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法家的政治思想法家思想的共同特点ß第一,重视法律的作用主张以法治国,一断于法ß第二,主张实行极端的君主专制统治认为君主应拥有绝对的统治权力ß第三,倡导耕战,提出一套富国强兵的政策ß第四,关于社会的基本理论是历史进化说和人性好利说ß第五,法家在政治理论上使用的最基本的概念和范畴,主要有法、术、势、刑、罚、赏、公、私、耕、战等这此概念和范畴是法家思想的支柱,使法家独具特色第一节 慎到的势治思想ß一、个人概况ß赵国人,生卒年月已不可考从哲学上看,属于道家,从政治思想看则为法家其思想保存在《慎子》中与其他法家相比,其明显的特点是贵势而不尚独断,尚法而不苛严,任术而不贵阴谋整个思想显得庄重、深沉慎到是法家中最先把道法结合起来的人物,所以在法家学派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二、政治思想的内容ß(一)贵势在权、法、礼、政等政治因素中,慎到把权力即势放在了首要地位掌握权势是人事政治活动的前提条件在政治中谁服从谁,不是以才能、是非和道德为标准,而是要看权势的大小ß(二)君主巩固权势的要领ßA不尊贤立君而尊贤,是贤与君争,其乱甚于无君”《慎子·佚文》)ßB君主应该通过获得民众的支持,以此要挟臣下。
ßC君主无为以治臣下君主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必须善于运用权术,以权术驾驭臣下即“君无事臣有事,君逸乐而臣任劳”的统治术慎到认为,事必躬亲,并不说明君主的精明能干,相反,是君主低能的表现ß(三)尚法贵公论ßA重法治,而反对人治(即身治)君人者,舍法而以身治,则诛赏予夺,从君心出矣这样赏罚就很可能不公,引起祸乱再就是一个人毕竟精力有限人治不足以治国,治国之道在于实行法治唯法所在”“事断于法,是国之大道也”ß立法的原则法与道相对应法是衡量人事的标准法要遵道,但同时又要面向现实提出立法要有因人情、合人心的实际内容,即从人情好利出发,把法关系建立在利害关系上法要遵“道”与因人情的理论,奠定了法家立法理论的基础ß立法就是要“立公去私”公指的是有关事物的一般规定所谓的私,不是自私的私,而是与法相违背的或破坏法制规定的行为立法而行私,是私与法争,其乱甚于无法”包括君主在内,有法而不行法,必然造成法与统治者两败俱伤ß通过什么具体办法实现奉公弃私?这个办法就是“分”即分清每个人的职守,分清每种行为的界限ß尚法贵公思想要求把国家职能规范化,通过规范的形式体现和保证统治阶级的普遍利益第三节 商鞅的政治思想ß生平:公元第四节 韩非的法治思想ß一、个人概况ß韩国人,与李斯同为荀子的学生,但二者思想不同。
韩非是法家的重要代表,是先秦法家的集大成者他是一个爱国主义者,要救韩但他认为,求强之术不是星星点点的行政措施所能奏效的,根本的办法在于改变韩国的政治路线但是他的谋求变法的上书却未被采纳秦王政读其作品时,曾引为知己,为见韩非,他发兵攻韩但韩非到秦国后,因李斯和姚贾陷害,终不被重用,于狱中自杀韩非口吃,不善于说,但善于写《韩非子》共55篇,其政治思想最主要特征提倡君主专制韩非子像二、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ß(一)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ß1、历史进化论上古兢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反对人伦道德退化的理论,认为一个时代应有一个时代的道德标准他是沿着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着人们的道德精神面貌这一条路来观察问题的时代在变,政治应随着时代而变ß2、人性好利说首先基于人的本能父子之间也存在利益之争君臣之间自然也是如此政治要自觉地建立地“利”的基础上为利为枢纽,将人结合在一起政治的妙诀在于搞好利的排列组合,并为君主所用ß韩非的人性好利说并不意味着人性是恶的,法家是人性自然论,即无善无恶的自为人性论好利、贵因和自为是其人性自为论的主要内容法律制度对于好利人性要“因”,而不是“化”,是顺而不逆自为指人的趋利避害的本能。
法家是利用人的好利本性为社会发展和人类造福ß3、“誓不两立”观他接受了老子的对立统一的思想,但比老子更深刻地揭示了对立统一,还具体论述了对立而转化的条件认为矛盾双方的不平衡性,但认为可以相互转化指出内因和外因对矛盾的转化都起作用,由此也提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重要性他强调矛盾的对立与排斥,即矛盾双方的斗争性君臣之间主要是对立要求不惜一切代价打倒对方,分出上下,才能一方服从另一方(二)君利中心论ß法家代表人物大都既是理论家,又是政治家,对中国社会历史影响极大先秦诸子一般强调国家利益之上,而韩非则主张君主之利高于国家之利(三)势、法、术理论与君主专制主义的绝对化ß韩非更注重势势是实行法、术的前提条件ß尊君抑民达到极端三、韩非思想的特征ß1、反传统以新法代替旧礼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ß2、变的史观历史永远变化,治民之法也应变ß3、现实主义政治观反传统是为了摆脱过去的束缚,变的史观是为了激发创新的动力,从而为走向现实主义的政治做准备ß政治以权力为中心,只有法家抓住了中心ß现实主义的政治目的只有一个:要求成功在没有民主制度之前,重心只能在君主,因此必须尊君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韩非子·五蠹》)李斯思考思考题::ß概念:慎到 申不害 ß法家思想的主要特点ß商鞅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ß韩非政治思想的主要内容ß法家思想的历史评析参考参考书目:目:ß1、韦政通:《中国思想史》(上),上海书店出版社2003年;ß2、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ß3、战国)商鞅:《商君书》,岳麓书社2006年; ß4、(战国)韩非:《〈韩非子〉译注》,辽宁民族出版社,1996年 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