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进展课程作业二 00 九年一月十日资本的历程——侧重于人力资本理论和社会资本理论研究的综述【内容提要】资本是一个不断扩展的概念,其内涵和构成随着社会发展而日益 丰富多样资本的经历了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资本的发展过程,与此相对 应的研究理论可以概括古典经济学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及社会资本理论这些理 论从不同侧面诠释了三种资本形态的内涵、作用,其目的是期望寻求到经济增长 的真正动力因素关键词】资本历程 物质资本 人力资本 社会资本资本是一个不断充实和发展的概念,其内涵和构成随社会发展而日益丰富多样古典经 济学视野中的资本只包括物质资本或物质资本的象征物 到了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提出了 “人力资本”概念,并将其纳入到资本范畴之中,从而极大地丰富了资本概念的内容可是,无论是物质资本还是人力资本,都只是一种经济性的资本,而单纯地使用这些经济 资本概念尚不能完全解释许多经济增长现象,社会学家提出了“社会资本”的概念来弥补这 一缺憾一、物质资本---原初的资本形态古典经济学坚持把生产要素分为三个部分,即土地、劳动和资本,资本是一个存量概念; 但古典政治经济学时期主要是重视物质资本的时代,并没有真正把人力资源看成是一种资 本。
马克思的《资本论》对物质性“资本”作了集大成之研究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的观点,资本是一种可以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是一个特定 的政治经济范畴,它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因此,资本并不完全是一个存 量的概念二、非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理论的产生和发展(一)当代人力资本理论及研究重点 人力资本理论在二战后获得了迅速发展其动力源主要有三个:其一,二战后经济学的数 量革命国民收入核算的详细估算表明,传统的产出总量要比要素投入总量以更快的速度增 长除非这个未曾解释的“剩余”被视为(未曾解释的)技术变化,否则就有可能违背了经 济学中一个基本的守恒定律;其二,来自对收入和收益的个人分配的性质及决定因素的职业 兴趣此外,公众对贫困问题和再分配资源给穷人的前景的大量关注而得到推动1.1 人力资本的定义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就是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健康状况的总和”;贝克尔的观点是 “人力资本就是人们在教育、职业培训、健康、移民等方面的投资所形成的资本”人力 资本是通过人力投资形成的资本、用于增加人的资源、影响未来的货币和消费能力的投资 李忠民则认为“人力资本是凝结在人体内,能够物化于商品或服务,增加商品或服务的效 用,并以此分享收益的价值”。
舒尔茨和贝克尔的人力资本定义是外因论、描述性的定义,而李忠民的定义则是内因论、 抽象性的定义,都体现了人力资本的根本特征:人力资本是凝结在人身上的“ 人力”,即 人的体力和脑力,它在使用中可以作为获利的“ 资本”为此,认为人力资本就是指凝结 在人体的体力和智力中所具有的劳动力价值的和1.2 人力资本投资与收益之关系除了在概念上进行界定之外,人力资本研究集中在资本投资与收益问题上明塞尔(Jacob Mincer)在1958年发表了《人力资本投资与个人收入分配》,文中首次 建立了个人收入分析与其接受培训量之间关系的经济数学模型之后,在他的另一篇论文《在 职培训:成本、收益与某些含义》中,根据对劳动者个人收益率差别的研究,估算出美国对 在职培训的投资总量和在这种投资上获得的私人收益率但遗憾的是,明塞尔的研究在当时 并未引起重视舒尔茨(T.w.Shultz)是从整体收益与人力资本投资来探讨两者的关系的他认为单纯 从自然资源、实物资本和劳动力的角度,并不能解释生产力提高的全部原因他把大量被计 量的剩余归因于要素投入的改善舒尔茨采用了总揽一切的人力资本概念,其实质是强调以 教育、培训和扫盲为基础的工人技能的长期改善。
舒尔茨对人力资本理论的贡献在于,他不仅第一次明确地阐述了人力资本投资理论,使其 冲破重重歧视与阻挠成为经济学上的一个新的门类而且进一步研究了人力资本形成的方式 与途径,并对教育投资的收益率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做了定量的研究当然,舒尔茨注 重宏观分析,忽视了微观分析,其理论缺乏微观的支持对人力资本投资的诸项因素缺乏具 体化(数量化)内容丹尼森(Edward Denison)也把大量被计量的“残值”归因于要素投入的改善丹尼森对 人力资本理论的贡献在于对人力资本要素作用的计量分析他最著名的研究成果是通过精细 分解计算,论证出美国1929 年—1957年经济增长中有23%的比例归功于教育的发展,即对人 力资本投资的积累贝克尔(Gary.S.Becker)是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推动者他的著作《人力资本》被西方学 术界认为是“经济思想中人力资本投资革命”的起点贝克尔的人力资本理论研究成果集中 反映在他自1960 年以后发表的一系列著作中,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生育率的经济分析》 和《人力资本》贝克尔围绕着由比较各项活动的收益流量的贴现值而计算的投资收益率,组织起了他的理 论发展,为人力资本领域的研究提供了基本框架。
他不仅把正在涌现的经验观察组织起来, 而且还提供了一个寻找新结果和理论含义的系统的方法合理行为的追求,将使投资达到边 际收益率等于资金的机会成本因而,在通过市场和家庭筹集投资资金的情况下,总有一种 趋势使各种收益率在边际上相等这种人力资本的供给理论暗含着,对收益类型和生产能力 其他方面的时际之间和人际之间的差异,有一些从经验上看是错误的限制由于集中研究整 个生命周期中个人技能和获利能力的发展,因此,人力资本理论已经演化为“持久收入”和 财富的理论人力资本理论重新证明了人,特别是具有专业知识和技术的高质量的人是推动经济增长 和经济发展的真正动力这一时期人力资理论特点在于全面分析了人力资本的含义、人力资 本的形成途径及人力资本的“知识效应”同时,该理论把消费真正纳入了生产过程,把人的 消费视为一种重要的投资这一理论也带来了资本理论、增长理论和收入分配理论革命性的 变化二) 人力资本理论的质疑 在人们对于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决定性作用坚信不疑时,也有一些学者对此却不以为 然,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1、筛选理论迈克尔•斯宾塞和索洛(Robert Merton Solow)等人提出了筛选假设理论(文凭理论)。
他们指出:“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发展中国家的教育扩展并未加速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反而使受教育者大量失业,这说明人力资本理论关于教育能提高人的认知能力,从而提高劳 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增长的论断是不正确的;教育的作用主要不在于提高人的认知水平,而 是对具有不同能力的人进行筛选国外学者对该理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对筛选理论进行验证, 以及验证的结果如何 对筛选理论的研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完成学业组和未完成学业组检验[sacharopoulous和 Layard (1974), Hungerford 和Solon(1987), Jhon James Mora (2003)]这些检验大都证 实了证书效应;学用相同组和学用不同组检验该检验方法最初由Wiles.P (1974)提出 竞争部门和非竞争部门检验又称为P-test法检验,由Psacharopoulos (1983)首先提出; 被雇佣组和自我雇佣组检验被雇佣组和自我雇佣组检验方法最早由Wolpin (1977)提出这些检验有的证实了教育的筛选功能,有的证实了人力资本理论2、社会化理论社会化理论是一种认为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维护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生存和发展的激进理 论,创始人是鲍尔斯(Samuel Bowles)和金迪斯(Herbert Gintis)。
社会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是,教育的经济功能源于它的社会功能,而教育的社会功能,远比教育提高知识技能对经济 的影响更重要该理论强调,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通过知识技能影响劳动生产率的观点是 错误的他们认为,在现代美国社会,实际上绝大部分工作只需要程度很低的知识技能,工 人工作表现的好坏,主要在于工人本身非知识性的个性特征,而教育是培养这些个性特征的 重要手段社会化理论揭露了资本主义教育的阶级实质,指出学校教育的社会化职能不仅在于使未 来劳动者获得必要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还在于习得统治阶级所需要的个性品质这是该理 论的贡献这一理论的缺陷是,在强调教育与经济存在对应关系的同时,却忽视了教育具有 相对独立性和与经济生活相矛盾的一面,因而,它对教育在整个社会经济发展中所起作用的 论述带有片面性3、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古典市场理论认为劳动力市场是同质的,但20世纪60〜70年代,分割理论对以新古典为基 础的劳动力市场理论提出了挑战, 并出现了不同的学术分支,其中双元结构论成为分割理论 的代表该理论认为:传统的劳动力市场理论认为工资由劳动边际生产力决定, 劳动的需求曲线就 是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双元结构论认为, 一级劳动力市场的雇主都是一些大公司, 主要生产 资本密集型产品, 较易形成内部劳动力市场, 工人的工资不由其内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所 处阶梯地位决定。
二级市场的雇主由众多中小企业组成, 产品需求变动频繁, 企业对发展内部 劳动力市场不感兴趣,工资由市场上的劳动力供求关系决定传统劳动力市场理论无法很好 地解释劳动者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和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的各种歧视现象, 而分割理论强调劳 动力市场的分割属性、强调制度和社会性因素对劳动报酬和就业的重要影响, 因而具有较强的现实解释能力三) 人力资本理论的新进展---现代人力资本继舒尔茨、贝克尔等之后,卢卡斯、罗默尔、宇泽等人都在不同程度上进一步发展了 人力资本理论,通过构建经济增长模型来研究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是现代人力资本理 论与当代人力资本最大的不同60 年代人力资本理论主要采用新古典统计分析法,现代人 力资本以“知识经济”为背景,较多采用数学的方法,把人力资本和教育作为内生变量,建 立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模型,克服了60 年代人力资本理论仅仅将人力资本作为内 生变量的一些缺陷这些模型包括单部门的AK(accumula tion of knowledge)模型、两部门的宇泽模型 (Uzawa 1965)和里贝罗模型(Rebelo 1991 )等,都是研究人力资本动态投资均衡的典型 模型。
它们得出的共同结论是:最优投资要求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投资要按照一个合理的比 例协调发展,而且均衡增长率由偏好、技术参数决定因此,现代人力资本投资理论虽然利 用了传统理论中投资收益率比较的方法,但却避开了其难以直接计算的局限,巧妙地将其转 化为“变量增长率”的比较而后者在宏观上更容易计量和把握鉴于这一特征,我们将人 力资本动态均衡分析称为现代人力资本投资理论新经济增长模型从经济增长模型中阐发其人力资本理论,将对一般的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源 的强调变成了对特殊的知识即生产所需要的“专业化的人力资本”的强调,从而使人力资本 的研究更加具体化和数量化,极大地发展了人力资本理论,也使人们在实践中正确认识人力 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三、资本的扩展---社会资本(一)社会网络理论兴起 社会网研究是当今西方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它是一种关于社会结构的理论观点, 是一套分析方法和技术关系网络的分析经历了一个从方法和隐喻到理论和实质的过程1908 年,齐美尔( G. Simmel) 发表了《社会学:关于社会交往形式的探讨》一书,在书中他把社会想象为相互交织 的社会关系,这是最早的关于社会网络的思想英国人类学家拉德克利夫-布朗(A. R. Radcliffe-Brown) 首次使用了“社会网”概念, 他将社会结构界定为“实际存在的社会关 系网络”。
后来,巴恩斯(Barnes)将社会网络作为一种分析工具对挪威的一个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