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德国统一时期的俾斯麦外交:从战略到策略【文化研究论文】

gg****m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69.71KB
约9页
文档ID:232954072
德国统一时期的俾斯麦外交:从战略到策略【文化研究论文】_第1页
1/9

文化硏究论文-德国统一时期的俾斯麦外交:从战略到策略 如果说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那么无可否认有些人的功劳要相对大的多;如果 说历史是英雄的历史,那么俾斯麦无疑是其中风头十足的一位;如果说外交在国 际关系史上作用举足轻重,那么在人类历史上能够像俾斯麦般把外交技艺运用的 如此娴熟且精致的并不多见,在他身后的德意志则几无来者俾斯麦的魅力或许 是他表现出来的令人难以捉摸的矛盾:他制定了宪法却又把宪法当作可以摆弄的 工具,他出身容克贵族但有时又毫不犹豫的反对他们的利益;他反对社会主义却 尝试解决社会问题;他声言自己是君主制的信徒但却推翻了实行君主制的德国诸 侯;他自称普鲁士人却宣称德国的利益高于一切;他需要欧洲的和平却戏噱欧洲 的正统思想……其实这种表面的矛盾背后深藏的是俾斯麦完全世俗的权力政治 思想,正如基辛格所言:“(在俾斯麦时代)代表纯讲实力的均势政策之德文词 Realpolitik (现实政治或权力政治)取代了法语的raison d' etat (国家至 上),欧洲的两大革命家拿破仑三世和俾斯麦都有力的促成了对梅特涅正统道德 体系约束的反叛,但是后者却比前者高明和有效的多俾斯麦只用实力说话, 他终日辛劳的直接目的就是要平衡普鲁士之实力和理想(需要),而这却需要极 其高明的大战略思想来指导和塑造其外交政策和行为。

从战略的角度而不仅仅是 战术上从事外交活动,这是衡量一切国务家和外交家素质高低的一项关键指标 由是观之,俾斯麦的确是他那个时代鲜见的具有自觉大战略意识极为高明的外交 家和政治家本文以下将通过对俾斯麦在德国统一时期的外交战略和策略的分 析,来彰显俾斯麦的外交风格和战略风采一、统一德国:根本战略目标的确立 是时,普鲁士王国的国家根本对外目标应该是什么?看起来答案可以有很多种:1. 维系现状、满足于梅特涅体系所带来的在神圣罗马帝国内与奥地利相当之特 殊地位;2. 像俄国一样尽可能的开疆掠土,实行霸权政策,建立足够大的泛日耳曼人的 共同帝国;3. 当然,普鲁士也可以像英国和其他殖民国家一样把目光放到海外,进行扩张, 夺取发展空间;4. 依据相对谨慎温和的德意志民族主义,统一德意志邦联为帝国,当然“一曲 不容二虎”,要完成此目标必须或者并吞奥地利或者排除其出德意志这几种国家根本目标在近现代的德国历史上都有很突出的表现,每一种政策目标 都貌似合理,对某些人具有相当大的吸引力那么为什么俾斯麦会选择第四个而 不是其他三个呢?很多史家认为德国的统一作为不言自明的历史义务会很自然 的落到普鲁士的头上,这显然是简单化的历史决定论,普鲁士国王除非自觉、否 则完全没有必要把德国统一的“义务”大包大揽下来,事实上确实有多位君主满 足于其在邦联中的地位而对所谓义务不屑一顾,直至威廉一世执政才有了根本性 的改观。

威廉作为一位有作为的君主,掌权后就决定以武力统一全德,但是君主 的野心通常没有节制,容易滑向把第2方案作为国家的根本战略目标所幸,他 任命谨慎自制的俾斯麦为宰相使国家的根本目标始终维系在第4方案的周围而 不致相去甚远至于方案3 >对当时的普鲁士而言,既无强大的海军作为实力支 撑,又没有早期殖民活动的优势基础,更由于其处于欧陆中心的地缘位置,使其 既无能力也无意愿加以实施,当然德国统一、尤其是威廉二世上台后德国能力和 意愿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导致了与彼时完全不同的国家根本目标如果我们用大战略的基本理论来加以审视,则可以更加清楚俾斯麦所制定之普鲁 士国家根本目标的高明和适切根据大战略原理,确定国家根本战略目标的关键 在于:国家的根本战略目标是否集中、明确、合理、有效;各种利益需要以及多 种政策目标是否有轻重缓急次序并且明确恰当;手段与目的是否大致平衡;各种 手段之间是否大致平衡由是观之,俾斯麦以方案4为其根本对外目标是非常 合理和有效的,因为方案4比方案2更谨慎、有限,统一德国比盲目的领土扩张 要明确、集中和合理的多;方案4比方案1更具有进取精神,是发展的战略目标 而非守成的无为而治;方案4与方案3相比则更现实和有效。

普鲁士的确有很多 利益目标需要实现,但是只有统一德国既是大势所趋又是战略需要而且这样的 对外目标也与普鲁士所拥有的实力大致平衡,因为举世闻名的普鲁士征兵制和参 谋总部体制之军事改革大大增强了其陆军实力,战斗力位居列强之首,因为普鲁 士的自由化色彩较浓厚的政治改革的吸引力,更因为被列宁称之为“普鲁士道路” 的经济高速发展的工业化,这些共同使普鲁士的实力大增,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此外,十分善于玩弄政治平衡术的俾斯麦也保证了各种手段间的大体平衡既然根本目标已经确立,那么紧接着就是要选择实现目标的基本手段和方式应 该如何统一德国?是像撒丁王国那样依靠自下而上的人民革命、并鼓励和塑造一 支加里波第式的志愿军完成统一,还是像此前一般观察家所看好的经由有国会有 宪法的政府来自由而温和的通过改革自上而下进行?俾斯麦排斥了选择这两个 答案的可能性,他采纳的是以铁血为基础的王朝战争形式1862年他当上宰相 的第一周,就在邦议会上发表了其首次演说:“当代的重大政治问题不是用说空 话和多数派决议所能决定的,而必须用铁和血来解决德意志所瞩目的不是普鲁 士的自由主义,而是它的武力!”他不是革命派,要为民主和平等而奋斗;他 也不是自由派,要通过软弱无力的议会来达到目的;当然他也不是纯粹的保守派, 要维护现状俾斯麦的做法从未得到很多人的拥护,新德国对保守派来说太民主, 对自由派而言太专制,对正统派而言太重实力。

但是俾斯麦却是一个天才人物, 他主张导引他在国内与国际上所解放的力量,大胆而又狡猾地利用国际纠纷和有 利时机来达到目的既然普鲁士既有能力也有意愿,而且俾斯麦也设计了一个总体性的王朝战争计 划,那么统一的前景如何就在于执行过程中领导者的战略智慧和政策水平了二、逐步统一:战略和策略大战略及其目标业经确立,就应果断坚决的予以实施在战略的执行过程中,首 要的应该是有步骤、有重点,即确立合理、明确、集中、有限的阶段性目标,并 调动一切可用的国家大战略资源进行相应的外交和战争行动,各步目标之间要层 层推进、环环相扣同时,战略执行过程也要求领导者要具备自觉的战略和策略 意识,即要坚决而不轻易改变目标,又要果断而不丧失时机,更要有节有度、不 节外生枝、造成战略分散而这一切都在俾斯麦身上得到了几近完美的体现俾斯麦统一德国战略的第一步,就是进攻丹麦普鲁士进攻丹麦并非多年谋划的 结果,而是历史偶然造成的机遇但是这样的机遇却为俾斯麦牢牢抓住由于丹 麦国王执意要把石勒苏益格划入丹麦版图、并限制荷尔斯泰因和劳恩堡的传统地 位,引起德意志人的强烈反对,很多人表示要参加对丹麦的战争俾斯麦迅速利 用了这个机会,积极准备对丹战争。

由此他可以达到一石三鸟之利:首先,可以 收并易北河三公国,为统一做准备;其次,可以把对丹战争作为未来对奥战争的 预演;最后,还可以在对丹战争结束后制造普奥之间的领土纠纷,以便发动对奥 战争时有所借口当时奥地利不甘落后,也想通过打一场对丹战争牟利尽管在 奥地利舰队的援助下,普鲁士几乎肯定能够征服丹麦但是,如果丹麦得到俄国 或法国的支持,那么情况就会大不一样了因此,对于俾斯麦来说,普鲁士的当 务之急是必须与奥地利结盟,并阻止法国和俄国与丹麦结盟俾斯麦灵活地运用 外交手腕,使俄罗斯不与其为敌(因为普鲁士未插手俄国镇压波兰革命)、反复 无常的拿破仑三世坐失良机、而英国则无大陆盟友可寻,最终导致丹麦在抗击普 鲁士的战争中没有得到任何外援所以战争一开始,丹麦很快就被击败战后, 普奥双方签订《加施泰因协定》:石勒苏益格归普鲁士管辖,荷尔斯泰因归奥地 利管辖;普鲁士有权在荷尔斯泰因开凿运河、修筑铁路和敷设电缆;劳恩堡以 250万塔勒尔卖给普鲁士作这样的安排被外人看来是“没有谜底的谜语”,实 际上却是俾斯麦的诡计,它为后来普奥战争埋下了火种在对丹战争结束后,俾斯麦立即展开全方位的秘密外交活动,为的是在对奥战争 中孤立奥地利。

他深知,统一德国就等于破坏欧洲列强在维也纳会议上安排的欧 洲秩序,因而列强是不会作壁上观的首先他必须稳住英国,为此他对英竭力表 现出亲善的姿态:与英国达成协议,降低普鲁士的关税但是,更重要的是俄、 法两国的态度因为从地缘政治和权力政治的角度看,这两个国家不会坐视普鲁 士统一德国,因为德意志的分裂曾使得俄国有可能向西扩张,使得法国有可能占 领莱茵河流域的土地由于俾斯麦在俄罗斯镇压波兰民族起义时的媚俄表现,更 由于同为三皇同盟的奥地利之恶劣行径,仍然沉浸于维也纳的王朝道德原则的亚 历山大二世作出了在可能的普奥战争中信守中立的承诺至于法国,俾斯麦摸清 了拿破仑三世的脾气:他好大喜功,却又不愿付诸行动,依赖公众舆论,却又犹 豫不决、不愿冒险于是俾斯麦含糊地答应给拿破仑三世某种补偿,表示法国“可 以在世界上一切通行法语的地方进行扩张”,即由法国兼并卢森堡、比利时或 者普鲁士的莱茵省的一部分;同时俾斯麦还利用拿破仑三世以支持欧洲民族自决 的民族主义者而自居的弱点,巧妙的博取了他的欢心而且拿破仑三世竟然一直 错误地以为在可能的普奥战争中奥地利很快就会获胜,从而他可以从乱世中召开 欧洲会议以获取好处这一切使拿破仑三世表示会很愿意保持严格的中立。

与此 同时,俾斯麦也寻求与意大利结盟,这一方面可以在未来的战争中使奥地利腹背 受敌、两面作战、从而增加他的胜算,另一方面也可以附带地讨好以意大利统一 之民族自决保护人自居的沽名钓誉者一一拿破仑三世由于俾斯麦许诺在对奥战 争胜利后意大利可以恢复威尼西亚,二者一拍即合此外,俾斯麦也抛出“男子 普选制”来稳定国内政局在一切准备就绪之后,俾斯麦便借口奥地利对荷尔斯泰因管理不善,挑起战端 德国统一的第二次王朝战争(又称德国内战)爆发了在战争中,德意志大多数 邦站到奥地利方面对普作战,但是由于俾斯麦前期外交工作的天衣无缝,各个主 要的大国或者中立或者暗助普鲁士,而且还有一个重要的同盟者意大利,结果在 萨多瓦之战中,普军大获全胜当时,国王和将领们都主张乘胜进军,占领南部 各邦,直捣维也纳,扩大战果但是,俾斯麦却在此时表现了高度的战略节制, 他认为,如果过分凌辱奥地利和南部各邦,不仅会加强反普势力,妨碍德国最终 的统一,而且有可能招致法国出兵干涉尽管奥地利也是一个十足的德意志国家, 但是一国无二主,在国际形势不允许和普鲁士的实力无以达到吞并奥地利帝国之 时,把奥地利排除出未来德意志帝国疆土之外,这无疑是最明智切实的选择。

于 是他力排众议,坚持适可而止在最终签订的《布拉格和约》中,奥地利放弃了 对荷尔斯泰因的统治,同意普鲁士吞并汉诺威、黑森、拿骚和法兰克福,同意解 散德意志邦联,同意美因河以北诸邦在普鲁士领导下成立北德意志联邦普鲁士 除要求奥地利缴纳少量赔款外,没有割取奥地利一寸土地对奥地利的这种宽大 处理,既展示了俾斯麦战略上的恢宏气度和高度节制,也在策略上为后来对法战 争中争取奥地利保持中立打下了基础普奥战争后成立了普鲁士控制的北德意志联邦但是南部的巴伐利亚、符腾堡、 巴登、黑斯一达姆斯塔四邦仍然置身于联邦之外俾斯麦没有因为它们在普奥战 争中站在奥地利一边而惩罚它们,也没有强迫它们加入北德联邦但是他却利用 了拿破仑的野心,促使南德诸邦与其缔结同盟原来俾斯麦把普奥战争后拿破仑 三世对莱茵河诸邦的吞并野心通知给巴伐利亚国王及南德诸邦政府,从而在南德 诸邦造成了恐惧法国的心理利用南德的这种心理状态,俾斯麦获得了他们的支 持同时,在外交上,俾斯麦细心洞察列强关系,不失时机的加以利用由于英 国固有的大陆均衡政策,希望加强中欧反对周边的法、俄两大强国;意大利希望 赶走法国在教皇国的势力;俄国在东方问题、波兰问题与法国矛盾重重,也由于 普鲁士支持俄国关于修改克里木战争后巴黎条约对黑海中立化的规定;同时奥地 利已无心恢复在德意志的地位,宁愿先集中全力重建二元的奥匈帝国、再向。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