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最新P2实验室的建设与使用指南

工****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5KB
约6页
文档ID:457542111
最新P2实验室的建设与使用指南_第1页
1/6

最新P2实验室的建设与使用指南P2实验室的建设与使用指南    二级生物平安实验室的选址  1 就选址而言,尽管二级生物平安实验室没有特殊的要求,但是从生物平安角度讲该实验室所处的位置比拟理想主实验室技术参数:  1、洁净度8级Cleanliness Class  8  大于等于0.5μm的尘粒数大于352000粒/m3〔352粒/L〕到小于等于352000粒/m3(3520粒/L),大于等于3μm的尘粒数大于3000粒/m3(3粒/L)到小于等30000粒/m3(30粒/L) 2、照度:最低≥300Lx, 3、噪声:≤60dB 4、相对湿度:30%~65% 5、温度:18-25℃6、压差:-10Pa  7、气流方向:单相流,从清洁区流向污染区8、墙面、吊顶:彩钢板:钢板厚度0.426,15克覆膜9、铝合金:门窗用电泳材质,其余均采用喷塑10、净化门:带观察窗,闭门器11、高效送风口:不锈钢冲压成型 12、 地面:PVC卷材13、洗手盆:不锈钢材质,内含感应水龙头、自动干手器  14、传递窗:不锈钢机械连锁 15、洗眼器:不锈钢台式16、送风机组:内含新风口、新风回风混合段、送风段、均流段〔维修段〕、中效段、出风段、消声段17、排风机组:出口有高效过滤器过滤 18、操作台:贴面理化板19、入口处有国际通用生物平安危险符号,同时有标明实验室名称、预防措施负责人、紧急联络方的有机玻璃板。

在出口处有黑暗中可明确识别的平安出口标志  围护结构  BSL-1实验室  1)  无需特殊选址,普通建筑物即可,但应有防止节肢动物和啮 齿动物进入的设计  2)  每个实验室应设洗手池,宜设置在靠近出口处  3)  在实验室门口处应设挂衣装置,个人便装与实验室工作服分开放置  4)  实验室的墙壁、天花板和地面应平整、易清洁、不渗水、耐 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地面应防滑不得铺设地毯5)  实验台面应防水,耐腐蚀、耐热  6)  实验室中的厨柜和实验台应牢固厨柜、实验台彼此之间应 保持一定距离,以便于清洁  7)  实验室如有可开启的窗户,应设置纱窗  8)实验室内应保证工作照明,防止不必要的反光和强光 9) 应有适当的消毒设备 BSL-2实验室  1)  满足BSL-1的要求  2)  实验室门应带锁并可自动关闭实验室的门应有可视窗 3)   应有足够的存储空间摆放物品以方便使用在实验室工作区 域外还应当有供长期使用的存储空间 4)  在实验室内应使用专门的工作服;应戴乳胶手套 5) 在实验室的工作区域外应有存放个人衣物的条件 6) 在实验室所在的建筑内应配备高压蒸汽灭菌器,并按期检查 验证,以保证符合要求。

  7〕应在实验室内配备生物平安柜  8) 应设洗眼设施,必要时应有应急喷淋装置  9) 应通风,如使用窗户自然通风,应有防虫纱窗  10) 有可靠的电力供给和应急照明必要时,重要设备如培养箱、 生物平安柜、冰箱等应设备用电源  11) 实验室出口应有在黑暗中可明确识别的标识 下面分类详细介绍如下:  1  实验室围护结构采用彩钢板材料,外表光滑、耐腐蚀、防水,所有缝隙可靠密封,便于清洁消毒,且防震、防火  2   天花板、地板、墙壁间的交角均为圆弧形,且可靠密封 3   地面采用PVC材料,防渗漏、无接缝、光洁、防滑4   实验室的所有门均可自动关闭  5   实验台面采用理化板,防水、耐腐蚀、耐热 6   所有入口处均能防止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进入 7   实验室出口有在黑暗中可明确识别的标识  平面结构与分区  1   分区: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1.1  清洁区:用于实验人员办公活动、休息的区域  1.2  半污染区:即缓冲走廊,用于标本的传送、废物的输出、进入更衣室,   1.3  污染区:是实验室的核心区域,用于实验操作  2   设置:包括配电箱、空调、更衣柜、II级生物平安柜、实验台、洗手池、洗眼器、传递窗等。

   实验室消毒隔离要求  1   要求  1.1  实验室相对独立,通过隔离门与公共部位相隔实验核心区应包括实验室间及与相连的缓冲走廊,明确划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 1.2  实验室内所有物品应专用,需带出时必须严格消毒 1.3  实验室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应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 1.4  培养基、组织、体液等必须放入防漏密闭的容器内储运 1.5  血清学试验、致病菌检测、样品处理及分装应在II级生物平安柜内进行  1.6  样本离心时,离心机应放在排毒柜内或生物平安柜内进行,以防产生气溶胶或溅出  1.7  实验过程中使用的器材、实验废弃物均应按规定进行消毒、灭菌处理  1.8  实验完毕,先消毒物体外表,再按规定程序脱下个人防护用品,并进行空气消毒  1.9  离开实验室前,必须按有关规定清洁消毒双手1.10 仪器设备运出实验室前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严格消毒2   消毒方法2.1  实验室内空气消毒 可使用送排风系统加强通风 紫外线灯管、灯车适用于无人室内空气、物体外表的消毒常用的室内悬吊式紫外线灯1.5W/m≥70MW/cm2〕,照射时间不少于60分钟2.2  实验室外表消毒 地面实验室地面要湿式扫,禁止干拖干扫。

需消毒时,可用有效氯为500-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喷洒或拖地,消毒液用量不小于100ml/m3和清洁区拖把应专用,不得混用使用后,用上述消毒液浸泡30分钟,再用水清洗干净,悬挂晾干,最好在阳光下晒干后备用 物体外表的消毒或低水平消毒方法3.14 存在较多有机物(如血液、分泌物、排泄物)的物品消毒时,应加大消毒药物的使用剂量和/或处长作用时间 消毒物品微生物污染特别严重时,应加大消毒剂的的使用剂量和/或处长作用时间 选择外表消毒方法,应考虑外表性质,光滑外表可选择紫外线消毒器近距离照射或消毒液擦拭,多孔材料外表可采用喷雾消毒法 3.2   消毒产品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应按照说明书标示的作用浓度(或强度)、作用时间和使用方法进行消毒操作连续使用的消毒剂应定期测试有效成分含量并及时更换 消毒、灭菌设备应定期测定消毒或灭菌效果大型消毒、灭菌设备在正式使用前和大修后,应通过性能检测,证明可以有效使用 4   考前须知4.1  要减少消毒处理对人体的伤害、对物品的破坏、对环境的影响4.2  根据被消毒物品的理化性状,选择相容性好的消毒剂耐高温、耐湿的物品和器材,首选高压蒸汽灭菌;金属、玻璃器材、油剂类和干粉类等可选干热灭菌。

畏热、畏湿、畏腐蚀及贵重物品,可选环氧乙烷薰蒸消毒、灭菌4.3  用于人体消毒的消毒剂应选择对人体皮肤粘膜刺激较小的消毒剂4.4  用于环境消毒的消毒剂,要严格按照消毒对象、目标污染物种类以及污染程度,以其到达有效不污染环境为前提,合理选择消毒剂使用浓度和作用时间  实验室废弃物管理1   实验后的废弃物如不及时处置那么会污染环境,从而对工作人员造成危害,因此有关人员必须严格按规定执行2   实验样本在处理和进行实验室检测时产生的废弃物,如平皿、吸头盒、塑料试管等应放入适当的容器或严格防漏的高压袋内3   实验过程中产和生的污染性液体物质、废弃的液体标本、培养物等应放在盛有消毒液的严格防专用容器中,并及时加盖4   进行实验所必须使用的锐器,如一次性注射器、针头、微量移液器吸头、玻璃器具、手术刀片及碎玻璃,必须放入指定专用的坚壁容器中,加盖密封  5   以上所有盛有废弃物的容器,在每次实验完成后,应送高压灭菌 6   实验室所有垃圾及用过的乳胶手套、隔离衣、口罩、一次性帽子等,装于相应的污物袋内,经高压消毒处理后丢弃7   所有临床标本在留验期过后,均应高压消毒处理后再进行后续处理8   高压锅应有专人负责,严格按使用说明操作,确保在121℃条件下,高压至少30分钟,以到达有关灭菌消毒要求。

9   所有实验产生的废弃物,必须经严格高压消毒前方能运出实验区,并送到指定地点集中燃烧处理10  空化学制品容器m10.1 非危险性的空化学制品:依照通那么消毒后,按普通废弃物分类处理10.2 危险性空化学制品:不得将危险性空化学品容器按普通废弃物处理根据有关危险化学制品处理方法进行相应无害化处理或由上级主管部门处理11  如果遇到本作业指导书中未提及的情况,请与实验室平安部门联系  常规平安操作规程1  禁止非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参观实验室等特殊情况须实验室主任批准方可进入2  严禁在实验室工作区饮食、吸烟、处理隐形眼镜、化装、存放食物和日常生活用品  3  与实验无关的物品不得带入实验室4  接触微生物或含有微生物的物品后,要洗手;离开实验室前要脱掉并洗手5  实验过程中,严格按有关操作规程操作,降低溅出和气溶胶的产生6  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工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消毒7  以移液器吸取液体,严禁口吸8  所有培养物、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前必须经可行的消毒或灭活,如高压消毒需运出实验室消毒的物品应置于防渗漏的专用密闭容器内锋利器具的平安操作规程10 制定有效的防鼠防虫措施11 实验室入口须贴上醒目的生物危险标志,注明危险因子、生物平安级别、实验室负责人及其他相关负责人姓名、 。

  第二章  特殊平安操作规程  1  实验室相对独立,明确划分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三区不得交叉,人流与物流分开2  进行感染性实验时,禁止他人进入实验室,或必须经实验室主任同意方可进入;免疫耐受或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或必须经实验室主任同意方可进入3  工作人员应接受必要的免疫接种和检测〔如乙型肝炎疫苗、卡介苗等〕4  必要时收集从事危险性工作人员的根本血清留底,并根据需要定期收集血清样本,检测并出具报告,如有问题及时解决5  实验室主任应制定规章制度和生物平安程序,并纳入生物平安手册,由实验室负责人专门保管,工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前要阅读并在工作中遵照执行;其他人员须告知其潜在风险并符合进入实验室要求,经实验室主任允许方可进入  6  工作人员须接受有关的潜在危险知识的培训,掌握预防暴露及暴露后的消毒处理程序;每年要接受一次最新的培训7  除特殊情况,禁止在实验室使用锐器,尽可能使用塑料器材代替玻璃器材,必须使用时应严格遵守锐器平安操作规程8  培养基、组织、体液及其他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废弃物须按废弃物处理制度处理9人员暴露于感染性物质时,应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汇报,并记录事故经过和处理方案。

10 禁止将无关动物带入实验室11 实验过程中应使用验收合格的二级生物平安柜12 实验设备在运出修理或维修前必须严格消毒。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