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看: 建筑工业化,大批生产的住宅 如果房子也像汽车底盘一样工业化地成批生产, 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1,2,3,建筑工业化概述,装配式板材建筑,装配式框架建筑、盒子建筑、工具式模板现浇建筑,大模板和泵送混凝土技术,钢结构住宅,轻型木结构建筑,4,5,6,1,建筑工业化概述,建筑工业化的内容,建筑工业化的起源与发展,建筑工业化发展的优势.问题.展望,建筑工业化的主要技术路线及工业化建筑体系,建筑工业化及其意义,建筑工业化:是指通过现代化的制造、运输、安装和科学管理的大工业的生产方式,来代替传统建筑业中分散的、低水平的、低效率的手工业生产方式它的主要标志是建筑设计标准化、构配件生产施工化,施工机械化和组织管理科学化建筑工业化概述概念及其意义,建筑工业化及其意义:建筑业的工业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与传统的建造方式根本区别在于把社会生产力从手工业的小生产方式向社会化的大生产方式转化它是采用现代大工业生产来建造建筑物,运用现代技术、先进生产方式推动建筑业发展的文明建筑工业化概述基本内容,,基本内容: 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是: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工艺和装备科学合理地组织施工,发展施工专业化,提高机械化水平,减少繁重,复杂的手工劳动和湿作业;发展建筑构配件、制品、设备生产并形成适度的规模经营,为建筑市场提供各类建筑使用的系列化的通用建筑构配件和制品;制定统一的建筑模数和重要的基础标准(模数协调、公差与配合、合理建筑参数、连接等),合理解决标准化和多样化的关系,建立和完善产品标准、工艺标准、企业管理标准、工法等,不断提高建筑标准化水平;采用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优化资源配置,实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培育和发展技术市场和信息管理系统,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建筑工业化概述基本内容,,(一)建筑设计的标准化与体系化 建筑设计标准化,是将建筑构建的类型、规格、质量、材料、尺度、等规定统一标准将其中建造量大、使用面积广、共性多、通用性强的建筑构配件及零部件、设备装置或建筑单元,经过综合研究编制成配套的标准设计图,进而汇编成建筑设计标准图集标准化设计的基础是采用统一的建筑模数,减少建筑构配件的类型和规格,提高通用性 体系化是根据各地区的自然特点、材料供应和设计标准的不同要求,设计出多样化和系列化的定型构件与节点设计建筑师在此基础上灵活选择不同的定型产品,组合出多样化的建筑体系具体来讲,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二)建筑构配件生产的工业化 将建筑中量多面广,易于标准化设计的建筑构配件,由工厂进行集中批量生产,采用机械化手段,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缩短生产周期批量生产出来的建筑构配件进入流通领域成为社会化的商品,促进间建筑产品质量的提高,生产成本降低最终,推动了建筑工业化的发展建筑工业化概述基本内容,,(三)建筑施工的装配化和机械化 建筑设计的标准化、构配件生产的工厂化和产品的商品化,使建筑机械设备和专用设备得以充分开发应用。
专业性强、技术性高的工程(如桩基、钢结构、张拉膜结构、预应力混凝土等项目)可由具有装用设备和技术的施工队伍承担,使建筑生产进一步走向专业化和社会化具体来讲,建筑工业化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四)组织管理科学化 组织管理科学化,指的是生产要素的合理组织,即按照建筑产品的技术经济规律组织建筑产品的生产提高建筑施工和构配件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也是建筑生产组织管理科学化的重要方面针对建筑业的特点,一是设计与产品生产、产品生产与施工方面的综合协调,使产业结构布局和生产资源合理化二是生产与经营管理方法的科学化,要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促进建筑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建筑工业化概述起源与发展,建筑工业化的起源: 建筑工业化步伐比其他工业迟缓的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当时英、法、德、苏等欧洲国家由于饱受战争破坏而呈现严重的房慌随着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生产性和非生产性建筑的建设数量猛增而劳动力缺少,传统的建造方式已不能适应大规模建房的需要形势迫使建筑业必须改变由于人工生产而导致的产品不定型、单体型生产、流动性大、受外部环境和气候条件影响大、生产周期长等缺点因此,适应大规模、高速度建设的建筑工业化应运而生。
大批生产的住宅 如果房子也像汽车底盘一样工业化地成批生产, 勒柯布西耶走向新建筑,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建筑工业化概述起源与发展,一般的汽车厂有四个主要的车间,所谓的汽车制造厂不外乎是一个汽车组装厂,它仅仅是将各种本厂生产或者是外部采购的零部件组装起来而已车身外壳是由成卷的钢板(卷钢)在冲压车间内经过模具冲压成型的,而车架是由各种型钢在焊接车间内通过焊接成型的,然后车身外壳和车架会被组装在一起送进涂装车间进行喷漆喷漆工艺的优劣直接决定了汽车车身的外观观感,是很重要的一环最后喷漆后的整个车身被送进总装车间,在这里进行最复杂的装配工序,各种设备、零部件包括发动机和安装控制系统等被一一安装就位,并进行不同的内装饰最后对各设备系统进行测试后下线 同样的,在工业化住宅里面,相当于前三个车间是预制构件厂和部品生产厂,最后一个车间是施工现场最终产品是万科牌的房子像造汽车一样造房子,建筑工业化概述起源与发展,工业化实质,发挥工业化的大规模生产优势 住宅生产全过程制造业质量管理 工业化是住宅产业化的核心,建筑工业化概述起源与发展,在建筑工业化的过程中,产业化的概念使用:绿色、环保、节能、生态等等,特别是从标准化向工业化的转变也迎合了精度匹配的需求。
1950年代- 1970年代,在汽车房屋的基础上开始了以居住为主要目的的可移动房屋的开发建筑工业化概述起源与发展,美国工业化住宅发展历史: 20世纪50年代后,人口大幅增长,军人复员,移民涌入,美国出现了严重的住房短缺,同时军队和建筑施工队也急需简易住宅这种情况下,许多业主又开始购买旅行拖车作为住宅使用可以说旅行拖车是美国工业化住宅的雏形在美国,,,1970年代- 今,至70年代中期,人们对这类住宅的要求不断提高面积更大、功能更全、外形更为美观,最重要的是更为安全、耐用、节能建筑工业化概述起源与发展,美国工业化住宅发展历史: 1976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国家工业化住宅建造及安全法案,同年开始由HUD负责出台一系列严格的行业规范标准,一直沿用到今天除了注重质量,现在的工业化住宅更加注重提升美观、舒适性及个性化,许多工业化住宅的外观与非工业化住宅外观差别无几新的技术不断出台,节能方面也是新的关注点 这说明,美国的工业化住宅经历了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的阶段性转变在美国,,,建筑工业化概述起源与发展,美国工业化住宅发展现状: 美国1997年新建住宅147.6万套,其中低层住宅为113万套,而木结构低层住宅数量为99万套,其他的为钢结构底层住宅。
据美国工业化住宅协会2001年度估计,2200万的美国人居住在1000多万套工业化住房里2001年, 工业化住宅在美国占现有住宅总量的7%2007年,在美国,每16个人中就有1个人居住的是工业化住宅全美国70%的工业化住宅建造在私有房主的土地上 在美国,工业化住宅已成为非政府补贴的经济适用房的主要形式因为其成本还不到非工业化住宅的一半在低收入人群、无福利的购房者中,工业化住宅是一个住房主要来源如果不考虑工业化住宅,美国的住宅私有化率将从现在的67.6%下降到63%,下降近5个百分点 全美国70%的工业化住宅建造在私有房主的土地上,另外的30%是租用地或是建在别人(包括亲戚朋友)的土地上美国的工业化住宅类型选择了木结构和钢结构是取决于他们的传统居住习惯的在美国,,,建筑工业化概述起源与发展,1955-1965年:开发期 1956年:层建筑壁式PCA住宅 在高度经济成长期、中层壁式PCA住宅(层以下)大量建设另外民营建设业者也开发了中层壁式PCA住宅 1965-1975年:最盛期 1970年:公团HPC工法所使用的层建高层住宅工业化工法的开发开始建造层的高层工業化住宅但是,1973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后,由于土地不足使住宅小区小型化,同时由于需求的多样化、高级化,中层壁式PCA造住宅急速减少。
在日本,壁式PCA造住宅,HPC工法概要,日本PC技术的发展,,,建筑工业化概述起源与发展,1975今:展开期 1975年开始实施钢筋混凝土构造的PCA化,RPC施工法被开发实施壁板式工法的量产住宅向PCA构法的转化社会性的住宅不足告一段落、由量向质转变的时代在日本,高强度PCA做法,日本PC技术的发展,,,建筑工业化概述起源与发展,日本住宅产业发展趋势:土地价格的上涨、核家族化、面积狭窄的独立住宅逐渐增加等原因,导致共同住宅的占有比例逐渐增加以房地产投资为目的的集合住宅购买力相对增大 2003年共同住宅(包括集合公寓)为59万6千户,占新建住宅的50.9%已经超过一半了 木制结构的独立住宅是日本的传统建筑方式工业化住宅的历史较短,日本人的住居观念仍然倾向于传统的木制结构因为初期的工业化住宅,因未达到较高的质量水准,predicated住宅(预制住宅)成为劣质住宅的代名词该意识的转变预计需要30年以上在日本,独立住宅的比例趋向减小,高层集合住宅逐渐增加建筑工业化概述起源与发展,日本建筑中心对工厂化住宅的认定:将全套住宅建造过程中的2/3或以上在工厂完成的称为预制住宅,即主要结构部分(墙、柱、地板、栋梁、屋面、楼梯等,不包括隔断墙、辅助柱、底层地板、局楼梯、室外楼梯等)均为工厂生产的规格化部件,并采用装配式工法施工的住宅。
在日本,日本预制住宅的比例:日本85%的高层集合住宅使用大量的预制构件即:日本所有住宅中将近50%的住宅使用大量的预制构件,,,建筑工业化概述起源与发展,我国建筑工业化的起步更晚,直到20世纪50、60年代,预制构件才开始应用由混凝土预制构件厂,按统一模数和标准设计生产的构配件,运到施工现场后,进行机械吊装建成建筑主体优点是解决了人工在现场制作的缺点带来工程施工速度加快但不足之处是结构整体性削弱,接缝处理不当而产生渗漏、隔热问题,结构形式和外观设计单调,使城市建筑缺乏特色和美感 20世纪70年代,混凝土装配式预制构件的应用与研究更加普遍,并研究开发了混凝土大板建筑体系、框架轻板建筑体系等,钢结构网架在大跨度空间结构中也开始使用 20世纪80年代,随着垂直运输机械化和混凝土泵的使用,使现浇混凝土技术的应用更为广泛利用大模板和滑升模板的现浇混凝土的建筑结构也大量使用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构件建筑由于结构的整体性、抗震性和墙体防水问题未能很好地解决以及堆放场地大、经济性问题等诸原因,至20世纪80年代末,仅北方局部地区还在使用建筑工业化 概述 在中国,,,建筑工业化概述起源与发展,20世纪90年代后,建筑工程中以现浇混凝土结构应用较多,而预制装配式混凝土构件仅用于单层从业厂房和民用建筑的局部构件。
轻钢结构、钢结构在工业厂房、仓库、住宅、商场等民用建筑中开始得到应用钢结构自重轻、整体性抗震性好,施工速度快,大大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又具有环保、经济和美观的优点,建筑工业化开始向轻钢结构、钢结构方向发展 我国建筑工业化的起步虽迟,但发展迅速现在的建筑行业已成为国民经济中最活跃的行业,建筑工业已成为支柱工业之一建筑工业化 概述 在中国,,,建筑工业化概述起源与发展,建筑工业化在国内的进展,,,建筑工业化概述起源与发展,香港建筑工业化: 1953年, 启动“公屋计划” 香港的工业化在1953年开始起动当时香港发生了一场大火,把ShekKipMei棚户区基本上都烧光了,造成了53000多人无家可归于是,政府启动了公屋计划20世纪50年代香港仅有人口236万,到1965年达到400万,2001年全港人口670万香港居民住在私人楼宇公司建造的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