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讲 运输问题的表上作业法运输问题的表上作业法 §1 运输问题事例§2 运输问题的一般形式 §3 表上作业法 §1 运输问题事例 (1) 已知,有4个产地(源点)生产的产品需销售到4个需求地(目的地或汇点),其源点产量和目的地需求量见表1-5表1-5 运输问题的需求量及产量目的地 需求量 源点 产量 1234总计 2228172390 1234总计 2418123690 其源点到目的地的单位产品的运费价格见图1-7§1 运输问题事例 (2)费 目 用 的源点 地12341③ ⑨ ⑤ ⑥ 2④ ① ⑦ ④3⑥⑧ ② ⑤4⑤⑤④③24181236 22 28 17 23图1-7 运输费用矩阵 表格旁边数字为产量和需要求量§2 运输问题的一般形式 ri——源i产量,aj——目的地j的需求量 §3 表上作业法 (1)与单纯形表格法一样,该法亦分两步进行:·求出初始基础可行解·求出最优解 1. 用最小元素法求出满意的初始基础可解其方法是,按照费用矩阵元素Cij增长顺序逐个选择引入基本解的变量xij,非退化情况下,每选择1个,就必然排除1个源点或目的地,最后一步可一次排除1个源点和1个目的地,这样便可得到一个初始基础可行解。
§3 表上作业法 (2)以上例考察,观察图1-7①∵min{cij}=c22=1故优先分配源2和目的地2之间的产品图1-8 最小元素法第1步 ③⑨⑤⑥④18 ①⑦④⑥⑧②⑤⑤⑤④③24 01222171023361828§3 表上作业法 (3)②余下元素中,最小值为c32=2 图1-9 最小元素法第2步 ③依此类推,最后获初始基础可行解示如图1-10中③⑨⑤⑥④18 ①⑦④⑥⑧12 ②⑤⑤⑤④③24 0122217102336182805§3 表上作业法 (4) 图1-10 初始基础可行解 即基础解为:x11=22,x12=18,x33=12,x42=8,x43=5,x44=23此时总费用为22522③2⑨⑤⑥④18①⑦⑤⑥⑧12②⑤⑤8⑤5④23③§3 表上作业法 (5) 2.求出最优解这有两种方法:闭回路法和位势法 ①闭回路法,其思路是令表中空格(即非基础解),对应的变量由0增加d单位,然后在保持产品供求平衡(即满足约束条件)情况下,使基础解参与变动,看其费有如何变化,若费用减少,则该非基变量可进入基,否则,加以排除,其思路与单纯形法一致现继上图继续改进基础解,直至达优。
i) 参见图1-11,分析非基变量x32增加d单位以后,其它基础解及费用变化§3 表上作业法 (6) 22③2⑨⑤⑥24④18①⑦④18⑥⑧+d12②-d⑤12⑤8⑤-d5④+d23③3622281723 2.求出最优解图1-11 回路法原理§3 表上作业法 (7)为使供求平衡,必须符合:x32+d→x42-d→x43+d→x33-d变动后,费用增加值为:8d-5d+4d-2d=5d,即费用增加,x32不能进基,为比较,把增加1个单位产品所引起的费用增加值填入相应的非基变量表格内,这又称检验值注意,在用回路法求解每个非基变量检验值时,在根据供求平衡寻找闭合回路过程中,其回路转折点必须是基础解!例如,分析非基解x31↑→x11↓→x12↑→x42↓→x43↑→x33↓→x31§3 表上作业法 (8) 22 ③2 ⑨ ⑤ ⑥24 ④18① ⑦ ④18 ⑥ ⑧ 12 ② ⑤12 ⑤8 ⑤ 5 ④23 ③3622281723 9695-3745-1对每个非基变量计算后,将其检验值填入图1-12中 图1-12 回路法计算结果 其中: 内表示费用元素 内表示检验值 表内其它值为基础解。
§3 表上作业法 (9) ii) 观察表格,或检验值全部≥0,已达最优胜,结束否则,选取最负的检验值所对的非基变量,令其进基图1-12中,x13的检验值为最负,故令x13进基,应使x13尽量大,但又 必 须 使 其 它 变 量 非 负 观 察 x13变 化 规 律 :x13↑→x12↓→x42↑→x43↓应取下降变量中的最小值作为x13的值此时min{x12 ,x43}=min{2,5}=2故令x13=2则x12=0,x42=10,x43=3将图1-12修正后,再求出当前非变量的检验值,示如图1-13非基础解的检验数合为正,故获最成解,总费用为249§3 表上作业法 (10) 22 ③ ⑨ 2 ⑤ ⑥24 ④18① ⑦ ④18 ⑥ ⑧ 12 ② ⑤12 ⑤10⑤ 3 ④23 ③3622281723 636357452图1-13 回路法所得最优表格 §3 表上作业法 (11) ② 位势法(简捷法) 该法对运输费用矩阵表格每次可确定一组“行值”和“列值”确定原则为使得每个基础变量之费用cij等于相应得行、列值之和,根据该原则求出行列值之后,用这些值再去求解每个非基本变量的检验数。
结合本例阐述该步骤:(见图1-14) §3 表上作业法 (12)图1-14 用位势法求解实例 22 ③2 ⑨ ⑤ ⑥24 ④18① ⑦ ④18 ⑥ ⑧ 12 ② ⑤12 ⑤8 ⑤ 5 ④23 ③3622281723 969-35745-1S1S2S3S4 t1t2t3t4§3 表上作业法 (13) i) 令si,tj分别为行值和列值 求解方程:si+tj=cij [xijB基集] 从方程知,共有m+n-1个方程和m+n个未知量由于我们感兴趣的是相对值,故可令任一个行值或列值等于某个固定值,例如令t1=0,即可求出各行、列值,可见“行”“列”值不是唯一的 对于本例,令t1=0后,解联立方程: §3 表上作业法 (14) ii)根据已得的si,tj值求出非基础的检验值(或成本变动值)ij: ij =cij-(si+tj) 例如:图1-14中,13=c13-(s1+t3)=5-(3+5)=-3 若13<0,则可进入基,根据此法求出所有非基本变量对应的检验值(成本变动值)后,选取minij (ij <0)所对应的变量进入基础解。
图1-14中得知,13=-3为最小值,令x13进基,采用回路法找出应离开的基变量,重新调整后,仍按上述步骤反复运算,最后得出最优解 现在看位势法的对偶解释: 结合本例,示如表1-6中§3 表上作业法 (15)表1-6 位势法的对偶解释x11+x12+x13+x14 =24 x21+x22+x23+x24 =18 x31+x32+x43+x44 =12 x41+x42+x43+x44 =36x11 +x21 + x31 + x41 =22 x12 +x22 +x32 +x42 =28 x13 +x23 +x33 +x43 =17 x14 +x24 +x34 +x44 =23 (r1)s1(r2)s2(r3)s3(r4)s4(a1)t1(a2)t2(a3)t3(a4)t4c11 c12 c13 c14 ……………………………….. c44§3 表上作业法 (16) 表1-6列出了本例的供求关系的8个约束方程。
(由于 ,故只有7个独立约束方程) 该规划的对偶约束必为:§3 表上作业法 (17) 显然,si,tj即是对偶问题的对偶变量y共8个对偶变量, 每次送代时有7个基础解变量,可写出7平衡方程式:si + tj = cij(xij B) 这与上面分析完全一致因此,位势法实质每一步都是首 先求解对偶方程的平衡解,这与单纯形法思路相同 唯一差别是,本文在单纯形法引进的检验数为zs-cs,而运 输问题引进的检验值cs-zs,相差一符号,这并无本质差 别,只是判断时注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