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句子从表达方式角度赏析 1. 语文阅读 如何从内容和表现手法来赏析句子 一、句子赏析的切入点 (一)从语言表达上看句子 考查句子的语言表达,可以从三个方面看,即是否运用修辞,有无特殊句式,精妙词语运用等 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常见的修辞有 8 种(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帮助人们理解 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例句 1: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蟋们在这里弹琴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赏析:这句话运用了拟人修辞,把油蛉和蟋蟀人格化,“低唱”、“弹琴”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油蛉和蟋蟀叫声动听,写出了百草园充满生机,有无限的乐趣 例句 2: 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
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 赏析:作者运用排比句式,以表现大海惊醒后的剧烈动荡,展示了大海的粗犷、豪放的性格,让读者读来琅琅上口 例句 3.2008 南宁市中考阅读题《伟大的悲剧》(节选)中的题目(第 15 题):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①段中的“心中的海市蜃楼”的含义 赏析: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心中浮现的美好事物”比作“心中的海市蜃楼”,两者相通之处是“再也无法拥有”,“心中的海市蜃楼”生动形象地表明了斯科特此时心中浮现的却再也无法拥有的美好事物 2.从特殊句式入手赏析 (1)从句式特点入手赏析 常见的句式特点有:矛盾句、点睛句、结尾句、双重否定句、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等 A.矛盾句:看似矛盾,却蕴含了作者的深意 例句 4:“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鲁迅《孔乙己》) 赏析:“大约”与“的确”貌似矛盾,其实却是作者的匠心独运,揭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必然性,通过这个人物形象也隐现了那个残酷阴冷的社会以及众人的麻木不仁 B.点睛句:画龙少不了眼睛 这些句子就是文章的眼睛 例句 5:“她的饮泣吞声,为的是爱她的儿子;勉强硬着头皮说声打得好,为的是希望她的儿子上进” (邹韬奋《我的母亲》) 赏析:从这种复杂心态里栩栩如生的再现了一位希望儿子上进但又十分疼爱儿子的伟大母亲的形象,有这样的句子文章的主题也力透纸背。
C.结尾句:对上文的概括或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启发读者的思考余味无穷 例句 6:“我做过一个好梦,我们种的水稻,像高梁那么高,穗子像扫把那么长,颗粒像花生那么大 几个朋友就坐在稻穗下面乘凉曲志红朱冬菊李斌《袁隆平的“寻梦园”》) 赏析:用袁隆平美好的梦结尾,不仅能使文章篇末点题;也进一步突出袁隆平一生在不断追寻着自己“梦”(理想),并不断追求更高目标、更远大的理想的精神 另外文中一些警句,议论抒情句也是值得关注的 注意点:赏析要建立在整体感知阅读的基础上,不是摘字择句,断章取意,脱离文本,而是要充分联系文章的中心思想,联系人物形象,要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结合上下文来品评 (2)从结构作用的角度赏析 一段话往往包含几层意思,各层意思之间如果要结构严谨,浑然一体,某些词语或句子就起到此方面的作用 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常见的有 6 种:总领下文、承上启下(过渡)、为后文作铺垫、前后呼应(照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点明中心或升华中心 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例句 7:“远处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 赏析:这是一个过渡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是联系大海由睡到醒,潮水由落到涨的纽带。
例句 8: 2008 江西省中考阅读题《年的召唤》中的题目(第 19 题):请简要说说第⑧段画线句“一声召唤,一腔爱恋”在文中的作用 赏析:我们在思考画线句“一声召唤,一腔爱恋”在文中的作用时,应把思考角度明确为“这句话在结构上和主题上各有何作用?”结构上与题目相照应,也就是点题;主题上点明中心,表达对故乡对亲人的爱 3.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 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例句 9: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春》) 赏析:“偷偷地”和“钻”写出了春草破土而出的挤劲,写出了不经意之间,春草已悄然而出的情景和作者惊喜的感觉 同时,这样写使无意识、无情感的小草也似乎有了意识,有了情感嫩嫩的,绿绿的”放在句末,强调突出小草嫩绿的特点;使句子变得生动活泼,富有生气 例句 10: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老舍《济南的冬天》 赏析:能换别的近义词吗?如“堆”,不能,因为是小雪,用“堆”不贴切,“ 2. 谁会作文赏析 ①文章结构 采用了顺序 倒叙 插叙 文章结构一共有 1)总分总(2)总分(3)分总 ②语言、句式 思想内容上:①联系本句的含义。
②突出(强调)上下文的什么内容或者揭示段意;③联系(揭示)本文的中心(论点、特征)与作者的态度、感情④注意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或者表现手法,如果运用,一定要注意其表达效果 1.比喻 比喻要贴切,必须有相似点本体与喻体的相似点越明显,越突出,比喻就越贴切比喻的作用就是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或者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2.拟人 :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3.衬托 :用相似或相反的事物作陪衬,烘托出主体事物什么特点或者烘托出所要表达的某种感情衬托有主次之分,对比没有主次之分) 4.对比: 用什么与什么相成鲜明的对比,从而鲜明形象地表现事物(道理)的什么特点,突出作者对这一事物或者道理的某种感情 5.反复 :“反复”的作用就是强调、突出所重复的内容,表达作者什么感情,升华主题 6.排比 7.象征 :象征是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通过某一特定的具体的形象以表现与之相似的或相近的概念、思想和感情。
其表达效果是含蓄而形象地显示了被象征对象的什么特点 3. 记叙文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写作特点指什么怎么答 记叙文以叙述和描写为主,但往往兼有抒情和议论,是一种形式多样,笔墨灵活的文体,也是最广泛的文体 记叙文写作,是把自己的亲身感受和经历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给读者记叙文的分类 侧重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如《背影》 侧重记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如《一面》 侧重绘景的记叙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如《春》 侧重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如《白杨礼赞》《石榴》《海燕》记叙文的特点 记叙文的特点就是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通过描述人物、时间及状物、写景来表达一定的中心 记叙文是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等类的文章古代的记、传、序、表、志等,现代的消息、通讯、简报、特写、传记、回忆录、游记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结构 记叙文一般由时间(指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指事件发生的地方)、人物(指事件的中心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各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1 叙述: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
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 2 描写:是对人物的外形、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摹 3 说明:是用简明的语言、客观而准确地解说事物或阐述说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 4 抒情: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爱憎感情 5 议论:根据作品写出自己的见解或道理.小结: 1.记叙文的 6 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记叙文的人称 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3.记叙文的线索:1 以时间转移为线索 2 以一人为线索 3 以一事为线索 4 以一物为线索 4.记叙文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四种 5.记叙文的划分 按事件和发展过程、空间转换、内容变化、人物、场景变化、感情变化、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 6.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神态,环境等或正面,侧面)、议论、抒情、说明等 7.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准确,生动 8.记叙文的表现手法:白描、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等总结: 1.关于记叙文和文学作品阅读题的解答主要从两主面着手: 一是概括文章的内容,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1)把握记叙文的要素,以写事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事,写人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样的人。
(2)把握关键性语句,揣摩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事 (3)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脉络,然后概括 二是弄清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结构特点及表现形式掌握以下划分段落的方式: (1) 以时空变化划分 (2) 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来划分 (3) 按记叙内容的变化来划分 (4) 按描述角度的变化、事情发展的阶段来划分 2.文段在内容上:以中心、意思相联系(思想感情)来答 在结构上:总分总 文段在开头:总起全文 文段在中间:承上启下 文段在结尾:总结全文或照应主题或首尾呼应 补充: 童话一般情况下是记叙文,但是也可以用议论的方式来写作技巧 记叙文的阅读,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 一、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 二、记叙文的分类: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1.写人的记叙文;2.叙事的记叙文;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4.状物的记叙文 三、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五、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 六、记叙的人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 七、记叙的中心与详略: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 八、记叙文所用的表达方式:常见的是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记叙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记叙 人物描写 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描写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记叙文的写法 1时间 2 地点 3事件与事件背景 4 反映的道理(主题) 5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顿悟,体会,感想 这些都同样重要,如果没有其中一点,就不是记叙文了,像一个人没有了心,或肝、肺 常用修辞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 4.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及好处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兼有议论、抒情。
①记叙文中的描写可分两大类:一是人物描写,包括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等,以此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一是环境描写,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描写有正面也有侧面描写,描写有的结合各种修辞手法作生动、形象的描写以突出强调描写的对象,有的则是运用白描,使文字朴实、简练、干脆 ②记叙文中恰当的穿插议论往往使文章锦上添花,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尤其是文章末尾的议论就是段与段之间用上一两句议论,也能起到承上启下的妙用 ③记叙文中的抒情有直接抒情,有间接抒情直接抒情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寄情于人、事、物,在叙述描写的字里行间自然渗透作者的感情 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有:对比、类比、象征、托物言志、铺垫、衬托、欲扬先抑、欲抑先扬、拟人、比兴(主要用于诗歌)、侧面烘托等 记叙文的语言特色包括修辞、语言风格,或朴实或生动;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或直白或含蓄 分析表达方式、表现手法、语言特色,既要求宏观上整体把握文章,又要有具体而微的细致分析,一定要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切不可只写一些套话 5. 从描写的角度怎样赏析句子 不要例句 赏析一个句子,包括三个方面:一、指明作者采用的表达形式;二、指明作者表达的内容;三、指出作者用这种形式表达这个内容带来怎样的艺术效果。
“义理、考据、辞章”三个方面,表达一种思想情感,用哪种方式能够表达得恰到好处,这种方式就是所谓的“辞章”它包括人称、线索、结构、表达方式、描写方法、描写角度、写作手法、修辞方法、句式等等多种形式 在句子欣赏中,需要判定:1.作者在这句话中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2.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刻画人物的句子,要指出哪种描写方法);3.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如何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