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纺织纤维一、PLA纤维 聚乳酸纤维、玉米纤维2021/9/211PLA纤维的化学结构上属脂肪族聚酯,是一种崭新的纺织纤维聚乳酸纤维PLA是以玉米、小麦等淀粉原料经发酵、聚合、抽丝而制成有长丝、短丝、复合丝、单丝 PLA纤维之所以受到关注,并显示出越来越强大的生命力,关键在于它具有很好的生物降解性 2021/9/212图1 聚乳酸纤维侧面图 图2 聚乳酸纤维横截面图 2021/9/213性能PLA聚酯聚酰胺比重,g/cm21.271.381.14折射率1.41.581.57熔点,℃175265215Tg,℃577040吸湿率,%0.60.44.5燃烧热,KJ/g18.823.030.9强力,cN/dtex4.0-4.44.0-4.8 g/d4.5-5.54.5-5.54.5-6.0伸长率,%25-3530-4040模量,Kg/mm2400-6001200300结晶度,%>7050-60 染料种类分散染料分散染料分散染料染色温度,℃1001301002021/9/214纤维优点纤维优点 ● 生物可分解,低污染 ● 吸湿排汗性良好 ● 抗起球性佳 ● 弹性回复性良好 ● 抗皱性佳 ● 难燃性佳(LOI 26~27) ● 低发烟性 ● 防污染性 ● 耐紫外线性 ● 无毒性2021/9/215PLA纤维的染整特点•1)PLA纤维耐热性较差 烧毛时纤维分子在高温下重新聚合,织物手感变硬。
所以,纯PLA纤维的交织织物不宜烧毛,混纺织物可以轻烧毛或不烧•2)PLA纤维不耐强碱,用强碱处理会导致纤维降解,严重影响强力因此,前处理采用纯碱或酶退浆 并在温和条件下进行.一般精练温度不超过70℃为宜PLA纤维由于模量小,弯曲刚度小 纤维本身较柔软 不需要进行碱减量加工•3)PLA纤维的玻璃化温度和熔点较低,在PLA纤维整个染整加工过程中热定形温度不可过高,一般染前热定形温度为120~130℃,染后热定形温度为135℃ 2021/9/216PLA纤维的染整特点•4)PLA纤维适合用分散染料染色可在100 ℃染色,纤维强力损失较小由于PLA纤维的结构较涤纶松弛,染料上染纤维的速率很快,极易造成色花,所以,染色过程中应严格控制升温速度分散染料染色后,还原清洗和皂洗时会有大量的染料流失,一般应选中高浓度、高上染率的分散染料PLA纤维及其混纺织物适宜做竭染,不适宜连续轧染•5)紫外线对PLA纤维织物的透过率高,为了减少紫外线对人体的伤害,有必要对PLA纤维的夏季服饰面料进行抗紫外线整理对于阻燃要求很高的装饰布 需对PLA纤维进行阻燃整理 2021/9/217二、PTT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合成PTT的工艺路线与PET一样有两条:直接酯化法(PTA法),酯交换法(DMT法)。
2021/9/218分子构象2021/9/219 图中显示的是PET、PTT、PBT的大分子构象,在结晶单元中PET、PBT的分子形式成直棒状,分子链也几乎展开 研究表明,PET的结晶单元在C轴上的长度是分子链完全展开时的98%,PBT为88%——96%,而PTT的结晶单元在C轴上的长度则是分子链完全展开时的75%这是因为PTT具有像弹簧一样的分子结构正由于这种结构,PTT的形变就象弹簧那样能够发生键角的改变和键的旋转 从分子结构上看,与PET和PBT的偶数个亚甲基单元相比,PTT的结构单元中含有奇数个亚甲基单元研究表明,在许多缩聚高聚物中化学结构中的奇数或者偶数个甲基单元会影响高聚物的性能,即“奇碳效应”2021/9/2110 Ward和Wilding的研究显示奇数亚甲基结构表现出较PET、PBT优良的回弹性,其回弹性不是按亚甲基的数量排列,而是PTT>PBT>PETX衍射显示PTT的高回弹性来自于晶体结构,PTT纤维在刚开始伸长时,其晶体的晶格应变的数量几乎等同于宏观应变,而PET、PBT则不存在 但是,陈克权认为,以“奇碳效应”解释PTT的高回弹性过于勉强,认为大分子链在非晶相中是无规分布的,不可能形成“Z”字形构象;而在晶相中,“Z”字形构象的大分子链不可能受力首先发生构象变化。
所以,PTT纤维高回弹性的结构原因仍然是有待进一步研究的方面2021/9/21112021/9/2112PTT纤维的染整特点•1)PTT纤维不能用强碱长时间高温处理(如退浆、煮练),以免损伤纤维的弹力,采用酶退浆、冷堆法处理效果较好•2)PTT纤维本身比较柔软,弹性好,不需要碱减量加工PTT纤维与棉交织物进行丝光,有利于提高织物的吸附性能、得色深度和鲜艳度,使织物表面平整 反光均匀,丝光NaOH浓度l90~210g/L•3)PTT纤维的玻璃化温度45~65 ℃,熔点228 ℃ ,织物定形温度不能过高,控制在150~ 160℃、时间30 s以保证织物弹力均匀,温度过高导致过缩和色牢度变差2021/9/2113PTT纤维的染整特点•4)PTT纤维织物整理时要控制好张力长度方向要有足够的超喂,通常采用20%的超喂,以达到最大的伸长宽度方向上取决于整理前织物的宽度,为了使织物有舒适的弹性,要求有10% ~ 15%的伸长整理过程中添加适量的柔软剂,可使产品的回弹性得到明显改善•5)PTT纤维的上染速率较快,染色时升温速度要慢防止染花最适宜的染料是分散染料,染液pH值应控制在5~7范围内,染色温度100~110 ℃ ,时间30 min,中深浓色染色完毕要进行还原清洗。
2021/9/2114三、COPET纤维 COPET是一种由高熔点、高硬度结晶性聚酯硬链段和非结晶性低玻璃化转变温度的聚醚或聚酯软链段组成的嵌段共聚物具有碱可溶性通常与PET共混或用于超细纤维的生产 2021/9/2115典型的化学结构:( D为二醇中的次甲基, x为聚醚中的醚结构单元数):2021/9/2116四、阳离子可染涤纶(ECDP、CDP、DP)阳离子可染涤纶(ECDP)在国内外的研究较为广泛,能适应于仿毛、仿丝绸等各种差别化纤维的应用开发 主要是在结构中引入可染色单体:间二甲酸苯磺酸钠通过缩聚引入大分子链2021/9/2117五、TENCEL纤维与MODAL纤维(一) TENCEL纤维学名:Lyocell我国商品名:天丝组成:纤维素纺丝:溶剂法(NMMO)2021/9/2118形态2021/9/2119 Tencel纤维纵面形态光滑且无沟槽纤维聚合度、结晶度较高,大分子堆积比较有序,纤维缝隙空洞又少,纤维截面为圆形,所以纤维的强度较大,尤其是湿强,其湿强为干强的90%,较粘胶纤维有很大的提高,而粘胶纤维的湿强约为干强的50%一60%有棉的“舒适性”、涤沦的“强度”、毛织物的“豪华美感”和真丝的“独特触感”及“柔软垂坠”,无论在干或湿的状态下,均极具韧性。
Tencel更为独特的是具有原纤化特性,即天丝纤维在湿态中经过机械摩擦作用下,会沿纤维轴向分裂出原纤通过处理后可获得独特桃皮绒风格 2021/9/2120超分子结构模型2021/9/2121Lyocell纤维染整特点•1)Lyocell纤维织物坯布中,较多使用PVA和淀粉或变性淀粉的复合浆料因此,可用淀粉酶、氧化剂和碱除去淀粉或变性淀粉浆料,用精洗剂或煮练剂退掉PVA浆料Lyocell纤维遇水后横向的溶胀要远远大于径向,并且织物变得非常硬,同时,应力分布不均匀使织物卷曲,所以,织物应保持平幅状态加工•2)Lyocell纤维属于再生纤维素纤维,凡适用于纤维素纤维染色的染料都能用于Lyocell纤维染色从颜色的鲜艳度 色牢度及操作等方面考虑,活性染料是最合适的活性染料的品种不同,Lyocell纤维染色后的原纤化程度也不同,使用双官能团或三官能团活性染料,可以明显地使Lyocell纤维在湿状态下耐摩擦性能提高,抑制纤维的进一步原纤化 2021/9/2122Lyocell纤维染整特点•3)经初级原纤化后的织物表面形成的茸毛,影响织物外观,必须去除酶处理是去除Lyocell纤维原纤的主要途径,采用酸性纤维素酶处理效果较好。
酶处理有两种工艺.一是在染色前进行,二是在染色后进行染色后进行生物酶整理,可以赋予织物一种洗旧感但常见的是染前酶处理,对染料没有耐酶洗要求,容易操作另一种去除Lyocell纤维原纤的方法是烧毛,利用绒毛和布身升温速率的差异,去除织物表面的微小纤维•4)无论是光洁整理还是桃皮绒风格加工的Lyocell纤维,使用过程中,都需进行防原纤化处理,抑制纤维表面微小纤维的产生,防止起毛和起球,减少机洗时的擦伤,保持桃皮绒制品原纤化状态防止原纤化的方法包括:改变纺丝液组成.如增加半纤维素含量.降低木质素含量.加入含两个或更多反应官能团的交联剂,增加纤维原纤间的共价交联作用.制备低原纤化纤维 纤维后处理.用树脂或交联剂整理Lyocell纤维,降低纤维的溶胀和原纤化倾向,纤维的低溶胀和纤维原纤问的交联能有效阻止纤维表面微小纤维的再形成 常用的树脂或交联剂大多数是N一羟甲基化合物•5)对Lyocell织物的整理加工采用高温、高浴比.对减少刮 擦伤及死皱的形成有好处 对于表面光洁度要求较高的产品.可施加少量的树脂在染整的最后一道工序对织物进行柔软加工.可明显提高织物的风格2021/9/2123(二) MODAL纤维•“Modal”纤维是奥地利兰精公司开发的再生纤维素纤维,属于新型粘胶纤维。
•Modal纤维是一种新型高湿模量纤维素纤维,纤维干强大于棉纤维、粘胶纤维,湿强与棉纤维相近,比粘胶高近一倍•纤维大分子聚合度在2500---4000之间,比棉小3倍左右,无定型区比棉稍高,纤维干模量低,这些大分子特性决定了它具有良好的吸湿溶胀性能,而且轻柔、滑顺•湿模量较高,在水中纤维间的移动增多,摩擦系数增大,容易产生严重的原纤化倾向,表现为易起毛起球,使得服用性能大大降低•由于Modal纤维具有高的湿强度低的湿伸长度,较低的吸水度,故织物在服用时具有很好的尺寸稳定性2021/9/2124几种纤维素纤维比较2021/9/2125五、甲壳素/甲壳胺纤维•自然界唯一一个阳离子天然高分子物•目前常见与纤维素共混纺丝2021/9/21262021/9/21272021/9/21281939年,最早采用与粘胶纤维素相同的方法纺丝.将甲壳素用二硫化碳黄化,粘胶液经喷丝孔挤入含34%硫酸胺和5%硫酸的凝固(再生)浴中,所得纤维用0 5%氨水溶液和水清洗后浸泡于15%甘油浴15 min.取出挤干甘油,在张力下干燥甲壳素可以溶于三氯乙酸/卤代烃二元混合溶剂,其中卤代烃可以是氯化甲烷、二氯甲烷、1,2一二氯乙烷、1,1,1 三氯乙烷和1,1,2一三氯乙烷等.三氯乙酸的浓度为25%-75%(wt%),甲壳素的浓度为1% ~10% .从喷丝孔喷至丙酮凝固液中,再用甲醇为清洗液纤维强度为1 67~3.1 g/d.伸长率为8 7%-20% .纤维进一步在0.5 g/L NaOH溶液中浸泡1 h,可提高强度达2.25-3.2 g/d.伸长率为19.2%-27.3%,Kifune等建议该纤维可用作吸收外科手术缝线Austin用5%LiC1/N,N一二甲基乙酰胺(DMAC)或LiC1/N一甲基一2 吡碚烷酮(NMP)为溶剂,配成5%(Ⅵr/v)甲壳素溶液,在丙酮中凝固、洗涤和拉伸,最终用水清洗.强度为236-592 Pa.2021/9/21292021/9/21302021/9/21312021/9/2132甲壳素纤维的染整特点•1)甲壳素纤维混纺织物的染整工艺应注意碱剂和氧化剂的影响,加工中尽量减少机械摩擦。
•2)对于甲壳素/棉混纺织物 漂白条件不能全部按照棉纤维的漂白工艺进行漂白.因为甲壳素纤维泛黄严重且会溶解或发脆洗衣粉对甲壳素纤维有增白作用.白度比甲壳素纤维本身要高得多•3)甲壳素纤维吸湿性良好 有很好的染色性能 可采用直接、活性、还原、碱性及硫化等多种染料进行染色,色泽鲜艳、手感柔软,但由于甲壳素纤维在酸性溶液中易溶解,所以,不能在酸性浴中染色由于甲壳素纤维含有 NH2对阴离子型染料亲合力大、上染速度快,易染色不匀因此与纯棉混纺的织物染色要注意竟染及匀染性问题•4)印染加工过程对甲壳素纤维混纺织物的抗菌效果有一定影响丝光和漂白的工艺控制对抗菌效果影响显著因此 应正确制定印染工艺 获得最佳抗菌效果甲壳素纤维在混纺织物中的含量应合适 以保证理想的抗菌效果 2021/9/2133六、超细纤维 以涤纶最常见,其他有PP、PA虽然超细纤维没有确切的规格但通常被规定为线密度小于0.7 dtex的纤维减少喷丝板上聚合物的吐出量,并以大的拉伸比进行拉伸,能纺得超细纤维然而, 聚酯为例,聚合物的吐出量低于0.1 5g/min时.喷丝板下方刚吐出的单纤维在成纤过程中断裂,一般不能获得拉伸后线密度小于0.3 dtex的未拉伸丝。
2021/9/2134 5O年代末用熔喷纺丝法和闪蒸纺丝法制成了超细纤维这些纤维有别于长丝,是长度不等的短纤维,除了在纺丝后立即制成非织造布外.未见用于其它用途 长丝型超细纤维的历史较短Du Pont公司专利叙述的花瓣形复合纤维,可能是潜在的超细长丝的第一个实倒,发表于1961年该发明的目的是利用两个组分A和B的界面生产具有尖锐边缘的纤维Du Pont公司的另一篇专利,叙述了非圆形截面双组分复合纤维在织造后分裂成两种分离的成份由于最初关心的是具有尖锐边缘的纤维,所以那时对于综合这些技术来生产超细纤维,没有引起重视 2021/9/2135 东丽公司的冈本等人于60年代中期开发了复合纺丝技术,通过增加A和B组分的剥离数来生产超细长丝这里两种组分A和B交替排列,挤出形成复合长丝,在织造加工后剥离成超细纤维这是第一次有意识地生产超细纤维的尝试1968年钟纺公司的松井等人亦试验了多层复合纺丝法来生产扁平截面超细长丝 2021/9/2136超细纤维分为两类:(1)长丝型,(2)随机(短纤维)型由于超细纤维领域内的最新发展集中于长丝型,特别是以仿麂皮人造革或“新合纤 作为例证,所以本章将重点讨论长丝型。
超细纤维的隹4造方法(1)长丝型,长丝型超细纤维目前用多种方法生产.这些方法包括: ·① 直接纺丝法(传统的挤出法) ② 复合纺丝法(交替排列的聚合物组分的挤出)a.海岛型b.分离型或剥离型c.多层型生产超细长丝的各种方法示于图2,该图上方表示刚挤出后的纤维.下方表示转化成超细纤维后的状态2021/9/21372021/9/21382021/9/21392021/9/21402021/9/21412021/9/21422021/9/21432021/9/2144七、氨纶纤维 聚氨基甲酸酯弹性纤维,简称聚氨酯 是由二元醇与二异氰酸酯经聚合反应而得的软硬段相嵌的聚合物,再经纺丝而成的纤维,是弹性纤维的典型代表 典型商品:莱卡2021/9/2145分子组成2021/9/2146 上式中OCN—R—NCO 为二异氰酸酯,通常是芳香族的二异氰酸酯,例如双异氰酸甲苯酯(TDI)或4,4 一甲撑二苯双异氰酸酯(MDI);HO-----OH 为二醇化合物,例如聚醚和聚酯二醇;H2N—R 一NH2为二伯胺,大多数为乙二胺 最后形成的聚合物是由脲基结构的硬链段通过氨基甲酸酯基(一NHCO—O一)与软链段交替相接的大分子。
在这类聚氨酯弹性体中,氨基甲酸酯自身仅起一种辅助性的连接作用生成的“聚脲氨基甲酸酯”由于脲基间可形成很多较强的氢键结合,使聚合物有很高的强度、模量和耐磨性 由于一NH—CO—NH一基团耐热稳定性差,通常不能用熔体纺丝 2021/9/2147特性氨纶断裂伸长率通常在500%-700%.形变300%时的弹性回复率达95%以上,具有优良的耐疲劳性能和弹性回复率,在纺织、服装、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已获得广泛的应用 2021/9/21482021/9/2149 氨纶是一种聚氨酯嵌段共聚物,其大分子是由柔性链段和刚性链段交替组成,链段间以共价键相连接 聚酯或聚醚链段,段长(15—20)nm,具有低的玻璃化温度,在常温下处于高弹态(橡胶态),由于链段中每个单键围绕其相邻的单键作不同程度的内旋转,因而柔性链段形态弯弯曲曲,其分子间作用力较弱,呈无定形结构 刚性链段氨基甲酸酯基或脲基链段,段长(2.5—3.5)nm ,具有高的玻璃化温度,在常温下成玻璃态其分子间作用力较弱,因此相邻分子的刚性链段间形成结晶区 2021/9/2150聚集态结构•分子聚集态刚性链段形成的结晶区分布在柔性链段形成的无定形区之中。
如图当纤维被拉伸时,柔性链段发生变形,而刚性链段由于“结晶区”的作用阻碍可塑性流动,决定了氨纶纤维的弹性和强度 2021/9/2151与橡胶性能比较2021/9/2152用途2021/9/2153氨纶包缠纱2021/9/2154氨纶纤维染整特点•1)聚氨酯纤维受热易收缩、熔融烧毛时应保持火口适当的温度,通过火口速度要快.张力不宜过高.二正二反.保持布面光洁.使绒毛快速烧去.而又不影响布身中的聚氨酯纤维•2)聚氨酯纤维不耐高温和强碱聚酯型的酯基很易水解断裂,聚醚型的氨酯基也同样会水解,最好用酶退浆漂白采用氧漂工艺.有时也可以用还原剂漂白.切忌氯漂,氯漂会造成氨纶丝的严重损伤和弹性回复力的大幅降低练漂加工工艺包括高温浸煮法、退煮漂合一浴法、冷轧堆工艺•3)氨/棉机织物丝光时要防止聚氨酯纤维损伤聚酯型的聚氨酯纤维交织物不能丝光聚醚型的聚氨酯纤维交织物丝光时碱液浓度不宜过高,时间要短,否则高浓度的碱液会降解聚氨酯纤维,使织物弹力下降 2021/9/2155氨纶纤维染整特点•4)热定形温度控制在180℃左右.干热处理时间30~60 S,定形温度过高会导致纤维泛黄.时间过长会损伤纤维热定形时,落布幅宽通常控制在超过成品幅宽的5% ~ 6%。
否则,伸幅过大会损伤聚氨酯纤维•5)含聚氨酯纤维的纺织品染色所用的染料和染色工艺主要取决于与聚氨酯纤维混纺的纤维纤维素纤维/氨纶混纺织物染浅色采用还原或活性染料一浴法,染中色可采用还原/分散二浴法;染深色可采用酸性染料或金属铬媒染料/直接染料的一浴二步法采用还原染料染色时一定要加防沾色剂.避免氨纶沾色同时,加分散染料染氨纶时,为了获得理想的色泽,采用载体染色法,染色后要充分洗去氨纶上的沾色涤/氨混纺织物的染色,采用载体染色法,染液pH值控制在6~7范围、染色温度110~ 115℃;高温染色法,染色温度120~ 130℃两种方法染色后都必须加强洗涤.防止氨纶沾色 2021/9/2156八、芳纶纤维 全称为“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英文:Aramid fiber 典型商品:“Kevlar ”国产:芳纶1313、芳纶14142021/9/2157分子结构•分子链排列呈锯齿状的间位芳纶纤维, 我国命之为芳纶1313•分子链排列呈直线状的对位芳纶纤维,我国命之为芳纶1414 2021/9/2158超分子结构2021/9/2159 芳纶1313纤维大分子中的酰胺基团以间位苯基相互连接,其共价键没有共轭效应,内旋转位能相对对位芳香族聚酰胺纤维低一些,大分子链呈现柔性结构。
芳纶1313纤维的结晶结构为三斜晶系 ,亚苯基环的两面角从酰胺平面测量为30这是分子内相互作用力下最稳定的结构芳纶1313单元的结晶c轴的长度表明它比完全伸直链短9%亚苯基.酰胺之间和C—N键旋转的高能垒阻碍了芳纶1313分子链成为完全伸直链的构象2021/9/2160芳纶1414外观呈金黄色,貌似闪亮的金属丝线,实际上是由刚性长分子构成的液晶态聚合物由于其分子链沿长度方向高度取向,并且具有极强的链间结合力,从而赋予纤维空前的高强度、高模量和耐高温特性 2021/9/2161性能比较2021/9/21622021/9/2163九、大豆蛋白纤维 属再生蛋白质纤维 大豆蛋白纤维是以出油后的大豆废粕为原料,将豆粕中的球蛋白提纯,并通过助剂、生物酶的作用,使提纯的球蛋白改变空间结构,再添加含有羟基和氰基等高聚物.配制成一定浓度的蛋白纺丝液熟成后,用湿法纺丝工艺纺成单纤0.9~3.0dtex的丝束,经醛化稳定纤维的性能后,再经过卷曲、热定形、切断,得到的纺织用高档纤维 2021/9/2164纤维组成2021/9/2165形态结构2021/9/2166性能比较2021/9/2167大豆蛋白纤维染整特点•1)大豆蛋白短纤维织物。
表面有茸毛 采用烧毛或蛋白酶处理,使织物表面光泽鲜艳,手感丰满,增强悬垂性但是,大豆蛋白纤维织物对热较敏感,热处理后的织物硬挺度和悬垂性指标均增加,手感变硬,所以,应谨慎采用烧毛工艺•2)大豆蛋白纤维本身呈明显的淡黄色,对染色的鲜艳度有一定影响采用酶退浆,双氧水漂白二浴法处理 使织物具有较好的白度和柔软的手感不要采用含氯氧化剂(亚氯酸钠 次氯酸钠及其它含氯助剂)处理大豆蛋白纤维 以免纤维中蛋白质流失过多,影响纤维性能•3)大豆蛋白纤维在碱性和强酸性条件下均会发生水解.耐酸性较好 耐碱性较差 因此,不适于进行丝光等强碱处理但对于大豆蛋白纤维/棉或麻混纺织物可以采用中低浓度烧碱丝光工艺(半丝光) 来提高织物的染色性和棉光泽效果 2021/9/2168大豆蛋白纤维染整特点•4)大豆蛋白纤维含有羟基、氨基、羧基等极性基团,对纤维素和蛋白质用染料具有良好的染色性同时又含有较多缩醛基和添加剂等疏水性成分,对分散染料也有一定的可染性实际生产表明 对于大豆蛋白纤维织物的暖色调浅中色染色采用活性染料、染深色时采用酸性和金属络合染料,可取得满意的染色效果•5)退浆、漂白、染色等湿加工过程中温度必须控制在95℃以下(最好在90℃左右).温度越低对织物手感、纤维性能影响越小。
同时 染整湿加工应采用低张力、无张力设备加工为宜织物从湿态到干态烘干过程中温度应控制在100℃以下.并且采用非接触式烘干机,否则 极易产生极光和偏硬手感•6)大豆蛋白纤维经氨基改性硅油柔软处理 并在90℃左右烘干(不可超过120℃否则 纤维开始泛黄 颜色改变) 可以在保持大豆蛋白纤维特有的优良品质的同时达到较好的染整加工质量 2021/9/2169十、牛奶纤维•属于再生蛋白质纤维•蒸发一脱脂一碱化一分离一揉合一过滤一脱泡一纺丝一拉伸一干燥一定形一分级一包装 2021/9/21702021/9/21712021/9/2172十一、竹纤维属于:再生纤维素纤维纤维类型:竹原纤维(原竹纤维)竹粘胶纤维2021/9/2173竹原纤维 竹子是一种天然含纤维素的植物,纤维素含量较高,从砍伐下竹子到加工成纤维,基本上不破坏天然的纤维束结构及它的表面形态,这是天然原竹纤维作为纺织纤维的最大优点在加工过程中只是除去了环绕在纤维束四周的植物性物质,这些物质在多次物理机械作用下逐步减少,直至基本可以梳理成纤维 制造方法大致为:砍伐毛竹一水浸泡一多次蒸煮一还原脱胶漂白一梳纤 天然原竹纤维的制造方法基本上沿用韧皮纤维如麻纤维的加工工艺。
逐步脱胶处理后分理出纤维束,完全保留了天然竹子纤维束的特性表面形态结构:天然原竹纤维在电镜下观察几乎与麻纤维相同,纵向有条纹状,有横节,伴有裂纹状这与物理机械加丁过程中纤维受到损伤有关 其截面形态有腰子形,部分也有腰园形,有胞腔空隙,基本上与亚麻更为相似 2021/9/2174竹粘胶纤维性能2021/9/2175竹粘胶纤维染整特点•1)竹纤维及竹/棉、竹/涤混纺织物 坯布表面呈杂乱的短茸毛 还有少量棉籽壳、毛球 必须进行烧毛处理否则既影响布面效果,又容易在印染加工中由于茸毛粘结产生染色不均、掉色 造成疵病,影响产品质量和风格 且消耗较多染化料•2)竹纤维不耐强碱,生产过程中采用酶退浆当与棉混纺时,棉籽壳去除不净,毛效低采用冷轧堆工艺进行煮练后氧漂,效果极佳 基本满足染色半成品的毛效要求•3)竹纤维本身较黄 必须进行漂白处理漂白处理时为避免双氧水分解过快而损伤织物.造成白度不匀 在漂液温度升到70℃之后 必须严格控制升温速率 2021/9/2176竹粘胶纤维染整特点•4)竹纤维的化学结构与棉相似,能上染棉的染料均可用于竹纤维织物的染色 染料上染机理相同 但竹纤维内部有很多中空管状的多孔异形纤维,与棉纤维存在差异所以 要严格选择染料。
常用染化料以活性和士林染料为主 不仅牢度好.而且色泽鲜艳•5)为了赋予织物柔软 滑爽的手感,需要进行柔软整理 由于竹纤维具有吸湿排汗功能,所以选择亲水性柔软剂柔软后再经过预缩,不仅能提高缩水率 而且织物手感得到进一步改善同时,为了保持织物的风格 应尽量避免接触式烘干 2021/9/2177十二、导电纤维功能性纤维类型:1)金属导电纤维 2)涂层导电纤维 3)导电聚合物纤维 4)复合型导电纤维 2021/9/2178•金属导电纤维 不锈钢、铜、钛都可以制备成纤维材料,其导电性能优良且耐热耐化学腐蚀;但其制造困难,单丝造价高,与普通纤维混纺加工困难金属型导电纤维是开发最早的导电纤维类型,目前仍是导电纤维中的重要品种,主要用于电导率要求比较低的场合,例如制备抗电磁辐射的服装面料等 2021/9/2179•涂层导电纤维 涂层导电纤维是指将常规纤维进行表面涂层处理从而使其具备导电功能金属喷涂、用金属化合物通过表面粘合或络合吸附以及一定条件下的浸责处理等均可赋予纤维良好的表面导电性能 CuS等是处理纤维的常用金属化合物。
涂层法也可以得到电导率很低的纤维涂层法生产导电纤维工艺简单,性能稳定,具有较好的可混纺性,是发展比较早的导电纤维制备方法目前也是市场上供应导电纤维的主要品种但涂层法处理的纤维表面导电涂层容易脱落,使其长期导电性能受到影响 2021/9/2180•导电聚合物纤维 20世纪70年代聚乙炔导电高聚物的产生,打破了高分子材料是绝缘体的传统观念以后相继产生了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等导电物质但由于这些物质的热稳定性以及成型加工方面存在的问题,短期内还不能期望成为制备导电纤维的主流 2021/9/2181•复合型导电纤维 将炭黑、TiO2、SnO 、ZnO、Cul等导电微粒添加到聚合物中也能降低其电导率,从而得到导电纤维将导电微粒与常规纤维材料复合得到的复合型导电纤维具有较好的成纤性能和持久的导电性,综合了金属型导电纤维和涂层法导电纤维的优点2021/9/2182 根据电子的掺杂理论,只要将少量的、适宜的第二成分添加于导电物质中,即可使其导电性强化,制取的导电性金属氧化物这种物质又称为导电性强化剂 金属氧化物和化合物粉末的比电阻在l0Ω·cm以下,为了获得导电性必须将大量的导电粒子分散于纤维中。
例如,当使用未掺杂的金属氧化物和化合物时,其用量为碳黑的2.5~3.5倍,特别是对于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为代表的芳香族聚酯,存在使其纺丝加工性下降及导电性伴随着纺丝拉伸而降低的致命缺陷所以需要通过掺杂使导电性粒子比电阻下降 2021/9/2183复合纺丝法2021/9/2184复合导电纤维性能(例)2021/9/2185十三、吸湿快干纤维• 导湿机理利用异型截面产生 差微毛细效应2021/9/2186• 湿气传输2021/9/2187(一)、吸湿性纤维•在聚合时加入含有亲水基团的化合物,或与这一类化合物进行共聚、共混来改善疏水纤维的吸湿性•东丽采用共聚的方法制备PET和PA6的嵌段共聚物,然后再与PET共混纺丝 •将涤纶切片和亲水性聚合物,用纺皮芯复合的异形的吸湿排汗纤维通常将亲水性聚合物为复合纤维的芯层,而涤纶为皮层亲水性聚合物一般是聚醚改性聚酯和亲水性改性的聚酰胺 •以PET作皮组分,尼龙4作芯组分,经复合纺丝得到非圆形截面的皮/芯双组分复合纤维在标准状态下平衡吸湿率为42% •接枝共聚 日本东洋开发的会呼吸的涤纶织物“Ekslive”,它是通过将聚丙烯酸酯粉末与涤纶混纺纺丝获得吸湿排汗功能;KomatsuSerien公司将蚕丝化合物接枝在涤纶纤维上,产生吸水排汗涤纶。
2021/9/2188(二)、异型纤维化 Y Y字形、十字形、字形、十字形、W W形、骨形形、骨形 1、CoolMax吸湿排汗纤维•纤维截面:截面形状独特(四管状),又是中空纤维,而且纤维的管壁透气 • CoolMax纤维面料的干燥率约为棉的2倍 2021/9/21892、Technofine 纤维•W型结构,能够发挥超快速吸收汗水、干燥湿气的作用•W型纤维结构形成的沟槽,比一般聚酯纤维更能快速吸收汗水•超扁平W型结构,能提供前所未有的柔软触感•光滑细致- W型的断面结构能提供细致的布料表面,降低对皮肤的刺激性• 2021/9/21903、C.SATIS纤维 •C·SATIS纤维有三叶截面、五叶截面、中空截面 2021/9/21914、Aerocool吸湿排汗聚酯纤维 •韩国晓星公司开发的一种具有良好吸湿排汗功能的新型聚酯纤维 2021/9/21925、其它典型品种•新光合纤CoolTech;•中兴纺织股份有限公司的产品Coolplus;•南亚塑胶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的Delight纤维;•远东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吸湿排汗纤维涤纶Topcool纤维;•日本旭化成株式会社Technofine纤维(W型结构的PET);•江苏仪征化纤的CoolBST;•泉州海天的Cooldry;•广东省顺德市金纺集团公司Coolnice;•美国Optimer公司开发的Dri—Release高吸湿纱线;•韩国东国贸易株式会社I-COOL;•台湾豪杰股份集团Technofine吸湿排汗聚酯纤维;•等等。
2021/9/2193谢 谢 !2021/9/2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