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中石化易捷的前世今生

洪易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6.25KB
约4页
文档ID:39945204
中石化易捷的前世今生_第1页
1/4

中石化易捷的前世今生:靠油品业务勉强维持中石化易捷的前世今生:靠油品业务勉强维持对中石化上下而言,易捷并非新事物,而是一个老品牌3 月17 日,中石化易捷销售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只不过给它赋予了新的生命和使命而已七年之痒早在 2007 年 10 月,中石化即高调宣布,启动总金额高达 15 亿元的装修计划,把旗下加油站改造为集加油、中途休息、餐饮、购物及汽车维修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场所这是易捷第一次亮相当时,BP(英国石油公司)与中国石油(7.52,0.01,0.13%)(601857.SH,0857.HK,PTR.NYSE)合作,在华东等区域一共打造了408 座中石油 BP 合资加油站这些合资油站借助 BP 先进的经营和管理理念,在中国加油站网络系统中,第一次大规模推出了既有琳琅满目的日常商品,还有熟食品柜台的便利店据说,上述便利店单店日均商品销售额最高达 2 万多元,最少也有六七千元,仅熟食品的毛利率,即高达 40%这自然让坐拥 3万家加油站的中石化高层眼红耳热中石化加油站系统附设便利店的尝试,并不比竞争对手晚,2002 年甚至更早之前即已起步它们主要跟国内零售商联手,比如减免联华快客一年的场地租金,吸引其进驻油站,又与上海捷强连锁公司合作。

但不知何故,快客在投资 30 多家加油站便利店后,再没有新的开店计划,捷强则仅仅一年之后,便干脆关闭了设在中石化加油站内的 30 家门店初战不利,并没有打击中石化的雄心2007 年下半年中石化再度出击,创建易捷便利店品牌平心而论,与中石油 BP 等合资加油站相比,易捷拥有“站点广、成本低、议价能力强”等难以复制的优势,其雇员及租金成本又几乎可忽略不计中石化研究院一位分析师说,与传统商超相比,加油站便利店商品门类单一,不搞优惠活动,回头客源稀少,配送能力有限,所有这些短板,都让易捷便利店进退两难,起色不大2010 年,易捷痛定思痛,决心摆脱“中石化加油站附属物”的角色,开始进军居民社区,以中低端定位为主,仍采用连锁经营的模式他们在浙江、上海等地各城市打造“社区版沃尔玛” ,在广东市场,易捷还大胆进军电商领域光从营业总额上看,易捷便利店确实连年走高:2008 年起步之初,不过区区 11 亿元,到 2012 年,就达到了可观的 110 亿元,5年之内,增长 10 倍,2013 年度更突破了 130 亿元但另一方面,门店运营费用高企,各种隐性成本不菲,盈利能力欠佳,负责出资开店的部分省区中石化分公司,唯有悄悄鼓励“以油养非” ,勉强维持局面。

灰色链条3 万多座加油站员工的日常管理,也是难题中石化加油站常常会出现一个怪现象:服务人员拿自己的油卡给车主加油,而向后者直接收取现金,一些油站甚至以各种理由拒开发票原来,中石化旗下的加油站和易捷便利店,大多数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 ,油站要求推广充值卡业务,便利店又要完成销售指标,一些加油员不得不自掏腰包购买充值卡以完成任务为了“平账” ,加油员变相倒卖加油发票司空见惯正好大多数跑长途的私营货运车主和司机,都没有索要发票的习惯,加油员再送点便利店里的小礼品,便“轻松拿下”了中石化一位地市级销售公司主管称,虽然这些现象不是中石化油站的主流,却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易捷便利店的竞争力乍看之下,油站、员工及车主都从“灰色链条”中得益,但商业零售业最核心的服务品质,并没有得到提升,便利店与顾客之间的“黏性”没有培养起来,更遑论形成消费惯性要购物、去易捷;吃快餐、去易捷;喝咖啡、去易捷;汽车保养、去易捷;购买彩票、去易捷;缴水电费、去易捷”——易捷便利店的口号很响亮,也苦心配置了诸多服务终端,但在一些人看来,却大多数难接地气在一些分析师眼中,迄今为止,中石化易捷本身仍是个复制品,模仿 BP、壳牌等外资合资加油站的商业模式。

后者在华东、华南地区确实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但归根到底,中国其他地方的大多数有车一族,并没有养成到加油站去购物的习惯,中石化本身以“油”起家,缺乏足够的商业能力去培养这一习惯几经辗转,几度碰壁,中石化终于决心开放油品销售终端,放下身段, “招商引资” ,似乎是明智之举至于到底是 BP 等跨国石油巨头,还是阿里巴巴等国内电商巨头,能扮演为中石化再造零售终端,盘活加油站的渠道资源、土地资源乃至品牌资源的“白武士”角色,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