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

博****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61.10KB
约236页
文档ID:533470726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_第1页
1/236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目录第一章清洁与舒适一、 病室环境管理二、 床单位管理三、 晨晚间护理四、 口腔护理五、 会阴护理六、 协助沐浴侏上擦浴七、 床上洗头第二章营养与排泄护理一、 协助进食冰二、 肠内营养支持三、 肠夕卜营养支持四、 排尿异常护理五、 排便异常的护理六、 导尿七、 灌肠八、 持续膀胱冲洗 第三章身体体位管理一、 卧位护理二、 制动护理三、 体位转换四、 轮椅与平车使用第四章常见症状护理一、 呼吸困难的护理二、 咳嗽、咳痰的护理三、 咯血的护理四、 恶心、呕吐的护理五、 呕血、便血的护理六、 腹胀的护理七、 心悸的护理八、 头晕的护理九、 抽搐的护理 十、疼痛的护理 十一、水肿的护理 十二、发热的护理第五章皮肤伤口箔口护理一、 压疮预防二、 压疮护理三、 伤口护理四、 造口护理五、 静脉炎预防及护理六、 烧伤创面护理七、 供皮区皮肤护理八、 植皮区皮肤护理九、 糖尿病足预防十、糖尿病足护理十一、截肢护理第六章气道护理操作一、 吸氧二、 有效排痰三、 口咽通气道放置四、 气管插管的配合五、 人工气道固定六、 气管导管气囊压力监测七、 人工气道湿化八、 气道内吸引九、 气管导管气囊上滞留物清除十、经口插管患者口腔护理十一、拔除气管插管的配合十二、气管切开伤口换药十三、气管切开套管内套管更换及清洗十四、无创正压通气十五、有创机械通气第七章引流护理一、 胃肠减压的护理二、 腹腔引流的护理三、 “T”管引流的护理四、 经皮肝穿刺置管引流术(PTCD)的护理五、 伤口负压引流的护理六、 胸腔闭式引流的护理七、 心包、纵膈引流的护理八、 脑室、硬膜外、硬膜下引流的护理 第八章围手术期护理一、 术前护理二、 术中护理三、 术后护理第九章 常用监测技术与身体评估一、 体温监测二、 脉搏、呼吸三、 无创血压四、 有创血压监测五、 心电监测六、 血糖监测七、 血氧饱和度(SPO 2)的监测八、 中心静脉压监测九、 Swan-Ganz 导管监测十、容量监测仪监测十一、二氧化碳分压监测十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监测十三、一般状态评估十四、循环系统评估十五、呼吸系统评估十六、消化系统评估十七、神经系统评估第十章急救技术一、 心肺复苏二、 环甲膜穿刺三、 膈下腹部冲击法四、 胸外心脏非同步直流电除颤五、 洗胃六、 止血第十一章常用标本采集一、 血标本采集二、 血培养标本采集三、 血气分析标本采集四、 尿标本采集五、 便标本采集六、 呼吸道标本采集七、 导管培养标本采集第十二章给药治疗与护理一、 护理单元药品管理二、 口服给药三、 抽吸药液四、 皮内注射五、 皮下注射六、 肌肉注射七、 静脉注射八、 密闭式静脉输液九、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输液十、中心静脉导管(CVC)维护十一、植入式静脉输液港(PORT)维护十二、静脉给药辅助装置应用十三、密闭式静脉输血十四、局部给药第十三章 化学治疗、生物治疗及放射治疗的护理一、 化学治疗静脉的选择二、 化学治疗药物静脉外渗的护理三、 化学治疗引起口腔炎的护理四、 脱发的护理五、 骨髓抑制的护理六、 生物治疗过敏反应的护理七、 生物治疗皮肤反应的护理八、 生物治疗流感样症状的护理九、 放疗皮肤反应的护理第十四章孕产期护理一、 宫高和腹围的测量二、 四步触诊三、 听诊胎心音四、 胎心电子监测五、 胎动计数六、 分娩期护理七、 外阴部消毒八、 会阴保护九、 会阴切开缝合十、会阴护理十一、子宫复旧护理十二、母乳喂养十三、乳头皲裂的护理十四、乳房按摩十五、产褥期保健操十六、引产术的护理第十五章新生儿屡幼儿护理、眼部护理二、 脐部护理三、 臀部护理四、 沐浴五、 奶瓶喂养六、 非营养性吸吮七、 经胃饲管/十二指肠管饲喂养八、 经皮氧饱和度(TcSO 2)监测九、 吸氧十、暖箱护理十一、光照疗法十二、气管内吸痰十三、脐静脉插管换血疗法护理配合十四、脐静脉置管术后护理十五、夕卜周动、静脉同步换血疗法十六、新生儿复苏十七、体重测量十八、身高测量十九、头、胸、腹围测量二十、婴幼儿喂养二十一、口服给药第十六章血液净化专科护理操作一、 血液透析操作二、 血液灌流操作三、 血浆置换操作四、 血液滤过操作五、 腹膜透析换液操作(简称CAPD )六、 自动化腹膜透析(简称APD)七、 更换腹膜透析短管八、 腹膜透析导管外出口处换药及护理九、 腹膜平衡试验(简称PET)十、腹膜透析新患者培训操作第十七章心理护理一、 收集心理社会资料二、 护患沟通三、 患者情绪调节四、 压力与应对五、 尊重患者权利六、 利用社会支持系统七、 疼痛评估与控制八、 临终关怀第一章清洁与舒适环境清洁是指清除环境中物体表面的污垢,患者清洁 是指采取包括沐浴、皮肤护理等操作,使患者身体清洁与 舒适,预防感染及并发症。

一、病室环境管理(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 评估病室环境的空间、光线、温度、湿度;2. 评估病室安全保障设施二)操作要点1. 病床间距不小少于1米;2. 室内温度宜保持在18C-22C,湿度在40%-60% ;3. 空气流通、清新、光线适宜;4. 病室物体表面清洁,安全标识醒目;5. 保持病室安静三) 指导要点1. 告知患者及家属遵守病室管理制度;2. 指导患者了解防跌倒、防坠床、防烫伤等安全措施四) 注意事项1. 病室布局合理,符合医院感染管理要求;2. 通风时,注意帮助患者保暖;3. 加强护患沟通,取得患者理解合作二、床单位管理(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了解患者病情、意识、合作程度、自理程度、管路;2. 评估床单位安全、方便、整洁程度二)操作要点1. 备用床/暂空床(1) 移开床旁桌椅于适宜位置,将铺床用物放于床旁 椅上;(2) 从床头全床尾铺平床褥后,铺上床单或床罩;(3) 将棉胎或毛毯套入被套内,被套上端距床头15厘 米;(4) 两侧内折后与床内沿平齐,尾端内折后与床垫尾 端平齐;(5) 暂空床的盖被上端内折1/4,再扇形三折于床尾并 使之平齐;(6) 套枕套,将枕头横着平放于床头正中;(7) 移回床旁桌、床旁椅;(8) 处理用物。

2. 麻醉床(1) 1-2同“备用床暂空床”步骤;(2) 根据患者手术麻醉情况和手术部位铺单;(3) 盖被放置方便搬运;(4) 套枕套后,将枕头横立于床头正中;(5) 移回床旁桌、床旁椅;(6) 处理用物,洗手3. 卧床患者更换被单(1) 与患者沟通、取得配合;(2) 移开床旁桌椅;(3) 将枕头及患者移向对侧,使患者侧卧,背对护士;(4) 松开近侧各层床单,将其上卷于中线处塞于患者 身下,清扫整理近侧床褥;依次铺近侧各层床单;(5) 将患者及枕头移至近侧,使患者侧卧,面对护士, 护士转至对侧时拉起床挡;(6) 松开对侧各层床单,将其内卷后取出,同法清扫 和铺单;(7) 患者平卧,更换清洁被套及枕套;(8) 移回床旁桌椅;(9) 根据病情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三) 指导要点1. 告知患者床单位管理的目的及配合方法;2. 指导患者及家属正确使用床单位辅助设施四) 注意事项1. 铺床方法正确,运用人体力学原理,防止职业损伤;2. 操作过程中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病情变化,注意为患 者保暖,保护患者隐私部位;3. 操作中正确使用床档保护患者,避免牵拉管道;4. 选择铺橡胶单和中单时,其位置根据患者麻醉方式和 手术部位而定;避免橡胶单外接触患者皮肤。

三、 晨晚间护理(一) 评估及观察要点1・了解患者的护理级别、病情、意识、自理程度,评估 患者清洁卫生及皮肤受压情况;2. 评估病室环境及床单位的清洁程度;3. 操作中,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二) 操作要点1. 备齐用物;2. 整理床单位,必要时更换被服;3. 根据患者自理程度协助患者清洁口腔、洗脸、洗脚、 梳头、会阴护理三) 指导要点告知患者晨晚间护理的目的和配合方法四) 注意事项1. 为患者保暖,保护患者隐私部位;2. 维护管路安全;3. 眼睑不能闭合的患者应保持角膜湿润,防治角膜感染;4. 发现皮肤黏膜异常,及时处理或报告医生;5. 实施湿式扫床,预防交叉感染四、 口腔护理(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 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配合程度;2. 观察口腔有无异味,黏膜有无溃疡、出血、糜烂,牙齿有无松动,有无活动性义齿;(二) 操作要点1・向患者解释口腔护理的目的、配合要点及注意事项, 备齐用物;2. 遵医嘱选择口腔护理溶液;3. 协助患者取舒适恰当的体位;4. 胸前垫治疗巾;5. 正确擦洗牙齿表面、颊部、舌面及硬腭部;6. 操作前后应认真清点棉球;7. 协助患者恢复体位,处理用物三) 指导要点。

告知患者口腔护理的目的和配合方法四) 注意事项1. 操作时避免弯钳触及牙龈或口腔黏膜;2. 昏迷或意识模糊的患者棉球不能过湿,不能漱口;3. 有活动性义齿的患者协助清洗义齿五、会阴护理(一) 评估和观察要点1・了解患者的病情、意识、配合程度,有无留置导尿管;2. 评估患者会阴清洁程度、会阴皮肤黏膜情况;3. 评估病室温度及遮蔽程度;(二) 操作要点1・向患者解释会阴护理的目的和配合要点,备齐用物;2. 患者取仰卧外展屈膝位;3. 臀下垫防水中单;4. 用温热毛巾或棉球由前向后擦洗会阴,先清洁尿道口 周围,后清洁肛门;5. 擦洗完后擦干皮肤,皮肤黏膜有红肿、溃破或分泌物 异常时需及时给予处理;6. 协助患者恢复体位并穿好衣裤,整理床单位,处理用 物三) 指导要点1. 指导患者会阴护理的目的及配合方法;2. 指导患者观察阴道分泌物、气味等的变化四) 注意事项1. 水温不宜过高;2. 女性患者月经期宜采用会阴冲洗;3. 为患者保暖,保护患者隐私部位;六、协助沐浴/床上擦浴(一) 评估和观察要点1. 评估患者的病情、自理能力、沐浴习惯及合作程度;2. 评估病室或浴室环境;3. 评估患者皮肤状况;4. 观察患者在沐浴中及沐浴后的反应。

二) 操作要点1. 协助沐浴:(1) 向患者解释协助沐浴的目的及注意事项,取得配合.口,(2) 调节室温和水温;(3) 护理人员陪同送入浴室,协助穿脱衣裤;(4) 观察病情变化2. 床上擦浴:(1) 向患者解释床上擦浴的目的及配合要点;(2) 调节室温和水温;(3) 保护患者隐私,给予遮蔽;(4) 按顺序(洗面、颈部、胸部、双上肢、双手、双 下肢、双足、会阴部)擦洗;(5) 协助患者更换清洁衣服;(6) 整理床单位,整理用物三) 指导要点1. 协助沐浴时,指导患。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