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秩序感》读书笔记

人***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1.72KB
约3页
文档ID:398219955
《秩序感》读书笔记_第1页
1/3

秩序感》读书笔记——对形式与秩序感的思考任何绘画作品的内容都必须通过一定的形式才能表现出来,我们看到的是形式,体会的 是内容自从几个世纪前开始,人们就对绘画中的形式进行了一定的研究16 世纪,英国 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认为,发现并认识形式是人类认知的目的17世纪, 英国经验主义学派注重感觉经验的快感,认为这种快感来源于形式上的满足和愉悦18 世 纪,德国古典美学的创始人康德提出了“先验形式”的概念,认为美仅仅涉及形式而不是内 容20世纪初,著名的英国形式主义者克莱夫•贝尔在《艺术》一书中提出“艺术的本质 是有意味的形式”,它能唤起人们的审美情感阿恩海姆在《艺术与视知觉》中也从装饰画 面和秩序感的角度探讨了秩序的存在作用由此可知,“形式”这一词始终贯穿在西方艺术 和美的问题之中,重视形式是西方几大美学理论和流派的共同点通过阅读《秩序感》这本书,我发现贡布里希同样重视对艺术形式的探索,他独特的艺 术形式观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被剖析和提炼,对艺术家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贡布里希提出艺术创作的发展模式是图式—修正,认为艺术家无法凭空创作出物象在 进行艺术创作之前,艺术家的头脑中需储备大量的图式。

这种图式主要来源于对传统习俗和 前辈艺术创作惯例的学习,以及对自身创作经验的总结,即创作内容主要来源于这两个方面 艺术家首先要遵循传统图式,图式决定了艺术家创作的内容,然后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 正,通过不断地试错、修正、匹配,调整其形式,使其作品具有形式美感,能够被欣赏者辨 认,最终完成创作这是一幅作品中形式美感和秩序感的来源艺术创作表现的是世界背后永恒的秩序,而世界背后的永恒秩序则需要通过人们对世界 的体验与认识来进行感知,从而逐步获得对秩序的感觉对于视觉艺术表现而言,秩序感是 人们在内在秩序需求的驱动下,发现秩序并表现秩序的一种生理机能人类的秩序感能够指 导人们去探究世界具有的审美意义,并通过视觉艺术的形式语言实现外在表达艺术创作的规律是秩序感与形式建构的和谐统一贡布里希认为,秩序感与形式建构 的和谐统一是艺术创作中的重要规律,遵循这一规律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艺术秩序感是 艺术家直观地感知与体验艺术形式的能力,它存在于艺术表现之中,还是人类心理、生理机 制的潜意识反映正如贡布里希在《秩序感》中所述:“有一种秩序感,它表现于所有设计 风格中而且,我们相信它的根在人类的生物遗传之中他认为秩序感是人类的自然本能, 是在长期生活和劳动中形成的生理功能。

大自然的进化过程也有秩序感,经过不断的磨合之 后,人类逐渐适应了自然的秩序,再反过来依据秩序感对自然环境进行改造,经过反复调节 之后自然与人达到了和谐统一同样,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时也应遵循秩序感与形式建构的 和谐统一,主要体现为艺术家在感知和创作中对客观物象的形式进行最基本的组织,使其在 意识层面符合艺术的理想秩序,然后促使艺术形式与作品达到秩序上的和谐,使观者有协调、 舒适的感觉秩序感自从人类文明的源头开始就在艺术中有了或多或少的表现,我们可以通过西方 艺术史各个时期作品的特点来分析古代埃及时期的建筑、雕刻以及壁画等方面,给人带来最突出的感觉是秩序感,根据当 时的社会环境,人物的尊卑关系决定了其比例的大小和构图等,固定的色彩程式和严格的规 章制度,把整个画面上所有的物体都放在同一平面上,注重对线条的勾勒和色彩的平涂,能 更好表现出结构体积和秩序古希腊时期的陶瓶绘画有坚实的轮廓和平衡的构图,放弃了立体感和空间感,大多数采 用黑色和红色两种颜色,以神话传说和日常的生活习俗为主要内容,通过流畅的线条来表现 人物形象,这种平面化的人物形象给人一种超自然的意味雕刻、建筑遵循着比例与和谐的 秩序感,追求精准的对称和谐,以求达到精神和灵魂的协调统一。

中世纪壁画以拜占庭绘画艺术为主,从教堂《查士丁尼皇帝和廷臣》镶嵌画作品中可以 看出,采用了平面的描写和对称的处理方法,色彩和明暗变化简洁,所有人物既没有动作, 也没有变化,时空间成为永恒存在,因为受教会和当时环境的影响,其当时的风格更加倾 向于公式化、程式化,其画面中有固定模式,人物僵硬毫无生气,画面强调装饰性,色彩与 线条的造型体现了平面性绘画精神古往今来的经典艺术作品中,无不体现着秩序感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贡布里希曾经说过: “人类的技巧趋于比我们的自然环境表现出更多的规则,而艺术表现的规则比其它形式的技 巧所能表现的更多经过画家凭借感知觉进行组织画面,既符合画面的建构又和谐了各部 分的关系法国画家米勒认为:“一幅画在根本上是很有秩序的,否则它就不成为一个构图, 秩序是指每一样东西都被安置在合适的位置上不论物体如何改动,最重要的就是秩序问题 秩序与协调仍是一回事对于一个艺术家或者是从事有关绘画研究等方面的人来说,绘画 作品首先要能够让人感到舒服或者能够让人感到作者所要表达的内心世界,而这就需要通过 各种表达方式所呈现的秩序感来实现了近期,湖北美院的刘寿祥老师来我们学校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水彩课程的教学。

在授课 过程中,他提到了秩序感在一幅画面中的重要性问题如果画面中的物体按照一定的秩序整 齐排列,或者在画面上出现了一组有秩序的线条,那么就会给观者带来视觉和心理上的愉悦 感这种有秩序的物体和线条就像是音符一样,会让画面产生音乐般的节奏感在他的所作 的静物画中,画了六个大小、色彩相近柠檬和三个蛇果,即是想通过同一物象的重复出现加 上有秩序的排列来营造画面的秩序美感风景画中的屋顶砖瓦线条和增加画面景深的线条也 有着同样的作用物体的排列可以让画面从构图上产生秩序感,除此之外,色彩通过一定形式的恰当摆 布也可以创造秩序感埃德加•德加是19世纪法国著名的印象派画家,秩序感在他的画中体现得较为透彻 在《浴后擦身的妇人》这幅色粉画中,德加使用了很多颜色,常常运用“批发式”的画法, 即将同一种颜色画在画面的不同部位上可以看出,橙色同时用在了左上角的窗帘上、右上 角的墙上、地毯上等多处地方,并且拖鞋和座椅也是在橙色的底色上叠加了明黄色用于描 绘浴巾阴影处的湖蓝色也同时出现在了地毯、座椅和背景墙上在不同的地方以块面的形式 重复运用同一色彩可以使观众的视线自然地从一个点移动到另一个点,在不同部位之间建立 联系,从而通过色彩之间的形式关系让画面自然地产生秩序感。

我也将这种色彩秩序的表现 方法学习运用在了自己的色粉画创作中画家在实践过程中大多通过自己敏锐的感受力来完成作品,一幅绘画作品要向观者叙 述事情,必然是从内容出发的,内容决定形式,任何形式的应用都服务于内容画家创作一 幅画面去引导观者欣赏,其背后必然存在着一定的秩序这种秩序就像是打印一张图片时电 脑里存有的对于这张图片的编码程序画家对于一幅画的呈现也承担着编码工作,只不过电 脑的秩序是纯理性的、机械的,而画家的秩序是受感性支配的理性对于画面的秩序性的把 握只能存在于感性和理性、分析和感觉之间,最终还是要以感受来作为评判的标准,理性的 分析只是一个过程,只是为了更好地表达出感受通过观看学习刘寿祥老师作画的全过程, 我觉得秩序感不仅仅存在于绘画的结果中,它还同时体现在绘画的过程里在刘老师的水彩 画中,除了水彩材料以外,还加入了马克笔、国画颜料、丙烯颜料,甚至会在画面上贴上宣 纸,这些材料技法的综合运用也会给水彩画种和画面本身带来秩序感,只是这种秩序感是存 在于绘画过程中的,而不是通过结果直观地表现出来的对材料的运用同样也是受到感性支 配,并且在不断尝试、修正后得出的一个相对理性的程式化行为视觉艺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曾说:“人们只需要承认,按照某种不为人知的神秘规 律,排列出的组合形式,会以某种特殊的方式感动我们,而艺术家的工作就是按照这种规律 去排列组合出能够感动我们的形式。

显然,艺术所表现的是对复杂的、庞大的世界秩序的 探寻与表达艺术之创造,艺术之审美,离不开秩序,离不开规律或许,正是依靠人类自 身的秩序感,艺术家才感知出并且表现出这种不为人知的神秘规律贡布里希的艺术形式观是在他多元的艺术理论背景之下,通过一次次深入实践研究才 得以形成的他的艺术形式观强调,艺术创作的发展模式是从图式到修正他的突出贡献在 于挖掘了艺术形式的根源、论证了艺术创作的发展模式、剖析了艺术创作遵循的规律他的 这种实证研究风范,为艺术创作提供了一个很有启发意义的视角,有助于艺术家深入思考艺 术形式与艺术创作的真正内涵,其艺术形式观不仅对今天中国的艺术和批评界具有重大意义, 而且对整个学术界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