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梁斌和《红旗谱》的创作

桔****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2.19KB
约13页
文档ID:511323690
梁斌和《红旗谱》的创作_第1页
1/13

梁斌和农民革命的历史画卷——《红旗谱》一、梁斌的生平与创作梁斌是河北人,1914 年生,十二岁考入县立高小那时正是中国大革 命时期,受时代的影响,他产生了反帝、反封建思想二七年大革命失败 后,在白色恐怖下,他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 年考入保定县立第二 师范学校1931 年参加了驱逐反动校长的学潮斗争九一八”事变后,参 加了当地的抗日救亡活动1933 年失学、失业流浪到北平,1934 年考入山 东省立剧院,1935 年又回到北平,继续过着文学青年的生活1936 年回家 乡,第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在故乡组织救国会,建立抗日武装以后 便在革命队伍中从事文化宣传工作1948 年随军南下,在湖北省做过地委 宣传部长,1952年担任《武汉日报》社长,1954 年调回北京,在文学讲习 所工作,1955 年调到河北文联,成为专业作家,曾担任过全国政协委员、 全国文联委员,河北省文联副主席,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梁斌开始写作 比较早,但成名是在五十年代后期,即1958 年出版了长篇小说《红旗谱》, 使他一举成名,接着 1963 年出版了长篇小说《播火记》,1978 年出版了长 篇小说《翻身纪事》(上部),1980 年出版了《烽烟图》。

被称为梁斌多卷本 长篇小说梁斌有比较深厚的生活基础,他说:“我还在少年时代,曾经体验了旧 中国时代广大人民所经历的苦难:那种悲苦与辛酸、那种痛苦与折磨,在 我少年的心灵上烙下了深深的印象……”他写农村有生活经验,并且他感 受生活的能力也比较强,比如他对农村妇女的感受:她们住在土坯小屋里, 在地主的剥削压迫之下,在丈夫的蹂躏之下,又要忍受孩子们的忙累,穿 得破破烂烂,吃的糠糠菜菜,披着头发,流着眼泪,成日为生活、丈夫、 儿女操心,她们一颗火热的心,就像悬在空中发抖一样,说不定什么时候, 就会有灾祸临门,就会有一只黑手,将她们的丈夫、儿女或者她自己夺去 这些感受在作品中都有细腻的表现他不仅熟悉农民,他还亲身参加了中 国革命,他经历过“五卅惨案”、“四一二政变”、河北“反割头税”斗争、 保定学生运动和高蠡暴动……所以他写农民革命得心应手1942年他就开 始酝酿写这个多部长篇,准备了十年之久,终于在 58 年拿出了第一部二、《红旗谱》 梁斌的代表作,被称为“农民革命历史长卷”、“民主革命时期农民生 活和斗争的壮丽史诗”,继《水浒》以来又一部农民革命小说1、小说背景 以大革命十年为历史背景,围绕冀中平原的伟大历史变革,着力描绘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北方农村和城市的人民革命斗争。

2、内容简介 小说主要描写两家三代农民和一家两代地主的矛盾斗争 朱老巩——朱老忠(贵他娘)——朱大贵、朱二贵;严老祥(老祥奶 奶)——严志和(涛他娘)——严运涛(春兰)、严江涛(严萍);冯兰池 (冯老兰)——冯贵堂其他:贾湘农——农民领袖, 朱老明,伍老拔,朱老星,老驴头,老套子——进步或贫困农民 陈贯群——保定卫戍司令,镇压学生运动的执行人;张嘉庆、夏应图一一学生运动领导人……《红旗谱》一共分三卷:第一卷写朱严两家同冯兰池的斗争;第二卷 写“反割头税”运动;第三卷写保定二师学潮清朝末年,河北某县锁井镇,大地主冯兰池要砸钟灭迹,霸占公有的 四十八亩土地好打抱不平的朱老巩和他的好友严老祥挺身而出,拼死护 卫这口古钟朱老巩把脑袋钻到了油锤底下,说要砸钟,就先砸死我冯 兰池砸不了钟,就使了一个调虎离山计,请来村中最有威望的严老尚,把 朱老巩和严老祥拉进小酒馆,两盅酒刚下肚,就听当啷一声,古钟被砸毁 了朱老巩性情暴烈,一下气炸了肺,吐血而死朱老巩死后,虎子(朱老忠)和姐姐相依为命,一天冯兰池唆使两个 歹徒,强奸了姐姐,姐姐投河自尽虎子在严家的帮助下,逃离了虎口, 闯了关东不久,严老祥也走了,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二十五年以后,朱 老忠携妻带子回到了锁井镇妻子就是贵他娘,儿子就是朱大贵、朱二贵 他们截回了要远走他乡的严志和严志和告诉朱老忠,三十年来,锁井镇 天灾人祸不断,乡亲们穷困不堪,没有了活路朱老忠劝说严志和说“大 丈夫报仇十年不晚”在严家的帮助下,朱老忠一家安顿下来,盖了土坯房子,开垦了土地 朱家的孩子大贵和二贵长得身强力壮,朱老忠打算让他们去当兵,严家的 孩子运涛和江涛酷爱识字读书,朱老忠始终帮助严志和培养孩子上学读书 他打算走“一文一武”的道路来复仇不久大革命的风暴由南向北兴起,冀中平原有了共产党的地下组织 一次,运涛去县城打短工,结识了县高小教员贾湘农,他的实际身份是地 下党县委书记在贾老师的启发教育下,运涛很快成长起来,被组织派往 南方,参加了北伐军贾老师又进一步培养江涛,在贾老师的帮助下,江 涛、张嘉庆等人,考进了保定第二师范学校蒋介石叛变革命以后,家乡传来了运涛被捕入狱的消息,严志和一病 不起,老祥奶奶又急又病,很快就下世了朱老忠带着江涛去济南监狱探 望运涛回来不久,就要过年了当局下令征收“割头税”冯老兰包下了 全县的割头税,从中渔利割头税”:杀猪要上税冯老兰在自家门口安 了一口杀猪锅,杀猪的农民都要上他家,不能私自杀猪。

他给杀一口,收 一元七角钱,外加猪头下水县委派江涛回乡,和正在觉醒的农民朱老忠 朱大贵、朱老明、伍老拔等配合,领导反割头税的斗争朱老忠在自己家 门口安了一口大锅,大贵义务给杀猪人们纷纷上门,把冯老兰的好梦给 搅了江涛、朱老忠、大贵等人还调动起许多农民,组织了一支农民纠察 队,手持刀枪棍棒,浩浩荡荡开到了县里,冲击了税局子,包围了县政府 县长被迫取消了割头税反割头税运动大获全胜1931年秋,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人侵占了东北国民党采取了不抵 抗政策,引起了爱国师生的强烈不满,保定二师学潮从此开始江涛是二 师学生会的主任委员,他在这里学习工作了四年,并结识、爱上了他老师 的独生女严萍,在江涛的影响帮助下,严萍也走上了革命道路保定二师 学潮影响了整个学生界,保定13所学校同时罢课河北省政府下令解散学 校,江涛、夏应图、张嘉庆等人领导了第三次学潮——开展了“护校运动” 他们号召学生返校,坚守学校保定市政府派警察和保安队包围了学校, 采取了断粮和断绝与外界联系的办法,迫使学生投降学生冲到外面抢了 一次粮,朱老忠和严志和给送来一次粮,但最终不能摆脱困境学生们决 定突围,还没等采取行动,敌人先下了手卫戍司令陈贯群下令骑兵午夜 冲进了校园,向学生发起进攻。

学生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但终因寡不 敌众,惨遭失败学生死伤数十人,被捕数十人江涛被捕入狱,朱老忠 救出了张嘉庆,把他转入了农村小说结尾预示了冀中平原上,将要掀起 一场波澜壮阔的革命风暴3、《红旗谱》的思想成就《红旗镨〉以冀中平原锁井镇两户农三代人与一家地主两代人的冲突, 展现中国农民由自发到自觉革命的斗争里程通过对农民革命的过程的描述概括了民主革命斗争的历史,因而被成为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1) 《红旗谱•代序》“中国农民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才能更好地团结起来,战胜阶级敌 人,解放自己这一主题,在小说中主要通过朱老忠等人物的成长来实现 的开始,他们对地主的仇恨和反抗性,和我国历史上农民英雄一样,体 现为个人恩怨、私报私仇、行侠仗义、自发反抗后来,他们接触了共产 党,获得了无产阶级政党赋予给他们的理想和集体主义精神,走上了自觉 革命的道路,成熟为坚定的革命者2) 《红旗谱》是对于革命“起源”的叙述这一点与欧阳山的《三家巷》《苦斗》一样革命起源,是革命历史小 说的“既定” 主题之一,小说描写革命者(多为工农民众)参加革命的过 程,包括投身革命的心理动机,革命生活等这部小说就直接描述了2、30 年代冀中乡村与城市革命运动最早孕育、开展的情形。

或者,可以说,作 品通过对三代农民生活道路的描绘,概括了中国农民的苦难史、斗争史、 革命史,展现了大革命至抗日战争初期农民革命的历史图景4、人物形象:小说塑造了一批个性鲜明的农民形象 第一代农民,以朱老巩、严老祥为代表:路见不平、拔刀相助、行侠 仗义、赤膊上阵第二代农民,以朱老忠、严志和为代表:自发反抗——自觉革命 第三代农民,以严运涛、严江涛、朱大贵为代表:生正逢时,勇于斗 争,有智有谋,积极热情年轻接受真理快,是革命的希望所在朱老忠:朱老忠,这是以为处于 20世纪新旧时代交替期典型形象 他 的性格沉淀着中国农民英雄的传统素质,少年时代家破人望的悲剧,筑成他对地主的深仇大恨和强烈的反抗性三十年闯荡江湖的经历造就了他的 粗况、豪爽、慷慨丈义的性格人生的磨难和斗争养成了他革命的坚韧性, 朱老忠经历了从自发斗争到自觉斗争的过程,最终成为义名具有新素质的 农民革命英雄是小说刻画最成功的一个农民英雄形象,他的思想性格是 在中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个特殊的历史环境中形成 的,他的性格集纳了中国农民英雄的传统要质他的性格特点是:A, 嫉恶如仇、刚正不阿(家族乃至阶级的世仇,孕育了他强烈的反抗 性,这种反抗性贯穿其一生,铸成了他嫉恶如仇、刚直不阿的性格)这个性格的形成原因:第一,他生长在慷慨悲歌的燕赵之地,地域传 统造就了他。

第二,父辈的影响,家族的仇恨他身上流淌着朱老巩的血,有亲身 经历了朱老巩大闹柳树林那个惊心动魄的场面,目睹过他爹的壮举他爹 把脑袋伸到油锤底下说:“要砸钟,得先砸死我!”小虎子抱着他爹的脑袋 说:“要砸我爹,得先砸死我!”幼小的心灵中早已埋下了嫉恶如仇、不畏 强暴的种子后来姐姐的遭遇,他的逃往生活(家破人亡),都是影响他性 格形成的原因第三,农民的苦难,阶级的仇恨以冯兰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欺压百 姓,使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如:征收“割头税”;又如:冯兰池搞了 一个民团,专打逃兵,逃兵急眼了,从保定拉来一个团,要火洗锁井镇, 条件是出五千块大洋,才罢兵冯兰池把钱摊派到老百姓身上朱老明串 通 28 家穷人和冯兰池打官司,结果惨败,朱老明双目失明,穷人个个倾家 荡产,严志和把家里唯一的一头牛牵走卖了,没脸回家了,才打算远走他 乡所以,朱老忠对反动统治阶级怀着强烈的阶级仇恨,具有不甘屈服的 反抗意志和韧性战斗精神,这是他性格的核心B, 行侠仗义、爱憎分明(20余年闯荡江湖的传奇经历,造就了他“为 朋友两肋插刀”的侠义性格)朱老忠身上有鲜明的侠义精神,这一点和历史上的许多绿林好汉一样 他有句口头禅:“为朋友两肋插刀”,是他性格的写照。

这种性格主要表现 在三个方面:第一,对乡民穷人,他情深意重,救危扶困,全力相助如:朱老明 打官司输了个稀里哗啦,双目失明,朱老忠一到家就去探望朱老明,并把 自己仅有的一点钱掏出来,给朱老明,让他去治病又如:对待严志和他 更是情同手足,江涛要去上学,朱老忠忍痛割爱,卖了心爱的小牛犊,把 钱送给江涛,一方面为严志和分担困难,一方面希望江涛早日成才运涛 入狱以后,老祥奶奶暴死,在双重打击下,严志和一病不起,朱老忠承担 起两家的重任,为老祥奶奶主持完丧事,又带着江涛去济南探监,而没有 计较个人得失在农民中他是那种豁达大方,慷慨仗义的人第二,对待革命同志,他充满了阶级情,同志爱他入党以后,参加了党领导的革命斗争,经受了斗争的锻炼,把为个人报仇雪恨的夙愿与解 放被压迫阶级的政治理想结合起来,身上具备了新的素质,达到了新的思 想境界如:在反割头税运动中,他表现得很兴奋,他和朱老明一道积极 宣传反割头税的意义,串联、发动农民保定二师学潮,是反割头税斗争 的发展,朱老忠积极配合学生运动,机智地把面油送进学校,江涛被捕, 他鼓励严志和不要悲伤他还巧妙地躲过敌人的监视,救出张嘉庆表现 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英勇机智的崇高品格。

第三,对待地主官吏,他由私报私仇,认识到必须打倒推翻反动统治 开始,他是抱着“血仇不报,决不罢休”的决心回到锁井镇的,他对严志 和说:“我等不上。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