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黄山怪石

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96KB
约11页
文档ID:470125493
黄山怪石_第1页
1/11

怪石的基本资料 黄山怪石,星罗棋布,点缀在波澜壮阔的黄山峰海中.它们形态别致,或大或小,争相竞秀,意趣无穷黄山怪石,有的酷似珍禽异兽,诸如“猴子望太平”、“松鼠跳天都”、“鳌鱼驮金龟”、“乌龟爬山”“孔雀戏莲花”有的宛如各式人物,诸如:“仙人下棋”、“天女绣花”、“夫妻谈心”、“童子拜观音”有的形同多种物品,诸如“梦笔生花”、“笔架峰”、“仙人晒靴”、“飞来石”有的又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而命名,有“苏武牧羊”、“太白醉酒”、“武松打虎”、“达摩面壁”等   这些巧石,或叫怪石,大的就是一座山峰, 如仙桃峰、笔锋,老人峰等,这些亦峰亦石的景观,它们之因此能成为称奇于世的奇峰,盖由于 这些峰上形象生动的怪石而得名;小的犹如盆景古玩如“猴子观海”上的“猴石”,“鳌鱼吃螺蛳”中的“螺蛳石”等,块石大小均在3米以内,如雕如塑,妙趣横生有的怪石因欣赏角度变化,景致随之变化,具有移布换景的奇趣,如天都峰侧的“金鸡叫天门”,由天门坎再回眸东望,石景变成了“五老上天都”;石门溪旁的“喜鹊登梅”,若从皮篷的入口处观之,则又变成了“仙人指路”它们个个巧夺天工,或形似,或神似,惟妙惟肖,妙趣横生黄山有名称可指的  巧石多达120余处.它们因以酷似的形态和优美的神话传说结合在一起,使得个个有画的蕴含,诗的韵味,可谓形神兼备,给人以 艺术美的享有,令人神往。

黄山怪石的命名,既各具不同的含义,也饶有趣味,重要体现了形似或神似的特性,石名或与宗教仅相依联,带有浓重的仙家色彩;或以禽兽形象或以物件状态、人物行为、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为题材,对多种形态毕肖的怪石作形神兼具的命名,给静态的石景赋予了活力有些石名,还体现了中华民族老式文化道德观念,如“关公挡曹”讲的是“义”,“周王拉车”体现的是“礼”,“孔明借东风”是“智”,“武松打虎”是“勇”,“介子背母”是“孝”,“苏武牧羊”宣扬的是“节”,这些寓教于游的石名,能给人们的结识以深刻的启迪  黄山“四绝”之一的怪石,以奇取胜,以多著称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其形态可谓千奇百怪,令人叫绝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 黄山怪石  山怪石从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气观看情趣迥异,可谓“横当作岭侧成峰,远近高下各不同”其分布可谓遍及峰壑巅坡,或兀立峰顶或戏逗坡缘,或与松结伴,构成一幅幅天然山石画卷   黄山千岩万壑,几乎每座山峰上均有许多姿态不同的怪石,其形成期约在100多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期黄山石“怪”就怪在从不同角度看,就有不同的形状站在半山寺前望天都峰上的一块大石头,形如大公鸡展翅啼鸣,故名“金鸡叫天门”,但登上龙蟠坡回眸再故,这只一唱天下白的雄鸡却仿佛摇身一变,变成了五位长袍飘飘、扶肩携手的老人,被改冠以“五老上天都”之名。

黄山峰海,无处不石、无石不松、无松不奇奇松怪石,往往相映成趣,位于北海的梦笔生花、以及“喜鹊登梅”(仙人指路)、老僧采药、苏武牧羊、飞来石等,据说黄山有名可数的石头的就达1200多块,大都是三分形象、七分想象,从人的心理移情于石,使一块冥顽不灵的石头凭空有了精灵跳脱的生命欣赏时不妨充足调动自己的主观发明力,可获更高的审美享有黄山风景区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东经118°1'度,北纬30°1',南北长约40公里,东西宽约30公里,山脉面积1200平方公里,规划面积约154平方公里年均降雨量2394.5毫米,年均气温7.8℃,夏季最高气温27℃,冬季最低气温-22℃,属亚热带季风气候1985年入选全国十大风景名胜,1990年12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今年2月入选世界地质公园   1979年7月,邓小平同志视察黄山,作出了“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重要批示,从此揭开了黄山旅游发展的新篇章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对的领导下,黄山风景区历届领导班子,带领广大干部职工,时刻牢记《世界遗产公约》所赋予的责任,以保持遗产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为己任,始终坚持“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运用”的风景名胜区工作方针,对的解决保护管理与开发运用的关系,努力增进环境、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健康持续发展。

森林覆盖率由80年代初的56%提高到83.4%,植被覆盖率高达92%,景区内空气清新,水质优良,环境优美,生态系统平衡稳定,各项生态环境指标均达或好于国标,成为名符其实的“天然氧吧”、“华东动植物宝库”和“人间仙境”景区共接待中外游客135.48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126.25 万人次,入境游客9.23万人次黄山旅游集团实现经营总收入5.92亿元受“非典”影响,共接待游客103.9万人次 一、资源概况  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成仙,唐玄宗信奉道教,故于天宝六年(公元747年)六月十七日改为“黄山”据地质资料分析,黄山在四亿年前元古代震旦纪是古扬子海,两亿年前中生代三迭纪“印支地壳运动”变为陆地此后,又历经多次造山运动的磨砺和第四次冰川的洗礼,才逐渐形成今天这样雄奇险幻的景色,被世人誉为“天下第一奇山”资源重要特点:一是景观奇特景区内有名可数的景点800多处千米以上的山峰有77座,命名的有36大峰,36小峰三大主峰都在1800米以上,且各有特点:莲花峰瑰丽,光明顶高旷,天都峰险峻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俗称黄山“五绝”奇松,“高可寻丈短尺许,寄生以石不以土”。

名松一百多棵,其中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有32棵怪石,有名可数的有一百二十多处,它们巧夺天工,妙趣横生特别是与奇松相映成趣,分外瑰奇黄山甲天下,松与石最奇”云海,是黄山的魔术大师,使山静中有动、动中有静,“只信茫茫云是海,不信茫茫海是云”温泉,属碳酸盐型,水质可浴可饮,水温长年保持在42℃左右五岳若与黄山并,犹欠灵砂一温泉”冬雪,是游人公认的一绝黄山每到严冬,便“到处路通琉璃界,时时身在水晶官”1993年12月,朱镕基总理视察黄山时指出:“黄山本来就很美,冬雪更为黄山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二是动植物资源丰富黄山素有“华东植物宝库之称”,共有高等植物217科1664种,其中原生植物1446种重要有黄山松、黄山杜鹃、天女花、木莲、红豆杉、铁杉等植被覆盖率达92%,森林覆盖率达83.4%珍禽异兽种类繁多,群落完整,生态稳定平衡动物共550种,属国家一、二、三类保护动物30多种重要有短尾猴、四不象、小灵猫、苏门羚、梅花鹿、娃娃鱼、白鹇、八音鸟、相思鸟等三是文化底蕴深厚黄山景区地处文化历史悠久的古徽州,既有摩崖石刻200多处,古道、古桥、古寺、古亭等古建筑近百处;历代歌颂黄山的诗词歌赋2万多首(篇);以黄山为题材的书法、绘画、照相作品难以计数。

明末清初,渐江、石涛、梅清等人师法自然,创立了“黄山画派”,历数百年而不衰近年来拍摄并在世界诸多国家和地区播放的影视风光片,出版的中外科普和游览丛书、导游图、画册、影集、明信片,发行的黄山系列邮票,刊发的各类论文,也构成了黄山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   二、规划管理状况  根据《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和《黄山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景区严格规范管理和建设行为,妥善解决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把各项工作逐渐纳入了依法管理的轨道  1、高度注重规划早在1980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就成立了黄山规划领导小组1993年,又成立了以省长为主任的黄山规划委员会黄山总体规划批准后,相应设立了规划、土地、建管办及工程建设交易中心机构相继出台了《黄山风景区规划管理暂行规定》、《建设项目与征拨土地法定程序》等规章制度   2、科学编制规划《黄山风景区总体规划》于1982年编制完毕,1988年经国务院原则批准,建设部批准实行根据总体规划,黄山管委会先后编制了6个游览景区(温泉、玉屏楼、北海、云谷寺、松谷庵、钓桥庵)具体规划和若干个地段、节点具体规划,还陆续编制了电力、通信、交通、给排水、环保、标牌等专项规划,从而形成了紧密联系黄山实际的完整的规划体系,涉及总体规划、具体规划、地段具体规划、节点具体规划四个层次和区域类、分区类、单体类、专项类四个类型规划。

 3、严格执行规划为保证黄山规划得到严格执行,安徽省黄山规划委员会,定期研究黄山保护、规划建设和管理中的重大问题,对黄山及其周边区域进行规划协调和监督管理黄山管委会建立并实行了一整套以规划为控制根据的项目管理和审批程序,严把建设工程选址、方案设计、环境评估、施工组织等核心环节的审批关凡工程选址不利于保护人文古迹和自然资源的、方案设计与风景名胜景观不协调的项目均不予上报,一切服从保护的需要对已批准立项的工程项目,在施工建设过程中,保护部门实行全过程跟踪管理在建筑风格上,遵循规划中提出的“保持地方特色”的原则,十分注重工程建筑与周边景观的协调,因地制宜,因景制宜,依山就势,顺其自然,达到了“以物衬景”、“相得益彰”的建筑效果,并在实践中总结出黄山建筑物“宜低不适宜高,宜藏不适宜露,宜素不适宜艳,宜衬景不适宜败景”的成功经验1998年联合国专家组对中国世界遗产地进行评估总结时指出:“黄山可以作为东亚地区将旅游设施和谐地融入自然景观的示范  4、适时修编规划1982年完毕的总体规划是黄山历史上第一种全面的综合性规划,是当时历史条件和结识水平下的一种较优秀的风景区总体规划,对黄山来的保护、运用和管理,特别是对遗产的成功申报,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编制至今已实行二十余年,超过了规划实行期限,提出的问题基本解决,基本性建设基本完毕;在这个背景下,根据国务院国发()第13号文献精神,按照建设部有关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综合整治工作的规定,黄山管委会于9月委托清华大学对原《黄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进行正式修编,现即将编制完毕 黄山风景区新一轮总体规划在现规划实行成果的基本上,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引,努力推动黄山风景区从四个方面谋求新发展:即在扩大范畴、增长容量的状况下求发展;在减少局部时间、局部空间超负荷下求发展;在保护核心区、保护带下求发展;在强化管理、保证永续运用上求发展从而形成六项创新规划成果:一是提出了一种从目的、战略到行动筹划的三位一体的多层次的规划体系二是运用世界先进的保护理念,提出宏观的、极具针对性的保护对策和风景区的科学整体保护战略三是紧跟国际前沿,提出风景资源的分类保护,增长对自然音景、自然光景、自然化学信息、气味的保护管理重点突出对文化资源的保护、发掘与展示四是探讨解决社区问题的思路与对策五是体现以人为本,提出游客时空分布管理规划,在保护资源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满足黄山风景区的游客体验六是通过开发生态旅游点、设计丰富多样的旅游产品,使黄山风景区的容量得以进一步拓展。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