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部档案知识干部档案知识 一、收集干部人事档案材料的具体要求是什么?答:为了能经常地、有计划地进行材料的收集,各档案管理部门必须做到主动、及时、准确、保质、按量的要求就是主动与形成材料单位或部门联系,主动上门索要材料,做到手勤、嘴勤和腿勤就是尽快地将新形成的、新发现的材料收集归档就是档案材料收集的范围要准确,收集材料必须属于档案内容的材料,应严格按照中央组织部规定的范围收集就是要保证收集的材料准确、完整、齐全不得掉页少份,缺头少尾,或者手续不全就是要按照规定的份数收集归档二 、 如何填写《干部履历表》?1 1 .填写《干部履历表》是否需要填写草表,并经审核?答:凡正式填表前,都必须先填写草表或草稿对表内所列项目,要实事求是地认真填写,填好后须经组织认真审查核对如不符合填表要求的,可退还本人修改补充,然后再按干部管理范围需要份数发正式表填写填写时字迹要端正、清楚,个别项目填不下时,可加附页表内项目本人没有的可写“无”2 2 .《干部履历表》能否由别人代填或填写复印?答:凡具备文字能力,都应由干部本人自己填写如本人确实不能填写,可由别人代笔,但需经本人签名____盖章书写时一律用钢笔或毛笔,不得使用圆珠笔。
凡上送和归入本人档案的《干部履历表》一律不准复印3 3 .《干部履历表》填好后,由谁在审查机关盖章栏内加盖章?答:根据(组通字〔1988〕1 号)的通知精神,凡经组织审阅同意后的《干部履历表》(包括本单位的主要领导同志)都由所在单位的党组织或组织、人事部门加盖公章,然后按干部管理范围、份数要求送交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归入正本和副本的第 1 类4 4 .《干部履历表》是否要贴照片?答:《干部履历表》上都要贴本人照片按填表份数每份贴一张近期免冠一寸正面半身照片5 5 .“学历”一栏应如何填写?答:“学历”是反映干部所受到的教育程度,而不是干部现有的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在“学历”栏中,应填写所受教育的最高学历如填写高中、中专及其以上学历时,须填清楚是毕业还是结业、肄业凡是上过各种职工学习、业余学校、广播电视学校、函授学校和自学的,填写时应有国家教育部门或经其认可的有关部门、单位出具的“学历证明”为依据,不得填写“相当某某学历”如填表时还在学校学习、尚未毕业或结业的,仍应填原学历在校学习情况可在“学习简历”栏内详细填明6 6 .“姓名”和“出生年月日”两 栏应如何填写?答:“姓名”栏中“现名”,应填写现在通常用的姓名,用字一定要固定,文字要规范,不得用同音字代替,更不能随便更改;“曾用名”,在自己历史上曾用过的姓名(包括主要笔名),书写时应按使用先后顺序填写。
出生年月日”栏一律用公历填写,凡习惯上用阴历填写,档案内也有记载,经组织同意,可以换算公历后填上如要更改年龄的,应按有关规定办理7 7 .如何确认干部的出生日期?答:干部的出生日期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情况,不得随意更改要求更改出生日期,必须有确凿证据在认定干部出生日期时,应依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干档字〔1989〕1 号)和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公安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办理干部退(离)休等手续认定出生日期问题的通知》(组通字〔1990〕24 号)精神办理1)凡干部居民身份证同本人档案记载的出生日期一致的,均可作为干部本人出生日期的依据2)凡干部居民身份证同本人档案记载的出生日期不一致的,有关部门可会同干部常住户口所在地登记机关进行查证查实的出生日期按干部管理权限和户口管理权限批准后,即可作为认定干部本人出生日期的依据查证材料应归入本人档案3)对无法查实的,应以干部档案或户口档案中最早的材料记载的出生日期为依据8 8 .“原籍”与“出生地”栏应如何填写?答“原籍&“系指干部本人祖居的地方一般填到本人的上一代,即父母一辈,按现在的行政区划详细填写,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到街道或乡村出生地”是指本人出生在何地,按实际情况填写。
如在“云浮”出生的,应填写“广东省云浮市”9 9 .如何确定参加工作时间?答:应按每个干部的实际情况确定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时间,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革命工作为职业的时间,即在根据地、解放区是指脱离生产以革命工作为职业的时间:在敌占区是由我党组织决定以公开社会身份为掩护,实际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时间:以及参加被中央组织部和地方党委组织部所认定的党的外围组织等的时间,并经组织认定建国后的,应分别按参加工作(包括参军当战士、进入全民所有制(含公私合营)企业、事业单位、农村插队)时间和脱产当干部时间(以工代干现已批准当干部的,从代干时间算起)填写10 .“何时何处参加过何学术团体,担任过何职务”栏应如何填写?答:建国后凡参加学术团体者应填明何年何处参加何种学术团体,担任过何职务,如参加过几个学术团体,都应按要求分别填写清楚11 .“有何特长和爱好”栏应如何填写?答:应填写本人专业以外的长处和爱好如本人学习的专业是经济管理,但善长电子技术可填写“善长电子技术”12 .“参加过哪些国际性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等活动”栏应填哪些内容?答:应填清何年何地以何种身份参加过哪些国际性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包括学习、考察)等活动,活动的起止年月,内容是什么,所在国别或国际组织名称都应填写清楚。
如担任过某种职务,也应填上;多次参加活动的应按要求分别填写13 .“何时何地何原因受过何种奖励”栏应如何填写?答:凡是受过表彰或被授予各种荣誉称号的(包括科技和业务奖励),均应填明何时何处何原因受何种荣誉或奖励,多次受到荣誉和奖励的,应按时间顺序分别填写14 .“何时何地何原因受过何种处分”栏应填写哪些内容?答:凡受过各种党纪处分或行政处分的,均应填写清楚何年何处因何原因受过何种处分如处分被撤销应注明何时经何部门决定撤销凡在“文革”中因冤假错案被处分或所作的结论,已被复查平反的,表上一律不予填写15 .“家庭主要成员”栏应如何填写?答:“家庭主要成员”系指本人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子女)和长期在一起生活的受本人抚养或供养的其他人填写时应将每人的姓名、单位、职业和政治情况分别填写清楚父母如已去世,亦应说明16 .“国内外主要社会关系”栏应怎样填写?答:应填写与本人来往较多,关系密切(包括国外和港、澳、台地区)的亲属、亲友及其他人填写时还应写清楚每人姓名,在何处从事何种职业,以及关系如何17 .“学习简历”栏应从何时填起,包括哪些范围?答:应从开始上学时填起,包括上过各种业余学校,出国留学、进修等学习经历。
填写中等专业教育及其以上学历时,要写清楚所在院校、系、专业的名称和本(专)科毕业或结业、肄业证明人应填写与本人熟悉的同学或教师如还在学校学习尚未结业或毕业,亦应写清楚18 .“参加革命工作前后履历”栏应如何填写清楚?答:填写前后履历时,起止时间要前后衔接,地区和部门应填写全称如在一个单位内职务变动的都应另起一项填写,兼职较多的可填写主要职务参加工作后学习经历可在履历中简要填写,以保持履历的连贯性在学习期间承担过社会工作的,应将其职务填上证明人应填写熟悉本人情况的直接领导人或一起工作的同级同事临时离开工作单位连续半年以上的均应作为一段经历填写19 .“参加人民代 表大会、政治协商会议、中国共产党及民主党派、群众团体代表大会的情况”栏应如何填写,可包括哪些范围?答:系指本人曾参加过哪届县级以上会议的情况,范围应包括中央、省(直辖市、自治区)、区、县一级身份”是指以代表、候补代表或委员的资格出席会议职务”是指当选为何职务,如“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云浮市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云浮市政协常委”等20 .“其它需要说明的问题”栏需填写什么内容?答:此栏主要指表内没有填写的项目,而又需向组织说明的问题,或有些项目与过去填写有不一致、需要补充说明的问题。
三 、 如何确定参加工作时间?答:应按每个干部的实际情况确定建国前参加革命工作时间,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革命工作为职业的时间,即在根据地、解放区是指脱离生产以革命工作为职业的时间:在敌占区是由我党组织决定以公开社会身份为掩护,实际从事地下革命工作的时间:以及参加被中央组织部和地方党委组织部所认定的党的外围组织等的时间,并经组织认定建国后的,应分别按参加工作(包括参军当战士、进入全民所有制(含公私合营)企业、事业单位、农村插队)时间和脱产当干部时间(以工代干现已批准当干部的,从代干时间算起)填写四 、 如何 确认干部的出生日期?答:干部的出生日期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情况,不得随意更改要求更改出生日期,必须有确凿证据在认定干部出生日期时,应依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干档字〔1989〕1 号)和中共中央组织部、人事部、公安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办理干部退(离)休等手续认定出生日期问题的通知》(组通字〔1990〕24 号)精神办理1)凡干部居民身份证同本人档案记载的出生日期一致的,均可作为干部本人出生日期的依据2)凡干部居民身份证同本人档案记载的出生日期不一致的,有关部门可会同干部常住户口所在地登记机关进行查证。
查实的出生日期按干部管理权限和户口管理权限批准后,即可作为认定干部本人出生日期的依据查证材料应归入本人档案3)对无法查实的,应以干部档案或户口档案中最早的材料记载的出生日期为依据五 、 各种 先进人物事迹材料,未加盖组织印章的能否收集归档?答:各种先进人物事迹材料,虽经整理成文但未经正式评定或批准手续,亦未经组织加盖印章的都不必收集归档六 、 学生奖学金登记表是否要收集归档?归哪类?答:凡手续齐全的学生奖学金登记表或审批表应收集归入档案第 7 类七 、 《教师资格过渡申请表》 是否属于收集范围?归哪类?答:凡《教师资格过渡申请表》加盖过教育行政管理部门 “教师资格认定专用章”的,应收集后归入第 4 类八 、 大中专学生的毕业、结业证书是否属于收集范围?答:大中专学生的毕业、结业证书一般由个人保存,不属于干部档案材料收集范围如果结业证书带有学习成绩,可以复印后作为学习成绩单列入档案材料收集范围,归入档案第 4 类九 、 干部档案知识:“ 报考登记表” 、 “ 报 ” 是否要收集?归哪类?答:凡已被录取的,表上有考分,并有组织印章,应归档案第 4 类如未被录取的,各种登记表都不需归档十、干部鉴定材料中的哪些内容可不收集归档? 答:如下材料可以不必收集归档:(1)从本人档案中摘录的优、缺点材料; (2)鉴定会上发言记录及头尾不清、文字杂乱的材料; (3)个别谈话记录或他人提供的干部一般表现情况。
小结、鉴定材料中,时间相隔较近、内容类同的可选择较全面的一份归档十一、收集短期培训材料(包括岗位培训)有否课时要求?该归哪类? 答:一般应三个月(从开班到结束)及以上期限的培训材料需收集归档如不到三个月的,如果有培训材料(包括成绩单)的,也可收集归入档案第 4 类十二、对更改干部的姓名、民族、出生日期、国籍的材料收集,应以什么时间为界线?过去已改了,是否要补办手续?答:收集更改姓名、民族、出生日期、国籍的材料,应以中央组织部 1991 年 3 月 29日下发《干部档案整理工作细则》的时间为界线过去已更改的,可不必补办手续,但有关材料还需收集归档(包括个人申请、组织审查意见、上级批复以及所依据的证明材料)应分别归入本人档案第 1 类或第 5 类十三、 大中专生毕业分配工作报到通知单,是否要收集归档?答: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工作报到通知单可作为踏上工作岗位的凭证和依据,因此要收集后归入本人档案第 10 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