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护理(上),十病区 王丽华,心脏瓣膜病,概念:是指心瓣膜由于先天发育异常或后天性疾病造成的器质性病变 瓣膜的结构改变大致分两种: 狭窄:指瓣膜张开的幅度不够,造成进入下一个心腔的血液减少 关闭不全:指瓣膜关的不严,造成部分血液返流,心脏血液流动示意图,上下腔静脉→右房→三尖瓣→右室→肺动脉→肺→肺静脉→左房→二尖瓣→左室→主动脉瓣→主动脉,心瓣膜示意图,正常及病变瓣膜开闭示意图,,,二尖瓣狭窄,病因,1. 风湿性(最常见、占50%):急性风湿热至少2年才出现瓣膜狭窄; 2. 反复链球菌性扁桃体炎或咽峡炎, 3. 其它病因罕见病理生理,,二狭时,血液从左房流入左室受阻-------------------------------------左房高压,左房扩大,左房衰竭,晚期肺动脉高压,呼吸困难 咳嗽咯血,肺静脉高压、肺毛细血管高压,左室失用性萎缩,Graham Steell杂音,4、5肋间收缩期杂音,肺淤血,三闭,肺动脉扩张,右心室扩大,,,,,,,,,,,,,,高压二尖瓣心,瓣口面积与临床关系,正常二尖瓣质地柔软,瓣口面积约4~6cm2,当瓣口面积减小一半才出现狭窄的相应表现。
分度: 轻度:瓣口面积>1.5cm2; 中度:瓣口面积为1.0~1.5cm2; 重度:瓣口面积<1.0cm2临床表现 ——症状,,,,,,,,,,,,,,,,,,代偿期,失代偿期,右心衰竭期,失代偿期,1. 呼吸困难 最早症状; 2. 咯血 ① 突然大量咯血:由于支气管静脉扩张破裂引起,常出血剧烈;在二尖瓣狭窄持续存在时,支气管静脉壁逐渐增厚,不会再发生出血 ② 咳血性痰: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时发生 ③ 粉红色泡沫样痰:急性肺水肿 ④ 肺梗死伴有咯血 ⑤ 伴有肺部感染时可有痰中带血 3. 咳嗽 4. 声音嘶哑,心脏瓣膜病的临床表现,,右心衰竭期,长期肺动脉高压,导致肺小动脉硬化,进而发展为右心室肥大和扩张 体循环静脉淤血; 肝肿大、压痛; 下肢水肿; 腹水临床表现——体征,二尖瓣面容 患者两颧呈紫红色、口唇轻度紫绀,诊断,主要根据心尖区舒张期隆隆样杂音或伴舒张期震颤、第一心音亢进和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 目前多采用超声心动图诊断心脏瓣膜病 X线检查呈梨形心影 心电图出现二尖瓣型P波 既往如有风湿史更有助确立诊断并发症,肺部感染 长期肺淤血,易致肺部感染,为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的主要诱因。
心力衰竭 为死亡主要原因 心律失常 以心房颤动最为常见,常使心力衰竭加重,并易发生栓塞 感染性心内膜炎 栓塞 在并发心房颤动患者中尤为常见 急性肺水肿 是重度二尖瓣狭窄早期的并发症治疗,一、药物治疗: 适于轻中度者,症状较轻,无介入或外科治疗指征; 常用药物: 青霉素(预防B族溶血性链球菌感); β-受体阻滞剂、洋地黄(用于控制房颤心室率,窦律时无益); 口服抗凝剂(房颤时); 其它措施:限制食盐摄入,有症状者限制活动,中度无症状者每年随访超声心动图治疗,二、介入性治疗 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主要适用于单纯二尖瓣狭窄、瓣口面积0.8~1.2cm2,无明显关闭不全,无房颤与血栓的患者治疗,三、外科手术1. 瓣膜分离或修补,矫正心脏瓣膜过窄或关闭不全的问题2. 瓣膜置换,通过人工瓣膜替换损害严重的自身瓣膜 生物瓣:以同种或异种生物组织制成(如猪心瓣),血栓发生率低,不需长期抗凝,缺点是容易退行性变、钙化,导致使用年限缩短,再次手术率较高; 机械瓣:以人工材料如硅胶、高分子聚合物等制成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但有血栓栓塞危险,需要长期服药抗凝;,心脏瓣膜病患者的护理(下),十病区 王丽华,问题,1、如何指导病人腹式呼吸、有效咳嗽排痰? 2、如何维持呼吸功能? 3、如何观察心脏瓣膜手术病人入出液量的平衡? 4、临时起搏器的应用 4、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 5、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及护理? 6、抗凝治疗的观察及护理?,术前——纠正心衰、改善心功能,1、术前常规给予强心、利尿及扩血管治疗 2、注意水电解质的平衡、维持血清钾浓度在4.0mmol/L以上 3、控制心率在正常范围,减轻心脏的前后负荷及营养心肌 4、间断低流量给氧,增加心肌储备功能,术前——加强呼吸道管理,1、控制呼吸道感染,检查有无口腔咽部、皮肤等各部位的感染 2、术前一周训练深呼吸,示范并指导病人缩唇式呼吸。
3、训练咳痰方法:即深呼吸后突然从气管内咳出,直至掌握术前——营养、支持,1、选择营养好、易消化、低盐、低脂肪、高维生素、高钾的食物应限制钠盐摄入,少吃咸菜、咸肉、咸酱瓜等 2、在活动耐力范围内适度活动或卧床每天饭后顺时针按摩腹部20分钟,促进肠蠕动增进食欲; 3、必要时静脉补充营养; 4、监测营养状况:监测反应机体营养状况的指标是否改善,如血浆清蛋白等;,术后——常见并发症,出血:术后3~4小时,心包纵膈引流液呈鲜红色,量大于100ml/小时 心包填塞 心律失常:室性早搏,室上速,短阵室速,室颤 等 感染:应用抗菌药物 脑功能障碍:观察病人意识,瞳孔,运动和感觉,术后——循环系统维护,1、密切观察血容量、心肌功能、心律失常、酸碱指标,密切监测血压、中心静脉压、尿量的变化,严防术后低钾血症 2、持续心电监护,严密观察患者心率及心律的变化,心率维持在80-100次/分 3、心律:室性早搏,室上速,短阵室速,室颤,可选择临时起搏器或预防性使用利多卡因、胺碘酮及时处理严重室性心律失常,注意术后血清钾宜维持在4.5~5.5 mmol/L 4、术后血压宜维持在<100/60 mmHg(1 mmHg=O.133 kPa) 5、尿量:要求尿量保持在1 mI/(kg体重·h) ,如尿量<30 ml/h时,排除血容量的不足,应警惕心、肾功能不全的发生。
6、输液护理:术后及时补充血容量,术后CVP一般要求保持在8~15 cmH2O,控制输液速度和量,一般每天输液<1500ml,速度每分钟10-30滴为宜,减轻心脏负荷; 7、保持液体出量稍大于入量术后——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1、术后常规使用正性肌力药多巴胺4~10 ug/(kg·min)微泵泵入 2、硝普钠0.5-2.0 ug/(kg·min) 3、有低心排者可用肾上腺素 0.01~0.05ug/(kg.min) 4、使用单独的中心静脉通道,避免其他药物的影响 5、强心扩血管药物维持3~4 d左右逐渐减量过渡为口服 6、预先配置好血管活性药物,及时续泵血管活性药用药注意事项,一、避免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激烈波动 1、使用单独的中心静脉通道,避免经同一通路推注其他药物,以防积存在通路中的高浓度药物被快速推入静脉;升压药和降压药不同通路输注 2、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注意从低浓度、低速度开始 3、在换管及使用中应及时、快速更换药物泵在接近完成报警前预先配置好药物,及时续泵 有些患者对血管活性药物特别敏感和依赖,极微量速度的改变或极短时的中断即可引起血压、心率的大幅度波动,出现一过性的不适,甚至危及生命。
血管活性药用药注意事项,二、充分掌握注射泵的性能及操作,经常检查泵的运行是否正常静脉泵药时应先启动泵,再接到静脉通路上 三、用药期间根据血压、心率和心律情况调整注射速度,确保药物应用的有效剂量四、如有两种微泵用药通过三通从同一种静脉同时输入时,应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及速度相当当速度相差过多时,速度快的一路因推入压力过大,可影响或阻碍速度慢者药液的泵入微泵速度过慢< 1ml/ h 时,极易引起静脉回血及阻塞血管活性药用药注意事项,五、逐渐减量过渡为口服在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时,停用过早或减量速度过快,易引起停药反应,导致不良后果因此,在血管活性药物应用中,应严格遵守循序渐进原则, 逐渐减量,强心扩血管药物维持3~4 d左右,并予口服药物逐渐替代 六、静脉药物输注常见并发症:渗漏、过敏、静脉炎、组织坏死,术后——各种引流管的观察及护理,1、术后常规床边备床头吸引器,检查并调整负压,准备5根粗细适宜的吸痰管 2、常见引流管有心包、纵膈引流管,保持密闭负压状态,10~20分钟挤压引流管一次,密切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出血速度等 3、当出血量>100mL连续3-4h以上者,呈鲜红色或有较多血细胞凝集块,伴血压下降、脉搏增快、躁动、出冷汗等低血容量表现,有活动性出血的可能,应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4、根据医嘱使用止血药并监测止血效果 5、另有尿管,保持尿管通畅,严密观察尿量、颜色、比重,准确记录尿量,必要时每小时记录术后——临时起搏器的护理,一、观察要点:生命体征,心律,心率,皮温,足背动脉搏动,穿刺点 二、术前向患者介绍 三、术后护理 1)卧位:平卧位,术侧髋关节制动,右下肢2小时被动按摩一次,防止血栓 2)临时起搏器固定于床边,防止脱位了解起搏阈值,起搏频率,每天检查,确保安全起搏 3)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防止感染 4)避免电场、磁场对起搏器的影响,不能在工作状态下更换电池,不能使用一定强度的电信号,如半导体,移动等,术后——临时起搏器的护理的其他注意点,1、起搏器上的英文意义:2、起搏器的开关3、电池的备用及更换,术后——呼吸功能的管理,1、呼吸机辅助呼吸 2、血气分析 3、降低氧耗量:术后24小时内减少翻动,吸痰要快而有效 4、加强呼吸道护理:予雾化吸入、拍背、促进咳嗽排痰,及呼吸功能的锻炼防止呼吸肌萎缩和肺不张 5、拔管后的呼吸道管理:拔管后立即给予地塞米松5mg,减轻喉头水肿2小时内禁水,禁食,防止呛咳,窒息痰多粘稠不易咳出,可依靠有效的叩背和化痰药物,必要时吸痰。
术后——抗凝药物的护理,时间:引流管拔除后观察3小时无渗血可遵医嘱口服抗凝药 药物:华法令 剂量:首次3.75~5.0mg,根据凝血酶原时间给药,凝血酶原时间控制在正常1.5~2倍(正常10-14S) 观察:观察有无牙龈出血,黑便,月经量多及注射部位止血困难,尤其要观察有无瞳孔变大,头痛,呕吐,昏迷等脑出血表现,洋地黄中毒,1、向患者解释洋地黄治疗的必要性及其中毒表现嘱严格按医嘱用药,给药前自数脉搏,当脉搏<60次/分或节律不规则应暂停用药并通知医生; 2、观察洋地黄中毒的表现:洋地黄中毒最重要的是各种心律失常,如室性期前收缩最早出现胃肠道反应,如食欲下降、恶心、呕吐,还有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倦怠、黄视绿视等; 3、洋地黄中毒时,立即停用药物,停用排钾利尿药并适当补钾,心律失常时针对性用抗心律失常药,快速首选苯妥英钠,缓慢型首选阿托品,术后——常见护理问题,1、潜在并发症:术后出血、心包填塞、心律失常、感染、低心排综合征、洋地黄中毒 2、低效型呼吸型态 与缺氧、手术、麻醉、应用呼吸机、体外循环和术后伤口疼痛有关 3、活动无耐力:与心衰所致心排血量下降有关 4、水、电解质紊乱: 与输液,利尿剂药物的使用有关 5、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右心衰致胃肠淤血,食欲下降,长期摄入不足有关 6、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与长期卧床,水肿,营养不良有关,健康教育,1、强调避免增加心脏负荷:防止过度劳累、情绪激动、摄钠过多、便秘等。
如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咯血、下肢水肿等情况时,及时就诊 2、注意口腔卫生,避免与上呼吸道感染、咽炎病人接触,一旦发生上感、扁桃体炎、咽炎、牙周炎应立即用抗生素治疗 3、机械瓣需终生服用抗凝药,并避免核磁共振、理疗等生物瓣的需抗凝三个月,指导其服药 4、加强自我监测,如有皮肤青紫淤斑、牙龈出血等现象应及时就医 5、教会病人自己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自测脉搏 6、加强用药指导:如利尿剂、强心、抗凝药等,不可自行停药增减药量Thank Yo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