成果,其实是在用这一新闻事实告诉读者:训练一定要贴近实战获得军区军兵种报纸好新闻奖的刊4月10日《火箭兵报》消息《28万元重奖72名科技兴工士官》,则在通过新闻消息标题提示读者和基层部队:要倡导科技练兵 四、标出焦点标出焦点,就是在标题上标明读者最关怀的新闻核心这个核心也许是一种观点,也也许是一种现象或成果。
如《人民日报》4月25日四版《外交部发言人答记者问/坚决反对美国刊登“西藏问题”总统报告》,回答了当时国内外人士关怀的问题在军队报纸上,新闻消息的焦点则多集中在部队热点问题上4月19日军报消息《杜绝训练场上“花架子”》和《叫停考核中的“假把式”》就属于此类标题,点出了目前部队作风建设中应当着重关注的焦点问题 五、标出状态新闻的发生总有其时间状态和空间状态,消息标题应当尽量标出这种状态,给人一种立体感如,4月24日《参照消息》上的《五名日本人登钓鱼岛未遂》,就告诉人们,这是一种过去式的消息,日本右翼反华势力的目的没有得逞再如,《人民前线》报4月23日消息《8名专业技术能手资格被取消》、《人民海军》报4月12日一版消息《大连舰院百名研究生奔赴海疆》等,都不同限度地标明了新闻事件的时态,告诉读者“已经怎么样了”而4月10日军报消息《千里行军一路静悄悄》则告诉读者:新闻事件正在“怎么样” 六、标出形象作为新闻消息的标题,在精确简洁基本上,应当尽量做得生动形象如4月14日军报消息《民兵专业分队随处找仗打》和《兵役宣传工作常年有戏唱》,使抽象的工作报道形象化 七、标出成果有的消息只要标明新闻事实或新闻事件就可以了,而有的消息需要标明所报道新闻事件的发展成果,才干收到应有的宣传效果。
例如,你对某单位存在的不良现象提出批评,只阐明“是什么”是不够的,读者需要懂得“怎么样了”、“为什么”4月8日军报消息《从严治官有了“铁尺子”》,3月13日《人民海军》报消息《最后一种荣誉灶拆了》,就在标题上标明了一种成果:“铁尺子”有了,荣誉灶没了 八、标出数字某些消息标题是以数字显示其新闻性和可以量化的成果及成效的如:《北京晚报》4月24日《平价药店两天招来6万人》,《中国青年报》4月25日一版《吉林一煤矿发生透水事故/69名矿工被困井下》,《人民海军》报4月23日一版《车载导弹打靶7发7中》等,都是以数字阐明问题 九、标出悬念有些消息还在标题上直接设立问题或悬念,进而吸引读者,效果较好如4月20日军报消息《改造食堂为什么不受欢迎》,4月23日《人民前线》报消息《士官学校缘何变成“香饽饽”》、4月21日《人民海军》报消息《到课率100%是怎么记录出来的?》等,都通过悬念吸引读者,看过正文才干明白结论如何 “比较”与“否认”中激荡脑力做好标题来源: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作者:汪庆成 好题目有时候似乎可以脱口而出,其实这种状况是得益于长期的思考和学习积累,形式上是“脱口而出”,实质上却并非一时的产物。
更多的时候,好标题是苦心揣摩,通过反复比较与多次否认才做出来的曾写过一篇反映自学考试中考生作弊状况的通讯,为写好标题很费了一番脑筋,拟了一种又一种,如:“自考学生作弊揭秘”、“成人考场上的猫腻”等等,通过反复比较和仔细考虑,自己觉得都不满意,同事也觉得不够满意,重要的问题是缺少新意于是继续苦心思考想来想去,最后,终于从“成人”也就是“大人”这一角度出发,从“作弊者”也就是“小人”这一点上突发灵感,写出这样一种题目:“‘大人’考试考出‘小人’”该题目中巧妙地将“大人”与“小人”进行对比,既十分切题,又很有趣味,引人注目,耐人寻味该题目后来在多项新闻标题评奖中均获奖项近日为一篇报道首届中国藏獒展的通讯做标题时也经历了类似过程先后起了一堆题目,但通过反复考虑,又都觉得不太满意如:对“400藏獒闹新春”一题觉得“闹新春”不够精确,也缺少气势;对“400藏獒新春考‘壮元’”,觉得“考壮元”用词太轻,缺少气势,也缺少新意;对“雪山藏獒新春争雄”、“‘东方神犬’新春考‘壮元’”也觉得不够好题目一种接一种地想出来,通过比较,却又都觉得不够满意,后来作出了“400藏獒新春争雄”这一题目,觉得词句简洁,有气势,又很切题。
但有同事读了后,仍不满意,感觉词太老,缺少新意于是人们又用心地想起来,然后,一种新题在我脑子里“灵光一闪”,一下子跳出来:“400藏獒争‘獒头’”,感觉颇有新意该题中,“獒头”与“藏獒”有关照应,而“獒头”又与“鳌头”谐音有关,这样一来,就形成了此题别有趣味的特点 在做题目的实际过程中,自己深刻体会到了“反复比较”和“多次否认”的确是做出一种好题目的重要途径对同一篇文章做出若干不同的题目来进行比较,自然能发现孰高孰低有时候,不一定是写出几种题目来,而是着重对一种题目中的核心词语反复考虑和比较,这也是一种比较的措施另一方面,要比较就离不开肯定和否认如果离开了对标题一次次全体或部分的否认,比较也将无法进行实践告诉我们,要做出一种好题目来就必须多动脑自觉多拟出几种题目来进行比较,这往往不仅是必要的,并且是必须的特别是要敢于对拟出的题目进行否认,否认的过程其实正是激荡脑力、有所创新的过程没有否认的过程,脑力激荡不起来,“灵感”不浮现,好题目往往做不出来我们特别要注意听取别人的否认意见,从别人的否认意见中脑力往往更容易受到激发和震荡,进而拟出一种更好的题目来在拟题这个问题上,切忌思想懒惰和听不进不批准见。
只有广纳博采,反复比较、多次否认,才干做出好题目来如何寻觅“新闻点”来源:中国新闻研究中心 作者:曾文英 面对市场,参与竞争,新闻媒体也要讲究 “卖点”新闻的“卖点”就是“看(听)点”,说白了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新闻点” “新闻点”是衡量新闻价值的重要标尺,在一种新闻单位,它成了人们每天“挂在嘴边上”、“录在带子上”的热点话题,似乎不必赘述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新闻点”又是一大难题,并不好把握从记者到编辑,每天都在思考:有无“新闻点”?如何寻觅“新闻点”?“新闻点”能否做大?如何做好?根据近年的新闻工作实践,笔者觉得,在一般状况下,可从下列几方面入手,寻觅和挖掘“新闻点”:一、从宏观上审视,找出目前最有指引性或最具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作为一种新闻工作者,要从国家的利益出发,树立全局观念,密切注视和理解国内外的多种动态,熟悉和掌握目前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人们清晰,稍有大众意识和新闻意识的记者编辑,她们在平时的繁忙工作和紧张生活之中,均无不时刻关注社会、关怀民生这也许是职业的缘故吧?由此可知,新闻工作者要认真分析并研究地方的实际,分清社会的主流和支流,理解目前社会中的新事物、新观念和新问题例如,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都市市民比较关注文明都市的建设、国有集体公司的发展、人才战略的实行等诸方面;而在乡镇,广大居民十分注重“三农”问题,企盼党和政府能出台优惠政策和措施,为她们排忧解难。
今年初,笔者在潮州市政府有关“加快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切实抓好农村卫生工作”的会议上理解到,该市将着重抓好市区和所属县的疾控中心、传染病区等重点项目的建设,同步把公共卫生体系的触角延伸到农村、延伸到基层通过对上述几方面内容的思考,笔者觉得,该市市区的疾病控制方面已经不成问题,而乡下“看病难”、“看不起病”则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热点和难点问题,这方面的内容更有价值这些问题的解决,既体现党和政府对农民的关怀,又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于是,笔者进一步采访,把潮州市中心医院、潮州医院和其她县级以上医疗单位要对口扶持农村卫生院,开展“健康直通车”义医义诊活动,协助贫困地区的群众解决“看病难”问题,提高农村合伙医疗覆盖率方面的内容作为一种重要方面报道出来二、从“大视野”的“立体新闻”中,抓住最有“个性”或“特性”的事例一则新闻不也许将来自多种信息源的信息或一种信息源的多种信息点全盘托出,而必须把经筛选的、具有个性化的典型呈现给受众换句话来说,也就是在多种信息源或多种信息点的“面”上找出“点”来众多场合和实际状况中,“面”也许是相似的,而“点”往往不同诸如,同是人才战略措施的实行,甲地的做法是舍得花钱,引进外地人才;乙地则采用“一帮一”,以老带新培养人才的措施;其她地方有的建设人才培训基地,有的不拘一格录取人才,有的大胆启用能人等等。
总之,这些“点”的提炼,不能单靠字面上的总结或某个部门单位的简介,而要靠我们记者的“慧眼”和“思辩”,从“面”上的状况中提炼和加以深化《我市将提供一万多种中小学优质学位》这则消息,就是笔者在潮州市教育部门理解两所新校区、一所新学校建设状况采编的当时,随省有关领导前去三所学校采访,领导对基本教育的注重、学校建设步伐的加快、校园环境的改善,这都一一地呈目前笔者面前,但省领导对三所学校当时的建设和此后如何办学“各有所异”,各校的建设进展状况也不尽相似,这两方面如果要报道也许需要不少笔墨或篇幅;另一方面,如果报道照此报道也仅对其业界人士才有一定的指引意义,对大多受众没能收效大多受众关注的还是三所学校建成之后能起什么作用,有何意义因此,笔者抓住“提供中小学优质学位”这一点作为新闻报道的切入点作文章三、变换角色,从一般受众的眼光,捕获人们最关怀和最感爱好的话题或典型记者和编辑心中要有受众,这是新闻工作者的共识因此,采编新闻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理解广大群众的需求,选择能广泛引起受众爱好的题材任何一种新闻媒体均有特定的受众群,或者说最重要的受众群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不少记者、编辑很看中自己的感觉,把自己的才智和能力看得特别重。
这一偏见导致了采编的新闻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脱离受众的倾向俗话说得好:“要钓鱼先得想鱼爱吃什么笔者想,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