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ibd共识讨论稿(修改2)

shaoy****1971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146.50KB
约26页
文档ID:107976582
ibd共识讨论稿(修改2)_第1页
1/26

第一部分 诊断UC一、诊断标准 UC缺乏诊断的金标准,主要结合临床表现、内镜和病理组织学进行综合分析,在排除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结肠炎的基础上作出诊断 [1]一)临床表现 UC最常发生于青壮年期,根据我国统计资料发病高峰年龄为20~49岁、男女性别差异不大(男女比约为1.0~1.3:1)[2、3]临床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脓血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4~6周以上可有关节、皮肤、眼、口和肝胆等肠外表现黏液血便是UC的最常见症状超过6周的腹泻病程可与多数感染性肠炎鉴别 [4]二)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并活检是UC诊断的主要依据结肠镜下UC病变多从直肠开始,呈连续性、弥漫性分布,表现为:①黏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或消失、充血、水肿、质脆、自发或接触出血和脓性分泌物附着,亦常见黏膜粗糙,呈细颗粒状;②病变明显处可见弥漫性、多发性糜烂或溃疡;③可见结肠袋变浅、变钝或消失以及假息肉和桥黏膜等[5]内镜下粘膜染色技术能提高内镜对粘膜病变的识别能力,结合放大内镜技术,通过对粘膜微细结构的观察和病变特征的判别,能提高UC的诊断准确率[6],有条件的单位可开展三)粘膜活检组织学检查 要多段多点活检。

组织学可见如下主要改变:①固有层弥漫性炎症细胞浸润:包括各种急、慢性炎症细胞基底浆细胞浸润(位于隐窝深部或隐窝下)常是初发UC的早期表现而有别于急性感染性肠炎中性粒细胞浸润,尤其是上皮细胞浸润、隐窝炎、隐窝脓肿反映疾病活动黏膜表层糜烂、溃疡形成和肉芽组织增生见于活动期缓解期中性粒细胞消失,慢性炎症细胞减少②隐窝结构改变:隐窝大小、形态不规则,排列紊乱,甚至萎缩,见于慢性期③上皮细胞异常:远段结肠(脾曲以远)粘膜上皮Paneth细胞化生,杯状细胞减少 病程不同时期活检组织学检查,综合分析上述3大改变,有助UC病理诊断固有膜中性粒细胞浸润的存在有助判断活动期治疗后复查有助判断疗效[4]四)其他检查 结肠镜检查可以取代钡剂灌肠检查没条件行结肠镜检查的单位可行钡剂灌肠检查检查主要改变为:①黏膜粗乱和(或)颗粒样改变;②肠管边缘呈锯齿状或毛刺样,肠壁有多发性小充盈缺损;③肠管短缩,袋囊消失呈铅管样结肠镜检查遇肠腔狭窄镜端无法通过时,要高度注意癌变此时可应用钡剂灌肠检查或CT或MRI结肠显像显示镜端未及部位[7]五)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 肉眼和组织学见上述UC的特点诊断要点 在排除其他疾病(见三之鉴别诊断部分)基础上,可按下列标准诊断:①具有上述典型临床表现者为临床疑诊, 安排进一步检查。

②同时具备上述结肠镜或/及影像学特征者, 可临床拟诊③如再加上述粘膜活检组织病理学特征或(及)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特征者, 可以确诊④初发病例如临床表现、结肠镜及活检组织学改变不典型者, 暂不诊断UC,需随访3~6个月二、疾病评估 UC诊断成立后,需要进行疾病评估,以利于全面估计病情和预后,制订治疗方案一)临床类型 可简单分为初发型和慢性复发型[4]初发型指无既往病史而首次发作,此型在鉴别诊断中要特别注意,亦涉及缓解后如何进行维持治疗的考虑慢性复发型指临床缓解期再次出现症状,临床最常见以往所称之暴发型(fulminant colitis),因概念不统一而易造成认识的混乱,本共识建议弃用,将其归在重度UC中[4]二)病变范围 推荐采用Montreal分类(表1)该分型特别有助癌变危险度的估计及监测策略的制订,亦有助治疗方案选择表1. Montreal UC病变范围分类[8]分 布结肠镜下所见炎症病变累及的最大范围E1直肠局限于直肠,未达乙状结肠E2左半结肠累及左半结肠(脾曲以远)E3广泛结肠广泛病变累及脾曲以近乃至全结肠(三)严重程度 UC病情分为活动期和缓解期,活动期的疾病严重程度分轻、中、重度。

改良的Truelove和Witts严重程度分类标准(表2)易于掌握、临床实用改良Mayo评分更多用于临床研究的疗效评估(详见六、(一)2.(2))表2. 改良Truelove和Witts疾病严重程度分型[9]轻度重度便次/天<4≥6便血轻或无重脉搏正常>90bpm体温正常>37.8°C血红蛋白正常<75%正常值ESR<20 mm/h>30 mm/h*中度为介于轻、重度之间;缓解期为无症状(四)肠外表现和并发症1.肠外表现:包括皮肤粘膜表现(如口腔溃疡、结节性红斑和坏疽性脓皮病)、关节损害(如外周关节炎、脊柱关节炎等)、眼部病变(如虹膜炎、巩膜炎、葡萄膜炎等)、肝胆疾病[10](如脂肪肝、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胆石症等)、血栓栓塞性疾病等2.并发症:包括中毒性巨结肠、肠穿孔、下消化道大出血、上皮内瘤变和癌变[2、3]三、鉴别诊断:(一)急性感染性肠炎 各种细菌感染[11]如志贺菌、肠弯曲菌、沙门菌、产气单孢菌、大肠埃希菌、耶尔森菌等常有流行病学特点(如不洁食物史或疫区接触史)、急性起病常伴发热和腹痛,具自限性(病程一般数天至1周、不超过6周);抗生素治疗有效;粪便检出病原体可确诊二)阿米巴肠病 流行病学特征,果酱样大便,结肠镜下溃疡较深、边缘潜行、间以外观正常粘膜,确诊有赖于粪便或组织中找到病原体,或非流行区患者血清抗阿米巴抗体阳性有助诊断。

高度疑诊病例抗阿米巴治疗有效三)肠道血吸虫病 疫水接触史,常有肝脾肿大确诊有赖粪便检查见血吸虫卵或孵化毛蚴阳性;急性期肠镜直乙结肠见粘膜黄褐色颗粒,活检粘膜压片或组织病理见血吸虫卵免疫学检查亦有助鉴别四)其他 肠结核、真菌性肠炎、抗生素相关性肠炎(包括假膜性肠炎)、缺血性结肠炎、放射性肠炎、嗜酸粒细胞性肠炎、过敏性紫斑、胶原性结肠炎、白塞病、结肠息肉病、结肠憩室炎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合并的结肠病变应与本病鉴别五)注意UC合并艰难梭菌或巨细胞病毒(CMV)感染 重度UC,或在免疫抑制剂维持治疗病情处于缓解期患者出现难以解释的症状恶化时,应考虑到合并艰难梭菌或CMV感染的可能确诊艰难梭菌感染行粪便艰难梭菌毒素试验(EIA检测ToxinA/B)[12]确诊CMV感染行肠镜下活检HE染色找巨细胞包涵体及免疫组化,以及血CMV-DNA定量)[13]六)UC与CD鉴别 详见CD鉴别诊断部分四、诊断步骤(一)病史和体检 详细的病史询问应包括从首发症状开始的各项细节,特别注意腹泻和便血的病程;还要注意近期旅游史、用药史(特别是NSAIDs和抗生素)、阑尾手术切除史、吸烟、家族史[14];口、皮肤、关节、眼等肠外表现及肛周情况。

体检特别注意一般状况及营养状态、细致的腹部检查、肛周和会阴检查及直肠指检二)常规实验室检查 强调粪便常规检查和培养不少于3次,根据流行病学特点,为除外阿米巴肠病、血吸虫病等疾病应作相关检查常规检查血常规、血浆蛋白、电解质、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等有条件可作粪便钙卫蛋白和血清乳铁蛋白等作为辅助指标检查[15]三)结肠镜检查(应进入末段回肠)并活检 是建立诊断的关键结肠镜检查遇肠腔狭窄镜端无法通过时可应用钡剂灌肠检查或CT或MRI结肠显像显示镜端未及部位四)下列情况考虑小肠检查[16、4]:直肠赦免(未经药物治疗者)、倒灌性回肠炎(全结肠炎症伸延至回肠)及其他难以与CD鉴别的情况,小肠检查方法详见CD诊断部分跳跃性分布的阑尾开口炎症改变或盲肠红斑改变在UC常见[4],因此一般无需进一步行小肠检查五)重度患者检查的特殊性 常规腹部平片了解结肠情况及有无穿孔缓作全结肠检查,以策安全但为诊断和鉴别诊断,可行不作肠道准备的直肠乙状结肠有限检查和活检,操作要轻柔少注气为了解有无合并艰难梭菌或/及CMV感染,行有关检查(详见三、(五))五、诊断举例 溃疡性结肠炎(慢性复发型、左半结肠、活动期中度)六、疗效标准 结合临床症状和内镜检查作为疗效判断标准。

一)与药物治疗相关的疗效评价缓解的定义是指完全无症状(大便次数正常且无血便及里急后重)伴随内镜复查见粘膜愈合(肠粘膜正常或无活动性炎症)1. 疗效评定(1)临床评定标准①缓解:临床症状消失, 结肠镜复查见粘膜大致正常或无活动性炎症②有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结肠镜复查见粘膜轻度炎症③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内镜和病理检查结果均无改善2)改良的Mayo评分:(表3)表3 评估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性的Mayo 评分系统[20]排便次数a 0 =排便次数正常 1 =比正常排便次数增加1-2次 2 =比正常排便次数增加3-4次 3 =比正常排便次数增加5次或以上 便血b 0 = 未见出血 1 = 不到一半时间内出现便中混血 2 = 大部分时间内为便中混血 3 = 一直存在出血 内镜发现 0 =正常或无活动性病变 1 =轻度病变(红斑、 血管纹理减少、轻度易脆) 2= 中度病变(明显红斑、血管纹理缺乏、易脆、糜烂) 3 =重度病变(自发性出血, 溃疡形成) 医师总体评价c 0 = 正常 1 = 轻度病变 2 =中度病变 3 =重度病变 a每位受试者作为自身对照,从而评价排便次数的异常程度 b 每日出血评分代表一天中最严重出血情况。

c 医师总体评价包括其他3项标准:受试者对于腹部不适的回顾、总体幸福感以及其他表现,如体检发现和受试者表现状态评分≤2分,且无单个分项评分>1分, 为临床缓解;3-5分轻度活动;6-10分中度活动,11-12重度活动有效定义为Mayo 评分相对于基线值的降幅≥30%及≥3分,而且便血的分项评分降幅≥1分或该分项评分为0分或1分[21]3. 复发:自然或经药物治疗进入缓解期后,UC症状再发,最常见的是便血,腹泻也多见可通过结肠镜检查证实临床研究要选取某一评分系统去定义4.早期复发:经先前治疗进入缓解期时间<3月5.复发的类型:复发可分为偶发(≤1次/年)、频发(≥2次/年)及持续型(UC症状持续活动,不能缓解)二)与激素治疗相关的特定疗效评价1.激素无效:经相当于泼尼松0.75mg/kg/d治疗超过4周,疾病仍处于活动期2.激素依赖:①虽能保持疾病缓解,但激素治疗3个月后,泼尼松仍不能减量至10mg/d;②在停用激素3个月内复发3.顽固型远端结肠炎:顽固型远端结肠炎型是指尽管口服或局部应用激素达6-8周,症状仍持续存在且病变局限在直肠或左半结肠(常常为直乙状结肠)[4]该类型患者代表了一类常见的临床难题,尽管目前仍无法明确其是否为一种独立的类型。

写不写?)CD一、诊断标准 CD缺乏诊断的金标准,诊断需要结合临床表现、内镜、影像学和病理组织学进行综合分析并随访观察[22]一)临床表现 CD最常发生于青年期,根据我国统计资料发病高峰年龄为18~35岁、男性略多于女性(男女比约为1.5:1)[23、24]临床表现呈多样化,通常包括消化道表现、全身性表现、肠外表现及并发症消化道表现主要包括腹泻和腹痛,可有血便;全身性表现主要包括体重减轻、发热、食欲不振、疲劳、贫血等,青少年患者可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肠外表现与UC相似(详见UC诊断部分);并发症常见的有瘘管、腹腔脓肿、肠狭窄和梗阻、肛周病变(肛周脓肿、肛周瘘管、肛裂等),较少见的有消化道大出血、急性穿孔,病程长者可发生癌变腹痛、腹泻、体重减轻是克罗恩病的常见症状,如有这些症状出现,特别是年轻患者,要考虑本病的可能,如伴肠外表现或(及)肛周病变高度疑为本病肛周脓肿和肛周瘘管可为部分CD患者。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