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高校参与碳中和行动的意义、策略与评价

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3KB
约7页
文档ID:535893807
高校参与碳中和行动的意义、策略与评价_第1页
1/7

高校参与碳中和行动的意义、策略与评价——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重要的议题,碳中和行动是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性策略 在教育系统中,高等教育机构(Higher Educa tion Ins titut es )最早将碳中和纳入学校 的办学理念和评价指标1977年, 《第比利斯宣言》正式发布,这是第一个阐述高校参与 环境教育和可持续发展的国际宣言,随后,《哈利法克斯宣言》《哥白尼宪章》等国际宣 言也分别将可持续发展纳入高校的责任范畴,德国、英国和美国以立法的形式将其明确下 来碳中和行动不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内在要求也是重要 路径之一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发展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 成危害的发展”,它既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所要求的发展模式从高等教育机构改革的 视角来看,可持续发展理念有四个内涵:第一,可持续性,合理调配利用高等教育资源, 预留连续发展空间,不因当前发展而损害今后发展;第二,整体性,将社会经济系统、学 校、学院与个体的发展视作相互联系的整体;第三,协调性,注重物质与精神的协同,促 进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等各个功能的协调发展,防止片面畸形发展;第四,公平性,关 注不同地区、组织和个体以及不同时期的公平。

一、研究背景(一) 碳中和行动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共识气候变化是21世纪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碳中和行动则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定性因 素之一据世界气象组织观测: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气温屡创新高, 2010—2020年人类 经历了有史以来平均气温最高的十年,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警告,“(气温)已迅速逼 近灾难的临界值”气候变化会导致冰冻圈融化和极端天气频发,进而干扰生产生活并导 致经济损失,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全球气温升高1 °C会使年均气温25 °C的国家的 经济增长率下降1.2%全球气温稳定的前提是温室气体“净”排放量为零,即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排放和吸收达 到动态平衡,即中和(Neutrality)或净零排放(Net-zero Emissions)人为活动产生 的温室气体主要是二氧化碳,因此,各种政策文件和报道也将中和这一目标具体表述为: 碳中和(Carbon Neut rali ty)、净零碳排放(Ne t-zero Carbon Emissions)、气候中和 (Clima te Neu tral ity)、净零排放(Net-zero Emissions )等二)开展碳中和行动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决策 碳中和将对全球发展和人类生存带来巨大影响,联合国积极呼吁全球各国推进碳中和,并 以国际法的形式予以保障。

为了实现发展转型,彰显大国担当,2020年9月22 日,习近 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发表讲话,承诺中国将在2030 年前实现碳 达峰,努力争取2060 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3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强调要 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碳达峰和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 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目前,各部委、央企和 省市的相关政策法规密集出台,如生态环境部制定了《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 态环境保护相关工作的指导意见》和《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国资委研究修 订了《中央企业能源节约与生态环境保护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等然而,由于 欧美产业升级和碳达峰时间都早于中国,加上历史排放量、产业分工和发展阶段有差异, 同样以碳中和为目标,中国的减排斜率将更加陡峭这就要求企业、政府、社会机构和个 人积极参与,共同为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三)碳中和行动将对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碳中和行动对中国经济、社会和政治都会产生重大影响首先,碳中和将导致经济生产和 产业体系发生结构性变革,绿色、清洁和高效的发展要求倒逼产业链重构,改变中国在全 球产业价值链中的地位。

其次,碳中和还将引导普通大众转变消费理念和生活方式,形成 绿色、节约和可循环的模式2021年 5月,上海市宣布实施“碳普惠”工作,将市民在绿 色出行、杜绝浪费、垃圾分类等方面的低碳行为转换为“碳积分”,并对接碳交易市场和 消费平台,毫无疑问,此类改革会影响公众的生活习惯最后,碳中和行动还将推动全球 气候治理体系变革,并通过碳交易市场等途径重塑国际贸易规则,为中国提升全球治理能 力提供契机但是,在推进碳中和过程中,受益群体和国际协定都十分复杂,正如丁仲礼 院士所说,“(碳)排放权是发展权,也是人权”我们必须认识到,碳中和既是环保目 标,更是后殖民时代发达国家对后发国家 “卡脖子”的手段中国抓住时间窗口开展碳 中和行动,既能为全球提供示范,也能提前布局探索关键技术,在新的规则体系中扮演更 重要的角色二、高校参与碳中和行动的现实意义高等教育机构的碳排放量较低,高校对碳中和行动的贡献主要体现在智力驱动、人才支持 和价值引领等方面从可持续发展理念来看,高校参与碳中和行动有助于推动社会经济系 统转型,激发机构自身及相关群体的责任意识,帮助大学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培养具有 社会责任感的未来公民一)参与碳中和行动是高校推动社会转型的使命所在 碳中和意味着整个社会经济系统转向可持续发展,大学具有强大的科研能力、社会影响力 和人才培育力,应当承担起推动社会迈向碳中和的转型重任。

2019年12月,第25届联合 国气候变化大会期间,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Global Alliance of Univers it ies on Climate, GAUC)举行了“关于碳中和技术的多边研究项目”学术会议,清华大学等联盟 成员围绕碳中和的关键技术展开交流,明确了依托各自优势学科开展合作研究的计划借 助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清华大学扩大了国际学术影响力、科研领导力,促进低碳科技 成果转化,为碳中和转型贡献力量大学也可以与地方政府合作,围绕地方的支柱产业开 展政产学研定向合作,推动地方的碳中和转型进程2021年5月,西北大学与榆林市人民 政府共建西北大学榆林碳中和科创中心,围绕碳捕捉和封存、化石能源清洁利用、碳经济 和政策研究等重点方向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促进地方能源结构和产业结 构的转型二) 参与碳中和行动是高校履行社会责任的内在要求 一流大学应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主动开展碳中和研究、教学和社区活动,为社会树立行 动榜样美国西北大学校长莫顿•夏皮罗(Morton Shapiro)认为,大学应当“让世界变 得更好(Make things better),大学有责任去解决全球性重大挑战,并为之付出努力、 做出贡献,大学的教职员工在改善人类生活、促进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以及解决人类生存 的实际问题方面应成为引领者”。

三) 参与碳中和行动是高校塑造社会形象的重要途径高校参与碳中和行动,建设碳中和校园(Carbon-Neutral Campus),能够为自身甚至国 家塑造良好的外部形象首先,参与碳中和行动能够向社会展示大学的责任意识,体现大 学引领社会发展的价值其次,大学参与碳中和行动,能够向用人机构展示重视价值理性 和社会责任的人才培养目标最后,大学参与碳中和行动有利于在国际舞台上展现自身、 教育系统乃至国家的形象2015年,美国为了展现高等教育界对巴黎气候变化大会及碳中 和倡议的支持,白宫发起“美国校园气候行动”(American Campuses Act on Climate), 全美共有318所学校的400余万学生加入行动,并发布了《美国校园气候行动宣言》:“(美国)高等教育机构支持清洁能源和气候行动,将立即采取行动加速向低碳校园过渡 并在整个校园内推进可持续且富有韧性的变革实践,避免对全球经济繁荣和公共健康造成 威胁”四) 参与碳中和行动是高校培养未来公民的应有理念一流大学以培养未来公民为目标,帮助学生养成公民意识国际性大学联盟塔卢瓦尔联盟(The Talloires Ne twork)以加强高等教育对公民角色和社会责任的培养为目标,其成立 宣言强调:“大学有责任培养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这是一个民主和公平社会的 核心”。

在当下的中国社会,碳中和已经成为每位教职员工和学生必须承担的责任,碳中 和行动是在未来社会中人们必不可少的行为习惯随着社会认可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大学 将参与碳中和纳入学校发展的战略规划或人才培养的使命(Mission)、愿景(Vision) 或价值观(Values)中如美国圣母大学成立了大学可持续发展委员会(University Commi tt ee for Sus tainabili ty),制定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政策,帮助和监督院系参与碳 中和校园建设又如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为保持学校在气候研究和可持续教育方面 的领先地位,起草了碳中和规划(UCLA Carbon Neutrality Plan),系统梳理了学校的 碳排放来源,有针对性地提出减排策略三、高校参与碳中和行动的实践策略厘清碳中和的实现路径,是高校参与碳中和行动的前提现有技术将碳中和的实现路径分 为降碳、零碳和负碳三种,如表1所示首先是降碳途径,高校可以通过降低建筑能耗和 环境污染等方式实现碳减排;其次是零碳途径,高校可采用新能源交通工具和设备等实现 零排放;最后是负碳途径,高校可以通过科研和技术转化等形式帮助企业等实现负排放目 标。

基于上述分析和现有文献进行研究,针对高校参与碳中和行动提出五条具体建议一) 全面开展碳盘点工作,建立校级碳监测与管理系统大学参与碳中和行动首先要全面盘点学校的碳排放,进而建立监测与管理系统,为学校碳 中和行动奠定基础碳盘点是指全面检查学校的碳源,梳理与碳中和行动有关的影响因素 基于碳盘点结果可以建立校级碳监测与管理系统,包括三个子系统:第一,碳盘点与监测 子系统,主要负责盘点和监测校内碳排放源和排放机构,关注新增碳源和总体排放情况; 第二,碳评估与排放管理子系统,对学校的碳排放量、排放强度和影响因素进行评估,设 定排放目标和排放绩效并实施管理;第三,碳指导与监督子系统,总结行动方案、监测效 果和管理经验,针对具体单位的碳排放指定减排方案并提供指导,对校内的碳中和工作进 行监督在碳监测和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学校能够进一步采取碳中和系列行动,包括针对 难点和热点议题开展科技研究和创新创业活动,围绕节能降碳目标开展校园活动,或寻求 转型经验二) 围绕碳中和相关议题,布局科学技术和智库研究实现碳中和的难度和复杂程度不容小觑,面临一系列技术和政策难题,需要高质量的科学 技术研究成果和智库研究成果作为支撑。

从技术实现角度来看,零碳工艺和材料研究、负 碳技术开发等都是亟待攻克且具有重大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的热点技术从政策和法律角 度看,碳税和碳交易市场等碳定价机制设计、产业政策工具的运用、低碳转型的实现路径 和不确定因素分析等都是影响中国碳达峰碳中和进程的因素从社会发展和伦理角度看, 碳中和进程需要兼顾公平减排和经济发展,协调促进社会发展和环境转型,确保决策和参 与过程具有科学性面对碳中和这一巨型议题(Mega Issue),发挥科学技术研究和智库 研究的协同支撑作用是我国实现碳中和并为全球贡献“中国方案”的关键2021年5月 22日,上海交通大学成立碳中和发展研究院和中英国际低碳学院,围绕低碳和可持续发展 开展高端智库建设和交叉学科研究,为国内高校布局碳中和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借鉴三)针对碳中和热点方向,鼓励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碳中和行动将催生一批具有商业应用潜力的热点领域,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广阔的创新创 业空间一方面,随着碳中和具体路线和政策的陆续出台,大。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