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doc

M****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8.01KB
约7页
文档ID:536202241
认识立体图形教学设计.doc_第1页
1/7

认识立体图形(转)一、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主要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32页2.教材编写特点:这部分知识的编排,教材是按三个层次进行处理的:知识的引入──知识的教学──知识的应用,符合学生掌握知识的规律在知识的引入和应用这两个环节上,注意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和生活化首先,教材从现实生活中引出数学内容,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这些物体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看到的,这样编排可以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从小就培养起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和习惯然后,教材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学会辨认和区别四种立体图形在编排这部分内容时,考虑到学生认识事物都有一个从形象──表象──抽象的过程,所以对于每一种图形,都按三个层次编排:从实物引入──抽象为一般模型──给出图形名称最后,让学生说出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分别是这四种立体图形,使学生尝试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描述所处的生活空间,体现了数学的应用性3.教材内容的核心数学思想:《标准》指出,“‘空间与图形’的内容主要涉及现实世界中的物体、几何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及其转换,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这部分教材是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开始,主要是从形状这一角度来使学生初步认识物体和图形 二、学生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对形状的知觉是通过视觉、触觉、运动觉协同运动的,这有利于增进他们对所处环境的认识,为将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其实学生在入校前就已经接触过各种形状的物体和玩具,关于形状,他们已经有了较多的的感知经验,只是这些经验太感性,随着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就要把这些感知进一步抽象化,形成简单的几何概念,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我的学生大多是五六岁,年龄偏小,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还非常弱,加上班上人数多(56人),分组活动不容易组织另外,据我课前调查,学前班虽然也认识过这些图形,但很多孩子将“长方体”说成“长方形”,将“正方体”说成“正方形”,也有将“圆柱”说成“长方形”的,将“球”说成“圆”的更多,所以教学目标不能定得太高三、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能够辨认这些图形,准确地说出它们的名称2、过程与方法目标:从实物抽象到图形,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让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综合运用多种感官,体验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四、教学活动一、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老师今天给你们带来了很好玩的礼物,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些礼物一起来做搭积木游戏现在请小朋友把纸箱里的东西倒出来看一看,并说说有哪些“礼物”  (当学生说出“礼物”的名称时,教师逐一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实物)  师:今天,老师和你们一起认识这些物体的形状和特征板书课题:认识立体图形)  【设计意图:抓住儿童好奇、好动的主要特点,诱导学生在做搭积木游戏的活动中学习数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动手操作,感知形状特点  1.动手分一分  师:请同桌的小朋友动手、动脑,把桌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教师深入学生中,观察学生的分法,参与学生操作,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2.交流汇报  同桌学生互相说说自己是怎样分的,为什么这样分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分法  第一种:一堆是积木块、牙膏盒、肥皂;一堆是粉笔盒、魔方;一堆是易拉罐、笔筒、茶叶筒;一堆是球  第二种:一类是四四方方的;一类是直直的,像柱子;还有一类是圆圆的球  第三种:物体的一个(或几个)面分别是长方形、正方形、圆  3.直观揭示概念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适时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分类的情况。

告诉学生各类实物分别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并板书它们的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分一分,让学生初步感受将外形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通过交流汇报,初步了解物体的外形特征,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些实物的(不同)形状  三、实践探究,形成表象  小朋友知道这些物体的形状后,引导他们继续“玩玩”这些物体  1.动手摸一摸、滚一滚、推一推  请同桌的小朋友摸一摸,滚一滚,推一推桌上的不同物体互相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2.组织交流汇报  学生交流汇报,可能会说出:长方体是长长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有尖尖的点,无法滚动正方体是四四方方的,有平平的面,有尖尖的点,正方体也无法滚动圆柱是直直的,上下一样粗细,两头圆圆的,平平的;圆柱如果“躺”在桌子上,它能够滚动,如果立在桌子上,它就不能滚动球是圆圆的,它没有平平的面,放在桌子上可以任意地滚动  3.引导思考,形成表象  (1)通过刚才的摸一摸,滚一滚,推一推,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放在桌子上的长方体、正方体和立在桌子上的圆柱无法滚动?而“躺”在桌子上的圆柱和放在桌子上的球却可以滚动呢?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长方体、正方体的面都是平平的;圆柱两头是圆圆的,有两个面是平平的;球没有平平的面,容易滚动。

  (2)引导学生想象让学生闭眼想象四种图形的样子,教师说出图形名称,让学生边想边用手指比画各种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滚一滚、推一推,让学生感受、体验不同形状的物体的特征;通过组织交流汇报和引导思考,让学生区别不同形状的物体的不同特征,初步建立各类物体的表象  四、抽象图形,认识特征  1.引导观察,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  先用多媒体展示实物,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名称,然后脱去“外衣”(不考虑物体由什么物质组成、用途等,只看其形状),逐步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图形,让学生认识图形的简单特征  2.引导辨认、区分各类物体的实物和图形  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说出名称,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要求学生拿出相应的实物  3.引导说一说,寻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  让学生说一说在日常生活中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各种不同形状物体的外形特征后,适时引导学生从实物中抽象出图形,有利于学生理解物体形状的本质特征通过引导学生辨认图形和实物,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立体图形,沟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五、实践活动,体验特征  1.摸一摸  (1)同桌一人说出物体的名称,另一人在纸箱里摸出相应的物体,看谁摸得准  (2)组织小组比赛(方法同上)  (3)组织学生交流体会,说说摸物体的感受,怎样才能摸得既快又准  2.滚一滚  先引导学生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从倾斜的木板上滑(或滚)下来,再让学生说说在实践活动中的感受和体会  3.搭一搭  (1)请同桌的小朋友用桌子上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搭一种造型先想一想搭一个什么造型,再尝试搭一搭,同桌两人合作共同完成这个任务  (2)搭完后引导学生交流:为什么长方体、正方体搭起来方便,圆柱立着搭也比较方便,而球搭起来则很困难  4.数一数  投影出示用立体图形拼成的组合图形先让学生观察这个组合图形并说一说它是由哪些立体图形拼成的,然后数一数,它们各用了几个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滚一滚、搭一搭、数一数等实践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不同形状的物体的不同特征,巩固学生已经建立的空间观念,使学生体会到在玩中能学到数学知识,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习自信心  六、全课总结,情知共融  师:小朋友,这节课你学得高兴吗?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样学习的? 五、教学效果评价由于情境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最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

教学目标的确定和教学层次的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比较恰当因此,全班学生在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中态度积极,主动参与,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