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实验1昆虫的体躯和头部

枫**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41MB
约49页
文档ID:584294589
实验1昆虫的体躯和头部_第1页
1/49

段亚妮段亚妮三教三教33815156996153duanyani@ 实验内容一、目的一、目的二、材料用具二、材料用具三、观察内容三、观察内容四、观察四、观察五、实验报告 实验一实验一 昆虫的体躯和头部昆虫的体躯和头部 实验目的实验目的 1、掌握解剖镜的基本构造和使用方法2、了解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和主要特征3、熟悉昆虫头壳的一般构造和昆虫的头式4、掌握昆虫触角的基本构造和类型5、了解昆虫复眼、单眼的一般外部形状、数目6、掌握昆虫口器的基本构造和变异类型 实验重点实验重点 1、昆虫纲的主要特征2、昆虫触角的基本构造和类型3、昆虫口器的基本构造和类型 实验难点实验难点 1、昆虫头壳的一般构造2、昆虫口器的变异类型 实验材料实验材料 1.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和主要特征:棉蝗、蜘蛛、马陆、蜈蚣、虾2.昆虫头壳的一般构造和头式:家蚕幼虫、棉蝗、蝉、步行虫3.昆虫的触角:棉蝗、蜜蜂、胡蜂、白蚁、蚕蛾、蝉、金龟子、埋葬甲、菜粉蝶、绿豆象、叩头虫、家蝇、摇蚊(雄)4.昆虫的单眼、复眼:棉蝗、家蚕幼虫5.昆虫的口器:棉蝗、家蚕幼虫、叶蜂幼虫、蝉、蓟马、天蛾成虫、家蝇及其幼虫、蚁狮口器玻片、蜜蜂口器切片。

实验用具实验用具§体视显微镜§放大镜§蜡盘§镊子§解剖针§载玻片§大头针 一、解剖镜的构造一、解剖镜的构造§机械部分机械部分 底座、支柱、调焦装置、读数盘 调焦装置:锁紧手轮+升降手轮§光学部分光学部分 物镜、棱镜罩、目镜管和目镜、视觉圈、眼罩、防尘罩 二、解剖镜的使用注意事项二、解剖镜的使用注意事项1.搬动镜箱应将镜箱锁好,钥匙必须拔除2.取镜应用双手,右手握柱,左手托底3.观察的物体先置于玻片上或蜡盘中,再放到载物盘上4.观察时,先用锁紧螺丝粗调,再用升降螺丝微调(慢)5.若需放大观察,调节转动倍率盘6.物镜或目镜有异物,用吸耳球吹或擦镜纸擦7.用后,先取载物盘,松开锁紧螺丝,将镜体放下锁紧;取出目镜,换上防尘罩 三、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三、昆虫体躯的一般构造1.体躯由一系列体节组成2.体躯左右对称,被有几丁质的外骨骼3.有些体节上有成对的附肢4.体腔为血腔,心脏在消化道的背面5.神经系统位于腹部 (一)节肢动物门重要纲的特征(一)节肢动物门重要纲的特征1 1、甲壳纲、甲壳纲Ø体躯分为头胸部、腹部两个体段Ø2对触角Ø至少5对行动足Ø包括虾、蟹等 2 2、蛛形、蛛形纲纲Ø身体分为头胸部、腹部两个体段Ø无触角Ø4对足Ø例如:蜘蛛、螨、蝎子蛛形纲基本结构蛛形纲基本结构 3 3、重足纲、重足纲Ø身体分为头部、胴部两部分Ø1对触角Ø多数体节有2对足Ø例如:马陆 4 4、唇足纲、唇足纲Ø身体分为头部、胴部两部分Ø1对触角Ø胴部每个体节有1对足Ø例如:蜈蚣 (二)昆虫纲的基本特征(二)昆虫纲的基本特征Ø体躯由若干环节组成:头、胸、腹3段Ø头部是取食与感觉的中心:3对口器附肢、1对触角、单眼和复眼Ø胸部是运动与支撑中心:3对足,2对翅Ø腹部是生殖与代谢中心:9-11节组成Ø变态发育 纲纲 名名体体 躯躯触触 角角足足翅翅代表代表甲壳纲甲壳纲蛛形纲蛛形纲重足纲重足纲唇足纲唇足纲昆虫纲昆虫纲取取东东亚亚飞飞蝗蝗1 1头头,,按按下下表表中中的的要要求求进进行行观观察察,,并并与与马马陆陆、、蜘蜘蛛蛛、、虾虾和和蜈蜈蚣蚣等等节节肢肢动动物物门门各各纲纲标标本本进进行行比比较较,,找找出出它它们们的的异异同同点点,,并填入表内。

并填入表内昆虫纲与节肢动物门部分纲特征比较表昆虫纲与节肢动物门部分纲特征比较表 四、昆虫头壳的构造和头式四、昆虫头壳的构造和头式1 1、头壳上的缝和沟、头壳上的缝和沟 观察蝗虫头壳上的沟、缝(蜕裂线、额唇基沟、额颊沟、后头沟、次后头沟、颊下沟)及其分成的主要区域(头顶、额、唇基、颊、后头、次后头) 缝缝:蜕裂线,倒“Y”字形(鳞翅目幼虫)沟沟:颅中沟(家蚕幼虫)、额唇基沟(棉蝗)、额颊沟、颊下沟、后头沟、次后头沟、围眼沟 2 2、头壳的分区、头壳的分区Ø额唇基区:蜕裂线两侧臂以下、额唇基沟以上、两额颊沟之间Ø颅侧区:额颊沟和后头沟之间Ø颊下区:颊下沟以下的一个狭小骨片Ø后头区:后头沟和次后头沟之间的拱形骨片Ø次后头区:次后头沟以后的拱形骨片 3 3、昆虫的头式、昆虫的头式Ø下口式:口器向下,头的纵轴与虫体纵轴大致垂直,如蝗虫 Ø前口式:口器向前,头的纵轴与虫体纵轴成一钝角或近于平行,如步甲Ø后口式:口器向后,头的纵轴与虫体纵轴成一锐角,如蝉 五、昆虫触角的构造和类型五、昆虫触角的构造和类型1 1、触角的基本构造、触角的基本构造 触角窝、围角片、支角突、柄节、梗节、鞭节 2 2、触角的类型、触角的类型§刚毛状:蝉、蜻蜓§膝状:蜜蜂、象甲§丝状:蝗虫、天牛§具芒状:蝇类§念珠状:白蚁 §环毛状:蚊科雄虫§锯齿状:叩头甲、芜菁§棒状:蝶类§双栉齿状:天蚕蛾§锤状:郭公虫§栉齿状:绿豆象雄虫§鳃片状:金龟子 六、昆虫的复眼和单眼1 1、复眼、复眼§复眼多位于头部侧上方,常为圆形或卵圆形,一般由若干个小眼组成。

§昆虫复眼的大小及组成复眼的小眼数目变化甚大§根据复眼连接的方式可以分为接眼式和离眼式 昆 虫 复 眼 的 变 化 2 2、单眼、单眼§背单眼背单眼:Ø成虫和不完全变态类昆虫的若虫、稚虫的单眼,通常位于额区上方,2-3个,少数1个§侧单眼:侧单眼:Ø全变态类昆虫幼虫的单眼,1-7对,幼虫分类的重要特征Ø叶蜂:1对;鞘翅目幼虫2-6对;鳞翅目幼虫多为6对,排成弧形 七、昆虫口器的基本构造口器的基本构造(咀嚼式口器):口器的基本构造(咀嚼式口器):§上唇上唇::形成口器的上盖,防止食物脱落§上颚上颚::头部第一对附肢演化而来的1对坚硬的锥状或块状构造,持握食物、切断撕破、咀嚼食物,切齿+臼齿§下颚下颚::头部的第二对附肢演化而来,辅助取食§下唇下唇::头部第三对附肢,托挡食物§舌舌::帮助运送和吞咽食物的功能 1.1.咀嚼式口器咀嚼式口器§由上唇、上颚、下颚、下唇与舌5部分组成§为直、脉、鞘翅目及部分膜翅目所具有 东亚飞蝗的口器组成部分 蝗虫口器上唇蝗虫口器上唇 蝗虫口器上颚蝗虫口器上颚上唇:上唇:为略呈半圆形的薄片为略呈半圆形的薄片上颚:上颚:为为1 1对粗硬、具齿的附肢对粗硬、具齿的附肢 下颚:1对分节并带须状物的附肢,包括:轴节、茎节、外颚叶、内颚叶和下颚须。

右下颚右下颚 左下颚左下颚 舌:舌:口腔中央的囊状构造口腔中央的囊状构造Ø口:消化道前端的开口Ø口前腔:口器的上唇、上颚、下颚与下唇围成的空隙称Ø舌在口前腔的中央,将口前腔分为前、后两部分,前面的部分称为食窦;后面部分称为唾窦,唾腺在此开口 后颏后颏下唇: 与下颚相似,但左右愈合,包括:后颏、前颏、中唇舌、侧唇舌和下唇须 鳞翅目幼虫口器鳞翅目幼虫口器((咀嚼式)咀嚼式)上唇:唇基前端的横上唇:唇基前端的横形骨片形骨片上颚:发达上颚:发达下颚:下颚:下唇:下唇:舌:舌: 复合体复合体 蝉蝉口口器器示示意意图图2.2.刺吸式口器刺吸式口器 刺吸式口器为同翅目、半翅目、蚤目及部分双翅目昆虫所具有 上唇:为狭小的三角形薄片上颚:变为较粗的口针下颚:变为较细的口针下唇:特化成口针鞘舌: 转化成锥形物 3.3.虹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虹吸式口器为其显著特点: 下颚的外颚叶极度处长形成一条能卷曲和伸展的喙,适于吸食花管底部的花蜜上唇:退化为一狭条横片上颚:退化下颚:二下颚的外颚叶延长外颚叶延长合并成能伸曲的喙合并成能伸曲的喙下唇:退化,仅留一对发达下唇须舌:退化 4. 4. 锉吸式口器锉吸式口器为缨翅目昆虫蓟马所特有。

其特点: 喙由上唇和下唇组成,内藏左上颚口针和1对下颚口针 5. 5. 舐舐吸式口器吸式口器是双翅目蝇类特有的口器家蝇的喙由基喙、中喙和端喙组成上颚消失,下颚除保留1对下颚须外,其余部分也消失 6. 6. 刮吸式口器刮吸式口器 双翅目蝇类幼虫口器,仅一对口钩 7. 7. 捕吸式口器捕吸式口器 为脉翅目昆虫的幼虫所独具,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对的上、下颚分别组成一对刺吸构造,因而又称双刺吸式口器 8. 8. 刺舐式口器刺舐式口器为吸血性双翅目虻类昆虫所特有 牛虻的刺舐式口器 A. 头部前面观;头部前面观;B. 上唇与舌的关系,示口的位置;上唇与舌的关系,示口的位置;C. 口器亚端部的横截面;口器亚端部的横截面;D. 近口处的横截面近口处的横截面 9. 9. 嚼吸式口器嚼吸式口器仅为部分膜翅目昆虫(如蜜蜂)的成虫所特有特点:兼有咀嚼与吸收两种功能,上颚用于咀嚼;下颚和下唇特化为可以临时组成吸食液体食物的喙蜜蜂的口器 吸食时:下颚的外颚叶包在中唇舌的背、侧面,形成食物道;下唇须贴在中唇舌的腹面,形成唾道;组成临时的喙 作作 业业1.列表比较昆虫纲、蛛形纲、重足纲、甲壳纲和唇足纲的异同点,并简述昆虫纲的特征。

2.绘制蝗虫体躯侧面观图,注明各部位的名称3.绘制蜜蜂触角的结构图4.比较咀嚼式、刺吸式、虹吸式口器构造的异同。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