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氯气的生成及其性质的微型实验教学设想高中化学新教材《实验化学》(选修 6)第一单元 从实验走进化学让学生通过 实验手段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和对化学本身的探索中理解、掌握和应用化学,激发 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从实验走进化学”也在传统演示实验和 学生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提出了 “化学实验的绿色追求”,使化学实验更加简便、 更加节约原料、对环境保护更为有利,使学生在对化学知识本身的探索、学习过程中 培养起环境保护意识,促进他们逐渐有意识的运用已学或将学的化学知识了解、思考 人类所面临的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鉴于上述理解,我认为在本节内容的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以下两方面:一、 引导学生利用化学实验探索、复习已经学习过的氯气的制备和性质,明确化学 是一门实验科学二、 通过和以往传统的演示实验及学生分组实验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微型实验的优 势,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意识一、教学目标分析:1. 知识与技能:① 复习氯气的制取及其主要化学性质;② 通过微型实验制取氯气并通过实验验证其性质;③ 通过亲自动手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创新 能力2. 过程与方法:① 初步学会氯气的制备和性质检验的基本实验技能;② 学会规范性地进行化学实验的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 学生养成进行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的意识;② 学生形成环保意识,倡导对环境危害小,节约实验试剂用量的微型实验教学内容分析:活动程序主要步骤开始一个问题复习已学氯气的制备和性质知识回忆相关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从操作简便、节约原料等方面思考改进方法实验和汇报分析、研究实验原理、优势及实验操作要求学生动手实验,教师从旁指导汇报实验现象、结论实验反思实验是否可以继续改进、完善利用这套简易装置,是否还能进行其他实验三、教学过程设计:1、开始一个新问题:教学手段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课件展示】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录像、原理、装置图回忆、复习帮助学生复习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及其原理、装置图设问】这套仪器装置有何优缺点?(分小组思考讨论后回答)优点:1、 发生装置、净化装置和尾气处理装置俱全考虑全面2、 便于观察现象缺点:1、 比较繁琐携带不方便2、 衔接处太多,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1、 培养学生的自主思 考能力,培养学生全面 分析问题的能力2、 为后续学习做铺垫设问】氯气有哪些重要的化学性质?可以分别用什么实验进行验证?(分小组思考讨论后回答)1、 氯气可以和金属反应将金属加热或点燃后插入装有氯气的集气瓶。
2、 干燥的氯气没有漂白性,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可分别用干燥的和湿润的有色布条检验3、 氯气可以和碱反应生成盐和1、 培养学生的自主思 考能力,培养学生全面 分析问题的能力2、 为后续学习做铺垫可将氯气通入碱的溶液,再用pH试纸测溶液的pH值4、 氯气具有强氧化性将氯气通入Fe2+溶液中,再用KSCN 检验 Fe3+5、 氯气可以从盐溶液中置换Br2 和L将氯气通入NaBr和KI溶液中, 再加入CC14观察颜色设问】我们已经比较全面的归纳了氯气的主要化学性质和验证方法,但上述实验都比较繁琐,是否可 以设计一套较为简便的实验装 置?思考,分析,讨论引起学习兴趣1、 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后续 学习的热情2、 过渡到新的教学内 容2、实验和汇报:教学手段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介绍】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全新 的氯气制备和性质检验方 法阅读课本,初步了解学习内容引出新的教学内 容课件投影】氯气的生成及其性质的微 型实验原理制取方法原理:KC1O3 + 6HC1 (浓)=KC1 +3C12 f+ 3H2O【设问】理解制取方法原理用氧化还原的方法分析:1、 讲解氯气制取方法原理。
2、 巩固复习氧化还原知识请用氧化还原的方法分析该反应中的电子得失情况课件投影】氯气性质实验原理:① Cl2与KBr溶液反应:Cl2+ 2KBr = 2KC1 + Br2 产生Br2,溶液将变黄② C12与KI (含淀粉)溶液 反应:C12+ 2KI = 2KC1 + I2产生I2,遇到淀粉显蓝③ C12与NaOH (含酚酞)溶 液反应:C12 + 2NaOH = NaC1 + NaC1O + H2O溶液碱性减弱,酚酞将褪 色④ C12 与 FeSO4 (含 KSCN ) 溶液反应:C12+ 2Fe2 + = 2Fe3 + + 2C1 - Fe3+遇KSCN显红色复习、巩固理解各反应原理引导学生梳理反应原理阅读课本】阅读课本上“实验用品”和“实验步骤”阅读课本强调实验规范操作【学生实验】亲自动手按要求完成实验,并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论培养学生的实验动 手能力、观察、分 析问题的能力【设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观察到什么现象?表面皿内有黄绿色气体生成,KBr 溶液变成浅黄色,KI(含淀粉)溶 液变成蓝色,NaOH (含酚酞)溶液 红色褪去,FeSO4 (含KSCN)溶液 变成红色。
实验现象3、实验反思:教学手段学生活动教学设计意图【设问】这套简易装置和传统实验对比有何优势?(分小组思考讨论后回答)更加简便、更加节约原料、根据注重环保让学生体会微 型实验的优 势,渗透“绿 色化学”意识设问】这套简易装置还能进行哪些实验?(分小组思考讨论后回答)还可以用于SO2的性质实验在玻璃片的不同位置分别滴加适当浓度的品 红溶液、漠水、KMnO4溶液、NaOH (含酚酞) 溶液,在圆心位置放置适量 Na2SO3粉末,向 Na2SO3粉末上滴加一滴浓H2SO4,用表面皿盖 好,可以观察SO2与各液滴的反应现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实验】引导学生按自行设计的方案实验,观察 实验现象按自行设计的方案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动手 实验验证自己 的设计思想培养学生“化 学是一门实验 学科”的思维设问】观察到什么现象?品红溶液、漠水、KMnO4溶液、NaOH (含酚酞) 溶液均褪色成功验证自己设计的实验,赋予学生成功 的喜悦,激发 学习热情和兴设问这套实验装置是否可以进一步改进?如何改进?趣分小组思考讨论后回答)实验过程中发现有少量 Cl2和SO2气体泄漏(尤其当KC1O3和Na2SO3稍多时),对环境保护不利。
培养学生的创可以在滴有实验试剂的玻璃片下垫一块较大 新思维和拓展的玻璃片,在较小的玻璃片周围围一圈浸过 思维能力稀NaOH溶液的棉花条,实验时将表面皿正好 盖在棉花条上,利用棉花条上的NaOH溶液吸 收多余的C12和SO2气体学生讨论后设计出多种方案,其中利用珍 珠奶茶杯完成实验的方法比较新颖,且现象 明显利用喝过珍珠奶茶的透明塑料杯和吸管改进 成实验装置:装置图如下(附录有大图):设问 能否仿造该实验设 计一套微型实验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拓展和性质实验?2、将滤纸剪成4个小条备用置完成氯气的发生1、在吸管上均匀剪开4个倾斜向上的缺口 思维能力3、 分别将滤纸条浸入品红溶液、漠水、KMnO4溶液、NaOH (含酚酞)溶液,片刻后取出,分别插在吸管的4个缺口上4、 在正对吸管的杯底位置放置适量Na2SO3粉末5、 将吸管插入塑料杯6、 在吸管和杯口塑料膜接触的部位围一圈浸过稀NaOH溶液的棉花条,防止多余的SO2逸 出污染环境7、 从吸管上口向 Na2SO3粉末上滴加一滴浓 H2SO4,并迅速用干燥的棉花团堵住吸管上口8、 透过透明塑料杯壁观察现象9、 反应结束后,打开棉花团,沿吸管滴入适 量稀NaOH溶液,堵住管口,振荡摇动塑料杯, 使多余的SO2气体吸收完全。
设问】按照自己设想的方案,用日常物品制作成实验装置,下节课亲自动手完成实验用日常物品制作实验装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后反思:实验活动课作为一类正在探索中的新型课程,突破了传统教育中教学以教师、教材、课堂为 中心的“三中心”模式,给我们带来全新的教育理念它以学习者的直接经验为基础,密切 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了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可以获得更 多的实验操作机会,在学习(复习)知识内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观察能力 和分析能力教师可以在完成课本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创设情境让学生利用日常物品及 部分实验仪器自行设计或改进实验装置或步骤,以取得更好的实验效果同时也有利于培养 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拓展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附大图:浸过NaOH溶液的棉花条' 吸管开斜口,将浸过心 液的滤纸条插入其中7浸过KMnCh溶液的滤纸条* 浸过NaOH (含酚V 敢)溶液的滤纸条干燥的棉花团一整―吸管十►塑料杯,浸过漠水的滤纸条A浸过品红的滤纸条 粉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