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死亡资料报告材料管理系统规章制度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1KB
约18页
文档ID:440248955
死亡资料报告材料管理系统规章制度_第1页
1/18

死亡报告管理制度〔制度一〕一、死亡报告应在病人死亡后由当班医师完成,并由当天参加救治的主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复核后签字二、病人死亡后要开具《死亡医学证明书》,一式四联,第一联存于病历或门诊留观病历中;第二联计算机录入后报送市疾病控制中心;第三联为户籍管理部门注销户口凭据;第四联为殡葬火化凭据三、科室出具的《死亡医学证明》,应按照规要求填写,字迹工整,易于识别,项目填写完整、正确,死亡者的性别、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主要致死原因〔不明原因死亡的应填写主要病史和症状体征〕、诊断依据等四、医务科每天由专人负责收集《死亡医学证明》,并对其进展审核、登记、编码、盖章、上报;对报告中存在的问题〔项目填写不清或不完整、死因填写不规或存在逻辑错误等〕应与时向诊治医生进展核对并予以纠正;五、专职人员必须于7日完成死亡网络直报,每月10日前将上月填写的《死亡医学证明》第二联送往市疾病控制中心;六、凡在医院发生的死亡个案〔包括到达医院时已死亡,院前急救过程中死亡、院诊疗过程中死亡〕均应由诊治医生做出诊断并逐项认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七、死亡原因不明者必须将死亡者既往疾病名称、发病时间、生前的症状、体征、主要的辅助检查结果与诊治经过、诊断单位、诊断依据、以与相关慢性病史的一系列情况记录在《死亡医学证明》第二联的调查记录栏;八、如果是呼吸道不明原因死亡病例,必须在调查记录栏注明体温是否超过38℃,是否有咳嗽、呼吸困难、抗生素治疗无效与肺炎或SARS的影像学特征,以与白细胞是否正常等情况。

九、新生儿死亡,包括活产随即死亡的应由最后的诊治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十、非正常死亡或不能确定是否属于正常死亡者,需经公安部门判定死亡性质,并出具《法医鉴定书》后,由经治医生根据《法医鉴定书》填写《死亡医学证明》;十一、《死亡医学证明》的填写必须使用黑色或蓝黑色钢笔,不得用圆珠笔、红笔或铅笔书写;要求项目齐全、容正确、字迹清楚、不得勾划涂改,并逐联加盖医务科专用印鉴;无医生签字、医务科专用印鉴视为无效;死亡原因填写应用专业疾病名称,并用中文书写、不得用英文或英文缩写十二、死亡病例的报告率要求100%、漏报率为0、与时率100%、《死亡医学证明》上报数量与开具的《死亡医学证明》相符率为100%、卡片填写容与病史符合率100%、规率95%、卡片项目填写完整率>95%,项目填写错误率<2% / 死因监测专职管理人员职责〔制度二〕一、每天负责收集各科填报的《死亡医学证明》,并对其进展审核、登记、编码、盖章、上报;对报告中存在的问题〔项目填写不清或不完整、死因填写不规或存在逻辑错误等〕应与时向诊治医生进展核对并予以纠正二、负责于每月10日前将上月填写的《死亡医学证明》第二联送往市疾病控制中心;三、做好《死亡医学证明》存根和死亡登记册的保存与管理;四、每月对死因监测报告管理工作进展自查。

六、每月对产科出生人口进展统计七、每月定期到科室调查死亡病例报告情况医院死亡病例的登记、编码管理制度〔制度三〕一、死因监测管理专职人员负责对收集的《死亡医学证明》,进展审核;对其中存在的问题〔项目填写不清或不完整、死因填写不规或存在逻辑错误等〕应与时向诊治医生进展核对并予以纠正二、对死亡的病例与时登记在医务科《死亡登记本》中,并对死亡病例进展编号三、对死因监测管理专职人员进展编码培训,并由专人管理四、死因监测管理专职人员要对无法编码的《死亡医学证明》进展核查,假如是住院死亡以病历为依据;急诊死亡与来院时已死亡,应根据救治医生、死者家属或其他知情人提供的死者生前病史、体征和/或医学诊断,进展死因调查死因监测工作自查制度〔制度四〕一、死因监测管理专职人员负责对收集的《死亡医学证明》,进展审核、盖章、登记、编码、上报;对报告中存在的问题〔项目填写不清或不了;完整、死因填写不规或存在逻辑错误等〕应与时向诊治医生进展核对并予以纠正二、死因监测管理专职人员要对无法编码的《死亡医学证明》进展核查,假如是住院死亡以病历为依据;急诊死亡与来院时已死亡,应根据救治医生、死者家属或其他知情人提供的死者生前病史、体征和/或医学诊断,进展死因调查。

三、对于填写错误、涂改的《死亡医学证明》要求进展重新填写死因监测工作奖惩制度〔制度五〕一、医务科根据每月对死因监测工作的自查情况与检查结果,向主管院长汇报二、每月组织召开科主任例会,与时将死因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反应给相关科室主任与责任人,并要求其改正三、对检查出的问题进展相应的奖惩:〔1〕漏报1例扣3分;〔2〕报告不与时1例扣2分;〔3〕错填、错报1例扣2分;〔4〕漏填、字迹不清、填写不规的,据情扣0.5~2分〔5〕《死亡医学证明》上报数量与开具的《死亡医学证明》不相符的扣5分;死因监测培训制度〔制度六〕一、每年定期对医院医护人员进展死因监测知识的培训考核成绩登记入册,对于不与格者,进展补充学习直至考试与格二、对于新进医务人员与实习进修生进展死因监测知识的岗前教育,不少于2学时实习学生学习完毕后进展考试,成绩作为其实习鉴定考核容之一三、培训容包括:《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工作规〔试行〕》、《死亡医学证明》填写指导手册死因监测档案管理制度〔制度七〕一、科室的《死亡个案登记册》一经用完必须上交医务科,以备长期保存二、死亡报告卡按卡号、按年进展长期保存三、急诊留观病历由所在科室进展保管,不得销毁。

四、死亡通知书、死亡记录,住院的保存入病历,门诊的由所在科室保管五、对网报后的数据进展电子文档备份和打印备份六、由医务科负责对死亡信息资料进展长期管理、保存死亡病例网络直报要求〔制度八〕一、专职人员收集《死亡报告卡》与《死亡医学证明》二、对《死亡报告卡》与《死亡医学证明》进展审核并完成死因编码,于7日录入“死亡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完成死亡网络直报三、根据《死亡报告卡》认真填写死亡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的数据,包括死亡时间、、死因等等四、认真核对死因编码,遇到提供的信息不足以进展准确编码的,应与时询问有关人员,核实相关的正确编码,填报系统,不得随意编码五、专职人员必须每月10日前将上月填写的《死亡医学证明》第二联送往市疾病控制中心临床医生填写死亡医学证明书写要求〔制度九〕一、病人死亡后要开具《死亡医学证明书》,一式四联,第一联存于病历或门诊留观病历中;第二联计算机录入后报送市疾病控制中心;第三联为户籍管理部门注销户口凭据;第四联为殡葬火化凭据二、科室出具的《死亡医学证明》,应按照规要求填写,字迹工整,易于识别,项目填写完整、正确,死亡者的性别、出生日期和死亡日期、主要致死原因〔不明原因死亡的应填写主要病史和症状体征〕、诊断依据等。

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制度十〕根据自治区疾控中心的要求,参照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制定的《全国疾病监测系统死因监测工作规》,特制定市妇幼保健院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以期借此提高《死亡医学证明》的填报质量,为传染病防治工作提供相应的数据一、临床科室在医疗过程中,凡遇死亡病例,应在死亡后一周进展死亡病例讨论遇有特殊病例〔尤其是有医疗纠纷的病例〕要与时讨论〔原如此应在72小时以〕二、死亡疑难病因病例、尸检病例,除按一般死亡病例讨论外,还应在进一步检查的结果或尸检报告出来后再进展一次病例讨论三、死亡病例讨论应由科主任主持,相关科室医务人员参加,必要时要请院医务科或院领导参加 四、病例讨论记录由原分管该病例的医师负责,经其上级医师审核、整理后记入病历五、每个科室要专设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簿,详细记录死亡病例讨论的情况,以备上报时查阅等用死亡医学证明书交接、审核记录本时间科室死者填写人收表人审卡人存在问题与处理结果死亡报告网络自查记录本网报人网报时间网络自查时间存在问题与处理结果自查处理情况登记本时间科室各种制度出院登记本死亡登记本死亡报告卡扣分情况整改意见完整性诊断推断编码上级确认死亡报告检查情况 -2007年1月一、各种制度二、出院登记本三、死亡登记本四、死亡报告卡五、扣分情况六、整改意见 上级检查记录与处理情况登记本检查时间检查容整改措施。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